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长远 罗光平 +2 位作者 朱钧 肖业生 刘洪 《脊柱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6例,并与同期的16例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比较围手术期参数与影像学指标。结果... 目的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6例,并与同期的16例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比较围手术期参数与影像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的术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等较术前均具有显著的恢复(P<0.01),2组间术前、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差异并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较传统切开组不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而且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P<0.01)。随访1年后,32例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丢失,且微创组较传统切开组明显。结论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操作简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X线暴露时间长,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等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外固定器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长远 王文军 +5 位作者 罗光平 肖业生 胡安文 袁泉 向超 刘洪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8期1333-1335,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安全性、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椎弓根螺钉置钉及安装... 【目的】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安全性、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椎弓根螺钉置钉及安装均成功。12例行伤椎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PC),20例行伤椎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均匀充填17例,部分充填9例,其中CPC/PMMA不同程度渗漏11例。VAS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8.4分恢复到术后平均2.0分(P<0.001)。伤椎cobb角由术前平均30.7°恢复到术后平均11.2°(P<0.01)。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比值由术前平均53.57%恢复到术后平均96.70%(P<0.00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外科学 胸椎/外科学 腰椎/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外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低温理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8
3
作者 罗光平 刘洪 +5 位作者 肖业生 王文军 蒲丹 杨长远 朱钧 向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7期648-650,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低温理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08年3月,应用低功率激光低温理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35例,采用低功率激光,按脉冲时间1s,间隔时间1s的标准,功率3.5W,持续时间30min的标准治疗,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 目的探讨激光低温理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08年3月,应用低功率激光低温理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35例,采用低功率激光,按脉冲时间1s,间隔时间1s的标准,功率3.5W,持续时间30min的标准治疗,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15例行1次手术,14例行2次手术,6例行3次手术。最终疗效为32例有效(其中7例优,24例良,1例可),2例无效,1例因效果不佳行开放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1.4%(32/35),优良率88.6%(31/35)。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低功率激光低温理疗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确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理疗 椎间盘源性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椎间融合方式治疗轻度腰椎崩裂性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洪 罗光平 +4 位作者 李峰 蒲丹 肖业生 袁泉 杨长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1026-1028,共3页
【目的】比较后路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固定联合单纯椎间植骨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崩裂性滑脱的临床疗效I【方法】采用后路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轻度成人腰椎崩裂性滑脱症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患者47例,... 【目的】比较后路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固定联合单纯椎间植骨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崩裂性滑脱的临床疗效I【方法】采用后路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轻度成人腰椎崩裂性滑脱症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患者47例,根据椎间融合方式的不同分成后路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单纯椎间植骨融合组(A组)和联合椎间融合器(钛合金Cage)植骨融合组(B组)。比较两组的术后1周及随访1年后的疗效。【结果】两组均获得满意的椎间隙高度与椎间融合率,但1年后随访B组有6例出现Cage下沉的现象,椎间隙高度有下降,且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单纯椎间植骨或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崩裂性滑脱疗效肯定,但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可能更容易出现术后神经症状残留、下腰痛比例增高、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滑脱 外科学 腰椎 外科学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低温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光平 刘洪 +4 位作者 王文军 李永平 肖业生 蒲丹 杨长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10期1831-1833,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低功率激光低温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可行性,并初步获取激光应用最佳功率。【方法】采用2具新鲜猪脊椎标本,选取32个椎间盘,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椎间盘,进行激光实验,调节激光功率,测试2.5w、3.0w、3.5w、4w四种不... 【目的】初步探讨低功率激光低温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可行性,并初步获取激光应用最佳功率。【方法】采用2具新鲜猪脊椎标本,选取32个椎间盘,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椎间盘,进行激光实验,调节激光功率,测试2.5w、3.0w、3.5w、4w四种不同功率下,固定采用间断脉冲激光,间隔时间1.0s,脉冲时间1.0s,持续时间为1h,分别在10min、20min、30min、60min4个时间点测试椎间盘髓核中央、内层纤维环温度变化。【结果】激光功率4w时,持续时间大于10min以后椎间盘髓核温度迅速超过100℃,内壁温度上升也快,温度不容易控制;在激光功率3~3.5w时可在20~30min内使髓核和内壁温度达到理想温度,温度容易控制,而2.5w功率时60min时也不能使椎间盘内壁温度达到55℃。在相同功率条件下,椎间盘内温度在30~60min时间段无大幅度的提高。【结论】低功率激光可以通过对激光脉冲持续时间的调节而使椎间盘内温度达到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所需温度的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腿痛/治疗 椎间盘 激光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动态X线检查对成人腰椎崩裂性滑脱复位效果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刘洪 罗光平 +4 位作者 李峰 蒲丹 肖业生 袁泉 杨长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7期1363-1366,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动态X线片检查对成人腰椎崩裂性滑脱复位效果的预测价值,为成人腰椎崩裂性滑脱手术的术前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应用后路全椎板解压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且具有术前动态位... 【目的】探讨术前动态X线片检查对成人腰椎崩裂性滑脱复位效果的预测价值,为成人腰椎崩裂性滑脱手术的术前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应用后路全椎板解压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且具有术前动态位X线片的成人腰椎崩裂性滑脱症患者41例,测量术前腰椎正侧位、过屈过伸动态位X线片:计算滑脱率、滑脱角、前屈位滑脱角、后伸位滑脱角与术后正侧位片显示的滑脱复位率。根据术后一周复查X线显示的滑脱复位情况(以复位率80%为标准)分为复住良好组(A组)、复位不佳组(B组),对两组滑脱角、前屈位与侧位片滑脱角变化值、后伸位与侧位片滑脱角变化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组其31例,B组共10例;两组病例在过屈过伸位与侧位片滑脱角差值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动态位X线的滑脱角的变化能为术者提供滑脱复位是否困难的信息,可以作为滑脱复位效果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B-twin技术与开放内固定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分析
