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叶虫茶不同极性部位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章莹 黄杰 +4 位作者 肖榕 严婧 肖美凤 文礼章 吴萍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3481-3484,共4页
目的:考察三叶虫茶不同极性部位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80%乙醇提取三叶虫茶得到总浸膏,用水分散后依次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进行萃取,挥干得相应部位浸膏。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柳氮磺吡啶... 目的:考察三叶虫茶不同极性部位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80%乙醇提取三叶虫茶得到总浸膏,用水分散后依次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进行萃取,挥干得相应部位浸膏。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312.5 mg/kg)、三氯甲烷部位组(70 mg/kg)、乙酸乙酯部位组(35 mg/kg)和水部位组(320 m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复制UC模型。24 h后,各给药组大鼠ig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ig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4 d。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对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进行评分;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发生明显UC样病变,CMDI评分升高;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病变程度减轻或好转,CMDI评分降低,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组、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三氯甲烷部位组外,其余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SOD活性均升高、MDA含量均减少,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组SOD活性以及阳性组SOD活性、MD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三叶虫茶乙酸乙酯部位可减轻结肠脂质过氧化反应,对TNBS致UC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虫茶 醇提物 溃疡性结肠炎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不同极性部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长沙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动态及优势种生态位 被引量:8
2
作者 袁准 李毅 +3 位作者 李育强 钟亮 李志文 曾爱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43,54,共8页
为了给棉田主要害虫防治及自然天敌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作者系统调查研究了湖南长沙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消长动态和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长沙转基因棉田群落结构较丰富,有节肢动物11目20科33种。棉田主要害虫有棉叶蝉、小绿... 为了给棉田主要害虫防治及自然天敌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作者系统调查研究了湖南长沙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消长动态和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长沙转基因棉田群落结构较丰富,有节肢动物11目20科33种。棉田主要害虫有棉叶蝉、小绿叶蝉、朱砂叶螨、棉蚜及烟粉虱;主要天敌有八斑鞘腹蛛、鳞纹肖蛸、龟纹瓢虫、六点食螨蓟马和日本通草蛉。6月上旬前重点防治朱砂叶螨和蚜虫,7月中旬重点防治小绿叶蝉和棉叶蝉。八斑鞘腹蛛和六点食螨蓟马是前期优势天敌,鳞纹肖蛸是中后期优势天敌。鳞纹肖蛸、龟纹瓢虫和日本通草蛉的时空生态位宽度均较大,应加以保护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棉田 节肢动物 群落特征 多样性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益阳小果油茶林小果油茶、油茶象和啮齿动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志文 孙寒松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23-1132,共10页
