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麻醉深度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王丹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了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通过不同深度的右美托咪定开展麻醉的结果。方法 样本选取共计90例,均为THA患者,样本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为2024年1月,经脑电双频指数(BIS)分为均组30例的参照组(BIS:40-49)、干预1组(BIS:50-59)与干预... 了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通过不同深度的右美托咪定开展麻醉的结果。方法 样本选取共计90例,均为THA患者,样本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为2024年1月,经脑电双频指数(BIS)分为均组30例的参照组(BIS:40-49)、干预1组(BIS:50-59)与干预2组(BIS:60-69),对比三组不同麻醉深度的应用效果。结果 术前三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相比无可比性,P>0.05;干预1组术后评分结果均高于参照组与干预2组,P<0.05;术前三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相比无可比性,P>0.05;三组术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干预1组术后谵妄发生率(3.67%)低于参照组与干预2组(30.00%、33.33%),P<0.05。结论 将THA患者手术麻醉深度控制在50-59范围内效果最佳,能够有效改善其炎症因子,降低意识障碍程度与谵妄发生率,值得被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右美托咪定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 地塞米松 罗哌卡因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云 盛传洪 +8 位作者 万青 黄振安 王兰 潘长春 李俊华 马德波 冉红兵 李家柱 邹蔚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4期301-302,共2页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臂丛麻醉 罗哌卡因 临床研究 吗啡术后镇痛 臂丛神经阻滞 2003年 2001年 临床应用 静脉注射 硬膜外腔 临床报道 手术患者 混合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葛寒冬 童丽娟 罗云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5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临床观察 急诊 2004年6月 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镇痛 剖宫产手术 2001年 术后镇痛 麻醉方法 CSEA 用药量 干扰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丛、颈丛联合麻醉在锁骨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红华 陈艳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953-953,共1页
肩锁关节脱位手术通常选择全身麻醉或区域麻醉加全身麻醉^[1]。而采用臂丛、颈丛联合麻醉技术可满足手术需要,取得满意镇痛效果[2],且保持患者清醒。我院自1995年以来,对180例锁骨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臂丛、颈丛联合麻醉方法... 肩锁关节脱位手术通常选择全身麻醉或区域麻醉加全身麻醉^[1]。而采用臂丛、颈丛联合麻醉技术可满足手术需要,取得满意镇痛效果[2],且保持患者清醒。我院自1995年以来,对180例锁骨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臂丛、颈丛联合麻醉方法,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骨折 臂丛 联合麻醉 颈丛 全身麻醉 区域麻醉 麻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乳腺肿瘤(包块)切除术患者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清 王兰 黎丽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期85-88,共4页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乳腺肿瘤(包块)切除术患者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于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乳腺肿瘤(包块)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与...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乳腺肿瘤(包块)切除术患者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于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乳腺肿瘤(包块)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与右美托咪定组,各53例。2组患者均行乳腺肿瘤(包块)切除术,丙泊酚组行丙泊酚复合麻醉,右美托咪定组行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复合麻醉。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术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干预前、干预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前1 d、术后24 h氧化应激指标[8-羟化脱氧鸟苷(8-OHdG)、髓过氧化物酶(M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不良反应。结果 T_(1)~T_(5),右美托咪定组MAP、HR、RR低于丙泊酚组(P<0.01)。右美托咪定组术后PaO_(2)、SpO_(2)高于丙泊酚组,PaCO_(2)低于丙泊酚组(P<0.01)。干预后24 h, 2组VAS评分低于干预前,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右美托咪定组VAS评分低于丙泊酚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丙泊酚组(P<0.01)。术后24 h, 2组8-OHdG、MPO、GSH-Px水平高于术前,但右美托咪定组8-OHdG、MPO、GSH-Px水平低于丙泊酚组(P<0.01)。右美托咪定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21%,与丙泊酚组的9.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6,P=0.540)。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在乳腺肿瘤(包块)切除术患者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高,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并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包块)切除术 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保留自主呼吸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镇痛镇静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倩倩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于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80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于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80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全麻,对照组术中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观察组术中泵注瑞芬太尼+DEX。比较两组不同时点(麻醉前、切皮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血流动力学、不同时点(术后1、4 h)镇静镇痛效果以及拔管呛咳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皮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血压水平均高于麻醉前,心率水平均低于麻醉前,观察组拔管时血压水平高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皮时、拔管时、拔管后5 min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心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h,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呛咳反应发生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中使用DEX联合瑞芬太尼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拔管呛咳反应,提高麻醉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拔管呛咳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臂丛阻滞麻醉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罗云 盛传洪 +2 位作者 王丹 王南夫 葛寒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13-314,共2页
