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散张量成像FA值在新生儿HIE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胡睿 李青春 阳光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4期2013-2015,共3页
目的分析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45例HIE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按照病情轻重分为轻度组18例,中度组12例,重度组15例,另选择... 目的分析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45例HIE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按照病情轻重分为轻度组18例,中度组12例,重度组15例,另选择同期该院体检健康新生儿1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3.0T超导型MRI仪行颅脑MRI常规序列及DTI序列扫描。测量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颅脑各个感兴趣区内的FA值。结果观察组额叶深部髓质、顶枕叶深部髓质、小脑半球、脑干、内囊后肢、豆状核区、丘脑的平均F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感兴趣区平均FA值在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中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TI的FA值可早期诊断并评估新生儿HIE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后围绝经期症状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青春 胡睿 文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后更年期症状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搜集进行子宫肌瘤治疗且未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患者60例,根据病情分别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30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组),3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剥...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后更年期症状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搜集进行子宫肌瘤治疗且未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患者60例,根据病情分别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30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组),3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剥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1.5年和2年分别检测患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同时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1.5年和2年记录患者是否出现潮热出汗、感觉异常、焦躁、忧郁、关节疼痛、头晕头痛、疲倦乏力、失眠多梦等围绝经期症状,根据改良Kupperman评分法进一步将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结果:两组术前卵巢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组术后绝经期症状各时间点均优于剥除组,其中术后6个月症状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剥除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功能各指标各复查时间点变化情况与围绝经期症状较吻合,其中术后6个月与1年的E2、3个月与6个月的FSH及3个月、6个月与1年的LH水平两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相比,术后短时间内更少出现围绝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介入治疗 围绝经期 卵巢功能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化疗栓塞联合B超监视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10例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罗晓梅 李青春 骆迎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在B超监视下清宫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4月对10例CSP行双侧子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化疗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术后24~72 h内B超监视下清宫术。...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在B超监视下清宫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4月对10例CSP行双侧子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化疗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术后24~72 h内B超监视下清宫术。结果栓塞后造影显示子宫动脉远端血流信号中断,栓塞术后无一例发生异位血管栓塞、子宫坏死、局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24~72 h内清宫,清宫时孕囊境界清楚,B超引导下均能完整顺利刮出。术中刮出组织20~100 g,病理报告见变性绒毛及蜕膜组织、血块红染坏死物。术中出血10~50 ml,平均23 ml。手术时间15~60 min,平均26 min。术后均无宫内残留,无再发出血。术后血β-hCG 10~21 d,平均14 d恢复正常;治疗后26~40d月经来潮,未出现闭经等卵巢早衰症状。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超声监视下清宫术降低子宫穿孔风险,避免患者切除子宫,保留了生育能力,是治疗CSP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栓塞 清宫术 剖宫产瘢痕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不同大小的颗粒栓塞剂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建平 李青春 林春丽 《肿瘤药学》 CAS 2017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大小的颗粒栓塞剂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不同大小的PVA颗粒剂为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根据聚乙烯醇(PVA)颗粒...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大小的颗粒栓塞剂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不同大小的PVA颗粒剂为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根据聚乙烯醇(PVA)颗粒剂大小将患者分为A组(350~560μm)、B组(560~710μm)、C组(710~1000μm),每组20例,对各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手术,A、B两组术后6月肌瘤缩小率、经量多等症状改善最明显,A组患者宫腔深度缩小率及子宫内膜萎缩率最大,C组最小,且C组肌瘤缩小率、症状改善明显低于A、B组,术后A组FSH水平最高,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定程度影响卵巢功能,而B、C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比较选取B组560~710μm直径大小的聚乙烯醇(PVA)颗粒剂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安全性更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肌瘤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侵犯中的能力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桂军 文鹏 +1 位作者 黄丽霞 向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118-124,共7页