【目的】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 Hu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大量落果。在本研究样地,啮齿动物对落果及果内象虫具强烈捕食作用。本研究旨在揭示小果油茶、油茶象和啮... 【目的】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 Hu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大量落果。在本研究样地,啮齿动物对落果及果内象虫具强烈捕食作用。本研究旨在揭示小果油茶、油茶象和啮齿动物三者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及其行为机制,为油茶象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小果油茶林于落果季节系统调查6 161个落果,检查油茶象寄生及啮齿动物捕食情况,并对果长、果径和壳厚进行了测量。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象蛀率与果径、壳厚和效费比以及油茶象死亡率与调查日期的相关性;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啮齿动物捕食的象蛀落果与非象蛀落果大小差异性。【结果】象蛀落果2013年7月2日始至果实采收止,具明显高峰期,即同年8月16日至8月23日。啮齿动物捕食贯穿整个落果季节,其高峰期与象蛀落果高峰期一致。象蛀落果中4-5龄幼虫所占比例高达85.5%。油茶象寄生率与果径不相关,与壳厚显著线性负相关,与效费比显著线性正相关。象蛀果实脱落越早,果实发育受限越重,油茶象幼虫死亡率越高。被啮齿动物捕食的油茶果实中,小果实占76.9%,其种子被啮噬殆尽。啮齿动物对象蛀果实的捕食率为24.0%,此类果实中,象蛀种子多破损,非象蛀种子几乎不被捕食。啮齿动物啮噬果实中,象蛀果实的果长和果径均显著大于非象蛀果实的。【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研究样地小果油茶落果、象蛀落果及啮齿动物捕食的时间格局。象虫蛀食导致果实发育正常生理活动受阻是油茶果实脱落的根本原因,不支持主动防御假说。油茶象产卵行为在果实大小与壳厚两种矛盾的选择压力间存在权衡,其本质可能是亲代雌虫繁殖力与后代幼虫适合度间的权衡。产卵时间格局通过影响寄主果实发育最终对后代幼虫适合度产生影响。研究样地中,啮齿动物能准确探测并捕食大果实中油茶象幼虫,是油茶象重要的天敌控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油茶象 啮齿动物 象蛀率 捕食率 效费比 繁殖力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纹稻苞虫在长沙地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颖 黄昊 +2 位作者 司嘉怡 袁准 曾爱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3期37-38,共2页
直纹稻苞虫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2011~2013年对长沙地区水稻直纹稻苞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度长沙出现了直纹稻苞虫的爆发突增现象,后2 a发生数量趋于稳定。针对直纹稻苞虫在长沙地区的发生情况,提出了防治稻苞... 直纹稻苞虫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2011~2013年对长沙地区水稻直纹稻苞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度长沙出现了直纹稻苞虫的爆发突增现象,后2 a发生数量趋于稳定。针对直纹稻苞虫在长沙地区的发生情况,提出了防治稻苞虫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纹稻苞虫 长沙地区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瓜类实蝇的发生及其关键气象影响因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运康 梅宇宇 +5 位作者 杨中侠 李新文 陈越华 林宇丰 李耀明 李志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3-448,共6页
为摸清湖南瓜类蔬菜上南亚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和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Coquillett))的发生概况,2020年6—8月于23个市(县、区)的52块瓜菜地,用诱蝇酮(4−对−乙酰基氧基苯基−2–丁酮、Cue)和诱蝇醚(甲基丁香酚、Me)监... 为摸清湖南瓜类蔬菜上南亚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和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Coquillett))的发生概况,2020年6—8月于23个市(县、区)的52块瓜菜地,用诱蝇酮(4−对−乙酰基氧基苯基−2–丁酮、Cue)和诱蝇醚(甲基丁香酚、Me)监测实蝇类昆虫的发生;通过野外调查和室温饲养推断优势种南亚实蝇的生活年史;2021年于攸县混合菜地用Cue诱捕成虫,每日记录诱捕数量,并分析其与关键气象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瓜菜地可诱捕到南亚实蝇、瓜实蝇、具条实蝇(Zeugodacuss cutellatus(Hendel))、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和一种棍腹实蝇(Dacus sp.)共5种昆虫;南亚实蝇分布广泛,为优势种;瓜实蝇仅在局部地区为主要害虫;南亚实蝇在湖南一年发生3~5代,世代重叠,第1~2代成虫(即第2~3代幼虫)为主害代,第3代成虫(即第4代幼虫)次之;攸县混合菜地实蝇成虫季节动态呈单峰型,高峰期在9月中、下旬;日最高温度≥15℃时始见成虫活动,日最高温度为33.4℃时诱捕量最大,越远离此温度诱捕量越少;7月7日至9月30日,雨天及雨后1 d南亚实蝇成虫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天气的,风速对诱捕结果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实蝇 瓜实蝇 生活年史 种群动态 日最高温度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水象甲生物学及药剂防治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凌云 肖铁光 +1 位作者 周社文 刘年喜 《作物研究》 2009年第S1期81-83,共3页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1)是一种毁灭性的检疫害虫,严重威胁水稻生产。