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筋箍碎石桩桩–土界面摩擦特性试验研究及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玲 徐泽宇 +2 位作者 姚攀 赵明华 陈龙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81,I0003,共11页
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界面摩擦特性对其荷载传递机理极为重要。首先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法向应力、软土含水率、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设置等因素对筋箍碎石桩桩–土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方法分析了... 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界面摩擦特性对其荷载传递机理极为重要。首先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法向应力、软土含水率、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设置等因素对筋箍碎石桩桩–土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方法分析了筋材设置、筋材开孔率、筋材抗拉刚度等因素对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室内试验及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桩土界面抗剪强度随法向应力、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开孔率、筋材抗拉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软土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界面摩擦系数则随法向应力、软土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开孔率的增大而提高,筋材抗拉刚度对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箍碎石桩 桩–土界面 直剪试验 室内试验 离散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JS水平桩加固在盾构下穿既有隧道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陈仁朋 张品 +2 位作者 刘湛 穆岩松 钟志全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3-110,共8页
以在富水砂层中,长沙地铁4号线近距离下穿上覆2号线运营隧道工程为背景,对Metro Jet System(MJS)水平桩加固在盾构下穿既有隧道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现场钻孔取芯与室内试验,并在地表和2号线隧道内布置竖向位移监测点、管片应力监测点... 以在富水砂层中,长沙地铁4号线近距离下穿上覆2号线运营隧道工程为背景,对Metro Jet System(MJS)水平桩加固在盾构下穿既有隧道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现场钻孔取芯与室内试验,并在地表和2号线隧道内布置竖向位移监测点、管片应力监测点,研究MJS水平桩的成桩效果,以及盾构掘进时周边地层与上覆隧道的变形响应规律.研究表明:MJS工法桩直径为2 m左右,抗压强度达到3 MPa以上,均满足设计要求;盾构下穿时,上覆隧道沉降呈高斯曲线分布,最大沉降4.33 mm;由于盾构开挖的卸载,相交位置处上覆隧道断面在水平方向被挤压,产生的最大附加应力为1.4 MPa;地表最大沉降为1.1 mm,其中,MJS水平桩加固区域,地表沉降相对较小.总体来看,MJS水平桩加固效果较好,可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JS 隧道开挖 掘进参数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住户差异性的住宅建筑在室行为预测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俞准 刘竹清 +3 位作者 李郡 周亚苹 黄余建 张国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5-172,共8页
现有住宅建筑在室行为预测模型缺乏对住户差异性的合理考虑,导致模型往往存在整体预测精度不高和适用性受限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考虑住户差异性的马尔可夫链在室状态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不同影响... 现有住宅建筑在室行为预测模型缺乏对住户差异性的合理考虑,导致模型往往存在整体预测精度不高和适用性受限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考虑住户差异性的马尔可夫链在室状态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不同影响因素(即特征参数)与住户总在室时长的相关性,将相关系数作为特征参数权值并结合聚类分析对住户群体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马尔可夫链模型对住户在室状态进行预测.为评估所建立预测模型的性能,以英国TUS(Time Use Survey)数据库为例,将改进模型与传统马尔可夫链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综合考虑不同住户特征参数及其对在室行为的影响,对住户进行合理的分类,与传统马尔可夫模型相比,所建预测模型显著提升了整体性能,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小了20.57%和1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室行为 住户差异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马尔可夫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的黏土矿物微观行为研究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微 陈仁朋 康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81-184,共4页
