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本油料植物无患子SSR特征分析及SSR-PCR反应体系构建
1
作者 周宵 蒋丽娟 +7 位作者 李昌珠 陈韵竹 李培旺 熊宇晴 张路红 盛克寨 杨艳 陈景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3,共12页
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 L.)是集生物柴油、药用、生态等多种用途于一体的经济型木本油料。本研究利用MISA软件挖掘了无患子叶片转录组中的SSR,对搜索到的SSR进行了特征分析,构建并优化了无患子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无患子叶... 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 L.)是集生物柴油、药用、生态等多种用途于一体的经济型木本油料。本研究利用MISA软件挖掘了无患子叶片转录组中的SSR,对搜索到的SSR进行了特征分析,构建并优化了无患子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无患子叶片转录组共有Unigene条数目为52460条,其中含有SSR的Unigene有7014条,共检索到8654个SSR。经统计,SSR丰富度从二至六核苷酸依次减少,依次有4327、2669、634、208、161个。SSR长度范围在12~250 bp之间,长度小于等于15 bp的有3619个,均为二和三核苷酸;长度大于15 bp的有5035个,以二、三核苷酸居多。所有SSR共有435种不同重复单元。SSR不同类型重复基元频次分布在4~30次之间,主要分布在4~10频次,共有7090个SSR位点,占总频次的89.65%。SSR位点靶基因GO功能注释显示,无患子叶片转录组Unigene可分为3大类别51个小组;KEGG功能注释显示5大类别中,代谢通路占比最高为65.18%。通过对无患子SSR-PCR反应体系构建与优化,无患子SSR-PCR反应体系最佳组合为:循环次数37次、退火温度60℃、引物量2.0μL、DNA模板浓度为40 ng/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油料植物 EST-SSR 功能注释 PCR反应体系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木本油料油脂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廖阳 李昌珠 +2 位作者 于凌一丹 黄国文 闫荣玲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1-160,共10页
植物油脂作为重要的油脂类型,在食品、化工、医药、能源等领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全球植物油脂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大豆、油菜、花生等传统草本植物油脂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木本植物油料油脂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 植物油脂作为重要的油脂类型,在食品、化工、医药、能源等领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全球植物油脂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大豆、油菜、花生等传统草本植物油脂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木本植物油料油脂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木本油料作物种类与分布区域、木本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品质、新木本油料作物资源挖掘、木本油料作物遗传基因发掘与调控、木本油脂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木本油脂资源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油脂 地域分布 油脂成分 综合品质 基因调控 产业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木本油料树种光皮树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廖阳 李昌珠 +2 位作者 尹业师 闫荣玲 刘思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8-956,共9页
光皮树是我国重要的新型木本油料树种,其深度开发对我国油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光皮树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显著推进了光皮树生长发育、遗传背景、油脂合成与调控、油脂提取与分析、油脂工业转化等的... 光皮树是我国重要的新型木本油料树种,其深度开发对我国油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光皮树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显著推进了光皮树生长发育、遗传背景、油脂合成与调控、油脂提取与分析、油脂工业转化等的研究进程。本文从农艺性状、组织结构、生理生化、分子遗传、果实发育、内含物累积、油脂提取、油脂成分、油脂应用等方面对我国光皮树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油脂 光皮树 组织解剖 农艺性状 基因表达 生物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引种栽培
4
作者 欧祖兰 郭承霞 +2 位作者 张满飞 陶祥宇 王占军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9-76,共8页
为了解合肥市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种类、观赏特点及引种适应性,对其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对观赏价值突出、种群数量较多且极易获得材料的种类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合肥市野生观赏植物216种,隶属于82科172属;优势科为豆... 为了解合肥市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种类、观赏特点及引种适应性,对其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对观赏价值突出、种群数量较多且极易获得材料的种类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合肥市野生观赏植物216种,隶属于82科172属;优势科为豆科、蔷薇科、菊科;生活型以草本占优势,在垂直绿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藤本植物也比较丰富,但乔木较少;野生观赏植物以观花植物占大多数;应用于园林花坛花境类植物居多;引种49种至实验园栽种,成活42种,引种成活率为85.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市 野生观赏植物 资源调查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皮梾木油的水解工艺优化与动力学模拟
5
