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酚醛树脂热解炭包覆天然鳞片石墨的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瑞枝 徐仲榆 余迪华 《炭素》 1999年第1期43-48,共6页
以酚醛树脂包覆天然鳞片石墨后进行了热处理,将所制备的不同热解炭包覆层厚度和不同最高热处理温度(HTTmax)的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以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在1MLiPF6/EC+DEC(1:1)电解液中考察了其恒电流充、放电... 以酚醛树脂包覆天然鳞片石墨后进行了热处理,将所制备的不同热解炭包覆层厚度和不同最高热处理温度(HTTmax)的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以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在1MLiPF6/EC+DEC(1:1)电解液中考察了其恒电流充、放电特性和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热解炭 包覆层 酚醛树脂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炭包覆石墨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瑞枝 徐仲榆 余迪华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0年第1期58-63,共6页
以液相浸溃法在天然鳞片石墨(NFG)表面包覆酚醛树脂后进行热处理,制备了酚醛树脂炭包覆石墨材料,将这种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运用恒电流充、放电法、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考察了其在1 mol/L LiPF_6/(EC+DEC)(1:1)电解液中的充... 以液相浸溃法在天然鳞片石墨(NFG)表面包覆酚醛树脂后进行热处理,制备了酚醛树脂炭包覆石墨材料,将这种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运用恒电流充、放电法、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考察了其在1 mol/L LiPF_6/(EC+DEC)(1:1)电解液中的充、放电性能,并分析了工艺条件中最高热处理温度(T_max)对其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T_max=900℃热处理的酚醛树脂炭包覆石墨材料的第3次稳定放电容量(D_3)为213.75 mA·h/g,第3次充、放电效率(η_3)为88.69%,循环寿命达800次以上,可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电极 天然鳞片石墨 酚醛树脂炭 包覆 充、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炭包覆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瑞枝 张东煜 +3 位作者 张红波 徐仲榆 余迪华 何月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11-716,共6页
以液相浸渍法在天然鳞片石墨(NFG)表面包覆酚醛树脂后进行热处理,制备了酚醛树脂炭包覆石墨材料.将这种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运用恒电流充、放电法,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考察了其在1M LiPF_6/EC+DEC... 以液相浸渍法在天然鳞片石墨(NFG)表面包覆酚醛树脂后进行热处理,制备了酚醛树脂炭包覆石墨材料.将这种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运用恒电流充、放电法,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考察了其在1M LiPF_6/EC+DEC(1:1)电解液中的充、放电性能,并分析了工艺条件中不同热处理温度(HTT)对其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HTT=900℃热处理的酚醛树脂炭包覆石墨材料的第三次稳定放电容量(D_3)为 213.75mAh/g,第三次充、放电效率(η_3)为88.69%;并且循环寿命较长,可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电极 石墨 酚醛树脂炭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与电解液的相容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徐仲榆 朱鹏 +2 位作者 彭丽华 郑洪河 尹笃林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7,共7页
选择经最高热处理温度tmax=2 80 0℃处理过的石油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 (P -MCMB)试样作为锂离子电池 (LIB)的负极材料 ,组配了 6种常用的电解液 ,运用恒电流充、放电法 ,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 ,考察了P-MCMB试样在各种电解液中的充、放... 选择经最高热处理温度tmax=2 80 0℃处理过的石油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 (P -MCMB)试样作为锂离子电池 (LIB)的负极材料 ,组配了 6种常用的电解液 ,运用恒电流充、放电法 ,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 ,考察了P-MCMB试样在各种电解液中的充、放电性能。采用FTIR光谱技术测定了P -MCMB试样在 6种电解液中首次充电时表面生成的SEI膜的化学成分。实验结果表明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石油沥青基MCMB 电解液 相容性 中间相炭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估测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仲榆 杨小飞 王其坤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3,28,共5页
