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D-Slicer技术颞骨的三维解剖学研究
1
作者 吴龙 周义军 +3 位作者 高劲松 马俊 孙建永 徐四元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1期8-8,10,共2页
目的探索虚拟中国人颞骨解剖结构三维重建的可行性,为观察其结构提供更加便捷、准确的方法。方法用3D-Slicer软件重建颞骨解剖结构,对感兴趣区(ROI)进行图像分割和提取。结果颞骨、鼓室、乳突气房、乙状窦,颈内动脉被成功重建。结论3D-S... 目的探索虚拟中国人颞骨解剖结构三维重建的可行性,为观察其结构提供更加便捷、准确的方法。方法用3D-Slicer软件重建颞骨解剖结构,对感兴趣区(ROI)进行图像分割和提取。结果颞骨、鼓室、乳突气房、乙状窦,颈内动脉被成功重建。结论3D-Slicer可用于中国人颞骨部分解剖结构三维可视化,这些模型显示了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便于对该部解剖结构的观察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Slicer 颞骨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arpa's筋膜瓣的应用解剖学
2
作者 王炎之 雷金屏 +3 位作者 曾志诚 杨科球 姚良权 胡建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2期93-94,123,共3页
在41侧成人尸体上,观察了Scarpa’s筋膜及其血供,营养该筋膜的主要动脉为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浅动脉,其起点外径均为1.4mm。对该筋膜瓣的特点和临床应用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关键词 Scarpa’s筋膜瓣 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阴部外浅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髋关节的冠状断层解剖与MRI对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龙 高劲松 +4 位作者 孙建永 李建明 吴长初 金科 马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5期612-614,共3页
目的:为幼儿髋关节病变的断层影像解剖和外科治疗提共实用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20例幼儿髋关节冠状断层标本,10例幼儿髋关节磁共振冠状图像上,研究了冠状断层幼儿髋关节的解剖结构。结果:在幼儿髋关节冠状断面上可清楚显示髋臼软骨、... 目的:为幼儿髋关节病变的断层影像解剖和外科治疗提共实用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20例幼儿髋关节冠状断层标本,10例幼儿髋关节磁共振冠状图像上,研究了冠状断层幼儿髋关节的解剖结构。结果:在幼儿髋关节冠状断面上可清楚显示髋臼软骨、髋臼盂唇、骺板等重要结构;髋臼软骨在T1WI为带状中等信号,T2WI为中等信号,髋臼盂唇在T1WI、T2WI为低信号。骨骺、骺板在T1WI为带状中等低信号,T2WI为均匀高信号。结论:MRI可清析显示幼儿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在幼儿的外科疾病的诊断中应列为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髋关节 断层解剖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在肝动脉解剖变异中的研究
4
作者 吴龙 孙建永 金科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4Z期1571-1572,共2页
目的:研究CT血管成像(MSCT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显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肝脏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资料并对图像进行重建,结合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其中13例患者的肝动脉解剖变异。结果:13例(10.83%)变异肝动脉均得到清... 目的:研究CT血管成像(MSCT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显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肝脏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资料并对图像进行重建,结合横断面、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其中13例患者的肝动脉解剖变异。结果:13例(10.83%)变异肝动脉均得到清晰显示,其中6例(占5%)肝总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4例(占3.33%)为替代肝左动脉来自胃左动脉,3例(占2.5%)肝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结论:MSCTA可以清晰显示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可作为上腹部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有关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5
