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卢若煌
邓浩斌
+2 位作者
郭新程
戴捷
甘平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78,共6页
目的:口腔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传统颏下皮瓣存在供区损伤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中小型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
目的:口腔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传统颏下皮瓣存在供区损伤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中小型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8例口腔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颏下皮瓣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V型折叠组(17例)和传统组(11例),V型折叠组采用V型折叠颏下皮瓣进行术后软组织修复,传统组采用传统颏下皮瓣进行修复,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比较2组皮瓣存活情况、皮瓣修复时间以及皮瓣修复效果。结果:2组皮瓣存活率、皮瓣大小、制瓣时间、修复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V型折叠组无抬头困难和下唇外翻,无皮肤“猫耳”畸形,疤痕隐藏于下颌骨下缘处,创面美观度、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V型折叠颏下皮瓣具有设计灵活、制备简单、血供可靠、保护供区等优点,可以有效维持颏部美观和避免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折叠颏下皮瓣
黏膜缺损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V-Y推进黏膜瓣修复舌部缺损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卢若煌
王煜林
+3 位作者
毛平
甘平平
戴捷
袁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3-1038,共6页
目的:口腔舌部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舌瓣是修复舌部中小型缺损的理想选择,然而局部形态不佳等缺点制约了该术式的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双V-Y推进黏膜瓣修复中小型舌部缺损的疗效。方...
目的:口腔舌部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舌瓣是修复舌部中小型缺损的理想选择,然而局部形态不佳等缺点制约了该术式的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双V-Y推进黏膜瓣修复中小型舌部缺损的疗效。方法: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口腔科收治15例舌部病变患者,在彻底切除病变后遗留舌部黏膜缺损,于缺损前后方各设计1个V-Y推进黏膜瓣,自表面黏膜逐步向四周切开,保留深部正中肌肉蒂,将2个瓣向缺损中间游离,在缺损中央缝合,随后缝合供区。结果:15例患者双V-Y推进黏膜瓣术后均成活,创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舌部病变无复发,舌部对称满意,口内黏膜瓣菲薄平整,愈合良好,无明显咬舌等现象发生。结论:双V-Y推进黏膜瓣具有设计灵活、制备简单、供区保护良好和血供可靠等优点,是修复舌部黏膜中小型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V-Y推进黏膜瓣
舌部缺损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术前CT血管造影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
8
3
作者
彭文
吕春柳
+2 位作者
周波
宋达疆
李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27-931,共5页
目的总结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再造中的应用进展,并简要分析其应用前景。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TA在DIEP皮瓣乳房再造中...
目的总结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再造中的应用进展,并简要分析其应用前景。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TA在DIEP皮瓣乳房再造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术前CTA对胸腹壁的血管解剖结构可进行精确评估,在腹部供区可精确定位穿支,识别优势穿支;在胸部受区可指导探查胸廓内动脉肋间隙以及胸廓内动脉穿支分支的选择;参照对侧乳房大小进行腹部皮瓣容积重建,精确预构腹部皮瓣的大小,对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手术安全性的提高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术前CTA在DIEP皮瓣乳房再造领域的供区穿支定位、受区血管选择以及乳房容积评估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乳房再造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自体组织移植
原文传递
题名
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卢若煌
邓浩斌
郭新程
戴捷
甘平平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三
医院
口腔科
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肿瘤整形外科
中南大学湘雅
医院
肿瘤
科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78,共6页
基金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2018SK2122)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20232757)。
文摘
目的:口腔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传统颏下皮瓣存在供区损伤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中小型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8例口腔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颏下皮瓣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V型折叠组(17例)和传统组(11例),V型折叠组采用V型折叠颏下皮瓣进行术后软组织修复,传统组采用传统颏下皮瓣进行修复,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比较2组皮瓣存活情况、皮瓣修复时间以及皮瓣修复效果。结果:2组皮瓣存活率、皮瓣大小、制瓣时间、修复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V型折叠组无抬头困难和下唇外翻,无皮肤“猫耳”畸形,疤痕隐藏于下颌骨下缘处,创面美观度、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V型折叠颏下皮瓣具有设计灵活、制备简单、血供可靠、保护供区等优点,可以有效维持颏部美观和避免功能障碍。
关键词
V型折叠颏下皮瓣
黏膜缺损
创面修复
Keywords
V-shaped folded submental flap
mucosal defect
wound repair
分类号
R78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V-Y推进黏膜瓣修复舌部缺损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卢若煌
王煜林
毛平
甘平平
戴捷
袁力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三
医院
口腔科
中南大学湘雅三
医院
护理部
中南大学湘雅
医院
肿瘤
科
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肿瘤整形外科
中南大学湘雅三
医院
核医学科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3-1038,共6页
基金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2018SK2122)。
文摘
目的:口腔舌部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舌瓣是修复舌部中小型缺损的理想选择,然而局部形态不佳等缺点制约了该术式的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双V-Y推进黏膜瓣修复中小型舌部缺损的疗效。方法: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口腔科收治15例舌部病变患者,在彻底切除病变后遗留舌部黏膜缺损,于缺损前后方各设计1个V-Y推进黏膜瓣,自表面黏膜逐步向四周切开,保留深部正中肌肉蒂,将2个瓣向缺损中间游离,在缺损中央缝合,随后缝合供区。结果:15例患者双V-Y推进黏膜瓣术后均成活,创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舌部病变无复发,舌部对称满意,口内黏膜瓣菲薄平整,愈合良好,无明显咬舌等现象发生。结论:双V-Y推进黏膜瓣具有设计灵活、制备简单、供区保护良好和血供可靠等优点,是修复舌部黏膜中小型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双V-Y推进黏膜瓣
舌部缺损
创面修复
Keywords
double V-Y advancement mucosal flap
tongue defect
wound repair
分类号
R78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术前CT血管造影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
8
3
作者
彭文
吕春柳
周波
宋达疆
李赞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
肿瘤
医院
/
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肿瘤整形外科
出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27-931,共5页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JJ2242、2018JJ2241)
湖南省肿瘤整形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平台建设专项资助(2013TP4087)
+1 种基金
湖南省科卫联合项目(2018JJ6028)
湖南省卫健委课题(B2019092)。
文摘
目的总结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再造中的应用进展,并简要分析其应用前景。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TA在DIEP皮瓣乳房再造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术前CTA对胸腹壁的血管解剖结构可进行精确评估,在腹部供区可精确定位穿支,识别优势穿支;在胸部受区可指导探查胸廓内动脉肋间隙以及胸廓内动脉穿支分支的选择;参照对侧乳房大小进行腹部皮瓣容积重建,精确预构腹部皮瓣的大小,对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手术安全性的提高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术前CTA在DIEP皮瓣乳房再造领域的供区穿支定位、受区血管选择以及乳房容积评估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乳房再造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自体组织移植
Keywords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breast reconstruction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 flap
autologous tissue transplantation
分类号
R655.8 [医药卫生—外科学]
R816.4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临床应用
卢若煌
邓浩斌
郭新程
戴捷
甘平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双V-Y推进黏膜瓣修复舌部缺损的临床应用
卢若煌
王煜林
毛平
甘平平
戴捷
袁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术前CT血管造影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彭文
吕春柳
周波
宋达疆
李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