目的评估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淋巴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中的能力。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受多b值DWI盆腔磁... 目的评估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淋巴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中的能力。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受多b值DWI盆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的患者61例。测量并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双指数模型参数(D、D*和f)和拉伸指数模型参数(DDC和α),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组织学分级和淋巴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不同模型参数在预测EC肿瘤分级和LVSI中的诊断性能。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EC肿瘤分级和LVSI相关DWI模型参数。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高级别组的ADC、D、f和DDC显著低于低级别组(AUC:0.699~0.882,P<0.05)。与没有LVSI的肿瘤相比,有LVSI肿瘤的ADC、D*、f和DDC值显著降低(AUC:0.671~0.759,P<0.05)。联合f和DDC在区分高级别和LVSI肿瘤方面具有最大AUC(0.895、0.79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和DDC均可作为肿瘤分级和LVSI独立相关的预测因子。ICC分析显示,D(ICC=0.973;95%CI=0.956~0.985)、D*(ICC=0.911;95%CI=0.851~0.946)、ADC(ICC=0.968;95%CI=0.947~0.980)、f(ICC=0.957;95%CI=0.922~0.974)、DDC(ICC=0.947;95%CI=0.912~0.968)和α值(ICC=0.931;95%CI=0.884~0.958)的观察者间一致性非常好。结论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DWI是一种有用且无创的方法,可用于预测EC预后相关的高组织学分级和LVSI,具有更全面的生物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多种数学模型 子宫内膜癌 预后相关因素 淋巴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钼靶X线误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阳光辉 刘文英 +1 位作者 李青春 杨茜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 钼靶X线摄影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B超在诊断盆腔内妇科肿瘤中的检出率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阳光辉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6期646-647,共2页
目的比较B超和CT在盆腔肿瘤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疑是盆腔肿瘤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病理诊断结果、B超诊断结果和CT诊断结果,比较CT和B超在诊断盆腔内妇科肿瘤中的检出率,探讨B超和C... 目的比较B超和CT在盆腔肿瘤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疑是盆腔肿瘤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病理诊断结果、B超诊断结果和CT诊断结果,比较CT和B超在诊断盆腔内妇科肿瘤中的检出率,探讨B超和CT在盆腔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诊断共有133例患者确诊为盆腔肿瘤,其中: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肉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患者分别为6例、15例、11例、33例、16例、52例。B超和CT分别确诊120和124例,检出率为90.2%和93.2%。虽然B超和CT在检出率数值上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和CT在盆腔肿瘤疾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作为两种常用的妇科诊断方式,B超和CT各有优劣,在具体的运用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盆腔肿瘤 B超诊断 CT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乳腺癌钙化的钼靶X线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青春 夏宇 阳光辉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7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提高对微小乳腺癌钙化X线征象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以钙化为唯一X线征象的微小乳腺癌的钙化X线特征。结果:泥砂样或针尖样钙化11例(47·82%);杆状或分枝状钙化5例(21·74%),其它混合型7例(30·44%)钙化... 目的:提高对微小乳腺癌钙化X线征象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以钙化为唯一X线征象的微小乳腺癌的钙化X线特征。结果:泥砂样或针尖样钙化11例(47·82%);杆状或分枝状钙化5例(21·74%),其它混合型7例(30·44%)钙化密度均较低。结论:微小乳腺癌钙化的钼靶X线形态、密度、数目、与分布情况有规律可循,特别是形状、密度对微小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摄影 钙化 微小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扪及乳腺微小病变的术前钩丝定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青春 夏宇 +1 位作者 阳光辉 郭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7期1266-1267,共2页