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通过药剂筛选试验进行了探讨,结果:处理1、2、3对...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1)是一种毁灭性的检疫害虫,严重威胁水稻生产。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通过药剂筛选试验进行了探讨,结果:处理1、2、3对稻水象甲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施药后1,3,6d的防效均达90.9%;处理4的效果也很好,施药后1,3,6d的防效为88.9%,88.5%和89.4%;处理5效果相对较差,施药后1,3,6d的防效为86.6%,84.4%和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生物学特性 综合防治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害虫北贝肩网蝽形态特征研究
7
作者 叶茂翔 王昊 +3 位作者 曹亮 张永生 严蓓 曾爱平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2年第6期77-81,共5页
北贝肩网蝽Dulinius conchatus Distant近年来传入许多国家,是一种危险性的入侵害虫,对我国茜草科植物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造成严重危害。对北贝肩网蝽进行室内饲养,观察发现其卵细长,呈香蕉型,略显米黄色;若虫分为5龄,随着若虫龄... 北贝肩网蝽Dulinius conchatus Distant近年来传入许多国家,是一种危险性的入侵害虫,对我国茜草科植物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造成严重危害。对北贝肩网蝽进行室内饲养,观察发现其卵细长,呈香蕉型,略显米黄色;若虫分为5龄,随着若虫龄期增长,体长、体宽和头宽逐渐增加;成虫头兜呈球状,两个半球型的壳直立于背板上;雄成虫腹部扁平,末端有抱握器,形似牛角状;雌成虫腹部宽大,末端有产卵器。本研究对北贝肩网蝽各龄期形态学数据进行测量,明确了各虫龄虫态的外部形态和为害特征,为该害虫防治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贝肩网蝽 鸡矢藤 形态特征 为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象幼虫虫龄的划分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志文 何立红 +2 位作者 夏姣 马玲 曾爱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1-189,共9页
【目的】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amellia meiocarpa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大量落果。幼虫准确分龄是其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控研究的基础,但对钻蛀性昆虫来说,这非常困难。本研究旨在明确研... 【目的】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amellia meiocarpa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大量落果。幼虫准确分龄是其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控研究的基础,但对钻蛀性昆虫来说,这非常困难。本研究旨在明确研究样地油茶象幼虫龄数及各龄形态指标极差,试图探讨确定钻蛀性昆虫龄数及合理划分虫龄的可靠方法。【方法】收集了1 253头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测量头壳宽、头壳长和上颚宽3个形态指标,用多峰拟合分析频次分布资料,结合戴氏法则判断幼虫龄数。以正态曲线交点作为相邻虫龄分界点,计算各龄幼虫测量指标的平均值、极差、增长率及误判率。【结果】头壳宽、头壳长和上颚宽频次分布多峰拟合均呈显著的5个正态峰(P〈0.01),对应5个虫龄;头壳宽、头壳长和上颚宽3个形态指标均以对3龄幼虫的误判率最大,分别为6.04%,7.03%和6.51%,而对其他虫龄误判率均小于5%,提示3个形态指标均可作为油茶象虫龄划分的可靠依据,以头壳宽最佳。各龄幼虫头壳宽、头壳长及上颚宽增长率依次为1.41~1.54,1.43~1.61及1.44~1.64,基本恒定,其平均值的自然对数与虫龄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油茶象幼虫头壳生长呈间断性几何级数增长,符合戴氏法则。【结论】油茶象幼虫具5个虫龄,不同于前人报道的仅4个虫龄;多峰拟合可用于确定钻蛀性昆虫或野外种群的龄数,特别是为相邻虫龄形态指标重叠区虫龄划分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 头壳宽 头壳长 上颚宽 频次分布 多峰拟合 戴氏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象危害与小果油茶果实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何立红 李志文 +2 位作者 刘劲军 司嘉怡 曾爱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1-155,共5页
