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点硬膜外麻醉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鄢建勤 郭曲练 程志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1-61,63,共2页
肾功能衰竭病人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麻醉方法与药物的选择受到多种限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药物,对维护患者术中内环境的稳定,获得满意麻醉效果确保肾移植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4例肾功能衰竭病人采用两点连续硬膜外麻醉用... 肾功能衰竭病人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麻醉方法与药物的选择受到多种限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药物,对维护患者术中内环境的稳定,获得满意麻醉效果确保肾移植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4例肾功能衰竭病人采用两点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肾移植术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异体移植 硬膜外腔 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围术期β肾上腺素能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道妙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5-66,共2页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是启动细胞能量代谢活动的重要环节,受体功能状态与心脏外科围术期心肌舒缩功能调节密切相关。本文综述心脏外科围术期β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及其发生机制。
关键词 肾上腺素能受体 心脏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太尼复合诱导气管插管对神经外科病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的影响
3
作者 鄢建勤 蔡宏伟 +1 位作者 任飞 杜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595-596,共2页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研究不同剂量芬太尼和依托咪酯复合诱导气管插管对神经外科病人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F5组,芬太尼5μg/kg;F10组,芬太尼10μg/kg。余诱...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研究不同剂量芬太尼和依托咪酯复合诱导气管插管对神经外科病人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F5组,芬太尼5μg/kg;F10组,芬太尼10μg/kg。余诱导用药相同:安定0.1mg/kg、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mg/kg。采用TCD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V-MCA),同时监测BP、HR、PETCO2和SpO2。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和插管后3分钟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前比,插管前和插管后3分钟,两组V-MCA均明显降低(P<0.01);血压在插管前降低(P<0.01),插管后恢复麻醉前水平。但两组间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芬太尼和依托咪酯复合诱导能抑制插管刺激引起的脑血流量增加和心血管反应,减少脑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脑血流速率 芬太尼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皮刺激对地氟醚麻醉病人数字脑电图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4
作者 谢定 元秀华 +2 位作者 王艳青 郭曲练 谭秀娟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地氟醚麻醉深度下切皮刺激后数字脑电图 (QEEG)及血液动力学变化 ,评价两者用于监测地氟醚麻醉深度的可行性。方法 :2 4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三组 ,以异丙酚、维库溴铵诱导气管内插管后控制呼吸并吸入地氟醚 ,呼... 目的 :观察不同地氟醚麻醉深度下切皮刺激后数字脑电图 (QEEG)及血液动力学变化 ,评价两者用于监测地氟醚麻醉深度的可行性。方法 :2 4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三组 ,以异丙酚、维库溴铵诱导气管内插管后控制呼吸并吸入地氟醚 ,呼气末地氟醚浓度分别维持在 0 .8MAC(A组 )、1.0 MAC(B组 )或 1.5 MAC(C组 ) ,稳定 15分钟后切皮。记录麻醉前、插管后 6 min、切皮前及切皮后 2 min时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双频谱指数 (BI)、95 %边缘频率谱 (SEF)、中间频率谱 (MF)等。结果 :随着呼气末地氟醚浓度的增加 ,BI、SEF、MF显著降低 ,呈线性负相关 ;呼气末地氟醚浓度达 1.5 MAC时 ,MAP显著下降 ,HR亦增快约 14.5 % (但无统计学差异 )。切皮后与切皮前比较 ,A组BI、SEF、MF、MAP、HR显著增加 ;B组 BI显著增加 ;而 C组上述各参数无一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QEEG可用于地氟醚麻醉深度监测 ,MAP、HR不是地氟醚麻醉时理想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脑电图 血液动力学 地氟醚 麻醉深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胰腺移植空肠引流术的麻醉处理(附二例报告)
5
作者 彭行芳 赵绿芹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53-54,共2页
我院于1987年6月和9月为两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行空肠引流全胰腺移植术,认为此种术式较符合正常生理情况,术后均有胰腺功能,血糖正常。现将麻醉处理报道于下。例1:女,39岁,体重42Kg,确诊Ⅰ型糖尿病19年,长期胰岛素治疗,1971年因化... 我院于1987年6月和9月为两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行空肠引流全胰腺移植术,认为此种术式较符合正常生理情况,术后均有胰腺功能,血糖正常。现将麻醉处理报道于下。例1:女,39岁,体重42Kg,确诊Ⅰ型糖尿病19年,长期胰岛素治疗,1971年因化脓性骨髓炎行左小腿截肢,并发糖尿病性肾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及周围神经病变。胰岛素28u/日,空腹血搪由20.70mmol/L降至11.46mmol/L尿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胰腺移植 糖尿病性肾病 引流术 血糖正常 Ⅰ型糖尿病 肠引流 视网膜病变 血糖变化 化脓性骨髓炎 生理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原位再植术并门腔-心房转流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曲练 程智刚 +5 位作者 申建初 谭秀娟 杨连粤 吕新生 李思 陈金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79-281,共3页