【目的】评价三维立体钩丝定位在诊断不可扪及乳腺微小病变(NPB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钼靶摄片发现有可疑恶性病灶而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运用三维立体定位系统行钩丝定位手术活检(SNLB)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 【目的】评价三维立体钩丝定位在诊断不可扪及乳腺微小病变(NPB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钼靶摄片发现有可疑恶性病灶而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运用三维立体定位系统行钩丝定位手术活检(SNLB)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中,良性病变34例,恶性病变24例,非典型增生12例。定位过程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应9例。【结论】NPBL是SNLB的主要适应证,少数NPBL不适合这项检查,恰当选择病例是定位成功的先决条件。SNLB是目前明确NPBL性质的一种简便、快捷、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靶引导下三维穿刺定位在乳腺钙化中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阳光辉 肖立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13期1967-1969,共3页
目的 探讨钼靶引导下三维穿刺定位在乳腺钙化中临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病例来源于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接受诊治的乳腺钙化病灶患者57例,采用钼靶引导下三维穿刺定位诊断.观察乳腺钙化病灶术后病理及钼靶引导下三维穿刺定位表现... 目的 探讨钼靶引导下三维穿刺定位在乳腺钙化中临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病例来源于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接受诊治的乳腺钙化病灶患者57例,采用钼靶引导下三维穿刺定位诊断.观察乳腺钙化病灶术后病理及钼靶引导下三维穿刺定位表现.结果 乳腺钙化病灶患者57例中,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乳腺癌38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1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导管原位癌3例,乳头状癌1例;良性病变19例,其中乳头状瘤6例,纤维腺瘤3例,乳腺增生性病变10例;本组乳腺癌38例患者均显示钙化,包括单纯钙化9例、钙化与局灶性致密影并存7例、钙化与肿块影并存22例,钙化分布呈簇状18例、呈散在分布8例、呈区域及导管样12例;本组乳腺良性病变19例患者均显示钙化,包括单纯钙化3例、钙化与局灶性致密影并存4例、钙化与肿块并存12例,钙化分布呈不定形3例、细点状5例、粗颗粒状11例.结论 钼靶引导下三维穿刺定位穿刺术应用于乳腺钙化方法简单、定位准确、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引导 三维穿刺定位 乳腺钙化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岩藻糖基转移酶4的表达特点及与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胡睿 王映霞 +3 位作者 阳光辉 李青春 黄婷 唐圣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6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岩藻糖基转移酶4 (FUT4)的表达特点及与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7年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4例(宫颈癌组),均给予介入治疗联合子宫切除术,同时选取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患者40...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岩藻糖基转移酶4 (FUT4)的表达特点及与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7年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4例(宫颈癌组),均给予介入治疗联合子宫切除术,同时选取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患者4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患者FUT4蛋白表达水平,同时随访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宫颈癌组FUT4蛋白相对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直径>4 cm、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FUT蛋白相对表达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 cm、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FUT蛋白表达下调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期和总体生存时间明显高于FUT蛋白表达不变患者和上调患者(P <0.05)。结论宫颈癌患者FUT4蛋白呈高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介入治疗后FUT4蛋白表达下调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糖基转移酶4 宫颈癌 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肿瘤诊断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睿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3期166-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肿瘤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早期乳腺癌肿瘤患者,且均经过病理确诊。对40例患者分别行乳腺钼靶X线超声摄影和超声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案的诊断结...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肿瘤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早期乳腺癌肿瘤患者,且均经过病理确诊。对40例患者分别行乳腺钼靶X线超声摄影和超声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案的诊断结果。结果乳腺钼靶X线摄影结果显示共有35例患者诊断为早期乳腺癌患者,诊断符合率87.5%,彩色多普勒超声共诊断出33例患者为早期乳腺癌患者,诊断符合率82.5%,两者联合检查共诊断38例患者为早期乳腺癌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5%。两种检查方法以及联合检查的整体诊断符合率较高,但对于转移性肉瘤以及分叶状囊肉瘤的误诊率高。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联合超声对于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令人满意,但是对非浸润性乳腺肿瘤诊断有较高误诊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钼靶X线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不规则肿块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影像表现及特征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华梅 阳光辉 +1 位作者 张野 黄丽霞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8期1651-1656,共6页
