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CT灌注联合影像组学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的纵隔淋巴转移 被引量:9
1
作者 孙国臣 王明甫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93,共8页
目的:探究基于低放射剂量CT灌注影像提取CT灌注参数以及影像组学参数联合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转移的效能。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20年5月经病理证实为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以及非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所有患者于术... 目的:探究基于低放射剂量CT灌注影像提取CT灌注参数以及影像组学参数联合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转移的效能。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20年5月经病理证实为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以及非纵隔淋巴转移的NSCLC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行低剂量CT灌注扫描。术中系统性清扫患者N1及N2站淋巴结,并取肿瘤组织以及淋巴结分别做微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检验以及淋巴结病理检测。将所有患者按照分层随机的原则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诊断医师基于CT灌注图像进行肿瘤感兴趣区域分割,并提取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通透性(PMB)以及396个影像组学参数。基于训练组人群的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采用LASSO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联合Radscore以及CT灌注参数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转移的可能性。结果:经过特征降维后,利用LASSO构建Radscore,选择惩罚系数log(λ)=0.867,共计7个影像组学。Radscore在训练组中和验证组中评估NSCLC纵隔淋巴细胞转移时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0.840 vs 0.841);训练组中纵隔转移和非纵隔转移患者的CT灌注参数:MTT以及BV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诊断效能高于随机诊断[(0.687 vs 0.698>0.500)(0.672 vs 0.698>0.500)]。联合Radscore以及CT灌注参数BV和MTT构建的联合模型Image model的诊断效能在训练组中高于Radscore、BV、MTT(P=0.378、0.014、0.010),在验证组中低于Radscore,高于BV、MTT(P=0.563、0.631、0.093)。Image model Hosmer-Lemeshow统计结果显示模型与实际观察情况无显著差异,可拟合(P>0.05)。结论:CT灌注参数与影像组学标签可用以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是否转移,同时联合CT灌注参数与影像组学标签可构建联合模型评估纵隔淋巴是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纵隔淋巴结转移 CT灌注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诊断椎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柳亚丽 施丹伟 刘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113-117,共5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椎动脉夹层(V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例经临床确诊为VAD患者的病例资料。 先分析总结患病的潜在诱因及相关的临床表现,再通过超声技术详细... 本研究旨在评估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椎动脉夹层(V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例经临床确诊为VAD患者的病例资料。 先分析总结患病的潜在诱因及相关的临床表现,再通过超声技术详细评估患者的二维灰阶图像特征,重点分析血管壁结构的改变、管腔形态的异常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21例VAD患者中,从临床表现看,多数患者以头颈部疼痛为主要症状(12例),其次为眩晕(7例),还有2例患者以视力模糊为首发症状。有6例患者发病无明显诱因,而其余15例患者则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如按摩、抗重物等外伤史。受累椎动脉的分布情况为:右侧7例,左侧9例,双侧同时受累5例。根据超声图像特征分型,壁内血肿型17例,双腔型4例,椎动脉夹层侧血管原始管腔明显增宽,当真腔内径变窄且小于原始管腔内径1/2以上时,狭窄处PSV和 RI明显高于椎动脉正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椎动脉管壁结构的异常变化,准确测量管腔内径,并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动态变化,为VAD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时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夹层 颈动脉超声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在颈动脉斑块预测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柳亚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53-056,共4页
超声在预测缺血性脑梗死,特别是颈动脉斑块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87名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患者,截取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所有患者均做了颈,超声检测斑块的类别及形态。结果 脑梗死组共观察到158个斑块,非梗死组... 超声在预测缺血性脑梗死,特别是颈动脉斑块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87名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患者,截取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所有患者均做了颈,超声检测斑块的类别及形态。结果 脑梗死组共观察到158个斑块,非梗死组共观察到197个斑块。脑梗死组的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硬斑和扁平斑的总数小于非脑梗死组。相比较而言软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大于非脑梗死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板块的特点,两组比较后脑梗死组的斑块体积和厚度明显大于非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有助于预测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颈动脉斑块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径向运动功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琨 喻林 +4 位作者 张玉红 胡卯秀 彭红兰 黄玲 罗进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242-6244,共3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径向应变能力。方法选取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组41例及已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40例,行超声检查并存储患者心尖两腔心、心尖四腔心及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图像,应用二维斑点追...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径向应变能力。方法选取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组41例及已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40例,行超声检查并存储患者心尖两腔心、心尖四腔心及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图像,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分析并记录各个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及各个切面的总体纵向峰值应变,计算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室间隔应变与侧壁应变的比值。