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唑啉草酯在液相中的光化学降解 被引量:3
1
作者 欧将 欧晓明 +4 位作者 刘开林 滕玉婷 于琴琴 梁骥 梁贵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88-1193,共6页
以氙灯为光源,研究了唑啉草酯在不同条件下的光解特性。结果表明:唑啉草酯在甲醇、乙腈、丙酮和正己烷中的光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光解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乙腈、正己烷、甲醇和丙酮,光解半衰期分别为9􀆰76、15􀆰1... 以氙灯为光源,研究了唑啉草酯在不同条件下的光解特性。结果表明:唑啉草酯在甲醇、乙腈、丙酮和正己烷中的光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光解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乙腈、正己烷、甲醇和丙酮,光解半衰期分别为9􀆰76、15􀆰1、31􀆰5和138 h。NH_(4)^(+)和NO_(3)^(-)添加浓度为1 mg·L^(-1)显著提高唑啉草酯在水溶液中的光解速率,光解半衰期最短为3􀆰17 h;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光敏化效应呈明显减弱趋势;Fe^(3+)和Cu^(2+)对唑啉草酯的光解均存在光淬灭效应,淬灭率最高为16􀆰7%。H_(2)O_(2)和TiO_(2)对水溶液中唑啉草酯光解速率的影响均随着其添加浓度增加而加快。以p-亚硝基-N,N-二甲基苯胺(PNDA)为·OH探针性捕获剂证实H_(2)O_(2)和TiO_(2)均能促进产生·OH从而加快唑啉草酯的光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啉草酯 液相 光解 影响因素 半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的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4
2
作者 欧将 梁骥 +5 位作者 宋强勇 晏姣 杨志富 熊锋 陈力华 欧晓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为明确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的残留风险,开展了一年十地的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1~20.0 mg·L^(-1)范围内,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质... 为明确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的残留风险,开展了一年十地的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1~20.0 mg·L^(-1)范围内,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在0.05、0.50 mg·kg^(-1)和2.00 mg·kg^(-1)添加水平下,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1%~112.3%和90.5%~101.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1%~8.2%和3.5%~9.1%,检测方法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1)。采收间隔期为14 d,时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中值(STMR)分别为0.16 mg·kg^(-1)和0.12 mg·kg^(-1),最高残留值(HR)分别为1.44 mg·kg^(-1)和1.48 mg·kg^(-1)。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对一般人群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0.142%和0.036%,短期膳食摄入风险商分别为7.8%和5.7%,对1~6岁儿童的短期膳食摄入风险商分别为19.6%和14.4%。研究表明,按照推荐剂量规范使用,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中的残留量对1~6岁儿童和一般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处于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吡菌酰胺 吡唑醚菌酯 葡萄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啉草酯的水解及光解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欧将 刘开林 +4 位作者 滕玉婷 曾利红 张贵群 聂春林 欧晓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9-654,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研究了唑啉草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和光解特性。结果表明:在pH值分别为4.0、7.0和9.0的缓冲溶液中,25℃时唑啉草酯的半衰期分别为347、40.8和1.08 h,50℃时则分别为57.8、11.6和...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研究了唑啉草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和光解特性。结果表明:在pH值分别为4.0、7.0和9.0的缓冲溶液中,25℃时唑啉草酯的半衰期分别为347、40.8和1.08 h,50℃时则分别为57.8、11.6和0.498 h,均为易水解;唑啉草酯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酸性条件下水解较慢;其水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温度效应系数为2.18~6.00。在模拟太阳光氙灯辐射下,唑啉草酯在缓冲溶液中的光解速率随其pH值的升高而加快,在pH值为8.0时最短,为10.0 h;唑啉草酯在自然水体中的光解速率依次为池塘水>稻田水>河水>纯水,4种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5.17、7.79、8.56和38.5 h。唑啉草酯水解的主要产物是M2(8-(2,6-二乙基-4-甲基苯基)-9-羟基-1,2,4,5-四氢吡唑[1,2-d][1,4,5]噁二氮杂卓-7-酮),其降解机理主要是酯水解反应,M2在光照条件下进一步降解,表明光解为唑啉草酯降解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结果可为唑啉草酯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及其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啉草酯 水解 光解 半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和UPLC-MS/MS法检测马铃薯中调环酸钙残留量
4
作者 刘秀 席涵 +4 位作者 唐兴 曾利红 侯连根 金晨钟 欧晓明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2-667,共6页
[目的]旨在建立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调环酸钙在马铃薯中的残留量,并探究调环酸钙在马铃薯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量。[方法]HPLC法测定马铃薯样品中调环酸钙残留,首先使用乙... [目的]旨在建立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调环酸钙在马铃薯中的残留量,并探究调环酸钙在马铃薯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量。[方法]HPLC法测定马铃薯样品中调环酸钙残留,首先使用乙腈-0.1%磷酸水溶液振荡提取,经C_(18)柱净化后采用带DAD检测器的HPLC进行检测。UPLC-MS/MS法测定马铃薯样品中调环酸钙残留,首先使用乙腈-0.1%甲酸水溶液振荡提取,经C_(18)柱净化后进行UPLC-MS/MS检测。进一步探究了在不同施药时间下马铃薯中调环酸钙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量。[结果]HPLC法测定马铃薯中添加0.05~5.0 mg/kg调环酸钙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5%~9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7.0%,定量限(LOQ)为0.05 mg/kg;UPLC-MS/MS测定马铃薯中添加0.01~1.0 mg/kg调环酸钙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90%,RSD为3.0%~12.0%,LOQ为0.01 mg/kg。试验采用的HPLC法和UPLC-MS/MS法能够检测调环酸钙,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进一步研究表明调环酸钙在马铃薯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不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有最终残留量积累,检出的最大值为0.1131 mg/kg,低于韩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2 mg/kg。[结论]建立了马铃薯中调环酸钙的HPLC和UPLC-MS/MS检测方法,且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马铃薯中调环酸钙的最终残留量低于韩国最大残留限量,为我国调环酸钙在马铃薯上的使用及最大残留限量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环酸钙 HPLC UPLC-MS/MS 残留 马铃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