油茶是指种子含油率较高、且有一定栽培经营面积的山茶属(Camellia)植物的总称,目前已知全世界有280种,其中238种分布在我国(张宏达,1998)。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庄瑞林,2008),与油橄榄(... 油茶是指种子含油率较高、且有一定栽培经营面积的山茶属(Camellia)植物的总称,目前已知全世界有280种,其中238种分布在我国(张宏达,1998)。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庄瑞林,2008),与油橄榄(Olea europaea)、油棕(Elaeis guineensis)、椰子(Cocos nucifera)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油茶 炭疽病 油茶象 危害率 果形指数 壳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果油茶上油茶象的产卵策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志文 何立红 +2 位作者 杨柳君 何斌 曾爱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81-988,共8页
【目的】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amellia spp.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其大量落果。本文旨在揭示该虫发生危害与寄主果实大小的关系,并探讨其产卵行为策略。【方法】于油茶象产卵高峰期在小... 【目的】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amellia spp.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其大量落果。本文旨在揭示该虫发生危害与寄主果实大小的关系,并探讨其产卵行为策略。【方法】于油茶象产卵高峰期在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林随机采摘960个果实,清查油茶象刺孔数和窝卵数,并对果重、果长和果径进行了测量,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产卵果、取食果和非受害果大小差异性,用线性回归分析果实特征对油茶象取食及产卵活动的影响。同时对油茶象雌虫进行了果实大小选择性试验,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选择果与非选择果的大小差异性。【结果】在果重、果长、果径和果实体积方面,产卵果>取食果>非受害果(P<0.01),刺孔数、窝卵数和寄生率与果实大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说明油茶象雌虫优先选择大果实取食和产卵。当两供试果实差异显著时,油茶象雌虫对大果实表现出明显的偏好选择性,危害12 h后,重受害果长度和直径都显著大于轻受害果(P<0.01)。油茶象雌虫每次只产1粒卵,卵单产是油茶象本身的属性,与果实特征无关。【结论】油茶象优先选择大果实取食,支持最优觅食理论。油茶象优先选择大果实产卵。窝卵数越小,油茶象种内竞争越弱,幼体正常发育并成功脱果的概率越高,适合度增加。卵单产是油茶象应对寄主果实食物资源限制作用的一种"风险分散"行为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 小果油茶 果实大小 窝卵数 选择性试验 产卵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天蛾过冷却点变化与生化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蒋智林 文礼章 +1 位作者 李有志 李正跃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4-297,共4页
测定长沙地区甘薯天蛾Agrius convolvuli L.在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过冷却点、虫体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并对其动态变化和相互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世代甘薯天蛾过冷却点均随发育进程显著升高,在蛹期明显下降;2龄幼虫... 测定长沙地区甘薯天蛾Agrius convolvuli L.在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过冷却点、虫体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并对其动态变化和相互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世代甘薯天蛾过冷却点均随发育进程显著升高,在蛹期明显下降;2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均为-11℃左右,蛹的过冷却点在越冬代过冷却点为-7.38℃,比其他世代蛹低2-3℃。甘薯天蛾虫体含水量随发育进程不断降低,粗脂肪含量则不断升高,其越冬代蛹粗脂肪含量占其干重高达30.23%。甘薯天蛾过冷却点与虫体水分含量呈正相关;而与虫体粗脂肪含量呈负相关,且在第2、3代和越冬代均呈显著负相关。甘薯天蛾在发育过程中通过调节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可能是其抵抗低温的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天蛾 耐寒性 过冷却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波、光源距离及环境温度对异色瓢虫成虫趋光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练 文礼章 +2 位作者 易倩 胡亮 彭云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0期106-113,共8页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一种常见的农田天敌昆虫,了解不同光波、光源距离及环境温度对异色瓢虫成虫趋光行为的影响,为合理设计免伤天敌昆虫的安全杀虫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设定16种单色光和2种固定的对照光波,将试虫置于3...