结果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尖两腔心观、心尖四腔心观及心尖左心室长轴观总体纵向峰值应变低于正常对照组;左心室有心包覆盖的室壁纵向峰值应变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室间隔应变与侧壁应变的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脏的纵向运动功能减低,心肌存在一定的损伤。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较射血分数更早地检测出心肌损伤,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提供了一个更精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技术定量 缩窄性心包炎 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中引导术后血栓形成及溶栓疗效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潘宇 陈功泉 +2 位作者 刘宇 罗进勇 刘琨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对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中引导、术后血栓形成及溶栓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将拟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的14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78例,对照组67例。试验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直接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 目的探讨超声对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中引导、术后血栓形成及溶栓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将拟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的14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78例,对照组67例。试验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直接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分别记录穿刺成功次数、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对穿刺成功的患者(127例)行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有附壁血栓形成患者(72例)的血管内膜、导管壁及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形态、血流情况,评价血栓分级情况并定期随访。结果共穿刺成功127例,试验组78例,对照组49例,检出血栓72例,阳性率62.6%。经溶栓处理后原血栓逐渐减小最后全部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超声随访可及时发现血栓并对其行溶栓治疗,取得很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颈静脉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超声评估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柳响红 林珊 +2 位作者 刘刚 钱琴如 刘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3-698,共6页
目的应用血管超声成像技术评估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探讨导致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111例,均经血管超声诊断、数字剪影血管造影进一步证实为肾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 目的应用血管超声成像技术评估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探讨导致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111例,均经血管超声诊断、数字剪影血管造影进一步证实为肾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并行支架置入术,置入支架111枚。依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24例)和非再狭窄组(8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支架管径、支架长度、支架内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肾动脉PSV与腹主动脉PSV比值(RAR)、收缩早期加速时间(AT),以及残余狭窄等参数,探讨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时间及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即刻支架残余狭窄5例(4.5%),术后半年、一年、两年随访发生再狭窄的患者分别为7例(6.3%)、13例(11.7%)、4例(3.6%),累计狭窄率21.6%,其中术后一年再狭窄的比例最高。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再狭窄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均P<0.05);再狭窄组PSV、RAR、AT在术后即刻恢复正常后,术后半年、一年、两年又逐渐升高,术后两年增加最明显,PSV高达(295.1±56.0)cm/s、RAR增加至(3.75±1.03),AT值增加至(0.090±0.024)s;非再狭窄组PSV、RAR、AT在术后即刻恢复正常后,术后半年、一年、两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后非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合并残余狭窄、术后用药不规律、舒张压升高及术前狭窄等变量比例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一年再狭窄的比例最高。术后存在残余狭窄、术后用药不规律、舒张压升高及术前狭窄率越高的患者,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超声 肾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定量评价去甲肾上腺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琨 王玉波 +3 位作者 王佳玉 毕小军 王志辉 孙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6-559,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兔心肌灌注水平及其与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关系。方法新西兰白兔12只,高脂喂养至16周后行心脏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测量心肌灌注显像强度。造影剂消退后外...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兔心肌灌注水平及其与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关系。方法新西兰白兔12只,高脂喂养至16周后行心脏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测量心肌灌注显像强度。造影剂消退后外周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1.5μg/(kg·min)],滴注30 min后再次行心肌造影,观察造影强度的改变情况。实验结束后取实验兔冠脉左前降支起始段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冠脉斑块形成情况及心肌缺氧情况,并分析其与心肌增强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给予去甲肾上腺素之前比较,给药后兔收缩压升高[(82±10) mmHg vs.(105±9)mmHg,P<0.01],心率下降[(224±26)次/min vs.(183±31)次/min,P=0.002],左室每搏量增加[(5.45±1.57) mL vs.(7.14±2.37) mL,P=0.020],射血分数增加[(70.83±3.83)%vs.(74.00±2.56)%,P=0.003],心肌增强强度[(6.49±1.64) dB vs.(5.72±1.45) dB,P=0.139]及其与心腔增强强度比值[(33.92±8.71)%vs.(28.67±5.28)%,P=0.060]变化不明显。给予NE后兔心肌增强强度的改变量与AS斑块厚度并无显著相关性(r=-0.152,P=0.637)。