阐明了采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估测锂离子电池(LIB)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的原理.采用该法研究了经高温热处理后具有良好贮锂结构的石油焦试样在1mol/LLiClO4/EC+DEC(1∶1)电解液中的循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试样是一种循环性能优越的... 阐明了采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估测锂离子电池(LIB)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的原理.采用该法研究了经高温热处理后具有良好贮锂结构的石油焦试样在1mol/LLiClO4/EC+DEC(1∶1)电解液中的循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试样是一种循环性能优越的LIB负极材料:充、放电到第500循环时,放电容量仍保持了最大放电容量的85.02%,充、放电效率为94.96%;同时也证明了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用于估测LIB炭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炭负极材料 石油焦 循环性能 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晗 薄红志 +2 位作者 范长岭 徐仲榆 韩绍昌 《电池工业》 CAS 2006年第5期345-349,共5页
综述了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LiFePO4的研究概况,系统地阐述了LiFePO4的结构特征及性能;从添加导电剂或导电剂前驱体、掺杂改性以及合成纳米颗粒等方面论述了改善LiFePO4电化学性能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活性材料 LIFEP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制品废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仲榆 范长岭 苏玉长 《炭素》 2004年第4期3-9,共7页
以某电炭厂石墨制品的废料为原样,对其进行了不同最高热处理温度(HTTmax)的热处理。用XRD图谱分析结合密度测定对原样及热处理试样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部分试样的灰分含量。用恒电流充、放电法检测了所有试样的充、放电性能。... 以某电炭厂石墨制品的废料为原样,对其进行了不同最高热处理温度(HTTmax)的热处理。用XRD图谱分析结合密度测定对原样及热处理试样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部分试样的灰分含量。用恒电流充、放电法检测了所有试样的充、放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HTTmax<2 800 时,随着HTTmax的升高,虽然试样中的石墨微晶数量增多、尺寸变大,但其充、放电容量并未增加。为了揭示这一反常现象的实质,将测定试样灰分含量所得结果和Aclaeson炉在石墨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联系起来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电炭厂石墨制品废料进行热处理时的最佳方案,最佳HTTmax为2 800 。将HTTmax=2 800的试样在1 mol/L LiCIO4/EC+DEC(1:1)电解液中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时,第三循环的放电容量D3可达338.7mAh/g,充、放电效率η3为9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制品 恒电流 灰分含量 试样 废料 热处理温度 石墨化 负极 锂离子电池 放电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的电化学性能与微观结构 被引量:8
8
作者 郑洪河 张虎成 +2 位作者 王键吉 苏玉长 徐仲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666-1670,共5页
将煤焦油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MCMB)在一定的工艺条件和不同最高热处理温度(HTT_(max))下进行高温热处理,利用XRD和Raman光谱分析了不同HTT_(max)下MCMB试样的微观结构。借助恒电流充放电和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考察了试样的宏观电化学性... 将煤焦油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MCMB)在一定的工艺条件和不同最高热处理温度(HTT_(max))下进行高温热处理,利用XRD和Raman光谱分析了不同HTT_(max)下MCMB试样的微观结构。借助恒电流充放电和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考察了试样的宏观电化学性能,探讨了中间相炭微球宏观电化学性能与其微观结构间的联系。研究表明,随着HTT_(max)的升高,中间相炭微球从低温热解炭的结构特征向石墨晶体结构转变,材料的电化学贮锂机制相应地也从微孔贮锂向石墨层间嵌锂机制转变。MCMB特殊的弧状碳层走向使得石墨微晶的L_a值未能随HTT_(max)的升高而大幅度增长,这是高温热处理MCMB的宏观电化学性能随HTT_(max)的升高而不断提高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沥青基 中间相炭微球 电化学性能 微观结构 炭电极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固体电解质用于锂及锂离子电池研究进展——Ⅰ锂陶瓷电解质 被引量:9
9
作者 郑洪河 曲群婷 +1 位作者 刘云伟 徐仲榆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9-353,共5页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向安全、高容量和长寿命发展的突出贡献是电解质体系的优化与改性。由于有机液体电解质容易出现漏液,存在突出的安全隐患,且原料价格高,包装费用昂贵,无机固体电解质用于锂及锂离子电池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向安全、高容量和长寿命发展的突出贡献是电解质体系的优化与改性。