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一种常见的农田天敌昆虫,了解不同光波、光源距离及环境温度对异色瓢虫成虫趋光行为的影响,为合理设计免伤天敌昆虫的安全杀虫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设定16种单色光和2种固定的对照光波,将试虫置于3个不同光源距离的感光箱中,并设定稳定的温、湿度,通过多批重复试验,测定不同日龄和不同性别异色瓢虫成虫在不同光波和光源距离条件下的趋光率,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异色瓢虫对光波趋向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最为喜好的光波为500、605、550 nm,而异色瓢虫成虫最为忌避的光波则为473、407 nm;距离光源0.65 m的趋光反应率显著高于距离光源1.15 m与2.15 m处的趋光反应率;高温或低温对异色瓢虫的趋向性有一定的抑制影响。异色瓢虫成虫的趋光行为对光波、光源距离及环境温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光波 光源距离 温度 趋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实蝇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志文 彭恋 +1 位作者 陈越华 李有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7,93,共10页
南亚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是瓜果蔬菜上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常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明确其在主要寄主作物(丝瓜、“苦瓜桂花”系统)上的空间格局,并根据最适理论抽样数制定了采样方案,以便为该虫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于2... 南亚实蝇Zeugodacus tau(Walker)是瓜果蔬菜上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常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明确其在主要寄主作物(丝瓜、“苦瓜桂花”系统)上的空间格局,并根据最适理论抽样数制定了采样方案,以便为该虫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于2020年7月和9月分别在立架栽培的丝瓜地和“苦瓜桂花”系统采用黄板诱捕实蝇类害虫,用非参数两独立样本t测验分析不同生境南亚实蝇雌、雄成虫种群密度的差异显著性,用2个常用的聚集度指标(C和k)和2个回归模型(Taylor幂回归模型和Iwao的m*-m回归模型)分别分析雌虫、雄虫和“雌虫+雄虫”的空间格局。共诱集实蝇成虫3542头,“苦瓜桂花”系统只诱集到南亚实蝇,丝瓜地诱集到4种果实蝇,其中南亚实蝇占97.2%,为优势种。桂花树上的南亚实蝇雌虫种群密度显著高于苦瓜地(Z=-2.932,P=0.003),为后者的1.87倍;丝瓜地样地Ⅱ中的雌虫种群密度显著大于样地Ⅰ(Z=-7.160,P<0.001),为后者的3.13倍。回归分析表明,对雌虫,Taylor的b和Iwao的β与1无显著差异(t_(c)<t_(t)),表明分布是随机的,α=0.996>0,说明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对雄虫,α=0.018≈0,β和b>1(t_(c)>t_(t)),揭示其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单个个体。“雌虫+雄虫”β和b>1(t_(c)>t_(t)),α>0,显示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群呈聚集分布。雄虫和“雌虫+雄虫”的k c值分别为4.878和7.133,进一步证明了二者呈聚集分布。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2,表明南亚实蝇成虫聚集是由其本身的行为习性与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明确了南亚实蝇雌虫、雄虫和“雌虫+雄虫”差异化的分布格局,并制定了理论抽样方案,为南亚实蝇管理决策和绿色防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实蝇 丝瓜 黄板 空间分布型 最适抽样数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象种群密度及空间格局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志文 赵瑞 李有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3-170,201,共9页
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amellia spp.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其大量落果。本文旨在明确油茶象幼体(卵+幼虫)种群动态、空间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以便为调查取样、长期监测和科学防控等提供... 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amellia spp.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其大量落果。本文旨在明确油茶象幼体(卵+幼虫)种群动态、空间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以便为调查取样、长期监测和科学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2017年在湖南常宁普通油茶林,2016年-2017年在湖南益阳小果油茶林于雌虫产卵季节进行了调查,解剖收集的果实并记录其所含幼体数。