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长沙地区健康儿童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正常参考范围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祝兴元 覃亚斌 +3 位作者 刘云花 郑素平 刘兰香 李梨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1期2126-2128,2132,共4页
【目的】建立湖南省健康儿童各年龄阶段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儿童保健所健康体检的儿童667例,年龄1个月至15岁,其中男397名,女270名。将健康体检儿童分为1~6个月、6~12... 【目的】建立湖南省健康儿童各年龄阶段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儿童保健所健康体检的儿童667例,年龄1个月至15岁,其中男397名,女270名。将健康体检儿童分为1~6个月、6~12个月、1~2岁、2~3岁、3~15岁五个年龄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年龄组免疫表型CD3+、CD4+、CD8+、CD19+、CD16+56+百分率。【结果】①1~6个月年龄组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16+56+NK细胞与6~12个月、1~2岁、2~3岁、3~15岁年龄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至6月年龄组CD3+T细胞、CD4+T细胞值高于其他年龄组,CD16+56+NK淋巴细胞低于其他年龄组。②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CD15+56+NK细胞有升高趋势,其余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在6月龄后相对保持稳定。③6~12个月、l~2岁和2~3岁三个年龄纽间比较无明显规律性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占多数,将三组合并为6个月至3岁一个年龄组。1~6个月、6个月至3岁及3~15岁三组之间除了1~6个月与6个月至3岁、3~15岁年龄组CD19+B细胞和6个月至3岁与3~15岁年龄组的CD3+T细胞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年龄组免疫表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百分率与年龄相关,本研究以1~6个月、6个月至3岁及3~15岁三个年龄组建立健康儿童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正常参考范围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免疫学 儿童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长沙地区G6PD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黄疸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梨平 邹爱军 祝兴元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了解湖南长沙地区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基因突变类型。探讨 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黃疸的关系。【方法】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对65例湖南长沙地区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 【目的】了解湖南长沙地区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基因突变类型。探讨 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黃疸的关系。【方法】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对65例湖南长沙地区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65 例 G6PD缺乏症的新生儿中检出 G1388A16例(24.6%), G1376T 33 例(50.8%), A95G 13 例(20%),未定型 3 例(4.6%)。G1388A的血红蛋白与G1376T的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基因型患儿黃疸出现时间、血总胆红素值及间接胆红素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G1388A、G1376T、A95G基因突变型是湖南长沙地区最常见的G6PD基因突变型,且均可引起新生儿黃疸,引起新生儿黃疸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从重至轻的次序为G1376T、A95G、G1388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葡糖磷酸脱氢酶 突变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拭子和咽拭子在儿童流行性感冒病毒抗原检测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彩霞 邓永超 +1 位作者 向仕婷 聂新民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1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比较鼻拭子和咽拭子检测儿童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抗原检出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2月1日—2月29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320例有流感样症状患儿的临床资料;同时采集所有患儿鼻拭子和咽拭子,采用胶体金法检测甲型、... 目的比较鼻拭子和咽拭子检测儿童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抗原检出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2月1日—2月29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320例有流感样症状患儿的临床资料;同时采集所有患儿鼻拭子和咽拭子,采用胶体金法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儿留取标本进行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验证;比较两种拭子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320例患儿的检测样本中,鼻拭子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咽拭子〔20.3%(65/320)比14.1%(45/320),P<0.05〕;经荧光PCR验证的34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中,鼻拭子抗原检测阳性率为100.0%(34/34),明显高于咽拭子抗原检测阳性率〔52.9%(1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2岁组、3~5岁组、6~17岁组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4%(32/222)、35.7%(25/70)、28.5%(8/2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集鼻拭子可以提高流感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特别是对于乙型流感病毒,可以对患儿进行早发现、早隔离,并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拭子 鼻拭子 流行性感冒病毒 乙型流行性感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梨平 仇君 +5 位作者 舒孝文 赖源 孙开胜 陈梦施 易思思 覃亚斌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264-1268,共5页