作者 彭田红 潘刚明 +3 位作者 徐达传 杨运平 许本柯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为枕颈融合器械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①测量 5 0块干燥完整的成人枕骨后下部 10cm× 5cm区域骨质厚度 ;② 3 0具头颈标本上测量横窦和窦汇的体表投影 ;③ 10具头颈标本分别做水平切面和矢状切面观测枕骨骨质构造。... 目的 :为枕颈融合器械内固定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①测量 5 0块干燥完整的成人枕骨后下部 10cm× 5cm区域骨质厚度 ;② 3 0具头颈标本上测量横窦和窦汇的体表投影 ;③ 10具头颈标本分别做水平切面和矢状切面观测枕骨骨质构造。结果 :①枕骨厚度分布不规则 ,枕外隆凸处最厚 ,为 14 .3±2 .6( 11~ 17)mm ,外侧小脑窝处最薄 ,为 2 .5± 0 .7( 1.2~ 7.6)mm ,骨质厚度大于 8mm的区域为经过枕外隆凸中点的水平线左右各 2cm ,及枕外隆凸下 2 .6cm处的近似三角形区域 ;②窦汇的体表投影与枕外隆凸一致 ,左侧横窦主要位于上项线稍下方 ,右侧横窦主要位于上项线水平 ,横窦和窦汇大致位于上述三角形区域的深面 ;③枕骨骨质主要为致密的皮质骨。结论 :枕骨厚度的分布特点及重要的静脉窦的体表投影结果 ,对枕颈融合器械内固定术部位的选择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融合内固定术 寰枢椎不稳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土家族的体质特征 被引量:45
6
作者 罗远才 韩承柱 肖冠宇 《人类学学报》 1985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以20至69岁的湖南土家族人为观察测量对象,根据1392人(男896,女496)的身高,1038人(男668,女370)的头部测量,364人(男235,女129)的五官测量和观察结果,分析该民族的体质特征,并与国内其他民族相比较。
关键词 人体测量 人体观察 土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锁骨下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炎之 雷金屏 黄群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1期30-32,62,共4页
为给小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提供应用资料,在56具小儿童尸体上观测了锁骨下静脉、左、右无名静脉的口径、长度和角度等,结合小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讨论了插管的定位、深度和毗邻等有关问题。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锁骨 前斜角肌 静脉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外肌构筑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邹锦慧 彭田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6-198,共3页
对46侧眼眶标本的眼肌构筑研究表明:四块直肌纤维长度显著大于两块斜肌,而生理横切面积/肌重比率则四块直肌显著小于两块斜肌.上直肌和下斜肌各项数据之和与下直肌和上斜肌各项数据之和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比较内直肌、下直肌、上直肌与... 对46侧眼眶标本的眼肌构筑研究表明:四块直肌纤维长度显著大于两块斜肌,而生理横切面积/肌重比率则四块直肌显著小于两块斜肌.上直肌和下斜肌各项数据之和与下直肌和上斜肌各项数据之和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比较内直肌、下直肌、上直肌与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各项数据之和,肌纤维长和肌重前者大于后者,而生理横切面积/肌重比率后者大于前者.提示:眼上下运动的各项数据基本平衡,但内向运动眼球肌肉的肌张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 肌构筑学 斜视 斜视矫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地鼠外侧膝状体背侧核细胞形态学及其投射神经元的确定
9
