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合并盆腔淋巴结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及卵巢Brenner瘤一例
1
作者 崔雅会 吴洁 +1 位作者 胡艳玲 邓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一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合并盆腔淋巴结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及卵巢Brenner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2月湖北省京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一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相关... 目的探讨一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合并盆腔淋巴结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及卵巢Brenner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2月湖北省京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一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右侧卵巢肿瘤表现为弥漫分布的透明细胞巢,细胞核呈长椭圆形,核沟明显,核仁不明显。免疫组化示GATA-3、CK7、P63、P16阳性。双侧盆腔淋巴结内可见不规则、边界清晰的团块,内含透明类上皮细胞及梭形细胞交织,伴红染胶原束。免疫组化示ER、SMA、H-caldesmon、HMB-45阳性,裂隙内衬D2-40及CD34阳性类上皮样细胞。结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可合并盆腔淋巴结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及卵巢Brenner瘤,诊断依赖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癌 卵巢BRENNER瘤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化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性气道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刘芳 王映丽 郑玲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年第S01期136-138,共3页
目的:分析针对性气道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通城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 目的:分析针对性气道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通城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气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入住ICU时间、吸痰次数、排痰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导管堵塞程度。结果:观察组入住ICU时间[(6.58±0.46)d]短于对照组[(8.42±0.31)d],吸痰次数[(7.65±0.24)次/d]和排痰量[(27.64±1.05)ml]均少于对照组[(12.16±0.21)次/d和(32.16±1.09)ml],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3.33%(1/30)]低于对照组[23.33%(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168,P<0.001;t=77.460,P<0.001;t=16.358,P<0.001;χ2=5.192,P=0.023)。护理后,观察组PaO_(2)[(72.41±1.48)mmHg]高于对照组[(64.15±1.30)mmHg],PaCO_(2)[(44.38±0.28)mmHg]低于对照组[(47.16±0.6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67,P<0.001;t=21.514,P<0.001);观察组发生导管堵塞程度分级为0级的患者所占比列[53.33%(16/30)]高于对照组[26.67%(8/30)],而导管堵塞程度分级为2级和3级的患者所占比列[3.33%(1/30)和0.00%(0/30)]均低于对照组[20.00%(6/30)和13.33%(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χ2=4.043,P=0.044;χ2=4.286,P=0.038)。结论:将针对性气道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中,不仅有助于降低或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导管堵塞的发生,也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舒适度,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颅脑损伤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成像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和准确性分析
3
作者 汪小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27-0030,共4页
分析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期间接受MRI诊断价值。方法 就诊疑似直肠癌患者中抽选70例,时间2022年8月-2023年8月,均行多层螺旋CT、MRI扫描,对照病理结果,分析CT与MRI诊断价值。结果 MRI诊断效能指标、T1-2分期符合率、N0与N1分期符合率高... 分析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期间接受MRI诊断价值。方法 就诊疑似直肠癌患者中抽选70例,时间2022年8月-2023年8月,均行多层螺旋CT、MRI扫描,对照病理结果,分析CT与MRI诊断价值。结果 MRI诊断效能指标、T1-2分期符合率、N0与N1分期符合率高于CT诊断,P<0.05。结论 MRI技术用于直肠癌术前检查中,诊断效能高,可辅助医师明确T分期、N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术前T分期 MRI诊断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自华 程国平 +2 位作者 汪在华 张振 向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1 086例入院时未经抗生素治疗且无腹泻的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AAD发生率及导致AA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1... 目的探讨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1 086例入院时未经抗生素治疗且无腹泻的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AAD发生率及导致AA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1 086例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AAD发生率为36.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岁(OR=4.53,95%CI:2.38-8.85),有机械通气(OR=1.69,95%CI:1.23-3.99),抗生素联用(OR=4.75,95%CI:2.39-8.99),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OR=3.24,95%CI:1.09-5.6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OR=3.68,95%CI:1.30-4.32)、头孢哌酮/舒巴坦(OR=3.98,95%CI:1.08-3.84)均为A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年龄≤2岁、有机械通气、联用抗生素、使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是AAD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重症肺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余佳平 宇丽 +2 位作者 刘勇 戴昕 程国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应用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6月诊治的185例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随机分为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B+M组)95例和布地奈德联合地塞米松(B+D组)90例,比...