用6种聚集度指标(m*/m、Iδ、C、I、C a、k)和Taylor幂法则、Iwao回归模型分析油茶象幼体的空间格局,并探讨其关键影响因子。调查和分析表明,雌虫于6月上、中旬开始产卵,幼体种群密度呈单峰变化,2016年和2017年高峰期分别在7月25日和7月18日。小果油茶林2016年、2017年高峰期种群密度分别为17.95±1.53和16.27±1.06幼体/样株,高于普通油茶林,分别是普通油茶林种群密度(8.16±1.23幼体/样株)的2.20倍和1.99倍,差异极显著(P<0.001)。聚集度指标分析显示,油茶象在普通油茶林均呈聚集分布,在小果油茶林呈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回归模型表明,该虫在两种油茶林均呈聚集分布。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2,表明油茶象幼体聚集是由亲代雌虫本身的产卵行为与寄主果实特征综合作用的结果。给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并绘制了3种抽样精度下最适抽样数随种群密度变化的曲线图。综上,初步明确了油茶象幼体在普通油茶林和小果油茶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动态,并探讨了其关键影响因子。试验结果可为该虫调查取样、长期监测和科学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 普通油茶 小果油茶 种群密度 空间格局 最适抽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药剂对杜鹃冠网蝽的药效试验和毒力测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昊 司嘉怡 +2 位作者 袁准 曾颖 曾爱平 《湖南林业科技》 2014年第2期31-34,共4页
为有效防治杜鹃主要害虫杜鹃冠网蝽,选择37%高氯·马、1.8%阿维菌素、5%吡虫啉·氯氰菊酯复配乳油以及10%吡虫啉4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杜鹃冠网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5天的防治效果均达到... 为有效防治杜鹃主要害虫杜鹃冠网蝽,选择37%高氯·马、1.8%阿维菌素、5%吡虫啉·氯氰菊酯复配乳油以及10%吡虫啉4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杜鹃冠网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5天的防治效果均达到100%,其中5%吡虫啉·氯氰菊酯复配乳油1 000倍液,药后1天、2天和3天对杜鹃冠网蝽的防效分别达到93.3%、98.9%、100%。4种药剂的毒力排序为5%吡虫啉·氯氰菊酯复配乳油>37%高氯·马>1.8%阿维菌素>10%吡虫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冠网蝽 化学防治 药效试验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寄生菜粉蝶的盘绒茧蜂种类鉴定
16
作者 游兰韶 曾爱平 文礼章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3,共3页
1979—1980年,中国从加拿大引进微红盘绒茧蜂(Cotesia rubecular(Marshall))防治菜粉蝶(Pieris rapae L.),尔后,北京寄生菜粉蝶的一个土著种被误定为微红盘绒茧蜂。进一步检查两国的盘绒茧蜂标本,认为虽然两者形态相似,但仍有很明显的不... 1979—1980年,中国从加拿大引进微红盘绒茧蜂(Cotesia rubecular(Marshall))防治菜粉蝶(Pieris rapae L.),尔后,北京寄生菜粉蝶的一个土著种被误定为微红盘绒茧蜂。进一步检查两国的盘绒茧蜂标本,认为虽然两者形态相似,但仍有很明显的不同,差异在于前翅翅痣及后翅后肘室形状、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背突形状、齿数、阳茎基侧突形状等。为此,将北京菜粉蝶幼虫育出的盘绒茧蜂定名为拟微红盘绒茧蜂(Cotesia sp.(nr.rubecula Marsh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红盘绒茧蜂 菜粉蝶 引进 加拿大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地区玉米螟寄生蜂麦蛾柔茧蜂的生物学特性观察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星 贺福德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3期32-34,共3页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严重影响了石河子地区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麦蛾柔茧蜂(Habrobraconhebetor(Say))是该地区玉米田间的一种常见寄生蜂,在当地玉米螟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麦蛾柔茧蜂的生物学...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严重影响了石河子地区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麦蛾柔茧蜂(Habrobraconhebetor(Say))是该地区玉米田间的一种常见寄生蜂,在当地玉米螟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麦蛾柔茧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环境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寄生蜂发育趋缓;随着温度的升高,成蜂的寿命逐渐缩短。在实验室环境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麦蛾柔茧蜂 生物学特性 寿命 发育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和黄瓜新小绥螨对棉田朱砂叶螨的协调防治 被引量:3