作者 刘忠浩 郑拱秋 苏国辉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用快速Golgi法研究了金黄地鼠外侧膝状体背侧核(LGd),观察了核内三种不同形态特征的神经元。第Ⅰ和Ⅲ型神经元分布在LGd各部分,第Ⅱ型则常见于LGd中份内侧。第Ⅰ型为多极神经元,胞体大,初级树突平滑但分支多,分支上布满了棘状和短柄的... 用快速Golgi法研究了金黄地鼠外侧膝状体背侧核(LGd),观察了核内三种不同形态特征的神经元。第Ⅰ和Ⅲ型神经元分布在LGd各部分,第Ⅱ型则常见于LGd中份内侧。第Ⅰ型为多极神经元,胞体大,初级树突平滑但分支多,分支上布满了棘状和短柄的圆形树突突起。第Ⅱ型胞体较小,呈梨形。树突常从一主干分出,在树突分叉处分布有丛状树突突起。第Ⅲ型胞体最小。树突数目和分支也较少,但树突突起形态多样,包括如串珠样的树突突起。第Ⅰ和Ⅱ型神经元有轴突,大部分第Ⅲ型细胞则未发现有轴突。用逆行HRP法研究了LGd的三型神经元与视皮质的联系。视皮质注入HRP,标记了第Ⅰ和Ⅱ型细胞,而第Ⅲ型神经元则不被标记,说明第Ⅰ和Ⅱ型为投射性神经元。第Ⅲ型为非投射性细胞,推论其可能为局部回路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膝状体背侧核 投射神经元 局部回路神经元 视皮质 金黄地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急性高眼压期间视网膜节细胞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学港 刘忠浩 史毓阶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85-89,128,共6页
本文以生理盐水加压注入大鼠眼前房,二道生理记录仪监测眼内压,制成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采用改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组织化学法,研究高眼压对视网膜节细胞代谢的影响。实验动物依存活期分为0、3、7天3组,根据视网膜节细胞酶活性强... 本文以生理盐水加压注入大鼠眼前房,二道生理记录仪监测眼内压,制成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采用改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组织化学法,研究高眼压对视网膜节细胞代谢的影响。实验动物依存活期分为0、3、7天3组,根据视网膜节细胞酶活性强度和结构变化,把CCO反应的节细胞分为3级,Ⅲ级及Ⅲ级以上的节细胞为高CCO活性细胞,作高CCO活性节细胞计数,并对各级CCO活性节细胞以显微光度计测定透光率。经自身配对t检验,表明各实验组高CCO活性节细胞数目下降;经方差分析还证明,3、7天组节细胞的酶活性有恢复趋势。对视网膜不同象限结果的比较表明,高眼压所致节细胞损害在视网膜颞侧较鼻侧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节细胞 细胞色素氧化酶 组织化学 高眼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鼠上丘水平导水管周灰质的传入联系——HRP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祝明芳 郑德枢 谭维墉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4期380-386,452,共8页
本实验在45只大白鼠上丘水平导水管周灰质(PAG)内输入30%HRP(SigmaⅥ)0.05~0.2μl,分别用DAB、BDHC、O-D及TMB四种组化反应方法处理,以资对照。按注射中心部位及反应范围大小选择29例并分成三组:1.注射中心区在PAG外侧区内,反应范围小,... 本实验在45只大白鼠上丘水平导水管周灰质(PAG)内输入30%HRP(SigmaⅥ)0.05~0.2μl,分别用DAB、BDHC、O-D及TMB四种组化反应方法处理,以资对照。按注射中心部位及反应范围大小选择29例并分成三组:1.注射中心区在PAG外侧区内,反应范围小,局限于PAG范围内11例。本组仅在同侧PAG、顶盖、邻近网状结构及中缝背核观察到标记细胞。2.注射中心区在PAG背外侧区,反应范围超出PAG,向背外侧扩散到邻近网状结构及顶盖9例。本组除与第一组有共同标记区外,尚在缰核、束旁核、下丘脑(前核、后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外侧核)、丘脑(外侧核、网状核、腹核内侧部)、室旁灰质、视束核、后连合核、旁二叠体、蓝斑、外侧膝状体腹核、脚内核见到标记细胞。3.注射中心区在PAG外侧区或腹外侧区,反应区向外侧或腹外侧扩大到邻近网状结构、被盖及部分顶盖9例。本组除与第一组有共同标记区外,尚在黑质、H、H、未定带、缰核、束旁核、后连合核、旁二叠体、蓝斑、盖前区及下丘脑诸核(同第二组)见到标记细胞。其中3例应用TMB法,除上述标记细胞外,尚在大脑皮质扣带回前分(23、24区)深层、中缝大核、巨细胞网状核、第四脑室室底灰质、小脑齿状核、脊髓颈段(Ⅴ~Ⅶ层)(其他节段未观察)、视前区、视上区、交叉上核、乳头体前核、杏仁内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见到标记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管周灰质 传入联系 HRP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的溶剂对SITS逆行标记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鸿森 帅建中 陈升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3期268-268,共1页
