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XC8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祺 刘苏来 易为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7期3347-3354,共8页
同源盒基因C8 (homeobox gene C8,HOXC8)属于同源异型盒基因家族,是一类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普遍存在于包括人在内的脊椎动物基因组之中。HOXC8可通过特异性调控其靶基因的转录参与生物体的多项生命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HOXC8的异常表... 同源盒基因C8 (homeobox gene C8,HOXC8)属于同源异型盒基因家族,是一类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普遍存在于包括人在内的脊椎动物基因组之中。HOXC8可通过特异性调控其靶基因的转录参与生物体的多项生命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HOXC8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从HOXC8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探讨HOXC8与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寻找消化道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XC8 转录因子 生物学功能 消化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生物样本库的发展现状及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乐 刘苏来 +5 位作者 蒋宇 邹联洪 唐宏英 谌祎玮 彭创 蒋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832-835,共4页
生物样本包含丰富的遗传、疾病特征和治疗效果等信息,且具有不可再生性,规范保存和使用生物样本已成为肿瘤诊治与研究领域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生物样本库发展现状的概述,提出建设我国肿瘤生物样本库的思考。
关键词 肿瘤 生物样本库 发展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Ⅲ 、Ⅳ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的可行性和策略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苏来 彭创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72-75,共4页
肝门部胆管癌占胆管癌总体发病率的60%~70%,其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根治性切除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手段[1]。文献报道肝门部胆管癌5年存活率低,但是随着设备、技术的进步,治疗理念的更新,其DFS(disease-free survival)和OS(overallsur... 肝门部胆管癌占胆管癌总体发病率的60%~70%,其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根治性切除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手段[1]。文献报道肝门部胆管癌5年存活率低,但是随着设备、技术的进步,治疗理念的更新,其DFS(disease-free survival)和OS(overallsurvival)均有明显改善,5 年生存率可达到20%~40%[1-2]。由于肝门部胆管癌毗邻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等原因,腹腔镜肝门胆管癌切除仅限于在国内外大的医疗中心探索性开展[3-7]。作者所在肝胆外科中心在全腹腔镜下实施I、II、III、IV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共23 例,其中III、IV型肝门胆管癌6 例,包括联合受侵犯门静脉切除及重建1 例,均获得成功,近期疗效满意。本文结合我们的初步体验,谈谈腹腔镜肝门胆管癌切除的可行性和策略,为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腹腔镜 根治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解剖性肝Ⅷ段切除的可行性和策略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苏来 彭创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513-515,共3页
肝Ⅷ段紧邻第一、二、三肝门,位于下腔静脉、肝中静脉(MHV)、肝右静脉(RHV)之间,上缘紧靠膈顶;由于毗邻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等原因,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S8)切除仅限于在国内外少数大型医疗中心探索性开展[1-2]。笔者所在肝胆... 肝Ⅷ段紧邻第一、二、三肝门,位于下腔静脉、肝中静脉(MHV)、肝右静脉(RHV)之间,上缘紧靠膈顶;由于毗邻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等原因,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S8)切除仅限于在国内外少数大型医疗中心探索性开展[1-2]。笔者所在肝胆外科中心近5年来实施腹腔镜下肝S8手术35例,其中腹腔镜下解剖性肝S8切除14例,均获得成功,近期疗效满意。本文结合我们的初步经验,谈谈腹腔镜下解剖性肝S8切除的可行性和策略,为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解剖性肝VIII段(S8)切除 手术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期幼年性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5
作者 刘鑫宇 彭创 +4 位作者 易为民 杨平洲 贺湘玲 孔高茵 刘苏来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17-319,331,共4页
1临床资料 患儿,男,3个月,发现右肝占位3月余入院。患儿母亲诉其为体外受精方式妊娠,并于2017年8月2日孕38+2周在医院进行常规孕检时,B超提示"胎儿胆囊右侧、肝中静脉与肝右静脉之间2.8 cm×2.2 cm大小混合性肿块.