18
作者 司嘉怡 袁准 +2 位作者 冯睿 周涛 曾爱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9-235,共7页
为协调使用杀虫剂及害虫天敌,本文测定了阿维菌素、印楝素、苦参碱、除虫菊素和吡虫啉5种常用杀虫剂分别与天敌黄瓜新小绥螨(原名胡瓜钝绥螨)对棉田朱砂叶螨的联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W(1∶8 000)处理6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 为协调使用杀虫剂及害虫天敌,本文测定了阿维菌素、印楝素、苦参碱、除虫菊素和吡虫啉5种常用杀虫剂分别与天敌黄瓜新小绥螨(原名胡瓜钝绥螨)对棉田朱砂叶螨的联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W(1∶8 000)处理6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防治效果最佳,20d后相对防治效果高达96.63%;其次是0.3%印楝素EC(1∶250)处理7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1d和20d后防效分别为59.7%和90.16%;0.5%苦参碱AS(1∶2 000)处理6d后释放黄瓜新小绥螨,20d后相对防治效果达到82.65%。本研究为朱砂叶螨可持续防控提供了可选方案,为延缓抗药性产生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叶螨 生物防治 黄瓜新小绥螨 阿维菌素 印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象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存翊 王昊 +3 位作者 叶茂翔 张永生 刘劲军 曾爱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108,共8页
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油茶作物的重要蛀果害虫,严重影响油茶的质量。触角感器是油茶象进行信息识别的重要结构单元,感器的类型和分布直接影响油茶象对机械及化学刺激的响应。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油茶象成虫触角上的... 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油茶作物的重要蛀果害虫,严重影响油茶的质量。触角感器是油茶象进行信息识别的重要结构单元,感器的类型和分布直接影响油茶象对机械及化学刺激的响应。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油茶象成虫触角上的感器进行观察和比对。结果表明:油茶象成虫触角存在雌雄二型现象,触角长度、感器类型及分布均有显著差异。雌雄成虫触角上共有的感器类型为6类12种,包括4种刺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2种叉形感器、2种毛形感器,1种Böhm氏鬃毛和1种芽孢形感器。仅在雄虫触角上观察到腔形感器,而芽孢形感器在雌、雄触角上的着生部位不同。在象甲科昆虫上首次发现了SfⅠ变形、StⅡ中部膨大和SchⅢ顶部膨大3种感器。结合已有感器功能的报道,对感器类型、形态和分布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落回田间主要害虫及天敌调查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睿 司嘉怡 +4 位作者 杨柳君 马玲 王磊 曾建国 曾爱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0期1424-1428,共5页
目的:调查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田间主要害虫与天敌种类,为博落回栽培过程中的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时定点系统调查2种不同种植条件下博落回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结果:二年生博落回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比较丰富,包括4... 目的:调查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田间主要害虫与天敌种类,为博落回栽培过程中的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时定点系统调查2种不同种植条件下博落回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结果:二年生博落回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比较丰富,包括41种节肢动物,其中,14种植食性害虫、10种天敌昆虫和18种蜘蛛。一年生博落回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少,共18种,包括植食性害虫9种,天敌昆虫3种,蜘蛛6种。两种种植条件下共有的优势害虫为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优势天敌为草间小黑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鳞纹肖蛸Tetragnatha squamata Karsch、八斑鞘腹蛛Coleosoma octomaculatum(Boes.et Str)。结论:博落回生长前期(5月前)应重点注意蚜虫的发生和防治,中后期(5至10月)应注意斜纹夜蛾和朱砂叶螨的发生和防治。同时,应加强对优势天敌的保护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 节肢动物 害虫 天敌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