为研究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原位再植术中采用门腔-心房体外转流技术对无肝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9只健康幼猪(体重18~30kg)麻醉后经脾静脉,右股静脉置管;全肝血流阻断后,经体外循环泵将血液转流至右心房。左颈外静脉置Sw... 为研究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原位再植术中采用门腔-心房体外转流技术对无肝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9只健康幼猪(体重18~30kg)麻醉后经脾静脉,右股静脉置管;全肝血流阻断后,经体外循环泵将血液转流至右心房。左颈外静脉置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全肝血流阻断时间为1.1±0.2小时。结果表明: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原位再植术中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无肝期采用门腔-心房转流技术能改善其紊乱。术中发生的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体外循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交感神经对血浆ANP含量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徐道妙 郭曲练 +1 位作者 蔡宏伟 谭秀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7期67-68,共2页
分类号R747心钠素(简称ANP)是具有强效的利钠、利尿和降压作用的心脏内分泌激素。心房扩张和机体钠负荷被认为是ANP释放的主要刺激因素,但ANP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分泌及其调节仍未充分阐明。有人提出调节ANP释放的... 分类号R747心钠素(简称ANP)是具有强效的利钠、利尿和降压作用的心脏内分泌激素。心房扩张和机体钠负荷被认为是ANP释放的主要刺激因素,但ANP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分泌及其调节仍未充分阐明。有人提出调节ANP释放的其它潜在机制:包括血流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交感神经 心钠素 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宁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坚松 李凤美 +1 位作者 李友清 蔡宏伟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69-71,共3页
以心肌组织MDA含量和CPK活性及超微结构变化为依据,观察强力宁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力宁能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MDA含量和CPK活性的升幅(P<0.01),同时,能明显减轻心肌组织超微... 以心肌组织MDA含量和CPK活性及超微结构变化为依据,观察强力宁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力宁能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MDA含量和CPK活性的升幅(P<0.01),同时,能明显减轻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提示强力宁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强力宁 甘草次酸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宁对犬循环骤停后游离脂肪酸和血栓素A_2释放的影响
9
作者 麻兴利 谭秀娟 +3 位作者 徐启明 蔡宏伟 郭曲练 王云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63-65,371,共4页
应用强力宁对循环骤停18min 的犬进行复苏后治疗8h,并动态观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AA)含量变化,测定脑组织血栓素 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 F_(1α)(6-K-PGF_(1α))含量。结果显示强力宁明显抑制复苏后血清 FAA 含量的升高,降低脑组织 TX... 应用强力宁对循环骤停18min 的犬进行复苏后治疗8h,并动态观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AA)含量变化,测定脑组织血栓素 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 F_(1α)(6-K-PGF_(1α))含量。结果显示强力宁明显抑制复苏后血清 FAA 含量的升高,降低脑组织 TXB_2含量,但对 6-K-PGF_(1α)含量无明显影响,表明强力宁可减少组织缺血性损伤时 FAA 和血检素 A_2(TXA_2)的释放,并促使 TXA_2与前列环素(PGI_2)的比值关系恢复平衡,因而对组织缺血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宁 缺血性损伤 游离脂肪酸 血栓素 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心肺复苏后血中游离脂肪酸、丙二醛和葡萄糖含量变化对脑复苏的影响
10
作者 麻兴利 谭秀娟 +2 位作者 徐启明 蔡宏伟 王云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0-201,共2页
目的犬循环呼吸骤停18min复苏后观测8h血中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和葡萄糖含量变化,同时观察神经机能恢复情况和骨骼肌症状。实验分3组即假手术组、常规复苏组和强力宁复苏组。结果①常规复苏组复苏期间FF... 目的犬循环呼吸骤停18min复苏后观测8h血中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和葡萄糖含量变化,同时观察神经机能恢复情况和骨骼肌症状。实验分3组即假手术组、常规复苏组和强力宁复苏组。结果①常规复苏组复苏期间FFA和MDA含量显著升高,强力宁复苏组则无明显升高;②两个复苏组血糖均于复苏后30min显著升高并达高峰,但于复苏2h后均迅速下降;③常规复苏组神经机能恢复明显慢于强力宁复苏组,而且震颤及或抽搐症状也有较高的发生率。结论心肺复苏后存在持续性高FFA血症和暂时性高糖血症,血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增加。血中FFA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增加,可能成为影响脑复苏效果的重要不利因素。复苏早期的暂时性高糖血症对脑复苏的预后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尚难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游离脂肪酸 丙二醛 葡萄糖 脑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鼠闭合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11