结论 NE并未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肌灌注水平的改变,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抗休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肾动脉狭窄程度诊断准确性的评估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春莉 刘琨 +3 位作者 陈飞 王氡 何艳 黄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运用ROC曲线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程度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259例老年ARAS患者(共462支)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叶间动脉峰值流速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肾动脉与腹主动脉PSV... 目的运用ROC曲线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程度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259例老年ARAS患者(共462支)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叶间动脉峰值流速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肾动脉与腹主动脉PSV比值(RAR)、肾动脉与叶间动脉PSV比值(RIR),以肾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各血流参数特征。结果 PSV、RAR、RIR诊断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阈值分别为158cm/s和248cm/s、2.0和4.2、5.05和10.67,采用158cm/s≤PSV<248cm/s,2.0≤RAR<4.2,5.05≤RIR<10.67诊断中度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和89.7%、92.9%和86.2%、95.5%和86.2%;采用PSV≥248cm/s、RAR≥4.2、RIR≥10.67诊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5.0%、90.0%和80.0%、93.0%和85.0%。结论 PSV、RAR、RIR可能是准确评估ARAS程度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梗阻 血流动力学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1
9
作者 张红伟 王丹 +3 位作者 刘良进 万跃 刘琨 王志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探究经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arotid doppler ultrasound,CDU)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mial color code sonography,TCCS)评估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persistent internal carotid⁃basilar anastomosis,PCVBA)血流动力学特... 目的探究经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arotid doppler ultrasound,CDU)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mial color code sonography,TCCS)评估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persistent internal carotid⁃basilar anastomosis,PCVBA)血流动力学特点的价值。方法收集PCVBA患者10例,均完成CT血管成像(CTA)、CDU、TCCS检查,记录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CDU联合TCCS评估PCV⁃BA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可行性。结果10例患者中永存三叉动脉6例(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1例;左侧3例,右侧3例);永存舌下动脉3例(左侧1例,右侧2例);永存寰前节间动脉1例(Ⅰ型,右侧);4例存在后循环梗死及颈内动脉狭窄。结论CDU与TCCS联合评估血流动力学改变初筛永存动脉存在一定的价值,永存三叉动脉、永存舌下动脉及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均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但永存舌下动脉与永存寰前节间动脉超声鉴别困难,需结合CTA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存动脉 多普勒超声 经颅 血管发育不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本甲状腺炎超声声像图表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柳响红 刘刚 欧玉珠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3期257-259,共3页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本病发病隐匿,进展缓慢。本文回顾性分析桥本甲状腺炎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对桥本甲状腺炎的疾病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疗信息。
关键词 超声声像图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超声 实质回声 疾病诊断 血流信号 低回声区 THYROIDITIS 彩色多普勒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定量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
11
作者 黄慧 彭莉 +3 位作者 刘琨 王氡 张春莉 陈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3期20-23,共4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定量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55例RMS患者为RMS组,4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定量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55例RMS患者为RMS组,4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2D-STI技术获得心尖位长轴切面整体纵向应变值及左心室各短轴切面整体圆周应变值作为评估指标,定量评价RMS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结果 (1)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RMS患者LAESD较对照组增大,LVEF值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S患者LVEDD、LVES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D-STI技术结果比较:RMS患者心尖四腔观、长轴观、二腔切面观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值及二尖瓣环、乳头肌、心尖水平左心室短轴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RMS患者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及圆周应变较正常对照组减小,表明RMS会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技术 二尖瓣狭窄 左心室 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超声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煜 刘琨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9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况与乳腺超声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58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术前超声检测结果,包括:肿块大小、边缘状...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况与乳腺超声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58例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术前超声检测结果,包括:肿块大小、边缘状况、微钙化、血供程度及Bi-rads分级等,对送检乳腺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感染情况。