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生态网络研究现状和趋势 被引量:3
1
作者 蔡国俊 袁桂香 符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90-1699,共10页
基于图论(graph)发展而来的生态网络(ecological network)理论,为揭示生态系统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复杂性和稳定性以及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等的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为了解生态网络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 基于图论(graph)发展而来的生态网络(ecological network)理论,为揭示生态系统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复杂性和稳定性以及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等的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为了解生态网络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WoSCC),利用R语言文献计量分析程序包bibliometrix和知识图谱分析软件VOSviewer,对WoSCC中检索到的2782篇与生态网络相关的文献,从产出时间趋势、国家/地区和研究机构分布、文献刊载源、研究热点主题和高被引论文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生态网络相关的研究文献产出量呈线性增长趋势;发表文献最多的国家(地区)主要是中国以及美国、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其中中国的累积发文量最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巴西圣保罗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等科研机构发表论文最多。检索到的2782篇文献主要来源于Ecological Modelling、Ecology Letters、Ecological Indicators、OIKOS等生态学领域的知名期刊;生态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景观网络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和网络稳定性、微生物群落网络、动物-植物互惠及生物共现网络、生态网络分析的模型及应用等5个主题类群,其中,生态网络在研究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中的应用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生态网络研究的主要方向。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多层生态网络的构建、多层网络结构特征分析、多层网络稳定性机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网络 生物多样性 复杂网络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艾亥麦提·艾麦尔江 黄佳 +4 位作者 徐华勤 陈法霖 肖金讯 成志军 杨友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69-3379,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特征的影响,为湖南省湘西州农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湘西州分别调研采集连续5年以上常规施肥条件下进行烟—稻轮作(TRT)、烟—玉米轮作(TMT)和烟—烟连作(TT)3种...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特征的影响,为湖南省湘西州农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湘西州分别调研采集连续5年以上常规施肥条件下进行烟—稻轮作(TRT)、烟—玉米轮作(TMT)和烟—烟连作(TT)3种种植模式土壤,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碳、氮磷钾、化学计量、pH、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和微生物量碳氮等指标,分析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特征的影响以及不同模式间的差异。【结果】种植模式对土壤孔隙度、有机碳、氮磷钾、化学计量、pH、3种酶和微生物量碳氮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不同种植模式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均以TRT最高,通气孔隙度则以TMT最高;TRT土壤pH、有机碳、氮素和化学计量均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土壤总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TT中最高;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含量在TRT中最高,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TT中最高;不同种植模式灰色关联度指数排序为TRT>TMT>TT。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模式间存在明显差异,且TRT与TT间差异更明显;土壤有机碳与总氮、化学计量和微生物量碳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各化学计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直接作用效应,对微生物特征具有间接作用效应,微生物特征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示因子。【结论】烟—稻轮作模式土壤pH稳定,养分较充足且均衡,微生物特征最佳,有益于保持土壤肥力和质量,是一种用养结合且经济效益较高的可持续利用模式,值得在湘西地区长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特征 灰色关联度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后轮作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肖金讯 张圣炜 +4 位作者 付品山 艾亥麦提·艾麦尔江 黄佳 熊俊 杨友才 《作物研究》 2022年第1期23-27,70,共6页
为了明确烟后轮作不同品种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2020年在湖南省浏阳市达浒镇金田村以湘农甜玉3号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个密度水平,其中湘农甜玉3号的种植密度分别为42 000(T1)、48 000(T2)、54 000(T3)、60 000(T4)、66 000(T5)株/hm^(... 为了明确烟后轮作不同品种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2020年在湖南省浏阳市达浒镇金田村以湘农甜玉3号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个密度水平,其中湘农甜玉3号的种植密度分别为42 000(T1)、48 000(T2)、54 000(T3)、60 000(T4)、66 000(T5)株/hm^(2),郑单958的种植密度分别为45 000(S1)、52 500(S2)、60 000(S3)、67 500(S4)、75 000(S5)株/hm^(2),比较分析不同密度处理下不同品种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下,2种玉米的生育期没有显著差异;从吐丝期起,2种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过高的轮作密度导致湘农甜玉3号倒伏倒折率增加、秃顶变长,郑单958的总叶片数和空秆率增加、穗粒数降低;2种玉米的产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湘农甜玉3号以T3处理的产量最高,郑单958则以S3处理产量最高。该地区烤烟收获后轮作甜玉米和普通玉米的最佳密度分别为54 000株/hm^(2)和60 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轮作 密度 生长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