作者 匡曾敏 张喻 +5 位作者 李昌珠 肖静晶 肖志红 李培旺 聂素丽 晁燕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旨在为酶催化光皮梾木油水解制备脂肪酸提供参考,以光皮梾木油为底物,分别以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IM、Lipozyme TLIM、Novozym 435和游离脂肪酶F1为催化剂,考察脂肪酶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水量、酶添加量对光皮梾木油水解率... 旨在为酶催化光皮梾木油水解制备脂肪酸提供参考,以光皮梾木油为底物,分别以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IM、Lipozyme TLIM、Novozym 435和游离脂肪酶F1为催化剂,考察脂肪酶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水量、酶添加量对光皮梾木油水解率的影响,并进行水解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酶催化光皮梾木油水解最优条件为加水量(以水油底物质量计)60%、Lipozyme RMIM添加量(以水油底物质量计)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光皮梾木油水解率可达到98.08%;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以Lipozyme RMIM作为催化剂在最优条件下对光皮梾木油进行水解时,米氏常数(Km)为0.1084 mL/g,最大反应速率(νm)为0.3814 mg/(g·mL·h)。综上,脂肪酶Lipozyme RMIM可以高效催化光皮梾木油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皮梾木油 脂肪酶 脂肪酸 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ARF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占军 李静静 +3 位作者 周子寒 孙婉 王毅 张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4-992,共9页
植物生长发育由多种激素共同调控,其中生长素是重要的调控激素之一。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 ARF)是生长素信号传导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它能够特异性地与生长素应答元件结合,进而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响应基因的表达。本研... 植物生长发育由多种激素共同调控,其中生长素是重要的调控激素之一。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 ARF)是生长素信号传导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它能够特异性地与生长素应答元件结合,进而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响应基因的表达。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到17个油桐ARF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并且各基因间无片段重复现象。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ARF蛋白长度为587~1 119 aa,均为酸性蛋白质,不稳定系数>40,为不稳定蛋白质,亲水性指数<0,为亲水性蛋白质。根据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将油桐ARF蛋白家族分为4个亚族,与拟南芥的亚族划分一致。每个成员都具有典型的B3型结构域和Auxin_resp中间结构域。分析ARF基因表达特征发现,ARF基因的表达在油桐不同组织中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本研究结果为揭示油桐生长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ARF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栀子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艳 陈韵竹 +4 位作者 李培旺 吉悦娜 覃晓莉 李力 陈景震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78-85,共8页
为探索栀子幼苗最佳施肥配比,培育栀子良种壮苗,以1年生栀子幼苗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施肥配比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栀子幼苗的苗高、地径、平均叶面积、苗木生物量、根系等性状指标,利用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为探索栀子幼苗最佳施肥配比,培育栀子良种壮苗,以1年生栀子幼苗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施肥配比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栀子幼苗的苗高、地径、平均叶面积、苗木生物量、根系等性状指标,利用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施肥处理均能促进栀子幼苗生长,但不同施肥配比对栀子幼苗各生长指标的促进作用不同。处理T3和T5能较好地促进栀子幼苗苗高和地径的增长,其苗高增长量均达到39.0 cm以上,地径增长量也均高于3.6 mm;T4施肥处理的栀子叶面积增长量最大,可达38.08 cm^(2),比对照组增加202.22%;T7施肥处理的总根长、侧根数、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在所有施肥处理当中表现最好,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5.50%、139.29%、57.85%、71.30%、51.28%、132.11%和103.14%。利用隶属函数对栀子幼苗各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可知,栀子幼苗最佳的施肥处理为T7,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的施用量分别为3.0、0.8、1.2 g·株^(-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配方施肥 幼苗 生长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HSP70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8
作者 王占军 汪虹妍 +5 位作者 杨妍萍 叶青芳 王淑雯 王朝霞 张翼 张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6-816,共11页
为探究油桐HSP70基因的功能和进化关系,本研究对HSP70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生物信息学鉴定和分析,包括理化性质、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及染色体定位。同时分析了HSP70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油桐HSP70基... 为探究油桐HSP70基因的功能和进化关系,本研究对HSP70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生物信息学鉴定和分析,包括理化性质、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及染色体定位。同时分析了HSP70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油桐HSP70基因家族包含24个家族成员,24个HSP70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4.57~8.70,且大部分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HSP70家族成员分为5个聚类,油桐与毛果杨亲缘关系较近。24个VfHSP70蛋白氨基酸序列都包含HSP70保守结构域。22条HSP70基因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分析不同时空的VfHSP70基因的表达量发现,VfHSP70-5在开花前30 d、开花前25 d、开花前10 d的花蕾中表达量均较高。VfHSP70-4在油桐根、茎、叶和种子中均有较高表达量。以上结果表明,VfHSP70基因可能在调控油桐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HSP70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全基因组中RVE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9