目的 观察小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小儿上肢手术患者,在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后注入0.25%布比卡因局麻药,用量按0.5~0.6mlokg—1给药。40例患儿均采用惠普(HP78352C型)多参数监... 目的 观察小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小儿上肢手术患者,在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后注入0.25%布比卡因局麻药,用量按0.5~0.6mlokg—1给药。40例患儿均采用惠普(HP78352C型)多参数监护仪连续监测ECG、HR、SPO2。结果 40例患儿均取得良好阻滞效果,术中患儿患肢松弛,对手术刺激及止血带耐受良好。结论 小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便、阻滞完善、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麻醉 神经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式对胃癌手术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丹一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575-577,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手术采用不同麻醉、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98例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9例。其中49例患者采用全麻复... 目的研究胃癌手术采用不同麻醉、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98例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9例。其中49例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气管内插管联合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作为A组;另49例患者采用全麻气管内插管麻醉联合术后静脉自控镇静(PCIA)作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麻醉苏醒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B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4.08%、18.37%,A组下呼吸道感染率明显较低,P<0.05。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A组、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4%、36.73%,A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PCEA镇痛是胃癌患者理想的手术麻醉和镇痛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麻醉 镇痛 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罗云 盛传洪 +1 位作者 黄振安 徐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61-462,共2页
目的总结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先按0.02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并单次静脉推注氯胺酮2mg/kg,之后,A组用氯胺酮95±7.8μg/kg/min静... 目的总结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先按0.02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并单次静脉推注氯胺酮2mg/kg,之后,A组用氯胺酮95±7.8μg/kg/min静脉注射泵维持,B组用氯胺酮58±3.8μg/kg/min以及瑞芬太尼0.06±0.02μg/kg/min静脉注射泵维持。术中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及SPO2,观察并记录术后苏醒时间。结果A、B两组患儿血压和SPO2均较平稳,B组患儿心率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A组患儿心率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B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明显快于A组(p<0.05),且术中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身麻醉既能满足手术需要,又减少了各自用药量,缩短了麻醉苏醒时间,减少了并发症,是一种更安全的麻醉用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芬太尼/投药和剂量 氯胺酮/投药和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输尿管镜置镜效果的影响
10
作者 向俊 张清 +2 位作者 刘湘鄂 林晨 何颖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9期126-129,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麻醉方式对输尿管镜置镜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9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根据所应用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全凭静脉麻醉组(全麻组)33例,腰麻组31例,硬膜... 目的评估不同麻醉方式对输尿管镜置镜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9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根据所应用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全凭静脉麻醉组(全麻组)33例,腰麻组31例,硬膜外麻组31例。记录并分析三组患者输尿管碎石通道建立时间、碎石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麻组的碎石通道建立时间为(185.99±52.17)s,明显低于腰麻组的(308.06±98.25)s和硬膜外麻组的(358.22±115.58)s(P<0.01);全麻组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6.1%)明显低于腰麻组(25.8%)和硬膜外麻组(29.0%)(P<0.05);三组的碎石时间、结石清除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可以缩短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输尿管碎石通道建立时间,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式 输尿管镜 钬激光碎石术 输尿管镜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血吸虫病肝功能代偿期患者脾切除术麻醉用药的可行性研究
11
作者 王丹一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0期72-74,共3页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晚期血吸虫病肝功能代偿期患者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86例晚期血吸虫病肝功能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全麻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晚期血吸虫病肝功能代偿期患者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86例晚期血吸虫病肝功能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全麻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间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睁眼时间为(2.5±1.1)min,拔管时间为(7.3±2.8)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2±2.1)、(12.5±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LT、AST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LT、AST水平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晚期血吸虫病肝功能代偿期患者脾切除术效果更佳,对患者肝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血吸虫病 肝功能 脾切除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晚期血吸虫病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12
作者 王丹一 盛传洪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晚期血吸虫病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晚期血吸虫病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维持七氟醚浓度、术后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维持七氟醚浓度(1.5±0.6)%,观察组维持七氟醚氨氟醚浓度(0.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睁眼时间(5.5±2.1)min、拔管时间(12.4±4.5)min,观察组患者后睁眼时间(2.3±1.2)min、拔管时间(7.1±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转氨酶恢复要显著快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案对于晚期血吸虫病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患者能够更好的在术后维持麻醉效果,术后缩短患者清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 晚期血吸虫病 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罗云 盛传洪 +1 位作者 黄振安 徐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10期1185-1186,共2页
关键词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麻中罗哌卡因浓度选择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疼痛阈值、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4
作者 熊勇 陈永志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9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中罗哌卡因浓度选择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90例行宫颈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中罗哌卡因浓度选择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90例行宫颈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A组注入0.5%罗哌卡因,B组注入0.25%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疼痛阈值、氧化抗氧化系统[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注药10、30 min 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4 h疼痛阈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1 h、麻醉后1 h、手术结束后1 h 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中,0.5%罗哌卡因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好,但二者在血流动力学、抗氧化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罗哌卡因 宫颈癌根治术 疼痛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15