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应用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6月诊治的185例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随机分为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B+M组)95例和布地奈德联合地塞米松(B+D组)9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差异。结果:B+M组患儿治愈89例(93.7%),好转6例(6.7%),B+D组治愈75例(83.3%),好转15例(16.7%),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两组患儿治疗前的症状和体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B+M组患儿评分较B+D组低(P<0.05)。B+M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显著少于B+D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无死亡病例,对雾化吸入耐受,无咽部刺激和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治疗后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可迅速缓解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症状体征,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疗效显著高于联合应用地塞米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喉炎 喉梗阻 布地奈德 甲泼尼龙 地塞米松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乳头护理在预防孕产妇产后乳腺炎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6
作者 吴宇平 吴芬 李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6期91-93,共3页
目的探究孕期乳头护理对预防孕产妇产后乳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产科收治的乳头发育正常的孕妇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Ⅰ和对照组Ⅰ各62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产科收治的乳头发育不正常的孕妇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Ⅱ和对照组Ⅱ各62例。... 目的探究孕期乳头护理对预防孕产妇产后乳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产科收治的乳头发育正常的孕妇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Ⅰ和对照组Ⅰ各62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产科收治的乳头发育不正常的孕妇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Ⅱ和对照组Ⅱ各62例。对照组孕产妇不进行任何特殊处理,观察组在孕期进行乳头护理。比较4组孕产妇产后的乳头凹陷、皲裂、乳汁淤积以及乳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产后乳头平坦、凹陷、皲裂、乳汁淤积和乳腺炎的发病率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而产后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乳头护理能有效降低孕产妇产后乳腺炎的发病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护理 孕产妇 预防 乳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7
作者 郭勇 毛燕丽 +2 位作者 胡李琪 梁丹 黎红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757-760,共4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研究组75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对照组75例。研究组采用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 目的探讨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研究组75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对照组75例。研究组采用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GOS)优良率、血肿清除率、术中失血量、颅内压变化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OS优良率及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内镜 微创手术 B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凯 童三龙 +2 位作者 雷鸣峰 黎钧 徐应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3期87-89,共3页
目的研究64排CT对肠壁缺血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住院部及门诊部收治的32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临床资料等,并与临床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判断CT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 目的研究64排CT对肠壁缺血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住院部及门诊部收治的32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临床资料等,并与临床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判断CT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病理诊断患者肠系膜下动脉狭窄占50.00%,肠系膜上、下动脉均狭窄占31.25%,腹主动脉狭窄占18.75%;64排CT诊断分别为46.88%、28.12%、21.88%。以临床病理诊断为标准,64排CT诊断的灵敏度为90.63%、准确率为96.88%、特异性为87.5%;准确率与临床病理诊断比较无明显差异;灵敏度和特异性与临床病理诊断比较χ2=9.37、12.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4排CT对肠壁缺血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率高,且无创、及时、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CT 肠壁缺血性病变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与免疫球蛋白在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邓颖 徐艳 +1 位作者 杜克先 胡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8期2644-2646,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D-二聚体(D-D)与免疫球蛋白在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医院60例体检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采取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测定两组免疫... 目的探讨检测D-二聚体(D-D)与免疫球蛋白在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医院60例体检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采取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测定两组免疫球蛋白与D-D水平,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D-D、IgA、IgM、IgG均明显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轻度组D-D、IgA、IgM、IgG分别为(0.5±0.1)mg/L、(0.8±0.2)g/L、(10.8±2.3)g/L、(1.6±0.4)g/L,中度组D-D、IgA、IgM、IgG分别为(0.6±0.2)mg/L、(1.0±0.3)g/L、(14.2±2.6)g/L、(2.1±0.6)g/L,重度组D-D、IgA、IgM、IgG分别为(0.8±0.2)mg/L、(1.2±0.3)g/L、(17.1±3.4)g/L、(2.8±0.8)g/L,不同疾病程度的D-D、IgA、IgM、Ig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D-D与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呈现增长的趋势,检测二者表达对该病的诊断和疾病程度的判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D-二聚体 免疫球蛋白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龙才 张卫 +1 位作者 李伟龙 毛强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3-25,28,共4页