关键词 血管瘤 肝脏肿瘤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期肝脏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6
作者 何翔 易为民 +5 位作者 郭超 钟振东 孙增鹏 贺湘玲 曾琦 彭创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6-49,共4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2岁7个月,因"发现腹部膨隆伴发热、咳嗽8月余,加重伴气促20 d"入院。患儿家长诉2016年10月初开始发现患儿腹部膨隆,伴发热(最高体温40℃)、偶有寒战,伴咳嗽,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发热及咳嗽情况好转,但间断出现... 1临床资料患者,女,2岁7个月,因"发现腹部膨隆伴发热、咳嗽8月余,加重伴气促20 d"入院。患儿家长诉2016年10月初开始发现患儿腹部膨隆,伴发热(最高体温40℃)、偶有寒战,伴咳嗽,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后发热及咳嗽情况好转,但间断出现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 肝脏肿瘤 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GHET1靶向miR-27b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转移的影响
7
作者 阳镇 李文川 周宁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7期681-687,共7页
目的探讨GHET1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miR-27b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 C R检测50例胆囊癌样本中GHET1与mi R-27b的表达情况。利用s i-N C载体、s iGHET1载体、miR-27b抑制物以及si-GHET1载体+miR-27b抑制物转染... 目的探讨GHET1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miR-27b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 C R检测50例胆囊癌样本中GHET1与mi R-27b的表达情况。利用s i-N C载体、s iGHET1载体、miR-27b抑制物以及si-GHET1载体+miR-27b抑制物转染至SGC-996细胞,并分别作为对照组、GHET1干扰组、miR-27b干扰组以及GHET1+miR-27b干扰组。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以及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以及转移情况,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GHET1对miR-27b的调控作用。结果GHET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升高,而miR-27b在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降低,GHET1与miR-27b表达呈负相关(P<0.05)。GHET1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高GHET1表达与胆囊癌患者预后较差相关(P<0.05)。与对照组比较,GHET1干扰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凋亡率升高且细胞转移数量减少,而miR-27b干扰组细胞增殖能力升高、凋亡率降低且细胞转移数量增加(P<0.05)。与GHET1干扰组比较,GHET1+miR-27b干扰组细胞增殖能力升高、凋亡率降低且细胞转移数量增加(P<0.05)。GHET1可以海绵吸附miR-27b并抑制其表达。结论GHET1靶向miR-27b促进胆囊癌细胞增殖和转移并抑制细胞凋亡,提示GHET1/miR-27b轴在胆囊癌进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增殖增强转录物1 miR-27b 胆囊癌 增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rora-B诱导着丝粒蛋白U磷酸化促进胆管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段小辉 申瑶 +2 位作者 黄靖波 刘亚晖 毛先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9-916,共8页
背景与目的:有丝分裂激酶Aurora-B是胆管癌原癌基因,着丝粒蛋白U(CENPU)参与有丝分裂受Aurora-B激酶磷酸化调控,笔者团队前期在胆管癌中筛选出CENPU并证实CENPU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从而推测Aurora-B可能通过调控CENPU的... 背景与目的:有丝分裂激酶Aurora-B是胆管癌原癌基因,着丝粒蛋白U(CENPU)参与有丝分裂受Aurora-B激酶磷酸化调控,笔者团队前期在胆管癌中筛选出CENPU并证实CENPU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从而推测Aurora-B可能通过调控CENPU的磷酸化参与胆管癌的肿瘤生物学过程。因此,本研究探讨Aurora-B与CENPU在胆管癌中的关系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0对胆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urora-B和CENPU以及磷酸化CENPU(p-CENPU)的表达。采用TCGA数据库的数据分析胆管癌中Aurora-B和CENPU的表达及相关性。构建Aurora-B基因敲减的胆管癌QBC939细胞系,用Western blot检测CENPU和p-CENPU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构建CENPU磷酸化位点突变的胆管癌QBC939细胞系,用DMSO或Aurora-B抑制剂处理后,观察Aurora-B、CENPU和p-CENPU表达以及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胆管癌组织中Aurora-B和CENPU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2.61%和12.34%,而两者在癌旁组织中几乎无表达,同时胆管癌组织中p-CENPU的表达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CGA数据显示,胆管癌中Aurora-B和CENPU的上调(均P<0.05),且Aurora-B和CENPU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322,P<0.05)。敲减Aurora-B表达后,QBC939细胞CENPU表达无明显变化,但p-CENPU表达降低、增殖活性明显减弱(P<0.05)。