分析HPV感染情况与乳腺超声指标相关性。结果(1)根据HPV感染检测结果进行分组,高危组94例,低危组34例,对照组30例,其中高危组中HPV16组31例,HPV18组29例,HPV16+18组34例,HPV阳性率为81.01%;(2)HPV16+18组中边缘毛刺征阳性率为58.82%,对照组为23.33%,HPV16+18组中边缘毛刺征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05);HPV16+18组中微钙化阳性率为64.71%,低危组为29.41%,对照组为26.67%,HPV16+18组微钙化阳性率分别高于低危组和对照组(P<0.005);各组在肿块大小、纵横比、后方回声衰减、血供程度及Bi-rads分级间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型HP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超声影像表现存在差异,表现在边缘毛刺征、微钙化及血供程度方面。HPV高危型感染及联合感染与超声恶性影像学特征关系密切,为乳腺癌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乳头瘤病毒 DNA原位杂交 超声检查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慧 郭瑞强 +4 位作者 刘琨 何艳 张春莉 郝美嘉 刘刚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定量评价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功能的改变。方法:40例明确诊断为RMS且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5d、3个月、12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记录左心房...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定量评价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功能的改变。方法:40例明确诊断为RMS且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5d、3个月、12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记录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率(LVFS)。应用2D-STI技术获得心尖位长轴切面整体纵向应变及左室各短轴切面整体圆周应变值作为评估指标,应用一阶自回归型协方差结构模型进行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术前术后各时间段患者左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1常规心脏超声结果比较:术后LAESD、LVEDD、LVESD较术前总体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LAESD较术前减小,LVEDD、LVESD较术前增大,LVEF、LVFS较术前总体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时间点上述五个参数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2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结果比较: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尖位各长轴切面整体纵向应变值各时间段总体均明显大于术前(P<0.01),短轴各水平切面的整体圆周应变值各时间段总体均明显大于术前(P<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各切面应变值逐渐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S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应用2D-STI可较准确地评价RMS患者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 二尖瓣狭窄 瓣膜置换 左心室 收缩功能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55
14
作者 郝美嘉 陈文卫 +3 位作者 王氡 黄慧 何艳 刘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2期2275-2278,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1支病变组(24例),2支病变组(44例)和3支...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1支病变组(24例),2支病变组(44例)和3支病变组(32例)。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20分,n=26),中度病变组(20分≤Gensini评分<40分,n=45)和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40分,n=29)。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各组颈动脉超声相关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研究组颈动脉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硬化度(β)、颈动脉顺应性(AC)、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EV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受试者IMT、β、EP、AC、PEVβ升高,其中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受试者IMT、β、EP、AC、PEVβ升高,其中重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轻度病变组>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IMT、β、EP、AC、PEVβ与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0.607,0.428,0.532,0.507,0.556,均P<0.05),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24,0.432,0.517,0.521,0.543,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患者病变程度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超声
原文传递
超声诊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血流参数阈值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春莉 王林 +3 位作者 何艳 黄慧 陈飞 陈文卫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阈值。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259例老年ARAS患者(共462支)的肾动脉和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叶间动脉的加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阈值。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259例老年ARAS患者(共462支)的肾动脉和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叶间动脉的加速度(AC)、加速时间(AT),腹主动脉峰值流速,观察肾动脉及肾内叶间动脉血流分布,计算肾动脉与腹主动脉PSV比值(RAR)、肾动脉与叶间动脉PSV比值(RIR),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老年ARAS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阈值,比较上述各参数在不同取值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诊断≥70%狭窄的老年ARAS患者的最佳PSV、RAR、RIR阈值分别为:248.0cm/s、3.42、10.67,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4%和81.4%、91.2%和77.8%、93.9%和82.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老年ARAS患者的筛查诊断、狭窄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采用老年ARAS的指标阈值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对选择治疗方式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 血流动力学参数 阈值