目的了解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非典型呼吸道病原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该院2013年1-12月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1 726例住院患儿的血清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 目的了解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非典型呼吸道病原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该院2013年1-12月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1 726例住院患儿的血清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快速检测和鉴定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腺病毒、嗜肺军团菌、甲型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九种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采用χ2检验分析检出率的人群、季节、时间分布差异。结果 1 726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56.78%,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19.99%、呼吸道合胞病毒12.40%、副流感病毒9.21%、腺病毒5.16%、嗜肺军团菌5.16%,甲型流感病毒2.43%,肺炎衣原体1.10%,Q热立克次体0.9%;其中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χ2=6.04,P<0.05);副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腺病毒检出率存在年龄差异(P<0.05);肺炎衣原体检出率不存在季节差异,其它病原体在检出率存在季节差异(P<0.05)。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5月达最高峰;Q热立克次体秋冬季未检出;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1月是检出高峰。重复感染率22.25%,其中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高达16.3%。结论导致该院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病原体
原文传递
湖南省儿童医院结核病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T-SPOT.TB结果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向仕婷 周蓉 +3 位作者 吴舒婷 覃亚斌 刘敏 李梨平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分析结核病住院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不同儿童结核病类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结核病住院患儿的性别、年龄... 目的分析结核病住院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不同儿童结核病类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结核病住院患儿的性别、年龄、结核病分类、T-SPOT.TB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利用卡方检验对年度间结核病住院患儿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将结核病住院患儿分为肺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利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患儿肺外结核类型构成,同时对2015-2017年T-SPOT.TB检测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2008-2017年湖南省儿童医院共收治诊断为结核病的住院儿童707例,男孩448例(占63.4%),女孩259例(占36.6%);城市患儿312例(占44.1%),农村患儿395例(占55.9%);年龄范围1~16岁,1~岁组169例(占23.9%),3~岁组211例(占29.8%),6~岁组259例(占36.6%),12~岁组68例(占9.6%);肺结核229例(占32.4%),肺外结核478例(占67.6%)。2008-2017年间结核病住院患儿性别、城乡、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分布在3~、6~岁儿童组。2008-2017年间结核病住院患儿结核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外结核占比呈下降趋势。各年龄段患儿肺外结核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6~岁组肺外结核前三位分别为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脑膜炎、骨结核,12~岁组肺外结核前三位分布分别为淋巴结结核、肠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肺结核组T-SPOT.TB试验阳性率(82.26%)高于肺外结核组T-SPOT.TB(5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2008-2017年,湖南省儿童医院结核病住院患儿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结核多见于3~12岁儿童。肺结核患儿T-SPOT.TB检测结果阳性率高于肺外结核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流行病学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原文传递
穿孔素和颗粒酶B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7
6
作者 姜涛 李黎平 +3 位作者 易思思 欧阳文献 谭艳芳 李双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56-1959,共4页