神经元逆行荧光标记物已广泛用于神经解剖学的研究。在十余种荧光标记物中,4-乙酰胺基-4′-异硫氰酰芪-2,2′-二磺酸钠盐(SITS)因具有荧光明亮、不易扩散、不被过路纤维吸收等优点,故为一种较理想的标记物。但是Payne等(1983)使用4种不... 神经元逆行荧光标记物已广泛用于神经解剖学的研究。在十余种荧光标记物中,4-乙酰胺基-4′-异硫氰酰芪-2,2′-二磺酸钠盐(SITS)因具有荧光明亮、不易扩散、不被过路纤维吸收等优点,故为一种较理想的标记物。但是Payne等(1983)使用4种不同批号SITS样品后,发现只有美国Che-mical Dynamic公司(批号104157)产品才具有逆行标记神经元的作用。他们认为这种能标记的物质不是SITS本身,而是另外一种独特的荧光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荧光标记 逆行标记 溶剂 SITS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性多巴胺能黑质—纹状体通路——逆行荧光标记和荧光组化联合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鸿森 帅建中 《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3期187-191,共5页
实验用神经元逆行荧光标记和儿茶酚胺荧光组化联合法研究大白鼠交叉性黑质一纹状体通路。一侧尾壳核注射标记物后,对侧黑质和其邻近部位均能见到少最逆行标记细胞。这种细胞在一侧脑内约有80个。上述对侧性标记细胞主要见于黑质后部脚... 实验用神经元逆行荧光标记和儿茶酚胺荧光组化联合法研究大白鼠交叉性黑质一纹状体通路。一侧尾壳核注射标记物后,对侧黑质和其邻近部位均能见到少最逆行标记细胞。这种细胞在一侧脑内约有80个。上述对侧性标记细胞主要见于黑质后部脚间核平面,分散在黑质致密部内侧份、被盖腹侧区外侧份和附近部位。双侧尾壳核注射不同标记物后,没有看到双标记细胞,提示交叉性和同侧性黑质一纹状体投射通路分别由不同细胞的轴突所组成,灌注能诱发儿茶酚胺神经元产生荧光的Eaglu后,表明这些对侧性标记细胞绝大部分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标记 动物 标记物 儿茶酚胺 苯胺 通路 神经组织 神经元 交叉性 标记细胞 基底神经节 纹状体 中脑 黑质 多巴胺能 联合法 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逆行荧光标记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鸿森 《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4期348-353,共6页
七十年代后期在神经解剖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追踪神经连系的方法——神经元逆行荧光标记法。此法基于神经元轴浆逆行运输的生理特性。注射到神经元未梢周围的逆行荧光标记物能被末梢非特异性摄入并逆向运送至胞体,从而在荧光显... 七十年代后期在神经解剖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追踪神经连系的方法——神经元逆行荧光标记法。此法基于神经元轴浆逆行运输的生理特性。注射到神经元未梢周围的逆行荧光标记物能被末梢非特异性摄入并逆向运送至胞体,从而在荧光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这些含荧光标记物的细胞。此法简便,敏感度高,能作双或三标记研究。此外,它又易与酶组化、荧光组化、免疫组化等方法相结合,是目前研究神经核团定位联系、侧支投射和神经元化学通路最为理想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荧光标记 神经元发育 伊文思兰 标记物 标记细胞 损伤纤维 混悬液 混悬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能中脑——杏仁核投射
15
作者 李玉文 苏鸿森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215-215,共1页
本研究用荧光素逆行标记与Faglu单胺荧光组化联合法研究了向杏仁核(AC)投射的细胞在中脑DA核群内的分布、性质及向某些前脑区域的分叉投射。用大鼠32只,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单侧AC内注射荧光标记物,有碘化丙啶(PI)、伊文思蓝(EB)、双苯... 本研究用荧光素逆行标记与Faglu单胺荧光组化联合法研究了向杏仁核(AC)投射的细胞在中脑DA核群内的分布、性质及向某些前脑区域的分叉投射。用大鼠32只,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单侧AC内注射荧光标记物,有碘化丙啶(PI)、伊文思蓝(EB)、双苯甲亚胺(Bb)、核黄(NY)等。第二组为AC与额前皮质(PfC)、AC与尾壳核(CP)、AC与隔核(Sp)及AC与伏隔核(Acb)内分别注射NY(Bb)与EB(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质 前脑 分叉 DA AC 标记细胞 荧光素 中脑 杏仁核 边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能脑干——杏仁核投射
16
作者 李玉文 苏鸿森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211-211,共1页
用大白鼠27只。分为3组:1.一侧杏仁核(AC)注射组;2.双侧AC注射组;3.一侧AC与同侧额前皮质(PfC)、尾壳核(CP)、隔核(SP)和伏隔核(Acb)配对注射组。荧光标记物为核黄(NY)、双苯甲亚胺(Bb)、伊文思蓝(EB)和DAPI四种。动物存活8~72h,优降宁... 用大白鼠27只。分为3组:1.一侧杏仁核(AC)注射组;2.双侧AC注射组;3.一侧AC与同侧额前皮质(PfC)、尾壳核(CP)、隔核(SP)和伏隔核(Acb)配对注射组。荧光标记物为核黄(NY)、双苯甲亚胺(Bb)、伊文思蓝(EB)和DAPI四种。动物存活8~72h,优降宁预处理,Faglu液固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核 同侧 AC LC 注射组 边缘系统 标记细胞 荧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碘化丙啶后在脑内的扩散及其选择性标记