原文传递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术后左心室旋转及扭转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礼 邓又斌 +2 位作者 刘琨 刘红云 毕小军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切除术后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角度,并观察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9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于心包切除术前1周和术后1个月、6个月、1...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切除术后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角度,并观察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9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于心包切除术前1周和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基底部和心尖部峰值旋转角度及左室峰值扭转角度。另选取同期29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室心尖部峰值旋转角度[术前(6.62±3.19)°,术后1个月(7.07±4.02)°,术后6个月(7.88±4.46)°,术后12个月(7.85±4.51)°]、左室峰值扭转角度[术前(10.50±4.94)°,术后1个月(9.42±5.40)°,术后6个月(9.59±4.62)°,术后12个月(9.70±4.45)°]较对照组[(11.22±5.17)°,(16.35±5.21)°]显著减低(均P<0.05)。左室基底部峰值旋转角度术后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术后1个月(-3.85±3.20)°,术后6个月(-3.49±2.09)°,术后12个月(-3.53±2.01)°;对照组(-5.57±2.78)°](均P<0.05),而术前[(-5.22±3.14)°]与对照组[(-5.57±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窄性心包炎术前、术后各组间比较,左室基底部峰值旋转角度、心尖部峰值旋转角度及左室峰值扭转角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术后长期虽然左室整体功能正常,但基底部、心尖部旋转及左室扭转仍较正常人减低。斑点追踪技术可用于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切除术后长期左室旋转及扭转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显像 缩窄性心包炎 心包切除术 旋转 扭转 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不同位置杨氏模量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后一致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红伟 林爱龙 +3 位作者 王志涛 余志鹄 郭愿 刘建新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斑块顶部、基底部不同位置的杨氏模量测值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前、后的一致性对比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行CEA术所取的23例斑块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剪切... 目的探究颈动脉斑块顶部、基底部不同位置的杨氏模量测值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前、后的一致性对比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行CEA术所取的23例斑块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分析术前、术后该斑块不同部位杨氏模量数值及分布情况,查看一致性,分析原因。结果23例斑块标本在术前测量杨氏模量值(E)顶部16.284(14.221,18.623)kPa,基底部35.982(31.332,42.351)kPa;术后24 h内测量杨氏模量值(E)顶部为18.132(15.610,20.345)kPa,基底部为40.223(34.680,46.731)kP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11)。结论颈动脉斑块CEA术前、术后不同位置杨氏模量测值没有一致性,规范测量和评估其平均E值可靠并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斑块 杨氏模量值
原文传递
α-硫辛酸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干预兔动脉粥样硬化
18
作者 张煜 刘刚 +1 位作者 郝美嘉 刘淼 《现代免疫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9-303,311,共6页
为探讨α-硫辛酸(alpha-lipoic acid,ALA)干预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组、正常+ALA组、模型组及模型+ALA组。其中,模型组和模型+ALA组实验兔通过联合液氮损伤和高... 为探讨α-硫辛酸(alpha-lipoic acid,ALA)干预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组、正常+ALA组、模型组及模型+ALA组。其中,模型组和模型+ALA组实验兔通过联合液氮损伤和高脂饲养构建兔AS模型,正常+ALA组和模型+ALA组实验兔给予连续14 d静脉注射ALA(50 mg/kg)。采用H-E染色观察兔动脉组织病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动脉组织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CAM)和趋化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各组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模型组动脉管壁增厚,镜下可见脂质沉积和炎症细胞浸润,提示造模成功。模型组动脉组织NF-κB磷酸化水平、黏附分子等mRNA表达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均增加,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A治疗后,动脉组织的病理情况明显改善,NF-κB磷酸化水平和黏附分子等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均P<0.05)。由此,ALA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水平,进而干预兔AS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Α-硫辛酸 核因子ΚB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结合应用腔内凸阵探头诊断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溃疡型粥样硬化斑的临床应用研究
19
作者 张红伟 刘良进 +2 位作者 王志涛 余志鹄 郭愿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目的分析结合应用腔内凸阵探头(ICAP)诊断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溃疡型斑块的检出率及准确率。方法选取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自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诊疗的后循环缺血伴反复脑卒中患者248例,分别单独使用高频线阵探... 目的分析结合应用腔内凸阵探头(ICAP)诊断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溃疡型斑块的检出率及准确率。方法选取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自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诊疗的后循环缺血伴反复脑卒中患者248例,分别单独使用高频线阵探头(HFLP)及结合应用ICAP对双侧锁骨下动脉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类记录锁骨下动脉斑块个数、形态、回声等情况,以高分辨率CT血管造影(HD-CTA)技术的诊断结果为参照,比较单独使用HFLP和结合应用ICAP的斑块检出情况。结果以HD-CTA的诊断结果为标准,相比单独应用HFLP,结合应用ICAP对于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粥样斑块的检出率增加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回声描述的准确率、溃疡型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增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应用ICAP对于诊断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溃疡型粥样硬化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溃疡型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波探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