目的研究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相关性。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以及Pub Med关于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关联性的原始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文献纳入标准纳入符合标准的... 目的研究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相关性。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以及Pub Med关于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关联性的原始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文献纳入标准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并进行数据合并。利用E-选择素S128R基因的不同的遗传模型OR值及其95%CI作为效应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6个原始研究共计1788例对象(其中冠心病患者938例,健康对照850例)进入最后的数据合并。杂合子比较模型和显性模型Meta分析表明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有统计学意义(R vs.S:OR=5.45,95%CI:2.69-9.69,P=0.02;RR vs.SS:OR=5.98,95%CI:1.32-27.12,P=0.02;RS vs.SS:OR=2.62,95%CI:1.94-3.53,P〈0.01;RR+RS vs.SS:OR=2.70,95%CI:2.01-3.64,P〈0.01;RR vs.RS+SS:OR=4.89,95%CI:1.07-22.32,P=0.04)。结论 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选择素 S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艳 杜克先 +1 位作者 邓颖 胡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3期3419-3420,3425,共3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并发症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于通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T2DM患者90例,同期来通城县人民医院接受体检...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并发症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于通城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T2DM患者90例,同期来通城县人民医院接受体检健康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HbA1c和血清CA19-9水平,同时对不同HbA1c和血清CA19-9水平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T2DM患者FPG、HbA1c和血清CA19-9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此外,血清CA19-9阳性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血清CA19-9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与血清CA19-9联合检测对T2DM患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并发症预测有重要临床价值,此外,联合FPG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糖类抗原19-9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eGFR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勇 冯继红 +2 位作者 李荣宽 聂振汪 杨小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对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 40例替诺福韦(TDF)、56例替比夫定(LDT)和68例恩替卡韦(ETV)初治的CHB患者,采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KD-...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对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 40例替诺福韦(TDF)、56例替比夫定(LDT)和68例恩替卡韦(ETV)初治的CHB患者,采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KD-EPI)方程对基线和治疗24个月eGFR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24个月时,ETV组和TDF组eGFR分别为(89.5±13.2)ml·min^(-1)·1.73 m^(-2)和(93.8±13.2)ml·min^(-1)·1.73 m^(-2),均明显较基线下降【分别为(93.4±9.8)ml·min^(-1)·1.73 m^(-2),P=0.041和(98.6±11.2)ml·min^(-1)·1.73 m^(-2),P=0.016】,而LDT组eGFR为(108.5±10.9)ml·min^(-1)·1.73 m^(-2),明显较基线升高【(96.6±10.3)ml·min^(-1)·1.73 m^(-2),P=0.002】;基线时3组患者eGFR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870),而在治疗24个月时3组患者eGFR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28),LDT组肾功能正常者的比例明显高于ETV和TDF组(P=0.001),TDF组和ETV组eGFR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861);24个月时,ETV和TDF组分别有16.7%(3/18)和44.4%(4/9)基线肾功能正常者进展成eGFR<90ml·min^(-1)·1.73 m^(-2),而69.2%(9/13)LDT组基线肾功能损伤患者eGFR水平恢复至正常(≥90 ml·min^(-1)·1.73 m^(-2))。结论应用LDT长期治疗CHB患者能改善eGFR水平,而应用TDF和ETV有可能导致eGFR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与血行性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艳 常勇杰 +2 位作者 徐红炜 张振 胡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4年2月本院1086例使用过CVC的患者资料,分析CVC留置1-7 d、7-14 d、14-21 d、21-28 d和≥28 d几个不同时间段CRBSI的发病率,并...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4年2月本院1086例使用过CVC的患者资料,分析CVC留置1-7 d、7-14 d、14-21 d、21-28 d和≥28 d几个不同时间段CRBSI的发病率,并对CRBSI患者不同年龄段、性别、CVC留置时间和CVC置管处皮肤细菌数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086例使用过CVC的患者中共发生了352例CRBSI,CVC留置1-7 d、7-14 d、14-21 d、21-28 d和≥28 d CRBSI的发病数分别为65例(5.98%)、69例(8.84%)、143例(13.17%)、198例(18.23%)和352例(32.41%)。