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治疗Ⅱ~Ⅲ度内痔对患者术后疼痛及肛肠动力学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陈五一 黄盖 +3 位作者 田邦妮 李涛 万象 张继乔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8期82-84,共3页
目的针对内镜下透明帽辅助硬化剂注射术用于Ⅱ至Ⅲ度内痔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分析患者的疼痛程度,了解其肛肠动力学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Ⅱ~Ⅲ度内痔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针对内镜下透明帽辅助硬化剂注射术用于Ⅱ至Ⅲ度内痔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分析患者的疼痛程度,了解其肛肠动力学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Ⅱ~Ⅲ度内痔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接受内镜下套扎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聚桂醇硬化剂注射进行治疗,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各组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创面愈合用时更短,手术用时更长(P<0.05);与术前比,两组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直肠静息压(RRP)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出血量评分、痔核脱垂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Ⅱ~Ⅲ度内痔患者应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调节肛肠动力学,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痔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 透明帽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下消化内镜检查术常见并发症病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8
2
作者 胡安武 田雪娇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下消化内镜检查术常见并发症病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研究时间为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将消化内科收治的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发生并发症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与110例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对照组研究,分析无痛内镜检... 目的探讨麻醉下消化内镜检查术常见并发症病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研究时间为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将消化内科收治的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发生并发症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与110例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对照组研究,分析无痛内镜检查常见并发症病因,并采取相应对策进行处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共发生并发症110例,其中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61.82%、恶心呕吐50.0%、心率降低43.61%、呼吸抑制36.36%、术中呛咳31.82%、一过性低血压29.09%、吸入性肺炎19.09%、严重肠胀气11.82%。统计学相关性分析,高龄、肥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操作技术、操作时间、操作类型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1麻醉下消化内镜检查术后并发症病因包含:麻醉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及操作技术等因素;2麻醉下消化内镜检查术是对术后并发症检查的有效方式,熟练的操作、积极有效的处理对策对并发症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 并发症 病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镇痛术应用于消化内镜诊治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胡安武 田雪娇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年第6期690-691,共2页
目的观察麻醉镇痛术应用于消化内镜诊治中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选取消化内科接受内镜诊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无痛组各35例,将常规内镜检查者归为对照组,使用无痛内镜检查者者归为无痛组,对比二者... 目的观察麻醉镇痛术应用于消化内镜诊治中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选取消化内科接受内镜诊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无痛组各35例,将常规内镜检查者归为对照组,使用无痛内镜检查者者归为无痛组,对比二者不良反应、疼痛反应及生理指标。结果诊疗中,无痛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心率、血压明显上升(P<0.05)。无痛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发生率(8.57%、11.43%)均低于对照组(80.00%、91.43%),P<0.05。结论麻醉镇痛缓解消化内镜诊治所致不良反应效果良好,对生理指标影响小,安全性高,值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诊治 麻醉镇痛术 生理指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TNF-α、TGF-β1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五一 黄盖 +1 位作者 田邦妮 雷蕾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335-1337,共3页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n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普通喂养组(ND组)、高脂饮食组(...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n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普通喂养组(ND组)、高脂饮食组(HFD组)、高脂饮食长效人胰升糖素样肽(GLP-1)干预组(GLP-1组),喂养至16周末时处死全部大鼠,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GF-β1、TNF-α、血清及肝组织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结果体质量、肝指数及血清ALT、TG、TC、TGF-β1,HFD组明显高于ND组和GLP-1组(P<0.05),ND组与GLP-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中TG、TC、SOD、MDA、TNF-αHFD组均高于ND组和GLP-1组(P<0.05),GLP-1组与ND组比较均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P-1能减轻NAFLD的脂肪变性,降低TNF-α及TGF-β1含量,改善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提示使用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等药物可作为治疗NAFLD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换生长因子-β1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配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最大时限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承中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S2期308-308,共1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就诊的CHF合并PAF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研究组给予厄贝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就诊的CHF合并PAF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研究组给予厄贝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Pmax、Pd、LVDD及LVE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HF合并PAF患者采用厄贝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胺碘酮 心力衰竭 阵发性房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彩超和三维彩超筛查早中孕期胎儿畸形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田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16-17,共2页