黏土矿物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土水相互作用对土体许多宏观力学响应、物质运移和传导起重要影响。现有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即很难在物理上微观探测黏土从绝对干燥至含微量水分子的吸附过程,也很难实现黏土对放射性核素吸附过... 黏土矿物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土水相互作用对土体许多宏观力学响应、物质运移和传导起重要影响。现有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即很难在物理上微观探测黏土从绝对干燥至含微量水分子的吸附过程,也很难实现黏土对放射性核素吸附过程的跟踪。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黏土矿物的水化性质及对放射性污染物吸附性能进行研究。以蛭石、高岭土及蒙脱土三种黏土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晶层间距、自扩散系数、径向分布函数、吸附复合物结构等模拟测试结果对蛭石的水化性能和黏土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行为阐述。最后,对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黏土 水化膨胀性能 放射性核素 吸附 微观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条件下改性膨润土的抗盐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微 任孟健 +2 位作者 陈仁朋 刘雪莹 康馨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85-1893,共9页
为了增强膨润土防水毯(GCL)的抗盐性,使用聚丙烯酸钠对膨润土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Zeta电位和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ET),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特性.结果表明,膨润土颗粒与聚合物发生了良好的结... 为了增强膨润土防水毯(GCL)的抗盐性,使用聚丙烯酸钠对膨润土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Zeta电位和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ET),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特性.结果表明,膨润土颗粒与聚合物发生了良好的结合作用,改性膨润土表面出现新的亲水官能团,土颗粒分散更均匀,片层结构更清晰.在改性剂作用下原有小孔隙被包裹和填充,改性土比表面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大.改性土在不同pH、阳离子类型和不同浓度盐溶液作用下的自由膨胀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土的膨胀性能提升显著.渗透试验结果显示,改性土水中渗透系数由原土的10^(−8) m/s减少至10^(−9) m/s数量级,且在同浓度盐溶液中抗渗性能有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膨润土 抗盐性 膨润土防水毯(GCL) 膨胀性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蒙脱土对铀酰的吸附阻滞行为: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微 陈仁朋 +1 位作者 康馨 Ali Zaoui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9-245,共7页
核废料处置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地下水渗流会引起膨润土缓冲层水化学环境改变。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揭示含蒙脱土的膨润土缓冲材料对放射性核素铀酰的吸附机理及吸附复合物微观结构。模拟得到的复合物结构展现了铀酰与蒙脱土面的3... 核废料处置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地下水渗流会引起膨润土缓冲层水化学环境改变。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揭示含蒙脱土的膨润土缓冲材料对放射性核素铀酰的吸附机理及吸附复合物微观结构。模拟得到的复合物结构展现了铀酰与蒙脱土面的3种主要吸附模式:外球吸附、单键内球吸附、双键内球吸附。定量分析了在复杂水化学环境下3种铀酰种态与蒙脱土表面形成的复合物微观结构组成。通过计算复合物与蒙脱土表面的吸附能,发现高价阳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可以促进铀酰与缓冲材料表面形成稳定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放射性核素 铀酰 阻滞吸附 蒙脱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中磷石膏基防渗材料的防渗和剪切特性
7
作者 宋牧原 王宜将 +3 位作者 杨微 郎丰飞 陈伟 刘雪莹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02-1911,共10页
研制新型聚丙烯酸钠改性膨润土-砂-磷石膏(PMB-S-PG)防渗材料,用于磷石膏渣场或路基防渗层,为多途径消纳磷石膏提出新思路.对比PMB-S-PG、钠基膨润土-砂-磷石膏(RB-S-PG)与聚丙烯酸钠改性膨润土-砂(PMB-S)在干湿循环下的防渗及剪切特性... 研制新型聚丙烯酸钠改性膨润土-砂-磷石膏(PMB-S-PG)防渗材料,用于磷石膏渣场或路基防渗层,为多途径消纳磷石膏提出新思路.对比PMB-S-PG、钠基膨润土-砂-磷石膏(RB-S-PG)与聚丙烯酸钠改性膨润土-砂(PMB-S)在干湿循环下的防渗及剪切特性,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压汞(MIP)试验探明干湿(DW)循环下试样防渗和强度弱化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试样RB-S-PG、PMB-S-PG及PMB-S的渗透系数在9次循环后分别上升了146.5倍、6.14倍及1.59倍,说明PMB有效提升了试样的抗干湿循环能力.试样抗剪强度的大小关系为PMB-S-PG>RB-S-PG>PMB-S,表明PG和PMB有助于提升试样的抗剪强度.试样的抗剪强度均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先降低后稳定的变化趋势.通过MIP试验发现试样PMB-S-PG中孔隙随循环次数的增加由单峰演变为三峰结构,3个峰相应粒径的孔隙体积和数量不断增加,颗粒间胶结弱化,但试样中孔隙体积增量逐渐减小,可见在干湿循环作用下,试样的防渗及强度特性先弱化而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PG) 干湿(DW)循环 渗透系数 抗剪强度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集模拟的建设工程项目多资源均衡优化算法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家 刘可心 +1 位作者 张学清 陈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8-176,共9页