QBC939细胞在突变CENPU磷酸化位点或加入Aurora-B抑制剂后,前者Aurora-B表达无明显变化,后者明显降低,两者CENPU表达均无明显变化,但p-CENPU表达明显降低;突变CENPU磷酸化位点后,Aurora-B介导的QBC939细胞增殖活性较野生型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胆管癌中,CENPU是Aurora-B的磷酸化底物,Aurora-B可能通过磷酸化CENPU促进胆管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极光激酶B 着丝粒蛋白U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程发辉 吴浩然 +5 位作者 蒋波 段小辉 沈贤波 魏荣光 曾颖慧 毛先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68-1074,共7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OPD)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共8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OPD,39例行LPD,... 目的:比较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OPD)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共8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OPD,39例行LPD,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输血例数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LPD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OPD组(P<0.05)。LPD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OPD组(P<0.05),但两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率、术后30 d死亡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R0切除率及其他术后病理结果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1、3年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与OPD比较,LPD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患者具有相同的肿瘤根治性,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两者远期疗效也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肝胰管壶腹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预后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远端胆管癌根治术自我质控体系建设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小梯 毛先海 +3 位作者 杨建辉 刘昌军 蒋波 段小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1-738,共8页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已广泛应用于远端胆管癌根治,然而由于远端胆管癌临床病理特点,远端胆管癌行LPD仍然是技术难度大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的手术,有必要开展该手术的自我质控体系建设。本研究探讨LPD远端胆管癌根治...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已广泛应用于远端胆管癌根治,然而由于远端胆管癌临床病理特点,远端胆管癌行LPD仍然是技术难度大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的手术,有必要开展该手术的自我质控体系建设。本研究探讨LPD远端胆管癌根治术自我质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1月建立自我质控体系前开展的37例远端胆管癌LPD患者(对照组)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建立自我质控体系后开展的30例远端胆管癌LPD患者(观察组)的相关临床指标行历史对照分析。自我质控体系的内容包括:"en-block"切除流程进行淋巴神经清扫;外科医师术后分拣淋巴结;妥善处理胃十二指肠动脉、冠状静脉、Helen干以及"危险三角",同时注意防止遗漏胃右动脉;胰肠吻合确保空肠浆肌层贴覆胰腺后壁以及5-0 vicryl线固定胰管导管;胆肠吻合注意保护胆道血运同时采用4-0 PDS缝线完成吻合;胃肠吻合完成后注意探查吻合口有无渗血,并采用能量设备止血;各吻合口区域全方位引流,吻合口区域全方位引流。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淋巴结获取方面,观察组患者淋巴结获取数达到第8版AJCC最低要求标准(≥12枚)比例明显高于较对照组(96.7%vs.78.4%,P=0.029)。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51.0±59.7)mL vs.(176.2±39.5)mL,P=0.042]。观察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7%vs.37.8%,P=0.333);观察组术后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vs.8.1%,P=0.41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胰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3.3%vs.21.6%,P=0.867),但观察组B级以上胰瘘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全组67例患者仅1例胆汁漏发生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5.4%,P<0.01)。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针对远端胆管癌LPD手术各个环节的自我质控体系有助于改善患者肿瘤学治疗效果,并且可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从而保障远端胆管癌LPD安全有效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术中Sonazoid超声造影在特殊部位肝细胞癌经腹腔镜微波消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段文斌 薛蓉 +2 位作者 王子承 杨建辉 毛先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0-889,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超声常用于引导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细胞癌(HCC)。