作者 王占军 许聪聪 +5 位作者 余瑾 王爱琴 焦春燕 徐忠东 张翼 张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2,共8页
油桐(Vernicia fordii)是一种极具经济开发价值的木本油料落叶树种。RVE转录因子的功能与植物生物钟的控制有关,其在胁迫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冷胁迫。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油桐全基因组中RVE同源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深... 油桐(Vernicia fordii)是一种极具经济开发价值的木本油料落叶树种。RVE转录因子的功能与植物生物钟的控制有关,其在胁迫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冷胁迫。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油桐全基因组中RVE同源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共鉴定出5个油桐RVE同源基因家族成员,并将其分别命名为Vf RVE1、Vf RVE3、Vf RVE6、Vf RVE7和Vf RVE8,这5个基因家族成员编码蛋白均为定位于细胞核内的不稳定亲水性蛋白。经过对其保守基序分析,结果发现Motif1、Motif3和Motif5很可能是油桐RVE同源基因家族的特征结构域。RVE基因在油桐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之间是高度同源的。基因表达分析表明,Vf RVE3在花和种子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Vf RVE7与油桐营养组织的发育,Vf RVE1、Vf RVE3和Vf RVE8与两性花的发育,Vf RVE6与种子晚期发育可能有密切联系。本研究揭示了油桐RVE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特征,为探究油桐RVE基因家族的功能与后续油桐低温适应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RVE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WOX转录因子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10
作者 王占军 李玲丽 +7 位作者 张萌 何咏欣 刘新沂 周子寒 杨妍萍 欧祖兰 张翼 张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为探索WOX转录因子在油桐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油桐WOX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为研究WOX基因家族调控油桐生长发育提供基础资料及参考。经鉴定油桐WOX基因家族共有10个成员,分布在6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该家族成员... 为探索WOX转录因子在油桐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油桐WOX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为研究WOX基因家族调控油桐生长发育提供基础资料及参考。经鉴定油桐WOX基因家族共有10个成员,分布在6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该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有差异。结果表明,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将油桐WOX基因家族成员分为3个组,其中油桐与大戟科中的小桐子亲缘关系较近。该家族成员的保守结构域Homeobox包含2个保守基序,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VfWOX10和VfWOX13在根、茎、叶、种子及花中均表达,说明它们在油桐整个发育过程中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VfWUS在开花前10 d的雄花中表达量最高,由此推测VfWUS在雄花发育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WOX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酶催化合成EPA/DHA型磷脂的研究
11
作者 刘文静 晁燕 +4 位作者 郭红英 李昌珠 李培旺 李力 肖志红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23-30,共8页
以大豆卵磷脂和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鱼油为底物,在固定化磷脂酶A_(1)(PLA_(1))的催化作用下,制备EPA/DHA型磷脂(EPA/DHA-PLs)。考察了PLA_(1)的固定化酶用量、水用量、反应温度、底物鱼油与磷脂质量比对EPA/DHA... 以大豆卵磷脂和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鱼油为底物,在固定化磷脂酶A_(1)(PLA_(1))的催化作用下,制备EPA/DHA型磷脂(EPA/DHA-PLs)。考察了PLA_(1)的固定化酶用量、水用量、反应温度、底物鱼油与磷脂质量比对EPA/DHA-PLs制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了影响EPA/DHA-PLs合成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EPA甲酯保留时间约为54.594 min,DHA甲酯保留时间约为69.317 min,原料鱼油中EPA和DHA的总量为83.27%。EPA/DHA-PLs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固定化PLA_(1)的添加量为21.81%(以底物鱼油/磷脂的总质量为基准),鱼油与磷脂质量比为5.45∶1,反应温度为54.3℃,水用量为1.08%(以底物的总质量为基准)。在此条件下,EPA/DHA的最大结合率可达65.5%。固定化PLA_(1)经5次重复使用后,剩余的酶活性仍不低于5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1 EPA/DHA型磷脂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有效成分活性作用及其不同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俊颖 杨艳 +2 位作者 易有金 刘汝宽 李刘泽木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4期318-326,共9页
栀子是茜草科植物山栀子的果实,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第I批药食两用物质。栀子中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类、二萜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这些有效活性成分具有保肝利胆、抗炎症、抗氧化、保护神经、抑菌等作用。... 栀子是茜草科植物山栀子的果实,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第I批药食两用物质。栀子中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类、二萜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这些有效活性成分具有保肝利胆、抗炎症、抗氧化、保护神经、抑菌等作用。该研究对栀子中的有效成分及其活性作用和不同提取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综述。探讨了栀子有效成分在人体机能中所发挥的药理作用,并对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栀子有效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其对有效活性作用的影响,以期为栀子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及提炼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有效成分 活性作用 提取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复合薄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炳洁 刘汝宽 +2 位作者 肖志红 李昌珠 易有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6,31,共6页
