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物理学参数对放射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鑫 尹宜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5期1534-1536,共3页
目的探讨物理学参数对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入组患者均实施调强放射治疗,根据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将患者分为发生发现放射性组... 目的探讨物理学参数对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入组患者均实施调强放射治疗,根据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将患者分为发生发现放射性组(16例)和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组(54例)。分析调强放射治疗物理学参数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比较不同程度放射性肺炎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物理学参数,观察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调强放射治疗物理学参数进行统计比较,可得两组在分割剂量、处方剂量、D10、D20、D30方面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40等其余参数检测水平经比较发生放射性肺炎组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组(P<0.05);对不同程度放射性肺炎患者调强放射治疗物理学参数进行统计比较,可得3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组的D60、D70、D80、V5、V10、V15、MLD参数水平均明显高于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5与3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物理学参数会对食管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低剂量区域的大小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炎 物理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AI用于食管癌危及器官自动勾画的可行性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萍 王继平 +3 位作者 李鑫 陈传喜 马晋茗 杨志勇 《中国辐射卫生》 2019年第6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用于食管癌危及器官自动勾画的几何学和剂量学精度。方法首先,选择100例食管癌患者基于连心人工智能平台建立图像数据库,每个患者包含5个已经手工勾画的危及器官。然后将其他20例患者CT图像传入人工智能平台,系统自动...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用于食管癌危及器官自动勾画的几何学和剂量学精度。方法首先,选择100例食管癌患者基于连心人工智能平台建立图像数据库,每个患者包含5个已经手工勾画的危及器官。然后将其他20例患者CT图像传入人工智能平台,系统自动勾画危及器官作为目标图像,与手工勾画的危及器官进行几何学和剂量学比较。最后,分别比较两种勾画方式所需的时间、体积差异、重合度指标、相似性系数和剂量学差异。结果自动勾画比手工勾画左肺、右肺、心脏、肝脏和脊髓分别节省时间98.83%、94.55%、84.9%、77.96%和94.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3.28、4.92、-1.39、0.21,P<0.05)。左肺、右肺、心脏、肝脏和脊髓体积差异分别为(5.58±2.53)cm3、(8.57±4.36)cm3、(0.97±0.34)cm3、(1.47±0.65)cm3和(0.73±0.21)cm3,DSC值为0.78~0.96,DSC>0.7,OR值为0.84~0.97,重合度好。自动勾画与手工勾画危及器官剂量学对比中,各项剂量学指标均符合临床要求,除右肺V5的剂量学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1,P=0.04<0.05),左肺,右肺,肝脏,心脏和脊髓的其他剂量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3~3.11,P>0.05)。结论食管癌危及器官的自动勾画几何精度高,剂量学差异小,时间短。AI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医师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自动勾画 危及器官 相似性系数 剂量学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