17
作者 陈升 苏鸿森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36-36,共1页
逆行荧光标记已广泛用于神经联系的研究。关于荧光示踪物是否存在选择性标记以及碘化丙啶(PI)在脑内的扩散情况,尚未见报道。本文用PI侧脑室(LV)注射,对此进行了研究。用大白鼠25只,分为3组。第1组14只,LV注射0.2%PI1~10μl。第2组6只,L... 逆行荧光标记已广泛用于神经联系的研究。关于荧光示踪物是否存在选择性标记以及碘化丙啶(PI)在脑内的扩散情况,尚未见报道。本文用PI侧脑室(LV)注射,对此进行了研究。用大白鼠25只,分为3组。第1组14只,LV注射0.2%PI1~10μl。第2组6只,LV注射PI前,在乳头体平面切断一侧前脑内侧束(FMP)。第3组5只,分别在LV注射荧光染料1%伊文思蓝(EB)、0.4%溴乙啶或0.25%DAPI 10μl。结果如下:LV注射PI后,均引起动物明显的行为异常。症状有躯体震颤、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等。脑切片内PI荧光以注射部位及脑室为中心向远处逐渐减弱,在前脑可达同侧尾壳核的最外侧部。并在隔区的隔海马核,中脑多巴胺能细胞A群、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脑尾份内侧丘系内及背侧以及小脑Purkinje细胞内观察到恒定的PI标记,且均为双侧性。而其他处则未见明显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 行为异常 PI 行为问题 多巴胺能 动物 内侧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能中缝——杏仁核投射
18
作者 李玉文 苏鸿森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198-198,共1页
本研究用大白鼠24只,分为三组:1.一侧杏仁核(AC)注射组;2.双侧AC注射组;3.一侧AC与同侧额前皮质(PfC)、尾壳核(CP)、隔核(Sp)或伏隔核(Acb)配对注射组。所用荧光标记物为核黄(NY)、双苯甲亚胺(Bb)、伊文思蓝(EB)和碘化丙啶(PI)。动物处... 本研究用大白鼠24只,分为三组:1.一侧杏仁核(AC)注射组;2.双侧AC注射组;3.一侧AC与同侧额前皮质(PfC)、尾壳核(CP)、隔核(Sp)或伏隔核(Acb)配对注射组。所用荧光标记物为核黄(NY)、双苯甲亚胺(Bb)、伊文思蓝(EB)和碘化丙啶(PI)。动物处死前2和1h给予优降宁和L-色氨酸。Faglu液固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在紫蓝光激发下,5-HT神经元胞体和突起呈黄荧光。经氢硼化钠处理后,这些荧光结构消失。本法所显示的5-HT胞体分布及数量与甲醛荧光法结果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核 DR HT 胞体 边缘系统 标记细胞 荧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间脑内儿茶酚胺神经细胞体的分布
19
作者 苏鸿森 彭泽春 李玉文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3期242-245,341,共5页
本文用Faglu荧光组织化学法,研究7~9月人胎间脑内儿茶酚胺神经细胞体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人间脑内儿茶酚胺神经细胞体的配布,与其他哺乳动物大致相似,但有若干重要不同点。在下丘脑腹外侧区内,发现有大量儿茶酚胺神经细胞。此外... 本文用Faglu荧光组织化学法,研究7~9月人胎间脑内儿茶酚胺神经细胞体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人间脑内儿茶酚胺神经细胞体的配布,与其他哺乳动物大致相似,但有若干重要不同点。在下丘脑腹外侧区内,发现有大量儿茶酚胺神经细胞。此外,有数量甚多、体积较大的儿茶酚胺神经细胞,配布在室周灰质以外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神经细胞 荧光组织化学 间脑 人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重复型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一例报告
20
作者 谭维墉 漆光平 《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3期155-155,共1页
本例为男性童尸,约2岁。经测量发现尿左、右肾下极均较正常约低一个椎骨的高度,本例变异是由上、下位肾盂分别与上、下位输与管相连,输尿管并列经两次交叉下行入盆腔,在距膀胱壁0.6厘米处,上、下位输尿管合为一干穿入膀胱壁。右肾上位... 本例为男性童尸,约2岁。经测量发现尿左、右肾下极均较正常约低一个椎骨的高度,本例变异是由上、下位肾盂分别与上、下位输与管相连,输尿管并列经两次交叉下行入盆腔,在距膀胱壁0.6厘米处,上、下位输尿管合为一干穿入膀胱壁。右肾上位肾盂完全稳于肾窦内,最大直径0.8厘米,无肾大盏,直接收纳两个肾小盏;下位肾盂大部分露于肾门外,略似正方形,最大直径2厘米,亦无肾大盏,直接收纳五个肾小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 肾盂 肾小盏 盆腔 腰椎体 最大直径 泌尿生殖系统 前段动脉 肾门 肾大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