目的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中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变化,探索其在肝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且符合IM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以30例健... 目的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中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变化,探索其在肝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且符合IM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以30例健康儿童志愿者为对照组;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C中CD8+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及其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表达。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法。结果在60例IM患儿中,肝损伤发生率50%(30/60),其中ALT<200 U/L者60%(18/30),200 U/L≤ALT<400 U/L者33.3%(10/30),ALT≥400 U/L者6.67%(2/30),所有患儿经治疗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与正常组相比,IM非肝损伤和肝损伤组CD8+T淋巴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与IM非肝损伤组相比,肝损伤组中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NK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结论 IM患儿肝损伤发生率高,主要为轻中度转氨酶升高,能自限性恢复正常,NK细胞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及CD8+T淋巴细胞高表达是造成IM肝损伤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穿孔素 颗粒酶类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例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疾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峥珍 姜楠 +2 位作者 陈卫坚 刘敏 张丽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先天性肺囊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先天性肺囊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多种多样。病理检查:先天性肺囊肿40例(40/68,58.8%)...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先天性肺囊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先天性肺囊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多种多样。病理检查:先天性肺囊肿40例(40/68,58.8%),镜下见囊肿壁内衬假复层柱状或纤毛柱状上皮,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4例(4/68,5.9%),囊腔与支气管不相通,镜下囊内壁衬纤毛柱状上皮,上皮向腔内突起呈锯齿状样改变;肺隔离症18例(18/68,26.5%),单个病灶,镜下病变由单一类型的肺泡管或肺泡组成,肺泡管及肺泡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6例(6/68,8.8%),镜下见肺泡腔明显扩张,部分融合,囊腔内衬单层扁平上皮。结论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疾病以肺囊肿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的有效手段,病理组织学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囊性疾病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囊性疾病 肺囊肿 肺囊性腺瘤样畸形 肺隔离症 先天性 大叶性肺气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非肾母细胞瘤肾脏肿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峥珍 陈卫坚 +2 位作者 姜楠 刘敏 张丽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非肾母细胞瘤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儿童非肾母细胞瘤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囊性肾瘤7例(7/15,46.67%),镜下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内衬单层立方或扁平... 目的探讨儿童非肾母细胞瘤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儿童非肾母细胞瘤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囊性肾瘤7例(7/15,46.67%),镜下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内衬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囊肿间为纤维组织;横纹肌样瘤4例(4/15,26.67%),镜下见横纹肌样细胞及包涵体;透明细胞肉瘤2例(2/15,13.33%),镜下见卵圆形上皮样或梭形透明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排列,可见纤维间质分隔,并伴有特征性的"鸡爪样"小血管;先天性中胚层肾瘤1例(1/15,6.67%),镜下见梭形瘤细胞呈束状排列,其间混有胚胎性肾组织;颗粒性肾细胞癌1例(1/15,6.67%),镜下见胞质内充以嗜酸性颗粒的癌细胞呈巢索状和腺管状排列。结论儿童非肾母细胞瘤肾脏肿瘤所占比例虽小,但术前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病理检查是鉴别诊断非肾母细胞瘤肾脏肿瘤的最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儿童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危重症死亡病例胰腺组织损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卫坚 祝益民 +1 位作者 周峥珍 范丽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儿童危重症死亡病例胰腺组织损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因危重症死亡且行尸体解剖病例的尸体解剖与临床资料。观察所有病例的胰腺组织学特征,并进行病理学分级评分。依据临床资料,分析胰腺损伤与脓毒症、休克、缺氧等... 目的观察分析儿童危重症死亡病例胰腺组织损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因危重症死亡且行尸体解剖病例的尸体解剖与临床资料。观察所有病例的胰腺组织学特征,并进行病理学分级评分。依据临床资料,分析胰腺损伤与脓毒症、休克、缺氧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儿童危重症死亡病例44例,27例(61.4%)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胰腺组织损伤,其中25例(92.6%)观察到淋巴单核细胞浸润。