7
作者 江凌 王桃花 唐源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2年第7期40-41,共2页
目的介绍微创可膨胀性椎间盘融合器(B-twin)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体会,并通过与开放后路脊柱内固定术相对比来分析新技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007年8月~2011年8月微创B-twin技术与开放内固定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选取120... 目的介绍微创可膨胀性椎间盘融合器(B-twin)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体会,并通过与开放后路脊柱内固定术相对比来分析新技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007年8月~2011年8月微创B-twin技术与开放内固定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选取120例,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微创B-twin技术,对照组使用开放脊柱内固定术,观察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差别,分析其原因,提出护理体会。结果微创B-twin技术术后患者下床早,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相对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微创B-twin技术的使用可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提高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新技术护理在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B-twin技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联合腰椎间面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7
8
作者 刘超群 刘洪 +2 位作者 杨长远 满维银 陈强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7期1325-132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联合腰椎间面(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67例,观察其远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67例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1周按Odom标准评...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联合腰椎间面(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67例,观察其远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67例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1周按Odom标准评估:优45例;良12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达85.07%。经3个月至2年随访,经X线复查,椎弓根钉无松动,cage无明显下沉、椎间隙无明显变窄,部分病例随访残留轻度下腰痛,按Odom标准评估:优39例;良21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达89.55%。经CT、X线检查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技术和cage融合术联合应用可以互相降低各自术式的并发症,提高植骨融合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疗效,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仪器和设备 脊柱融合术/方法 脊柱疾病/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区持续引流切口愈合后拔管缝合管口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疗效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胡安文 李峰 +7 位作者 蒲丹 肖业生 罗光平 杨长远 袁泉 刘洪 向超 朱钧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评价术区持续引流、切口愈合后拔管缝合管口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对自2004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61例采用体位调节、切口加压包扎治疗(A组,20例),经皮蛛网膜下置管脑脊液引流治... 目的评价术区持续引流、切口愈合后拔管缝合管口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对自2004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61例采用体位调节、切口加压包扎治疗(A组,20例),经皮蛛网膜下置管脑脊液引流治疗(B组,20例),术区持续引流、切口愈合后拔管缝合管口治疗(C组,21例)。结果 A组切口脑脊液漏消失时间为(19.0±3.9)d,切口愈合时间为(25.0±4.6)d,8例初期治疗失败。B组切口脑脊液漏的消失时间为(3.0±1.0)d,切口愈合时间为(16.0±2.6)d,6例初期治疗失败。C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3.0±1.0)d,均初期治疗成功。C组切口无脑脊液漏,与A、B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时间短于A、B组两组(P〈0.05),初期治疗成功率高于A、B组两组(P〈0.05)。结论采用术区持续引流、切口愈合后拔管缝合管口方法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术后脑脊液漏疗效满意,效果优于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爆裂性 脑脊液漏 并发症 统计学
原文传递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长远 罗光平 +2 位作者 肖业生 朱钧 刘洪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21例胸腰椎骨折采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复位、固定,通过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MED)将伤椎塌陷终板骨块推顶复位,再行经皮椎... 目的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21例胸腰椎骨折采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复位、固定,通过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MED)将伤椎塌陷终板骨块推顶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40个月,平均18.5个月。平均每个椎体灌注磷酸钙骨水泥5.5mL;2例术中发生椎管内渗漏,术后患者无神经症状加重;根据影像学评估,末次随访时测得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系统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有效恢复椎体力学性能,降低椎体高度再丢失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外固定器
原文传递
SINO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11
作者 杨长远 朱钧 +3 位作者 罗光平 康意军 陈飞 肖业生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371-1372,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SINO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79例腰椎滑脱患者行腰椎管减压,SINO内固定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随访(24.6±4.8)月,观察指标:融合、临床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9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采用SINO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79例腰椎滑脱患者行腰椎管减压,SINO内固定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随访(24.6±4.8)月,观察指标:融合、临床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9例患者中,58例症状完全消失,14例症状基本消失,优良率91.1%,解剖复位率92.4%,3例椎间隙沉降0.9cm,3例SINO内固定松动,1例硬脊膜撕裂,无固定螺钉断裂及再滑脱现象。结论应用SINO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复位满意,融合率高,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方法 腰椎/外科学 脱位/外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