由于有机液体电解质容易出现漏液,存在突出的安全隐患,且原料价格高,包装费用昂贵,无机固体电解质用于锂及锂离子电池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锂无机固体电解质又称锂快离子导体(Superionicconductor),包括晶态电解质(又称陶瓷电解质)和非晶态电解质(又称玻璃电解质),这类材料具有较高的Li^+电导率(〉10^-3S/cm)和Li^+迁移数(约等于1),电导的活化能低饵〈0.5eV),耐高温性能和可加工性能好,装配方便,在高比能量的大型动力锂离子电池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锂陶瓷 无机 锂快离子导体 安全隐患 LI^+ 电解质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阻燃添加剂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郑洪河 秦建华 +1 位作者 石磊 徐仲榆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阐述了阻燃添加剂对电解液的阻燃机制。将阻燃添加剂分为磷系阻燃添加剂、卤代阻燃添加剂和复合阻燃添加剂 3类 ,比较了不同阻燃添加剂的结构特征、阻燃效果以及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阻燃剂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锰氧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仲榆 苏玉长 王要武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1-104,共4页
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和原位XRD法考察了尖晶石型LixMn2 O4 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过度充电和放电都会引起结构的不可逆变化 ,从而使充放电效率下降。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充放电过程 锂锰氧材料 LIXMN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竹炭的制备、表征及其酸催化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琼 夏悦 +2 位作者 尹笃林 范长岭 徐仲榆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以竹材加工中产生的锯屑为原料,经磷酸浸渍48h~72h后,在200℃条件下热解2h得到竹炭,将其用发烟硫酸在100℃下磺化2h得到具有酸催化功能的磺化竹炭。XRD和FTIR分析表明:磺化竹炭是一种具有多环芳烃结构的无定型固体酸功能材料。采用吡... 以竹材加工中产生的锯屑为原料,经磷酸浸渍48h~72h后,在200℃条件下热解2h得到竹炭,将其用发烟硫酸在100℃下磺化2h得到具有酸催化功能的磺化竹炭。XRD和FTIR分析表明:磺化竹炭是一种具有多环芳烃结构的无定型固体酸功能材料。采用吡啶吸附红外漫反射法确定表面酸位类型为质子酸。用离子交换—酸碱滴定法测得磺化竹炭的酸量为2.02mm o l.g-1。在催化多种醛、酮与乙二醇的缩合反应中,磺化竹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磺化竹炭 表征 催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固体电解质用于锂及锂离子蓄电池的研究进展Ⅱ玻璃态锂无机固体电解质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洪河 曲群婷 +1 位作者 石静 徐仲榆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15-1020,共6页
玻璃态锂无机固体电解质用于锂及锂离子蓄电池具有安全、循环性能好和电化学阻抗小等突出优点。分类介绍了玻璃态锂无机固体电解质的组成与导锂机理,归纳了提高其导电性的方法,如添加锂盐、使用混合网络形成物和形成玻璃-陶瓷电解质等... 玻璃态锂无机固体电解质用于锂及锂离子蓄电池具有安全、循环性能好和电化学阻抗小等突出优点。分类介绍了玻璃态锂无机固体电解质的组成与导锂机理,归纳了提高其导电性的方法,如添加锂盐、使用混合网络形成物和形成玻璃-陶瓷电解质等。展望了这类电解质材料在锂及锂离子蓄电池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玻璃 固体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与石墨类负极活性材料的相容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仲榆 范长岭 尹笃林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1-248,共8页
 选择了一种具有良好贮锂结构的人造石墨试样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考察了它在六种不同电解液中的恒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伏安特性,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不同电解液在试样颗粒表面发生还原反应时所形成的固体电解质中...  选择了一种具有良好贮锂结构的人造石墨试样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考察了它在六种不同电解液中的恒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伏安特性,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不同电解液在试样颗粒表面发生还原反应时所形成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膜的成份和含量。据此得出的结论是:电解液与石墨类负极活性材料能否相容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所选定的电解液能否与其颗粒表面发生缓和的还原反应、生成薄而致密的只允许锂离子通过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石墨类负极活性材料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LiMn_2O_4正极材料容量衰退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郑洪河 徐仲榆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9-122,共4页