依据临床资料,44例患儿中,24例脓毒症患儿,18例(75%)胰腺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为4.48±1.69;另20例非脓毒症患儿,9例(45%)胰腺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为3.07±1.24;两组患儿的胰腺损伤发生率及病理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4例患儿中,19例休克患儿,15例(78.9%)胰腺组织损伤;25例无休克患儿,12例(48%)胰腺组织损伤;两组患儿的胰腺组织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例患儿中12例缺氧患儿,7例(58.3%)胰腺组织损伤;另32例无缺氧患儿,20例(62.5%)胰腺组织损伤;两组患儿的胰腺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危重症死亡病例存在程度不同的胰腺组织损伤,炎症改变是胰腺组织损伤的主要病变;脓毒症、休克容易造成胰腺损伤,缺氧与胰腺损伤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胰腺损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82例长沙地区儿童尿碘含量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蕊 叶志纯 +1 位作者 江训良 贺新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3312-3313,3316,共3页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儿童碘营养状况及尿碘水平。方法收集1999~2002年,1382例6个月~12岁儿童尿样,分3个年龄组,应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进行尿碘浓度的监测分析。结果4年监测尿碘中位数分别为95.7、100.4、103.1和110.0μg/L。尿碘值>...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儿童碘营养状况及尿碘水平。方法收集1999~2002年,1382例6个月~12岁儿童尿样,分3个年龄组,应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进行尿碘浓度的监测分析。结果4年监测尿碘中位数分别为95.7、100.4、103.1和110.0μg/L。尿碘值>100.0μg/L的百分比分别为69.0%、74.9%、85.3%和85.4%。尿碘值<20μg/L的样本占总样本的0.0%,<50.0μg/L占1.8%,<100.0μg/L占17.7%。尿碘水平逐年增高,不同年度之间的尿碘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6个月~3岁、3~6岁、6~12岁尿碘中位数分别为96.31、103.7和115.9μg/L。尿碘值频数分布为26.1%、13.5%和9.9%。不同年龄组之间尿碘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6个月~3岁组尿碘中位数低于正常值。男童尿碘中位数103.0μg/L,女童尿碘中位数102.5μg/L,不同性别组尿碘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沙地区现阶段人群碘摄入量可以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不存在缺碘,只要长期坚持食用合格碘盐,不需要采用其它补碘措施。对3岁以下的低龄儿童,应加强尿碘监测,当合理调整饮食等仍不能纠正时,适当进行药物补碘也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尿碘值 中位数 频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智力低下儿童脆性X综合征的基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志纯 赵蕊 +5 位作者 祝兴元 范丽明 贺新玉 蔡建光 李辉 倪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0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智力低下与脆性X综合征智力低下基因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gene 1 , FMR-1)关系。方法应用复式PCR一次性扩增FMR-1基因的(CGG)n的重复区,检测CGG重复序列的大小,分析FMR-1基因状态:正常、前突变、全突变,对脆性... 目的探讨先天性智力低下与脆性X综合征智力低下基因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gene 1 , FMR-1)关系。方法应用复式PCR一次性扩增FMR-1基因的(CGG)n的重复区,检测CGG重复序列的大小,分析FMR-1基因状态:正常、前突变、全突变,对脆性X综合征可疑患儿进行快速筛查。结果在253例不明原因的先天性智力低下患儿中,检出脆性X综合征携带者(FMR-1基因前突变者)14例(2男12女),脆性X综合征患者(FMR-1基因全突变者)9例,阳性率达9.09%。结论脆性X综合征是引起儿童先天性智力低下的重要病因之一,应对不明原因的智力低下儿童进行大面积筛查,尤其是对有智力低下家族史的孕妇进行产前筛查,防止患儿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智力低下 脆性X综合征 FMR-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结核菌感染检测方法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易思思 罗如平 +1 位作者 孙开胜 李梨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2期2437-2439,共3页
【目的】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核抗体、结核杆菌DNA荧光定量检测(TB-DNA)等方法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BM)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并明... 【目的】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核抗体、结核杆菌DNA荧光定量检测(TB-DNA)等方法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BM)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并明确诊断的TBM及非TBM病例共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几种方法中,TBM组用T-SPOT.TB法检测阳性率约为90.7%,而非TBM组则未检测出阳性结果,其他方法误诊率均较高。【结论】几种结核感染诊断方法中,采用T-SPOT.TB法检测具有明显的优势,在TBM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结核菌素试验 分枝杆菌 结核/遗传学 早期诊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H9N2型病毒致BALB/c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梨平 邱美珍 +4 位作者 祝兴元 覃亚斌 黎赛 范丽明 朱纯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72-376,共5页