目的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不规则肿块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及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导管癌组)与31例不规则肿块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乳头状瘤组... 目的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不规则肿块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及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导管癌组)与31例不规则肿块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乳头状瘤组)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接受MR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MRI影像表现[T2加权成像(T2WI)信号、边界、内部成分、象限分布、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病灶直径]、病灶内部强化特征、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特征(TIC类型、最大增强斜率、达峰时间、峰值强化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导管癌组病灶以毛刺样边界为主[65.85%(27/41)],乳头状瘤组病灶以边界清楚为主[54.84%(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癌组的ADC值低于乳头状瘤组[(0.85±0.21)×10^(-3)mm^(2)/s比(1.14±0.26)×10^(-3)mm^(2)/s],导管癌组的病灶直径大于乳头状瘤组[(3.02±0.68)cm比(1.94±0.53)cm](P<0.01)。两组患者的病灶内部强化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导管癌组向心性强化患者的比例最高[43.90%(18/41)],乳头状瘤组小环形强化患者比例最高[64.52%(20/31)]。导管癌组最大增强斜率低于乳头状瘤组[(2.5±0.5)比(2.9±0.6)],达峰时间长于乳头状瘤组[(143.6±18.2)s比(122.6±16.1)s],峰值强化率高于乳头状瘤组[(209.7±25.4)%比(152.7±19.2)%](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不规则肿块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其病灶边界、ADC值、大小、内部强化特征及TIC最大增强斜率、达峰时间、峰值强化率存在明显差异,对两种疾病的诊断、鉴别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导管内乳头状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分析
14
作者 黄丽霞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3期197-198,共2页
目的:分析未触及到肿块的乳腺癌数字化钼靶X线征象特征。方法:对未触及到肿块的30例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征象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X线特征为钙化13例,局限不对称致密影5例,小结节17例,结构紊乱3例。结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对未触及到... 目的:分析未触及到肿块的乳腺癌数字化钼靶X线征象特征。方法:对未触及到肿块的30例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征象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X线特征为钙化13例,局限不对称致密影5例,小结节17例,结构紊乱3例。结论: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对未触及到肿块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腺癌 钼靶X线 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向意娟 阳光辉 +1 位作者 李桂军 李青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7期1154-1154,1169,共2页
患者女,30岁。月经紊乱伴经量减少9+月,外院超声发现盆腔肿块3天来我院就诊。平时月经规律,经期7/30天,9月前出现月经改变,经量明显减少,无腹胀腹痛,5月前面部开始出现痤疮和胡须,汗毛增粗增多。实验室检查:CA125194 U/ml(↑),CA199、HC... 患者女,30岁。月经紊乱伴经量减少9+月,外院超声发现盆腔肿块3天来我院就诊。平时月经规律,经期7/30天,9月前出现月经改变,经量明显减少,无腹胀腹痛,5月前面部开始出现痤疮和胡须,汗毛增粗增多。实验室检查:CA125194 U/ml(↑),CA199、HCG、AFP、CEA正常;性激素六项睾酮9.83 nmol/L(↑),促黄体生成素0.62 IU/L(↓),雌二醇268.4 pmol/L,孕酮0.78 nmol/L,垂体泌乳素479.3 mI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类固醇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野 黄丽霞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0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在乳腺疾病临床诊治中应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1例确诊为乳腺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B超和钼靶进行诊断,观察3种不同诊断方式在乳腺疾病患... 目的探讨在乳腺疾病临床诊治中应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201例确诊为乳腺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B超和钼靶进行诊断,观察3种不同诊断方式在乳腺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同时观察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技术在乳腺癌和良性病变患者中的形态学征象。结果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B超和钼靶(P<0.05)。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乳腺癌和良性病变患者的形态学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乳腺疾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 乳腺疾病 诊断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在女性不孕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丽霞 张野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不育诊断中应用子宫输卵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892例经临床诊断为不孕不育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均因不孕不育入院进行子宫输卵管造...