为高效、稳定地求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多资源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集模拟的优化算法.多资源均衡问题中,如直接采用工序计划开始时间作为决策变量,在优化算法的实现时易违反工序间的逻辑关系.为避免该问题,本文采用工序计划开... 为高效、稳定地求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多资源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集模拟的优化算法.多资源均衡问题中,如直接采用工序计划开始时间作为决策变量,在优化算法的实现时易违反工序间的逻辑关系.为避免该问题,本文采用工序计划开始时间的间隔率变量表示(在二者的映射中考虑工序间的逻辑关系),并据此建立间隔率变量表示的建设工程项目多资源均衡优化模型,以简化基于子集模拟的优化算法的操作流程.通过算例验证,与目前应用较广的遗传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优化算法在最优解的获取稳定性上有较大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均衡问题 子集模拟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 间隔率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刮治机所引发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性 被引量:6
9
作者 邢超杰 艾正涛 +1 位作者 沈炼 韩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9-227,共9页
对牙周科诊疗过程中使用超声波刮治机所引发的气溶胶(粒径为0.3~10.0μm)浓度和数量随时空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现场测试.在3个不同高度处,即患者呼吸区(0.8 m高)、医护人员呼吸区(1.1 m高)和过渡区(0.9 m高)以及距患者口腔水平距离0.8 m范... 对牙周科诊疗过程中使用超声波刮治机所引发的气溶胶(粒径为0.3~10.0μm)浓度和数量随时空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现场测试.在3个不同高度处,即患者呼吸区(0.8 m高)、医护人员呼吸区(1.1 m高)和过渡区(0.9 m高)以及距患者口腔水平距离0.8 m范围内设置采样点.在诊疗期间使用强吸设备(内径为6 mm)的情况下,环绕患者口腔水平距离0.8 m范围内的气溶胶质量浓度(以下简称浓度)均值大约为300μg/m^(3),明显高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限值.沿高度方向,医护人员呼吸区高度受喷溅气溶胶影响较小.沿水平方向,气溶胶浓度沿不同方位的分布特性近似,并且随距离的增加衰减不明显.与喷砂洁牙机相比,超声波刮治机所引发的气溶胶粒径以小于1μm为主并且气溶胶动量较小,这表明不同诊疗设备可能造成完全不同的气溶胶污染风险.因此,牙周科诊室呼吸道传染病交叉感染风险较高,现有防控措施(如强吸设备)不能有效限制气溶胶喷溅,仍需研发新型防控技术和装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科 呼吸道传染病 气溶胶 超声波刮治机 喷砂洁牙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建筑电器待机能耗调查及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宾 俞准 +1 位作者 李郡 张国强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61,共7页
高校建筑中电器待机能耗不容小觑,但当前对其研究较少,其能耗特征及节能潜力尚不明确。考虑到当前高校学生数量巨大,而电脑在高校学生中普及率和使用频率高,本文以学生电脑待机能耗为例,采用现场测量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湖南地... 高校建筑中电器待机能耗不容小觑,但当前对其研究较少,其能耗特征及节能潜力尚不明确。考虑到当前高校学生数量巨大,而电脑在高校学生中普及率和使用频率高,本文以学生电脑待机能耗为例,采用现场测量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湖南地区3所高校100名用户电脑,首次调查了高校建筑电器待机能耗、用户行为及节能潜力。结果表明: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在锁屏、屏保、睡眠和关机模式下待机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3.6 W、28.5 W、4.3 W、2.4 W和62.2 W、67.4 W、7.3 W、2.7 W。用户电脑年待机能耗平均值为35 kW·h,占总能耗比例平均值为16%。采用降低待机功率、改善用户行为以及两者相结合3种方法后,平均每名用户分别可减少29.0%、83.0%、97.5%的待机能耗。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高校建筑待机能耗现状,为进一步有效降低该能耗提供了相关信息,并为高校建筑其他电器待机能耗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待机能耗 用户行为 节能潜力 建筑节能 高校建筑
原文传递
基于Donnan渗析离子交换膜分离水中的Cd(Ⅱ)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婷 施周 +3 位作者 陈世洋 李广超 周石庆 邓林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5-870,共6页
基于Donnan渗析原理构建了离子交换膜反应器,探讨了受体池溶液种类和浓度、给体和受体池搅拌功率以及给体池溶液的初始pH、进水流量和Cd(Ⅱ)进水浓度等因素对Cd(Ⅱ)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搅拌功率由0.035W增大为0.162 W,Cd(Ⅱ)... 基于Donnan渗析原理构建了离子交换膜反应器,探讨了受体池溶液种类和浓度、给体和受体池搅拌功率以及给体池溶液的初始pH、进水流量和Cd(Ⅱ)进水浓度等因素对Cd(Ⅱ)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搅拌功率由0.035W增大为0.162 W,Cd(Ⅱ)分离去除率与离子通量显著增加。当受体液NaCl浓度为0~0.5 mol·L-1时,Cd(Ⅱ)分离去除率随着受体液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给体池进水Cd(Ⅱ)溶液初始pH≤8时,Cd(Ⅱ)分离去除率随受体液pH的增加而增加。此外,给体池中Cd(Ⅱ)分离去除率与Cd(Ⅱ)初始浓度以及给体池进水流量成反比。在本实验条件下,Cd(Ⅱ)的分离去除率最高可达8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交换膜 Donnan渗析 离子分离 镉离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