CVC留置≤3 d比3-7 d CRBSI发病率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 d比3-28 d CRBSI发病率也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另外患者年龄≥60岁、CVC经皮穿刺置管和CVC置管处皮肤细菌数≥100 CFU/10 cm2也是导致CRBSI的重要因素。结论:CVC留置的前3天和后28天是CRBSI发生的高峰时间,CRBSI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大和置管处皮肤细菌数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置管时间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炎性因子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颖 徐艳 +1 位作者 杜克先 胡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7期252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脂联素、炎性因子、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按照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群比较脂联素...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脂联素、炎性因子、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按照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群比较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并就各项指标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依据脑梗死患者出院3月内是否复发来进一步分析各项指标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结果脑梗死患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而TNF-α、IL-6、IL-10、hs-CRP、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严重程度脑梗死患者其组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F_(脂联素)=6.436、F_(TNF-α)=4.381、F_(IL-6)=8.517、F_(IL-10)=5.129、F_(hs-CRP)=6.274、F_(纤维蛋白原)=4.681),且各项指标均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r_(脂联素)=-4.535、r_(TNF-α)=2.424、r_(IL-6)=2.583、r_(IL-10)=3.241、_(hs-CRP)=3.424、r_(纤维蛋白原)=4.535),此外,治疗后复发患者脂联素、IL-10、hs-CRP、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严重程度与脂联素具有一定负相关性,与TNF-α、IL-6、IL-10、纤维蛋白原均具有弱正相关性,且发病时低表达脂联素及高表达IL-10、hs-CRP及纤维蛋白原患者治疗后更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脂联素 炎性因子 纤维蛋白原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联合其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勇 冯继红 +2 位作者 李荣宽 聂振汪 颜悦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69-673,共5页
目的以往的研究表明替比夫定(LDT)和阿德福韦酯(ADV)单药治疗可以影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以ADV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2月~2015年10月诊治的164例CHB患者,其中恩... 目的以往的研究表明替比夫定(LDT)和阿德福韦酯(ADV)单药治疗可以影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以ADV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2月~2015年10月诊治的164例CHB患者,其中恩替卡韦(ETV)联合ADV治疗42例,拉米夫定(LAM)联合ADV组68例、替比夫定(LDT)联合ADV组54例。比较3组治疗104周时血清肌酐(s Cr)、e GFR和e GFR≥90 ml·min^(-1)·1.73 m^2患者构成比的变化,并分析影响患者基线e GFR受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治疗104周时,ETV联合ADV组血清s Cr较基线升高(67μmol/L对73μmol/L,P=0.012),LAM联合ADV组血清s Cr较基线也升高(68μmol/L对79μmol/L,P=0.008),而LDT联合ADV组血清s Cr水平较基线降低(69μmol/L对64μmol/L,P=0.023);ETV联合ADV组e GFR较基线下降(107.8 ml·min^(-1)·1.73 m^2对96.1ml·min^(-1)·1.73 m^2,P=0.004),LAM联合ADV 104周e GFR较基线下降(105.4 ml·min^(-1)·1.73 m^2对87.3 ml·min^(-1)·1.73 m^2,P=0.000),而LDT联合ADV组e GFR较基线升高(104.1ml·min^(-1)·1.73 m^2对116.2 ml·min^(-1)·1.73 m^2,P=0.005);LDT联合ADV组肾功能正常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ETV联合ADV组和LAM联合ADV组(P=0.002,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35)、男性(P=0.005)、基线e GFR(P<0.001)、LAM联合ADV(P<0.008)、ETV联合ADV(P=0.03)为预测基线e GFR下降>2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T联合ADV治疗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能改善e GFR,逆转轻度肾功能不全。对肾脏有潜在损伤的患者,可通过应用或联用LDT进行补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阿德福韦酯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新员 黎志良 +1 位作者 周伶俐 黄佳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12期2102-2103,共2页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度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传染科病房或肝病门诊的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在一般保肝、抗炎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度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传染科病房或肝病门诊的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在一般保肝、抗炎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乙肝疫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疗程中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并定期检测肝功、HBeAg、HBVDNA。结果:治疗6个月与12个月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转率也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联用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二者联用有一定协同作用,是治疗CHB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联合治疗 乙肝疫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项联合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脑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锦 徐红炜 +1 位作者 张振 胡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368-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对手足口病(H FM D )患儿脑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46例 H FM D患儿按影像学检测结果分为重型(63例)和轻型(183例)两组,入...