目的建立H9N2型禽流感病毒BALB/c小鼠模型。方法从江苏某农场新分离得到禽流感病毒A/Chicken/Jiangsu/07/2002(H9N2),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该病毒的HA、NA基因进行鉴定和测序以确证。病毒经狗肾传代细胞(MDCK)3次单克隆纯化... 目的建立H9N2型禽流感病毒BALB/c小鼠模型。方法从江苏某农场新分离得到禽流感病毒A/Chicken/Jiangsu/07/2002(H9N2),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该病毒的HA、NA基因进行鉴定和测序以确证。病毒经狗肾传代细胞(MDCK)3次单克隆纯化,之后肺对肺传代感染BALB/c小鼠,通过体重丢失、死亡率、半数致死量(LD50)评价病毒的感染性和模型的建立。结果A/Chicken/Jiangsu/07/2002(H9N2)型禽流感病毒通过肺对肺传代能感染小鼠,并且毒性逐渐增强,4次传代后能使小鼠致死,10次传代后病毒的LD50为10-2.17。结论H9N2型禽流感病毒能在实验条件下感染哺乳类,并建立了研究禽流感病毒的BALB/c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9N2 BALB/C小鼠 肺对肺感染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卫坚 祝益民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1期3224-3226,共3页
急性胰腺炎(AP)是多种病因导致的炎性反应。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重要的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转录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NF-κB在AP早期激活炎性细胞因子(TNF-κ和IL-1β)释放,从而加重胰腺局部组织损害。NF-κB不但参与AP的病理、... 急性胰腺炎(AP)是多种病因导致的炎性反应。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重要的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转录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NF-κB在AP早期激活炎性细胞因子(TNF-κ和IL-1β)释放,从而加重胰腺局部组织损害。NF-κB不但参与AP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在AP早期局部炎性反应、各种并发症(如休克过程中)均起到关键作用。在AP治疗过程中,合理应用NF-κB抑制剂对AP及全身炎性反应的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急性胰腺炎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综合征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志纯 祝益民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5-98,共4页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现已发现约有300多种临床综合征伴有CHD.对Alagille综合征、CHARGE联合征、Holt-Oram综合征、Noonan综合征、Turner综合征、VACTERL联合征、Williams综合征、22q11缺失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现已发现约有300多种临床综合征伴有CHD.对Alagille综合征、CHARGE联合征、Holt-Oram综合征、Noonan综合征、Turner综合征、VACTERL联合征、Williams综合征、22q11缺失综合征和13、18、21三体综合征与CHD相关流行病学、临床表型、遗传病因和诊断及其再发风险进行了综述,为产前和产后临床诊断,了解疾病预后和再发概率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综合征 突变 缺失 再发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48例先天智能发育不全患儿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志纯 赵蕊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5期52-53,共2页
目的 对不明原因的先天智能发育不全的患儿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结果 染色体检查 12 4 8例 ,发现异常核型 30 4例 ,检出率为 2 4 .39% ,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 2 0 3例 ,占异常核型... 目的 对不明原因的先天智能发育不全的患儿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查。结果 染色体检查 12 4 8例 ,发现异常核型 30 4例 ,检出率为 2 4 .39% ,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 2 0 3例 ,占异常核型的 6 7.4 3% ,结构异常 2 3例 ,占异常核型的 7.5 7% (其种 2例为世界首报核型 ) ,性染色体异常 14例 ,占异常核型的4 .6 1% ,染色体异态 6 2例 ,占异常核型的 2 0 .39%。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患儿先天性智能发育不全的主要病因之一 ,应重视细胞遗传学工作 ,加强优生优育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发育不全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异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中cyclinD1和P16蛋白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峥珍 谢桂先 +3 位作者 范丽明 陈卫坚 李梨平 覃亚斌 《现代医学》 2010年第6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cyclinD1和P16蛋白在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36例肾母细胞瘤和8例正常肾脏组织中cyclinD1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1)肾母细胞瘤中cyclinD1及P16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 目的:探讨cyclinD1和P16蛋白在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36例肾母细胞瘤和8例正常肾脏组织中cyclinD1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1)肾母细胞瘤中cyclinD1及P16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56%(20/36)、61.11%(22/36);肾母细胞瘤组cyclinD1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组织P16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肾母细胞瘤的组织分型、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对cyclinD1和P16蛋白表达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3)cyclinD1蛋白与P16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密切相关。