目的 研究彩超筛查早中孕期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孕妇213例,依据筛查方法将这些孕妇分为二维彩超组(n=213)和三维彩超组(n=213)2组,对所有孕妇进行二维彩超和三维彩超检查,然后对2组... 目的 研究彩超筛查早中孕期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孕妇213例,依据筛查方法将这些孕妇分为二维彩超组(n=213)和三维彩超组(n=213)2组,对所有孕妇进行二维彩超和三维彩超检查,然后对2组孕妇的胎儿畸形诊断符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3例孕妇中,32例胎儿畸形,占总数的3.8%,其中7例为先天性心脏病,7例为唇裂,3例为颈部水囊瘤,3例为尿管肾盂连接部梗阻,3例为脑积水,3例为腹裂,3例为水肿,3例为多发畸形,分别占21.9%、21.9%、9.4%、9.4%、9.4%、9.4%、9.4%、9.4%。二维彩超检出22例,漏诊10例,达到了68.8%的诊断符合率;三维彩超检出30例,漏诊2例,达到了93.8%的诊断符合率。三维彩超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二维彩超(P<0.05)。结论三维彩超筛查早中孕期胎儿畸形的诊断符合率高于二维彩超,将丰富的影像资料提供给了临床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工作,更能对临床漏诊情况进行有效的避免,可以作为孕期保健的一个必要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彩超 三维彩超 早中孕期胎儿畸形 筛查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诊治及预防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凤英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3期182-183,共2页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4月16日~2017年4月17日住院部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处理措施);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4月16日~2017年4月17日住院部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处理措施);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和预防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新生儿Apgur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Apgur评分(8~10分19例、4~7分1例、o~3分0例)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明显处于优势(P<0.05)。结论:在临床上应充分强化疾病预防,给予开放式与参与式管理,从而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性以及意识,并结合通信技术,建构电话网络等,从而保证收集的卫生保健信息齐全,并及时传达反馈临床信息,对孕妇筛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早期 诊断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注射室的护理工作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琼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7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门诊注射室 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并高脂血症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莫代伟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6期134-134,共1页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采取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1次/...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采取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1次/d,5mg/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和血脂改善情况、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改善降程度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血脂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降压、降脂效果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高血压病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9对胃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10
作者 陈五一 黄盖 +1 位作者 田邦妮 陈爱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410-1412,共3页
目的探讨miR-29对胃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以期为胃癌的转移、侵袭机制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6例患者胃腺癌标本及癌旁组织中miR-29表达,分析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CR反应检测结果显示miR-29a、miR-29b... 目的探讨miR-29对胃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以期为胃癌的转移、侵袭机制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6例患者胃腺癌标本及癌旁组织中miR-29表达,分析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CR反应检测结果显示miR-29a、miR-29b、miR-29c在胃癌组织中相对含量分别为14.13±5.78、9.81±1.95、16.77±2.04,在癌旁组织中分别为31.64±10.26、26.88±5.03、52.57±8.02,胃癌组织中的miR-29相对含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将胃癌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标本中的miR-29相对含量计算比值(C/P),患者不同性别、年龄、TNM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时C/P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时miR-29a C/P值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时(P<0.05),存在远处转移时miR-29b、miR-29c C/P值明显低于无远处转移时(P<0.05)。结论胃腺癌组织中miR-29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miR-29a在淋巴结转移及miR-29b、miR-29c在远处转移患者胃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提示其可能与胃癌的侵袭及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9 胃腺癌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钢板及松质骨螺丝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
11
作者 张忠仆 《临床外科杂志》 2002年第z1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T型钢板 松质骨螺丝钉 治疗 股骨髁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左旋甲状腺辅助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疗效
12
作者 张承中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3期531-532,共2页
目的分析小剂量左旋甲状腺对扩张性心肌病进行辅助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10例患有扩张性心肌病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 目的分析小剂量左旋甲状腺对扩张性心肌病进行辅助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10例患有扩张性心肌病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均减缓,观察组的减缓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12周以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28周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室大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临床中采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对扩张性心肌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性心肌病 小剂量左旋甲状腺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2例医院内肠球菌感染分析