部分MWA可经皮完成,对于特殊部位HCC,则常选择通过腹腔镜完成。腹腔镜下MWA亦存在局限,对于小肝癌、等回声结节或合并肝硬化背景等情况,灰阶超声(GSUS)定位靶病灶常存在困难... 背景与目的:超声常用于引导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细胞癌(HCC)。部分MWA可经皮完成,对于特殊部位HCC,则常选择通过腹腔镜完成。腹腔镜下MWA亦存在局限,对于小肝癌、等回声结节或合并肝硬化背景等情况,灰阶超声(GSUS)定位靶病灶常存在困难,此时可应用超声造影来增加病灶与肝实质的显影对比,提高靶病灶可视性。但目前临床常用的造影剂如声诺维等增强时间窗较短暂,因而在HCC消融术中的引导作用有限。Sonazoid于2019年在中国上市,相比其他造影剂,Sonazoid的优势在于其能被肝脏Kupffer细胞摄取,在注射造影剂约10 min后进入其特有的枯否相,此期肝脏实质显像增强,且文献报告枯否相可持续至少1 h。HCC因缺乏Kupffer细胞则呈低增强或增强缺失,因此,术中Sonazoid超声造影(S-CEUS)理论上有利于靶病灶的定位,且能为MWA提供充足的时间窗。本研究主要探讨S-CEUS相较于GSUS在针对特殊部位HCC行腹腔镜MWA术中对于肿瘤定位的优势,并分析S-CEUS对于消融治疗的实时引导作用。方法:连续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49例靶病灶位于特殊部位行腹腔镜MWA的HCC患者,术中分别行GSUS与S-CEUS,分析术中靶病灶的定位情况,采用5分信心量表法对靶病灶的可视度进行评分,比较GSUS与S-CEUS对靶病灶的可视度差异;同时观察靶病灶枯否相持续时间,以及在枯否相行MWA的效果。结果:49例患者术前MRI发现病灶56个,术中S-CEUS发现病灶59个,穿刺活检均证实为HCC。GSUS扫描时,靶病灶的可视度评分为2.86±0.96;S-CEUS动脉相,靶病灶的可视度评分为3.90±0.78;S-CEUS枯否相,靶病灶的可视度评分为4.25±0.60。S-CEUS动脉相、枯否相对靶病灶的可视度评分均优于GSUS (均P<0.001);S-CEUS枯否相对靶病灶的可视度评分优于S-CEUS动脉相(P<0.001)。靶病灶枯否相持续时间超过1 h;术前已知多个病灶的病例均只注射1次造影剂即完成所有病灶的定位;3个术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的隐匿性病灶均在枯否相发现;所有病灶均在枯否相进行MWA。消融后15 min再次注射Sonazoid即时评估及术后1个月增强MRI检查均显示所有病灶消融完全。结论:针对特殊部位HCC的腹腔镜MWA,靶病灶在S-CEUS动脉相、枯否相的可视度均优于GSUS,有利于靶病灶的定位;S-CEUS枯否相有利于MWA的实时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消融技术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原文传递
多学科单中心CCCG-HB-2016方案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汤文芳 卿宜 +10 位作者 沈贤波 贺湘玲 黄怀银 朱呈光 陈可可 田鑫 邹润英 彭创 陈志鸿 毛志群 赵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2-336,共5页
目的:评估采用多学科单中心CCCG-HB-2016方案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HB)的临床疗效,分析此方案在临床上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本院2016年8月~2020年3月确诊的36例HB患儿多学科CCCG-HB-2016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儿中... 目的:评估采用多学科单中心CCCG-HB-2016方案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HB)的临床疗效,分析此方案在临床上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本院2016年8月~2020年3月确诊的36例HB患儿多学科CCCG-HB-2016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儿中男20例,女16例。患儿AFP均增高,范围为2792~2253000 ng/ml,AFP与肿瘤危险度分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973,P<0.05)。病理分型包括上皮型、上皮-间叶混合型,以上皮型多见,分别为28例(77.78%)、8例(22.22%)。肿瘤危险度分层与手术切除肝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847,P<0.05)。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低、中、高危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58.33%(35/60)、73.49%(61/83)、80.23%(69/86)。随访至2020年3月底,中位随访时间21.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2.5个月,总生存率(OS)为97.2%,无事件生存率(EFS)为83.3%。结论:多学科CCCG-HB-2016方案治疗后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化疗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多见,有较好的可行性、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胚细胞瘤 甲胎蛋白类 化疗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及与肝脏损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洪鹏 朱朝庚 +2 位作者 戴金 李文斌 向兴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303-307,328,共6页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并分析胆道感染与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危险因...