(2)cyclinD1和P16蛋白的浆型表达与该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CYCLIND1蛋白 P1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锤式”复位法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邹婵娟 李波 +5 位作者 董洁 夏仁鹏 许光 李明 李碧香 周崇高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44-947,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纺锤式"肠扭转复位方式治疗肠旋转不良,分析该方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纳排标准共收... 目的介绍一种"纺锤式"肠扭转复位方式治疗肠旋转不良,分析该方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纳排标准共收集228例,其中男96例、女132例,年龄8(3,28)d,体重3.5(2.0,4.3)kg。收集患儿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228例均经造影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中174例(174/228,77.6%)因呕吐首次就诊;48例(48/228,21.4%)临床表现为便血;6例(6/228,2.6%)因其他原因行腹部彩超检查发现。手术均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时间(58±15)min,术后开奶时间2.5(1,4)d,住院时间11(9,18)d。44例中转开腹手术,主要原因包括:肠管扩张积气25例(25/44,56.8%)、合并梅克尔憩室15例(15/44,31.8%)、系膜血管破裂腔镜下难以止血4例(4/44,9.0%)。9例术中诊断为肠扭转复发,复发时间最早发生在术后第10天,最晚出现于术后2年6个月。肠扭转复发患儿经二次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无一例复发。4例出院后喂养过程中出现呕吐,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腹腔镜下"纺锤式"复位法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操作简单,复位时间短,疗效好,手术容易掌握,可作为一种新的肠扭转复位方法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婴儿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儿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药物治疗疗效分析
19
作者 张海霞 董洁 +4 位作者 黄娇甜 张可圆 卢秀兰 赵昕 肖昌琼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71-975,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23年4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和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细菌培养证实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且符合STSS诊断... 目的分析儿童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23年4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和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细菌培养证实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且符合STSS诊断标准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治疗疗效。根据药物治疗方案分为4组:标准组(含青霉素的方案)、A组(碳青霉烯类+糖肽类/利奈唑胺)、B组(碳青霉烯类、广谱抗生素、糖肽类/利奈唑胺单用或联用,但除外A组的方案)、C组(大环内酯类/未使用抗菌药物)。结果共纳入32例STSS患儿。药敏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敏感,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及四环素耐药。标准组、A组、B组、C组4组间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标准组有效率最高(100%),A组、B组、C组有效率分别为40%、40%、0%。结论使用含青霉素的抗菌方案可提高儿童STSS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药物治疗 疗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
20
作者 邓永超 唐喜春 +1 位作者 李逊 董彩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91-1096,共6页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探讨实施严格疫情防控措施对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8月常规体检合格儿童74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9年2~8月(无疫情期)10102例常规体检合格...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探讨实施严格疫情防控措施对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8月常规体检合格儿童74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9年2~8月(无疫情期)10102例常规体检合格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同时将观察组与对照组中3~4月期间的体检儿童分别作为疫情防控亚组(n=1710)和未防控亚组(n=2877)。将研究对象分成5个年龄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比较疫情防控亚组和未防控亚组组间各年龄段儿童血清25(OH)D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3月和4月的血清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疫情防控亚组各年龄段儿童血清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未防控亚组(P<0.001)。疫情防控亚组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维生素D充足率显著低于未防控亚组(P<0.001),较未防控亚组分别下降10.71%、18.76%、59.63%和56.29%。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格防控措施可能导致儿童,尤其是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明显降低,建议及时监测儿童维生素D水平并补充适量维生素D制剂,在遵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户外日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维生素D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