详细介绍了木质素功能化纳米颗粒的自组装法、界面聚合/交联法、机械法、生物酶解法等制备方法,重点讨论了木质素与淀粉、壳聚糖、果胶、聚乳酸等高分子材料复合制备的复合薄膜在食品包装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也展望了木质素纳米复合薄... 详细介绍了木质素功能化纳米颗粒的自组装法、界面聚合/交联法、机械法、生物酶解法等制备方法,重点讨论了木质素与淀粉、壳聚糖、果胶、聚乳酸等高分子材料复合制备的复合薄膜在食品包装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也展望了木质素纳米复合薄膜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纳米粒子 制备方法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风味物质及脂质组成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旭东 曾文权 +3 位作者 李力 吴苏喜 肖志红 李昌珠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油茶籽油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传统食用油,备受人们青睐。生物活性成分含量、风味物质和脂质组成是评价植物油品质和消费者选择食用油的重要依据。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有角鲨烯、生育酚、植物甾醇...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油茶籽油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传统食用油,备受人们青睐。生物活性成分含量、风味物质和脂质组成是评价植物油品质和消费者选择食用油的重要依据。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有角鲨烯、生育酚、植物甾醇、多酚和类胡萝卜素,其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作用。本文对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风味物质以及脂质组成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概述,重点介绍了油茶籽油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功效、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质组成检测方法、产生挥发性化合物的物质基础及影响油茶籽油风味形成的因素,并对油茶籽油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生物活性成分 风味物质 脂质 大健康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晶的性质、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金晟 谢淑婷 +3 位作者 李树立 王建辉 张爱华 肖志红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60-72,共13页
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从生物质中提取物理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可控的纤维素纳米晶(CNC),是目前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和再利用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CNC的研究现状,概述了纳米纤维素的分类、理化特性,重点介绍了从生... 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从生物质中提取物理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可控的纤维素纳米晶(CNC),是目前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和再利用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CNC的研究现状,概述了纳米纤维素的分类、理化特性,重点介绍了从生物质中提取CNC的方法,通过对CNC的几何尺寸和微观形貌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了酸解法、机械处理法、氧化法和酶解法等CNC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系统地介绍了CNC在光电、生物医学、能源与环境、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当前CNC制备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 生物质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壳与煤掺混燃烧提升灰样的灰熔融温度
16
作者 陈康道 石炎军 +2 位作者 汪红梅 张爱华 刘杨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31-36,共6页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是减轻碳排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节约使用煤炭资源,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以油茶壳(CS)和神木煤(SM)为研究对象,借助X射线荧光仪、X射线衍射仪、灰熔点测试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不同掺混比的油茶壳与神...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是减轻碳排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节约使用煤炭资源,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以油茶壳(CS)和神木煤(SM)为研究对象,借助X射线荧光仪、X射线衍射仪、灰熔点测试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不同掺混比的油茶壳与神木煤混合物(CS-SM)燃烧后的灰熔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添加CS能够明显改变CS-SM灰的灰熔融温度;CS-SM灰的灰熔融温度随着CS-SM中CS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软化温度增加的幅度最大,变形温度增加的幅度最小;当CS-SM中油茶壳掺混比不低于70%时,CS-SM灰的流动温度大于1 350℃,符合固态排渣要求;油茶壳与神木煤混合,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相互作用,生成了方解石、钙黄长石、六方钾霞石、方镁石等高熔点矿物质,从而导致了CS-SM灰的灰熔融温度升高;由扫描电镜图可知,CS-SM燃烧比较充分,灰渣颗粒随着CS-SM中CS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壳 灰熔融特性 掺混比 高熔点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果壳木质素纳米颗粒/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吴怡颖 解明昱 +3 位作者 邱展英 刘旭东 肖志红 李昌珠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14-22,共9页