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并分析胆道感染与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各组的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和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结果:250例胆道梗阻中共有132例合并胆道感染,感染率为52.80%,共分离出病原菌150株,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粪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屎肠球菌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均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年龄≥60岁、有胆道手术史、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1分是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胆道感染组的AST、ALT、GGT、DBIL、LN、HA、PCⅢ、Ⅳ-C水平高于无胆道感染组和对照组,且无胆道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道梗阻患者胆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并且胆道感染会进一步加重胆道梗阻患者的肝脏损伤,临床应根据其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 胆道感染 病原学特征 危险因素 肝脏损伤
原文传递
Glisson蒂鞘外与鞘内法在腹腔镜解剖性右肝后叶切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夏果毅 刘苏来 +3 位作者 宋颖辉 谭志国 郑核 彭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98-804,共7页
背景与目的:鞘外解剖法最早由日本学者Takasaki率先提出并且用于开腹肝切除,随着微创理念深入人心,外科手术逐渐步入微创时代,肝胆外科医生将鞘外解剖法灵活运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下鞘外解剖法和鞘内... 背景与目的:鞘外解剖法最早由日本学者Takasaki率先提出并且用于开腹肝切除,随着微创理念深入人心,外科手术逐渐步入微创时代,肝胆外科医生将鞘外解剖法灵活运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下鞘外解剖法和鞘内解剖法处理右肝后叶肝蒂在解剖性右肝后叶切除的手术安全性以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9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右肝后叶切除患者4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9例采用鞘外法处理右肝后叶肝蒂(鞘外组),14例采用鞘内法处理右肝后叶肝蒂(鞘内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第3天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及疾病构成(均以原发性肝细胞癌为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鞘外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鞘内组(191.72 min vs. 231.54 min,P=0.001),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第3天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鞘外法与鞘内法在腹腔镜解剖性右肝后叶切除应用中安全性相当。但术前应该有充分的影像学资料以及对肝内管道解剖结构和变异情况充分了解。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手术操作熟练的前提下运用鞘外法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方法 腹腔镜 解剖
原文传递
基于H2O自动化机器学习的肝硬化患者死亡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玉 徐中华 +3 位作者 虞卫新 张辉 于倩倩 段文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1-1078,共8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肝硬化患者往往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死亡风险增加。因此,尽早识别肝硬化死亡高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利用H2O平台自动化机器学习(AutoML)框架,建立预测肝硬化患者入院30 d死亡模型,以期为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以及... 背景与目的:晚期肝硬化患者往往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死亡风险增加。因此,尽早识别肝硬化死亡高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利用H2O平台自动化机器学习(AutoML)框架,建立预测肝硬化患者入院30 d死亡模型,以期为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以及肝硬化临床管理提供新的方法。方法:收集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及湖南省人民医院肝硬化住院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利用H2O AutoML框架建立针对死亡结局的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建立混淆矩阵来评价模型效力,同时对重要变量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最佳模型为梯度提升机(GBM),Gini值0.994,R^(2)为0.775,LogLoss为0.120。模型中重要变量包括凝血酶原时间、肌酐、白细胞及年龄。变量SHAP特征图及部分依赖图呈现了重要变量与模型整体预测的相关性。局部可解析性算法(LIME)可视化显示变量在个体预测的作用。最佳模型GBM在验证集中特异度为0.950,敏感度0.67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3,优于基于极致梯度提升(XGBoost)、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和深度学习四个算法模型,以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结论:所建立的预测短期死亡机器学习模型对肝硬化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筛查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但其可靠性仍需多中心的外部验证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机器学习 模型 统计学 混淆矩阵 数据可视化