作者 罗云 吴诗琦 +2 位作者 盛传洪 王兰 贺莉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868-869,共2页
目的 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 (PCEA)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0例ASAⅠ~Ⅱ级单胎初产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镇痛组。对照组为自然分娩 ,镇痛组于宫口开至 3~ 5cm时 ,常规L2~ 3 硬膜外穿刺 ,向头侧置... 目的 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 (PCEA)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0例ASAⅠ~Ⅱ级单胎初产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镇痛组。对照组为自然分娩 ,镇痛组于宫口开至 3~ 5cm时 ,常规L2~ 3 硬膜外穿刺 ,向头侧置管 3 5cm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 1μg/ml持续硬膜外注入。观察并记录两组疼痛评分、产程时间、注药前后宫缩间隔时间、宫缩持续时间、胎儿心率、计算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 ,持续监测产妇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结果 镇痛组镇痛效果良好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0 1%罗哌卡因 +芬太尼1μg/ml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罗哌卡因 分娩镇痛 临床观察 罗哌卡因 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云 李俊华 +2 位作者 李慧 邵安娜 彭皓月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 观察硬膜外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 将 10 0例ASAⅠ~Ⅱ级剖宫产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A :对照组 ;B :硬膜外镇痛 (PCEA)组。A组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 ,病房常规以哌替啶止痛 ;B组术后用韩国产镇痛泵止痛 ,其方法 :用 0... 目的 观察硬膜外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 将 10 0例ASAⅠ~Ⅱ级剖宫产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A :对照组 ;B :硬膜外镇痛 (PCEA)组。A组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 ,病房常规以哌替啶止痛 ;B组术后用韩国产镇痛泵止痛 ,其方法 :用 0 .75 %布比卡因 30ml,芬太尼 0 .4mg ,氟哌啶 5mg用 0 .9%氯化钠稀释至 10 0ml,每小时 2ml镇痛液持续硬膜外注入。回病房后由麻醉医师和主管医师共同观察止痛效果、不良反应、哺乳时间、术后 2 4h内阴道出血量及术后 4 8h内宫底高度变化并记录。结果 B组效果显著优于A组 ,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较少 ;B组哺乳时间稍有提前 (P <0 .0 5 ) ;阴道出血量及宫底高度变化两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临床效果良好 ,对子宫收缩无不良影响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剖宫产术 子宫收缩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兰 盛传洪 唐丽 《贵州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45-45,共1页
我们将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希望通过比较丙泊酚复合不同类型的阿片制剂的临床效果,寻找一种更加理想的无痛胃镜麻醉方法。
关键词 无痛胃镜检查 复合丙泊酚 布托啡诺 临床应用 临床效果 阿片制剂 麻醉方法 同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丹一 盛传洪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7期89-91,共3页
目的对比布托啡诺不同给药途径在治疗剖宫产手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n=20)。Z组:布托啡诺椎管组;J组:布托啡诺静脉组;D组:对照组。观察记录局麻药感觉... 目的对比布托啡诺不同给药途径在治疗剖宫产手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n=20)。Z组:布托啡诺椎管组;J组:布托啡诺静脉组;D组:对照组。观察记录局麻药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胎儿娩出前5 min(T1)、胎儿娩出后5 min(T2)、胎儿娩出后10 min(T3)、胎儿娩出后30 min(T4)产妇寒战发生率;T2、T3、T4产妇镇静满意率;术中不良反应;胎儿Apgar评分等。结果Z组局麻药起效时间快,T1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J组和D组(P<0.01);Z组和J组T2、T3、T4寒战发生率、镇静效果满意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D组有明显差异(P<0.01);Z组和J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三组胎儿Apgar评分无差异。结论布托啡诺椎管内给药不仅缩短局麻药起效时间,而且全程有效治疗产妇手术中的寒战;镇静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无局限性,优于静脉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寒战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比重与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葛寒冬 吴希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11期1347-1348,共2页
目的:比较0.5%重比重、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液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重比重腰麻组):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B组(等比... 目的:比较0.5%重比重、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液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重比重腰麻组):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B组(等比重腰麻组):0.75%布比卡因2ml+0.9%生理盐水lml。A、B两组均注入2ml麻醉药。分别记录腰麻起效时间,达到最高平面所需时间,最高镇痛平面,辅助药用药量及SBP、DBP、HR的变化。结果:10-20min两组间低血压、恶心呕吐、麻醉最高平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oA布比卡因等比重液用于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手术更平稳,母婴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5%布比卡因 等比重 重比重 腰麻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上段骨折术中神经阻滞的方法及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倩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3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及神经刺激仪的双重引导下多点式神经阻滞在股骨上段骨折术中的作用。方法将141例股骨上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U组、N组、UN组。3组术中均实施多点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其中U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N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进行,UN... 目的探讨超声及神经刺激仪的双重引导下多点式神经阻滞在股骨上段骨折术中的作用。方法将141例股骨上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U组、N组、UN组。3组术中均实施多点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其中U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N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进行,UN组在超声、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进行。结果UN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N组和U组,N组均短于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N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N组和U组,N组均长于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上段骨折术中采用双重引导下多点式神经阻滞不会明显延长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可提高神经阻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神经阻滞 超声 神经刺激仪 腰丛神经 坐骨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