以油茶果壳为原料,通过烯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草酸提取法和溶剂交换法制备油茶果壳木质素纳米颗粒(AOL),然后通过流延法将其用于制备AOL/壳聚糖(CS)复合膜,对比分析CS膜和AOL/CS复合膜的表面形貌与结构、紫外光吸收能力、热稳定性和力学性... 以油茶果壳为原料,通过烯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草酸提取法和溶剂交换法制备油茶果壳木质素纳米颗粒(AOL),然后通过流延法将其用于制备AOL/壳聚糖(CS)复合膜,对比分析CS膜和AOL/CS复合膜的表面形貌与结构、紫外光吸收能力、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并探究AOL作为添加物时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CS膜相比,AOL/CS复合膜,随着AOL质量分数的增加(1%~5%),颜色由浅棕色变为黑色,含水率和吸水率逐渐降低,在高温下质量损失越少,热稳定性越强,复合膜的紫外光吸收能力提高,5%AOL/CS复合膜几乎能达到完全吸收紫外光的能力,拉伸强度增加明显,但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AOL添加量为3%制备的3%AOL/CS复合膜性能最佳,其膜表面光滑,AOL颗粒在膜表面分散均匀,表现出较优异的紫外吸收能力、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拉伸强度50.81 MPa,断裂伸长率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纳米颗粒 壳聚糖 复合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药用植物种子油研究进展
18
作者 廖阳 闫荣玲 +1 位作者 黄国文 李昌珠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234,共13页
药用植物种子含有的脂肪酸及各类活性成分赋予其种子油独特开发优势。文章从我国已被提取获得种子油的药用植物概况,及药用植物种子油提取方法、脂肪酸组成及其随种子成熟过程的动态变化、微量营养成分、生物学活性、常见用途等多方面,... 药用植物种子含有的脂肪酸及各类活性成分赋予其种子油独特开发优势。文章从我国已被提取获得种子油的药用植物概况,及药用植物种子油提取方法、脂肪酸组成及其随种子成熟过程的动态变化、微量营养成分、生物学活性、常见用途等多方面,对我国药用植物种子油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药用植物种子油的基础研究与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生物学活性 提取工艺 脂肪酸组成 微量营养 种子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改性油茶壳基生物炭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9
作者 罗坤 朱艺 +1 位作者 黄兢 李辉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4年第8期41-49,共9页
水解阶段是污泥厌氧消化的限速阶段,投加外源添加剂生物炭(BC)是打破水解限制与提高甲烷产量的有效手段。以木本油料加工剩余物油茶壳为原料,制备铁锰改性生物炭(Fe-Mn-BC),并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 水解阶段是污泥厌氧消化的限速阶段,投加外源添加剂生物炭(BC)是打破水解限制与提高甲烷产量的有效手段。以木本油料加工剩余物油茶壳为原料,制备铁锰改性生物炭(Fe-Mn-BC),并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仪等对材料进行表征测试,探讨其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甲烷产量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Fe-Mn-BC具有多孔结构,铁锰颗粒以多种氧化物的形式负载在BC表面;添加Fe-Mn-BC能提高甲烷产量,当投加的Fe-Mn-BC总固体质量分数为80 mg/g时,累积产气量最高达301.59 mL/g,较未添加组提升了45.27%。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添加Fe-Mn-BC的组别古菌群落优势菌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Candidatus_Methanomethylicus和Candidatus_Methanofastidiosum丰度增加,这些菌群能有效促进有机物水解并提高甲烷产量,表明Fe-Mn-BC的加入不仅能富集产甲烷菌等具有功能性的微生物菌群,有效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也为油茶壳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污泥 油茶壳 铁锰改性生物炭 微生物群落 甲烷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栀子果醇提液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20
作者 沈俊颖 易有金 +6 位作者 刘汝宽 陈景震 覃晓莉 李培旺 刘瑞连 杨艳 邝鼎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9期207-216,共10页
目的:鉴定栀子果醇提液中的有效活性成分,探讨其抑菌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测定栀子果醇提液主要有效成分,并利用TCMSP、HERB、SymMa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Di... 目的:鉴定栀子果醇提液中的有效活性成分,探讨其抑菌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测定栀子果醇提液主要有效成分,并利用TCMSP、HERB、SymMa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DisGeNET和GeneCards等数据库预测栀子果醇提液有效活性成分与致病菌相关的交集靶点;运用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运用微生信在线绘图工具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可视化分析。运用Autodock Tools软件和PyMOL软件所筛选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通过抑菌实验验证栀子果醇提液抑菌的关键活性成分。结果:鉴定栀子果醇提液活性成分16个,对应靶点249个;筛选致病菌靶点1810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88个。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出主要相关的生物过程(BP)有炎症反应的负调控、蛋白磷酸酶结合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出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癌症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具有较强的结合力。抑菌实验显示槲皮素在抑菌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结论:栀子果醇提液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整合发挥抑制致病菌作用,为其进一步综合开发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 致病菌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UPLC-Q-TOF-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