作者 杨静 蔡宏伟 谭秀娟 《河北医学》 CAS 2000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本实验在改良前脑局部闭合性脑硬膜外占位性颅脑损伤的创伤性模型基础上研究神经元细胞调亡。方法:56 只Wistar大白鼠,采用球囊注水在脑硬膜外造成占位及持续时间不同所形成的分级脑外伤,饲养2d 后脑标本采用原位末... 目的:本实验在改良前脑局部闭合性脑硬膜外占位性颅脑损伤的创伤性模型基础上研究神经元细胞调亡。方法:56 只Wistar大白鼠,采用球囊注水在脑硬膜外造成占位及持续时间不同所形成的分级脑外伤,饲养2d 后脑标本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进行PCD阳性细胞的检测。结果:40 只存活鼠中,实验组损伤周围有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在对侧及未损伤区几乎无表达。本实验造成脑损伤的机制中除直接受压区的坏死外受损周围区域有凋亡的参与。提示凋亡可能是脑创伤后脑损伤中神经元细胞死亡的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TUNEL 颅脑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蛋白与心肌保护
12
作者 徐道妙 李铁罗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21-322,共2页
应激蛋白亦称热休克蛋白,是指机体或组织暴露在不足以致命的高热中合成的蛋白质,并对随后的高热应激反应产生耐受或抵抗。许多研究表明,缺血缺氧等许多刺激均可使心肌应激蛋白合成增加,并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得到保护。现综述应激蛋白... 应激蛋白亦称热休克蛋白,是指机体或组织暴露在不足以致命的高热中合成的蛋白质,并对随后的高热应激反应产生耐受或抵抗。许多研究表明,缺血缺氧等许多刺激均可使心肌应激蛋白合成增加,并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得到保护。现综述应激蛋白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蛋白 蛋白 心肌 麻醉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症及其监护
13
作者 欧阳植庭 吕新生 邓跃林 《医师进修杂志》 1996年第7期24-26,共3页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症及其监护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普外科(410008)欧阳植庭,吕新生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麻醉科邓跃林我院自1977年至1994年4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765例,其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症及其监护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普外科(410008)欧阳植庭,吕新生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麻醉科邓跃林我院自1977年至1994年4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765例,其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84例,占同期的1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外科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压力研究
14
作者 李文斌 何理盛 +5 位作者 易善楚 蔡宏伟 郭曲练 谭秀娟 王小宜 曹觉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75-275,共1页
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已受到了国内外神经外科和神经放射科医师的关注。脑AVM 供血动脉压是反映其血流动力学的一个重要指标。测定其压力变化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有作者曾在开颅术中直接测量脑 AVM... 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已受到了国内外神经外科和神经放射科医师的关注。脑AVM 供血动脉压是反映其血流动力学的一个重要指标。测定其压力变化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有作者曾在开颅术中直接测量脑 AVM 供血动脉压力,但其值可能受到全麻药物的影响。Jungreis 报道经 Tracker 导管测定供血动脉压力变化,认为供血动脉压力测定可指导栓塞术的进程。国内尚未见这方面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血液动力学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图双频谱指数预测七氟醚麻醉病人切皮体动反应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德林 郭曲练 +3 位作者 陈先来 张建国 王艳青 谭秀娟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用预测概率(P_K)评价七氟醚吸入麻醉时脑电图双频谱指数(BI)预测病人对切皮刺激体动反应的准确性。方法:选择行上腹部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29例,麻醉诱导用异丙酚及七氟醚,浓度随机为0.6MAC、1.0MAC、1.5MAC或2.0MAC的七氟醚维持15... 目的:用预测概率(P_K)评价七氟醚吸入麻醉时脑电图双频谱指数(BI)预测病人对切皮刺激体动反应的准确性。方法:选择行上腹部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29例,麻醉诱导用异丙酚及七氟醚,浓度随机为0.6MAC、1.0MAC、1.5MAC或2.0MAC的七氟醚维持15分钟以上切皮,观察病人的体动反应。取HR、MAP、SABP、BI及95%SEF等指标的切皮前1分钟数据,用于计算P_K。结果:MAC与BI预测概率显著高于0.5;95%SEF、SABP及MAP的预测概率稍低,但与0.5比较统计学上差别显著,其中95%SEF的P_K值与BI及MAC的P_K值比较差别显著;心率的P_K值接近0.5。结论:BI、SABP、MAP及95%SEF对七氟醚麻醉病人的切皮体动反应均有较好预测作用,但BI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概率 七氟醚 脑电图 双频指数 麻醉深度
原文传递