从电解液组成和材料的微观结构对电极宏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入手,探讨了LiMn2O4正极材料的容量衰退及其影响因素,结合作者有关的研究结果,论述了改善 LiMn2O4电极循环性能的方法。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正极材料 电化学 容量衰退 LIMN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ePO_4的Pechini法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晗 于文志 +2 位作者 韩绍昌 范长岭 徐仲榆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采用Pechini法制备前驱体并合成LiFePO4。对LiFePO4前驱体进行热重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TG-DSC),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试样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对试样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600℃合成的试样具有适中的晶胞体积、晶粒尺寸及最... 采用Pechini法制备前驱体并合成LiFePO4。对LiFePO4前驱体进行热重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TG-DSC),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试样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对试样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600℃合成的试样具有适中的晶胞体积、晶粒尺寸及最佳的电化学性能。采用0.1C倍率充放电,第三循环放电容量为158.55mAh/g,平台比容量及平台率分别为144.94mAh/g、91.42%,在1C倍率下充放电,其放电比容量大于130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 Pechini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碳负极/电解液相容性研究进展Ⅰ碳电极界面化学与碳负极/电解液的相容性 被引量:36
17
作者 徐仲榆 郑洪河 《电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1-177,共7页
综述了目前锂离子蓄电池碳负极 /电解液相容性的研究概况 ,系统地阐述了固体电解质相界面 (SEI)膜的组成、织构、稳定性与碳负极 /电解液相容性的关系 ,从电极界面状况和电解液组成两方面论述了实现锂离子蓄电池碳负极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碳负极 电解液 界面化学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石油焦用作锂离子蓄电池碳负极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邓朝阳 周志才 +3 位作者 彭忠东 苏玉长 徐仲榆 舒余德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研究了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石油焦在 1mol/LLiClO4/EC +DEC(1∶1)溶液体系中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充放电性能 ,分析了热处理后石油焦的结构与其充放电性能之间的关系 ,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 (FTIR)推断了初次充电时形成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膜 ... 研究了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石油焦在 1mol/LLiClO4/EC +DEC(1∶1)溶液体系中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充放电性能 ,分析了热处理后石油焦的结构与其充放电性能之间的关系 ,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 (FTIR)推断了初次充电时形成固体电解质中间相膜 (SEI膜 )的反应机理 ,并利用原位X射线衍射法 (In situXRD)观察了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插入、脱出碳电极石墨层间形成Li C石墨层间化合物 (Li GIC)所出现的阶转变。实验表明 ,经 30 0 0℃热处理后的抚顺石油焦具有 2 50mAh/ g的容量和超过 50 0次的循环寿命 (循环伏安法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石油焦 碳负极 热处理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石墨化过程中采用热牵伸法制备高性能PAN基炭纤维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仲榆 刘洪波 +2 位作者 苏玉长 杨瑞枝 龚伟志 《炭素》 1997年第3期4-9,共6页
对PAN基炭纤维(PANCF)石墨化处理过程中采用热牵伸的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张力的热牵伸可以得到高模高强的炭纤维。本文还对热牵伸改善炭纤维力学性能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炭纤维 石墨化 热牵伸 高模量炭纤维 PANC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碳负极/电解液的相容性研究进展Ⅱ电解液组成与碳负极/电解液的相容性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仲榆 郑洪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5-301,共7页
综述了目前电解液的组成与锂离子蓄电池碳负极 /电解液相容性的研究概况 ,从电解液各组分电化学活性、Li+溶剂化行为对电极界面SEI膜的物理化学特征和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入手 ,归纳和总结了电解液各组分的理化特性与电极 /电解液相... 综述了目前电解液的组成与锂离子蓄电池碳负极 /电解液相容性的研究概况 ,从电解液各组分电化学活性、Li+溶剂化行为对电极界面SEI膜的物理化学特征和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入手 ,归纳和总结了电解液各组分的理化特性与电极 /电解液相容性的关系 ,从电解质种类、溶剂和添加剂三方面阐述了优化电解液各组分的理化特性 ,改善碳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常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碳负极 电解液 界面化学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