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对手足口病(H FM D )患儿脑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46例 H FM D患儿按影像学检测结果分为重型(63例)和轻型(183例)两组,入院后第1~7天每天上午抽静脉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46例 H FM D患儿S100β、NSE和MBP。同时选择66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63例重型 HFMD 患儿S100β、NSE和MBP结果均显著升高,其检测值与183例轻型HFMD患儿及66例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型患儿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100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 NSE和 MBP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与轻型HFMD患儿S100β、NSE和MBP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联合检测S100β、NSE和MBP可提高 HFMD患儿脑神经损伤的诊断率、明确疗效和监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Β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髓鞘碱性蛋白 手足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肺炎患儿继发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勇 程国平 +1 位作者 宇丽 张振 《新医学》 2016年第10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肺炎患儿继发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相关性腹泻的相关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使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的88例细菌性肺炎患儿,收集其年龄、性别、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CD... 目的探讨细菌性肺炎患儿继发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相关性腹泻的相关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使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的88例细菌性肺炎患儿,收集其年龄、性别、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CD)、抗生素使用和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患儿的腹泻开始时间、腹泻持续时间、粪培养、腹泻治疗药物及预后情况。结果使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的88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中,发生AAD16例(18%),在AAD患儿粪便培养标本中检出的菌株以产酸克雷伯杆菌居多(7株)。16例AAD患儿均予益生菌制剂及甲硝唑治疗,除3例AAD患儿出现复发腹泻外,其余全部痊愈。与未发生AAD患儿相比,AAD患儿中年龄不大于2岁者比例较高,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长(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矣2岁(0没=4.533,95%(:/2.381~7.835)、抗生素使用时间(0/?=2.624,95%ai.245~5.871)和住院时间(0/?=2.751,95%ai.391~6.994)均为AAD的影响因素。结论细菌性肺炎患儿继发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较高,患儿年龄矣2岁、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长是AAD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 细菌性肺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7
19
作者 彭亿平 李凤 刘芳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年第4期176-177,共2页
通过对628例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完成儿科静脉输液的护理观察并对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护理对策包括穿刺前做好家长的宣教工作、合理选择血管、留置针的选择与正确固定、严格无菌技术、防止堵塞、止压封管、留... 通过对628例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完成儿科静脉输液的护理观察并对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护理对策包括穿刺前做好家长的宣教工作、合理选择血管、留置针的选择与正确固定、严格无菌技术、防止堵塞、止压封管、留置针留置时间、置管期间护理。认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静脉留置针 原因 护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反馈理论应用于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余敏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0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质量反馈理论在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8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治疗期间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n=42)和质量反馈组(n=42),前者给予常规溶栓干预护理,后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 目的探讨质量反馈理论在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8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治疗期间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n=42)和质量反馈组(n=42),前者给予常规溶栓干预护理,后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质量反馈理论改进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神经受损改善程度、静脉溶栓期间出血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受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后28、72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依次显著降低(P<0.05),且与常规组相比,质量反馈组入院治疗后28、72 h降低幅度较大(P<0.05)。质量反馈组静脉溶栓期间出血率为19.05%,低于常规组的40.48%(P<0.05),且出血分级较常规组轻(P<0.05)。2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且与常规组相比,质量反馈组入院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精神健康方面评分升高幅度较大(P<0.05)。结论应用质量反馈理论改进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期间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溶栓疗效与神经缺损程度,并可有效减少或减轻出血,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反馈 脑梗死 静脉溶栓 护理 神经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