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不育诊断中应用子宫输卵管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892例经临床诊断为不孕不育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均因不孕不育入院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不孕不育的病因,并总结子宫输卵管造影X线结果,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临床病理证实子宫性不孕不育343例,输卵管性不孕不育987例,其他不孕不育562例,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符合例数依次为337例、978例、556例,与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性不孕不育影像学分析,单角子宫、双角子宫、纵膈子宫、双子宫双宫颈、幼稚子宫、以原发性不孕不育为主,与继发性不孕不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子宫充盈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卵管性不孕不育影像学分析,完全梗阻中,不论单侧还是双侧患者近段多无积水、远段则多有积水(P<0.05),而通而不畅中,不论双侧还是单侧,无积水比例更高(P<0.05);从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其他不孕不育影像学分析,月经紊乱、不排卵、黄体功能不全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为主要情况,其中月经紊乱240例、不排卵222例、黄体功能不全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71例、其他29例。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应用在女性不孕不育诊断中临床价值显著,可以了解子宫性与输卵管性不孕不育患者输卵管的影像学特点,同时根据输卵管是否通畅可以间接了解子宫情况,从而为诊断不孕不育提供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不孕不育 子宫输卵管造影 诊断价值 影像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斜隔综合征的MRI表现
18
作者 向意娟 李桂军 +5 位作者 胡睿 黄丽霞 张野 文鹏 李青春 阳光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4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斜隔综合征(herlyn-werner-wunderlich syndrome,HWWS)的MRI特点。方法选取10例经手术确诊HWWS患者的术前MRI图像特点,分析总结典型特征。结果10例患者术前MRI对HWWS的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诊断符合率100%(10/10)。本院... 目的探讨阴道斜隔综合征(herlyn-werner-wunderlich syndrome,HWWS)的MRI特点。方法选取10例经手术确诊HWWS患者的术前MRI图像特点,分析总结典型特征。结果10例患者术前MRI对HWWS的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诊断符合率100%(10/10)。本院超声发现所有患者阴道斜隔侧合并肾脏缺如,7例右肾缺如,3例左肾缺如;MRI表现HWWS患者中9例为双子宫,1例为完全型纵隔子宫;阴道盲端、宫颈及宫腔不同程度扩张并可见积血,T_(1)WI呈高信号,T_(2)WI以高信号为主,部分内夹杂低信号,DWI(b=800)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当阴道盲端、宫颈及宫腔内积脓时,T_(1)WI呈稍高信号,T_(2)WI呈高信号,DWI(b=800)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边缘可见明显强化;阴道隔瘘管表现为阴道斜隔连续性中断,增强扫描示强化的阴道壁上可见小条状无强化影。结论HWWS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准确地诊断HWWS及其分型可以为临床全面的术前评估和指导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斜隔综合征 肾缺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NEX MR评分系统在超声不确定附件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桂军 文鹏 +1 位作者 黄丽霞 向恋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879-883,共5页
目的评估ADNEX MR评分系统在超声不确定附件肿块(adnexal masses,AM)诊断中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方法选取2018-01-01/2021-09-30日在作者医院接受盆腔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检查超声不确定AM的265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超声检... 目的评估ADNEX MR评分系统在超声不确定附件肿块(adnexal masses,AM)诊断中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方法选取2018-01-01/2021-09-30日在作者医院接受盆腔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检查超声不确定AM的265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超声检查不确定AM共286个(218个良性和68个恶性)。3名放射科医生独立审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根据ADNEX MR评分系统对AM进行评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该系统的诊断性能。结果ADNEX MR评分系统在放射医生间一致性非常好(κ=0.861,95%CI:0.747~0.929),并且各MRI特征的一致性均>0.762。286个AM ADNEX MR评分为2、3、4、5分的病变数分别为0、3、22、43个,其恶性率分别为0%、9.68%、57.89%和100.00%,不同ADNEX MR评分的AM恶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评分≥3时,ADNEX MR评分系统预测恶性A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7(95%CI:0.920~0.975,P<0.001),诊断恶性AM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6%、95.59%、92.66%、80.25%和98.54%。结论ADNEX MR评分系统诊断超声不确定AM具有较高有效性和重复性,可作为我国妇女超声不确定AM的标准化MRI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声不确定附件肿块 有效性 可重复性 ADNEX MR评分系统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
20
作者 向意娟 李青春 +4 位作者 阳光辉 杜琼 黄丽霞 李桂军 谭长连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721-1723,共3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MRI表现。方法收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术前MRI图像,针对MRI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MRI表现。方法收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术前MRI图像,针对MRI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内可见多发线样低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类似于正常子宫肌。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为诊断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术前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