13
作者 罗春 李小莹 陈永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668-669,共2页
关键词 医院 院内感染 肠球菌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荣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14年第S1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肾动脉狭窄方面的优势与临床价值。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检查确诊为肾动脉狭窄的48例患者为对象,确诊采用血管造影检查,肾动脉内径减少大于60%即确诊。随后采用多普勒超声相关指标进行评价,主要指标包括肾... 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肾动脉狭窄方面的优势与临床价值。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检查确诊为肾动脉狭窄的48例患者为对象,确诊采用血管造影检查,肾动脉内径减少大于60%即确诊。随后采用多普勒超声相关指标进行评价,主要指标包括肾动脉峰值流速(RPSV)、肾动脉与腹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AR)、肾动脉与叶间动脉峰值流速比值(RIR)以及肾内叶间动脉收缩早期加速时间(AT)、阻力指数(RI)。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RPSV、RIR作为单一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联合指标中RPSV>170cm/s,RIR>5.1及AT>0.07s的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81.3%,准确性为87.6%,较任何单一指标及联合指标好。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检查各项指标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非常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肾动脉狭窄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囊泡相关膜蛋白8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廖真 张良敏 晏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1-1416,共6页
目的:探讨囊泡相关膜蛋白8(VAMP8)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2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AMP8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选择其中12对标本,用q RT... 目的:探讨囊泡相关膜蛋白8(VAMP8)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2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AMP8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选择其中12对标本,用q 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VAMP8 m RNA与蛋白的表达量。结果:q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9对标本的结肠癌组织VAMP8 m RNA与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AMP8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3.8%vs.42.9%;χ2=8.28,P<0.01),且VAMP8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均P<0.05)。结论:VAMP8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VAMP8可能通过调节自噬/溶酶体途径促进结肠癌的恶性进展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囊泡相关膜蛋白质8 自噬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DLC-1与胃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的关系
16
作者 黄盖 贺建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488-1490,1494,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肝癌缺失基因(DLC-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本院收集的6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术后癌组织标本、癌旁组织及在本院进行胃镜取组织活检诊断正常的胃组织30例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肝癌缺失基因(DLC-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本院收集的6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术后癌组织标本、癌旁组织及在本院进行胃镜取组织活检诊断正常的胃组织30例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比较三种胃组织标本中DLC-1 m 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检测DLC-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的DLC-1 m RNA灰度值为0.22±0.08,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41±0.11)和胃正常组织(0.63±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胃癌患者中,DLC-1蛋白阳性表达24例(60%),DCL-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大小无关(P>0.05);低分化胃癌患者的DLC-1蛋白表达率为2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的DLC-1蛋白表达率为29.17%、浸润深度T3+T4的患者的DLC-1蛋白表达率为33.33%、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DLC-1蛋白表达率为16.67%、胃癌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的DLC-1蛋白表达率为20.83%均显著的低于相对应的高+中分化患者、TNMⅠ+Ⅱ期患者、浸润深度T1+T2、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无远处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癌组织中DLC-1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正常胃组织显著降低,DLC-1蛋白与低分化、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肝癌缺失基因 表达水平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CT和核磁共振(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评价
17
作者 李永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79-82,共4页
探讨应用CT检查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1-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后期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股骨头坏死并以此作为金标准,对患者开展CT与核磁共振诊断,观察诊断... 探讨应用CT检查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1-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后期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股骨头坏死并以此作为金标准,对患者开展CT与核磁共振诊断,观察诊断结果。结果 病理结果提示阳性共计58例(Ⅰ期19例、Ⅱ期17例、Ⅲ期19例、Ⅳ期3例),CT诊断52例确诊,假阳性与假阴性分别为1例与8例,核磁共振诊断58例确诊,假阳性与假阴性各1例,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灵敏性、Ⅰ期诊断准确性、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以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CT检查(P<0.05)。Ⅱ、Ⅲ、Ⅳ期早期阳性诊断率两种检查方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诊断可优先选择核磁共振,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诊断服务,阳性检出率以及分期确诊率更理想,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相对比较准确的依据,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 股骨头坏死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