异丙酚/七氟醚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数量化脑电参数与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德林 郭曲练 +1 位作者 谭秀娟 王艳青 《中华麻醉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05-506,共2页
关键词 异丙酚 七氟醚 麻醉 脑电 气管插管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亚低温对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郭曲练 谭秀娟 +3 位作者 蔡宏伟 李友清 徐启明 雷柏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全脑亚低温对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7只犬随机分为三组:非缺血对照组、缺血对照组和亚低温治疗组,采用谭秀娟等建立的心脏停跳复苏动物模型,... 目的:观察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全脑亚低温对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7只犬随机分为三组:非缺血对照组、缺血对照组和亚低温治疗组,采用谭秀娟等建立的心脏停跳复苏动物模型,于心肺复苏后4小时取脑组织测定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全脑缺血10分钟后再灌流4小时,脑组织MDA含量明显上升(P<0.01),SOD活性下降(P<0.01);而34℃亚低温治疗组与缺血对照组比较,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SOD活性上升(P<0.01).结论: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全脑亚低温可抑制脑内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脑组织自身抗氧化能力,有利于脑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脑缺血 再灌注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原文传递
凋亡相关基因Bcl-2、Bcl-xl和Bax mRNA在大鼠缺血预处理脑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锷 郭曲练 +5 位作者 谭秀娟 蔡宏伟 鄢建勤 卓缨 李小艳 曹亚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40-542,共3页
目的 检测脑缺血预处理大鼠脑组织中凋亡调控基因Bcl 2、Bcl xl和Bax的表达。方法 假手术对照组、预处理对照组、预处理缺血组和缺血组Wistar大鼠分别再灌 2 4h ,48h和 72h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原位分子杂交 (I... 目的 检测脑缺血预处理大鼠脑组织中凋亡调控基因Bcl 2、Bcl xl和Bax的表达。方法 假手术对照组、预处理对照组、预处理缺血组和缺血组Wistar大鼠分别再灌 2 4h ,48h和 72h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原位分子杂交 (ISH)方法对脑组织Bcl 2、Bcl xl和Bax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半定量RT PCR显示 :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 ,预处理对照组大鼠再灌 2 4h、48h和预处理缺血组大鼠再灌 2 4h脑组织Bcl 2mRNA的表达增高 ;预处理对照组和预处理缺血组大鼠再灌 2 4h脑组织Bcl xlmRNA的表达增高 (P <0 0 5 )。而四组大鼠Bax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ISH方法显示与假手术对照组及缺血组相比 ,预处理对照组和预处理缺血组大鼠再灌 2 4h脑组织Bcl 2、Bcl xlmRNA的表达增高 (P <0 0 5 ) ,各组大鼠Bax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后Bcl 2、Bcl xlmRNA的表达增高 ,可能是脑缺血预处理内源性抗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预处理 BC1-2 Bc1-x1 mRNA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强力宁对犬循环骤停后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麻兴利 徐启明 +3 位作者 谭秀娟 蔡宏伟 郭曲练 王云姣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03-406,共4页
采用阻断升主动脉和腔奇静脉配合心脏停跳液灌注的方法,造成犬循环骤停18分钟后复苏,恢复循环,采取组间复合对照法,研究强力宁的脑复苏效应。结果表明,强力宁可保护脑SOD、GSH-PX、CPK和LDH活性,减少GSH丧失... 采用阻断升主动脉和腔奇静脉配合心脏停跳液灌注的方法,造成犬循环骤停18分钟后复苏,恢复循环,采取组间复合对照法,研究强力宁的脑复苏效应。结果表明,强力宁可保护脑SOD、GSH-PX、CPK和LDH活性,减少GSH丧失,降低MDA含量,抑制脑水肿,减轻缺血性脑损伤,显示良好的脑复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宁 缺血性脑损伤 脑复苏
原文传递
大鼠脑缺血预处理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锷 郭曲练 +2 位作者 谭秀娟 蔡宏伟 鄢建勤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法大鼠全脑缺血模型,21只Wistar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分四组:A组,假手术对照组(n=5),未予脑缺血处理; B组,预处理对照组( n= 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法大鼠全脑缺血模型,21只Wistar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分四组:A组,假手术对照组(n=5),未予脑缺血处理; B组,预处理对照组( n= 5),予 3min全脑缺血后未再次缺血; C组,预处理缺血组( n=5),予3min全脑缺血,再灌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D组,脑缺血组,予全脑缺血10min。各组动物均在再灌72h后断头取脑。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大鼠前脑皮质凋亡细胞的百分数。结果A组的凋亡细胞百分数是(0.2680 ± 0.2035)%, B组(0.2780±0. 1780)%, C组(0.3500±0.0744)%, D组(0.6280±0.2181)%,A、B及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凋亡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A、B及 C组( P< 0. 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抑制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脱噬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