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缺血性ST段改变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范良军 刘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8期3166-3168,共3页
目的:分析心电图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讨论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0例有临床症状而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静息心电图... 目的:分析心电图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讨论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0例有临床症状而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静息心电图、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统计冠心病患者中有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的阳性率,心电图有慢性缺血性ST段改变患者冠心病的比例,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患者器质性心脏病的阳性率。结果:静息心电图阳性的20例中,冠心病有7例(占35.0%)。冠心病30例患者中,常规心电图阳性者7例。静息心电图阳性20例中,有心脏结构改变的有16例。结论: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中只有少部分静息心电图出现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静息心电图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大部分与心脏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静息心电图慢性缺血性ST段压低并非冠心病的特异性改变,更不能作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电描记术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慢性缺血性ST段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联用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唐志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4期516-517,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法安明)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法安明+阿司匹林)及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疗程为1周。【结果】治疗组1周后总有效率为87. 5%,对照组为69. 0%,...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法安明)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法安明+阿司匹林)及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疗程为1周。【结果】治疗组1周后总有效率为87. 5%,对照组为69. 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 05);观察4周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3例(7. 14% );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法安明联用阿司匹林治疗UAP疗效显著,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药物疗法 肝素 低分子量/治疗应用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9
3
作者 谢彬 吕湛 +4 位作者 苟连平 陈玲 梁传亮 刘倩 吴绍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43-947,共5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6 mmol/L、17.6 mmol/L、33.3 mmol/L)及阿托伐他汀(0.1μmol/L、1μmol/L、10μmol/L)作用24 ...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6 mmol/L、17.6 mmol/L、33.3 mmol/L)及阿托伐他汀(0.1μmol/L、1μmol/L、10μmol/L)作用24 h后用吖啶橙/溴化已啶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和W 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率逐渐降低(P<0.05),细胞早期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人脐静脉内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逐渐减弱,Bax蛋白表达逐渐增强。用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率逐渐升高(P<0.05),而凋亡率逐渐降低(P<0.05);人脐静脉内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逐渐增强,Bax蛋白表达逐渐减弱。其中,与高糖组比较,10μmol/L阿托伐他汀干预组能提高Bcl-2蛋白表达(P<0.05),抑制Bax蛋白表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内皮细胞 凋亡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1
4
作者 梁传亮 谢彬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年第7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C反应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吖啶橙/溴化已啶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C反应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吖啶橙/溴化已啶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分别测定与不同浓度C反应蛋白(5mg/L、10mg/L、20mg/L)作用12、24、48h后hUVEC的增殖率,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与不同浓度C反应蛋白作用24h后的细胞早期凋亡率及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hUVEC的MTT值逐渐降低,而细胞早期凋亡率则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24h后高C反应蛋白组MTT值明显下降(P<0.05),而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内皮细胞在高C反应蛋白作用24h后,bcl-2蛋白表达减弱,bax蛋白表达增强,它们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可能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诱导人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C反应蛋白 BCL-2/BAX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