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尘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2期2005-2008,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预防此类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提供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颌面外科收治的并行手术治疗的18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集痰液,筛...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预防此类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提供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颌面外科收治的并行手术治疗的18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集痰液,筛查病原菌种类并进行药敏分析。根据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列为非感染组和感染组,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痰培养,39例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0.97%。其中腭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最低,舌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最高。39例感染患者痰液共培养出48株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8.33%,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氏阳性菌占37.5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磺胺甲噁唑和阿莫西林等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患者是否吸烟、肺功能(FEV_1、FEV_1/FVC和MVV)、术前白蛋白水平、术中抗生素的使用与否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和FEV_1是影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术前加强患者营养以改善术前白蛋白值,提高机体免疫力,尽早戒烟,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对降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肺部感染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口腔颌面部 肺部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正畸疗效及美观性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彭文文 杨文涛 +1 位作者 叶欢娣 吴博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经正畸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美观性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笔者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06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直丝弓矫正器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正畸治疗持续时...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经正畸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美观性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笔者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06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直丝弓矫正器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正畸治疗持续时间12~18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畸形程度、软组织变化及美观性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前牙覆牙合、前牙覆盖、磨牙咬合关系、中线关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下唇倾角、上下唇角、软组织面角均小于治疗前,鼻唇角、上唇倾角、颏唇沟角、面型角及H角均大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正畸治疗需要指数的美观量表(IOTN-AC)及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改善牙[牙合]畸形,改变软组织形态,并提高牙[牙合]美观性,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 错[牙合]畸形 青少年 正畸治疗 美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格犬下颌骨层片状与线性骨折愈合进程中生物力学分析
3
作者 邵静宇 陈俊文 +1 位作者 李军 徐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317-1322,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下颌骨体部骨折坚固内固定动物模型,分析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影像学、组织学变化及愈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评估。方法成年健康比格犬18只,按比格犬登记顺序编号,将偶数分为线性组(下颌骨体部线性骨折),奇数分为层片组(下... 目的通过建立下颌骨体部骨折坚固内固定动物模型,分析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影像学、组织学变化及愈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评估。方法成年健康比格犬18只,按比格犬登记顺序编号,将偶数分为线性组(下颌骨体部线性骨折),奇数分为层片组(下颌骨体部层片状骨折),每组9只。线性组于犬下颌骨体部行线性截骨建立纵向线性骨折,层片组于犬下颌骨体部行层片状截骨建立长度约2.0 cm、角度约25°的下颌骨层片骨折。两种不同类型骨折用钛板固定后2周、1个月、3个月拆除钛板,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及生物力学对不同时间点的样本愈合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根据影像学图片比较,层片组愈合速度整体上较线性组快。HE、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两组在愈合形式上一致,层片组成骨细胞、纤维等组织较线性组丰富。术后2周,两组在刚度、最大载荷、断裂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层片组最大载荷、断裂能高于线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层片组最大载荷、刚度高于线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片组骨折愈合后的生物力学结果总体较线性组好。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生物力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片组骨折愈合后力学性能优于线性组。结论下颌骨体部层片状骨折所受生物力学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可为临床手术方式、治疗方案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层片状骨折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楔状缺损修复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红光 程汇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7期1059-1060,1083,共3页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材料修复成人楔状缺损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将60例楔状缺损患者的320颗患牙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体Dyract进行修复,2年后观察成功率,并分析患者年龄、性... 目的探讨几种不同材料修复成人楔状缺损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将60例楔状缺损患者的320颗患牙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体Dyract进行修复,2年后观察成功率,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缺损情况、牙位、是否偏侧咀嚼、咬合是否正常等因素是否对成功率有影响。结果传统玻璃离子组成功率是88.8%(71/80)、光固化复合树脂组成功率是89.3%(75/84)、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成功率是92.3%(72/78)、复合体Dyract组成功率是97.4%(76/78),复合体Dyract组的成功率最高,与传统玻璃离子组、光固化复合树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4.245,P<0.05),其他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于50岁、缺损较轻、非上前磨牙、双侧咀嚼及咬合正常可以显著增加楔状缺损修复的成功率(P<0.05),而性别则不影响成功率(P>0.05)。结论临床选择充填材料时,确定了患者接受度之后,对于年龄≥50岁、缺损情况较为严重、上前磨牙、偏侧咀嚼及咬合不正常的患者,考虑尽量使用Dyract复合体和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以提高换牙修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缺损 玻璃离子 光固化 复合树脂 复合体Dyra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