原文传递
Wip1通过STING-TBK1信号通路调控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颖辉 余张涛 +2 位作者 李雪鹏 张智桦 刘苏来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5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ld-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 1,Wip1)介导急性重症胰腺炎(ser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演进的分子机制。方法取8周龄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及SAP组。SAP组大鼠腹腔内注射雨蛙素50μg/kg,...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ld-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 1,Wip1)介导急性重症胰腺炎(ser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演进的分子机制。方法取8周龄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及SAP组。SAP组大鼠腹腔内注射雨蛙素50μg/kg,连续7次,每次间隔1h,末次注射6h后取血清及胰腺组织,空白组大鼠用等量灭菌注射用水替代,方法同SAP组,测定大鼠血清脂肪酶、淀粉酶、IFNβ、TNFα表达水平和大鼠胰腺组织中Wip1、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TANK结合激酶1(TANK binding kinase1,TBK1)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蛋白表达情况。雨蛙素处理大鼠胰腺腺泡细胞AR42J细胞,在经雨蛙素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上清中淀粉酶、IFNβ和TNFα表达情况;检测Wip1、STING、TBK1、IRF3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经慢病毒转染AR42J细胞敲低Wip1表达后再予雨蛙素处理,检测细胞上清淀粉酶、IFNβ和TNFα表达情况,并且检测STING、TBK1、IRF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雨蛙素刺激后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升高明显,并可诱导AR42J细胞上清淀粉酶含量增加;2.雨蛙素刺激胰腺组织中IFNβ、TNFα表达;且可促进AR42J细胞分泌IFNβ、TNFα,并随时间延长逐步增加;3.雨蛙素可刺激胰腺组织中Wip1、STING、TBK1和IRF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并刺激AR42J细胞不同时间点Wip1、STING、TBK1和IRF3蛋白表达增加并呈时间依赖性;4.敲低Wip1基因降低雨蛙素诱导的细胞SAP模型中的细胞上清淀粉酶含量以及炎症因子IFNβ、TNFα水平。并下调雨蛙素诱导的细胞SAP模型中STING、TBK1和IRF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在雨蛙素诱导的SAP动物模型及细胞模型中,Wip1通过STING-TBK1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SAP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 TANK结合激酶1 干扰素调节因子3
原文传递
CircRNA_0629在胆囊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17
作者 李吉滨 姜世豪 +1 位作者 阳镇 周宁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93-100,共8页
目的 :明确环状RNA 0629(circRNA_0629)在胆囊癌(gaubladder carcinoma,GB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GSE100363与GSE121714芯片结果,筛选出可能与GBC转移相关的circRNAs。收集110例GBC患者的癌组织... 目的 :明确环状RNA 0629(circRNA_0629)在胆囊癌(gaubladder carcinoma,GB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GSE100363与GSE121714芯片结果,筛选出可能与GBC转移相关的circRNAs。收集110例GBC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circRNAs的表达水平。采用卡方检验分析circRNAs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卡普兰-迈耶(K-M)法和时序检验分析circRNAs表达与总体生存期(OS)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GBC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ircRNAs诊断GBC肝转移和TNM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结果 :共筛选出3种circRNAs,分别为circRNA_049637、circRNA_402458、circRNA_0629。癌组织中circRNA_0629表达较癌旁组织升高。癌组织中circRNA_049637和circRNA_402458表达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rcRNA_0629表达与肝转移以及TNM分期相关。高circRNA_0629表达GBC患者1年和2年OS较低circRNA_0629表达GBC患者降低。高circRNA_0629表达、肝转移以及Ⅲ~Ⅳ期是GB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ircRNA_0629对GBC肝转移和TNM分期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929和0.835)。结论 :circRNA_0629在GBC中表达上调,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ircRNA_0629表达可作为协助评价GBC肝转移和TNM分期的一种新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0629 胆囊癌 总体生存期 肝转移 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