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茯苓功效成分茯苓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
作者 徐德宏 谭朝阳 +5 位作者 郑慧 张芳铭 侯凤飞 戴鑫汶 李玲 杨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3-280,共8页
茯苓是重要的食药同源功能性食品原料,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临床功效。除多糖成分外,三萜类物质是茯苓中另一类重要功能性成分,其中的典型功效成分茯苓酸,属羊毛甾-8-烯型三萜,单一纯品为白色粉末,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镇静催... 茯苓是重要的食药同源功能性食品原料,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临床功效。除多糖成分外,三萜类物质是茯苓中另一类重要功能性成分,其中的典型功效成分茯苓酸,属羊毛甾-8-烯型三萜,单一纯品为白色粉末,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镇静催眠等作用。当前,随着人们对茯苓食药两用价值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作为主要药效物质的茯苓酸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近20年来有关茯苓酸的相关文献,从茯苓酸的提取检测、药理活性、生物合成和茯苓的健康应用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旨在为茯苓酸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酸 茯苓 提取 检测 药理活性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太空诱变菌株生物特性与品质系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柳 钟灿 +6 位作者 谢景 侯凤飞 戴甲木 陈贵明 王先有 张水寒 金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0-49,共10页
茯苓是我国大宗药食两用资源,对搭载“神舟十号”太空诱变育种的太空10号茯苓菌株进行生物特性研究和品质评价,探讨其推广应用的可能性。采用分子生物技术和大田栽培实验,对比菌株茯苓太空10号与湘靖28、5.78,研究其表观性状、显微结构... 茯苓是我国大宗药食两用资源,对搭载“神舟十号”太空诱变育种的太空10号茯苓菌株进行生物特性研究和品质评价,探讨其推广应用的可能性。采用分子生物技术和大田栽培实验,对比菌株茯苓太空10号与湘靖28、5.78,研究其表观性状、显微结构、基因序列、拮抗反应、生长速度、结苓情况、生物转化率、薄层色谱和浸出物含量指标。结果显示,菌株太空10号菌丝细长,未见锁状联合,菌丝体外观均呈白色绒毛状,菌核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冷冻电镜扫描可见菌核呈柱状凸起的团块。太空10号与湘靖28和5.78的ITS、LSU、TEF1-α基因序列相似性达100%,进化树聚类为一支。太空10号与湘靖28拮抗较弱,与5.78拮抗明显。在20℃条件下,太空10号呈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大田栽培实验显示,太空10号的菌核生物转化率较优,鲜重转化率达23.25%,干重转化率达11.28%,且其薄层色谱和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研究表明经过诱变的菌株太空10号茯苓所属基源和菌核性状符合茯苓药材要求,生长情况良好,品质优良,具有推广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太空诱变 菌株生物学特征 品质评价 ITS、LSU、TEF1-α序列 拮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生物活性与食品应用
3
作者 徐攀 张芳铭 +2 位作者 郑慧 戴鑫汶 杨勇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220,共8页
羧甲基茯苓多糖(CMP)是茯苓水不溶性多糖的羧甲基化修饰产物,具有调节免疫、抑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肝损伤保护和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功能性食品、活性分子载体、药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聚焦近年来国内外对CM... 羧甲基茯苓多糖(CMP)是茯苓水不溶性多糖的羧甲基化修饰产物,具有调节免疫、抑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肝损伤保护和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功能性食品、活性分子载体、药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聚焦近年来国内外对CMP的研究,综述了CMP的生物活性、制备鉴定和应用开发,并对CMP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CMP) 生物活性 制备方法 健康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指纹图谱建立及3种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奇 聂蔚 侯凤飞 《中国药物评价》 2023年第1期46-53,共8页
目的:建立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的指纹图谱和3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terr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紫外检测器;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4 nm及286 nm,进样量20μL。结果:10批复... 目的:建立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的指纹图谱和3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terr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紫外检测器;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4 nm及286 nm,进样量20μL。结果:10批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指纹图谱确定27个共有峰,确认了4种成分分别是二苯乙烯苷、特女贞苷、丹酚酸B、松脂醇二葡萄糖苷。10批样品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85。3种成分的含量测定中二苯乙烯苷、特女贞苷、丹酚酸B分别在0.41~2.07μg(R2=1);0.49μg~2.43μg(R2=1);0.47μg~2.35μg(R2=0.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二苯乙烯苷,特女贞苷,丹酚酸B平均回收率为96.76%、94.52%和111.66%(n=9),RSD分别为2.97%、2.27%和3.29%(n=9)。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后续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 HPLC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奇 吕珍珍 +3 位作者 聂蔚 唐心文 杨勇 侯凤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9期39-43,共5页
目的:进一步优化提高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质量标准,以提升产品质量的可控性,保障药品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中女贞子和钩藤药材;丹酚酸B和二苯乙烯苷用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 目的:进一步优化提高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质量标准,以提升产品质量的可控性,保障药品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中女贞子和钩藤药材;丹酚酸B和二苯乙烯苷用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比移值较适合,阴性对照无干扰。主要特征成分丹酚酸B和二苯乙烯苷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49%和94.84%,RSD分别为2.12%和1.91%(n=6)。结论:多味药材定性鉴别和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建立的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科学合理,保证质量的可控,可为该制剂后续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 丹酚酸B 二苯乙烯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工艺对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质量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吕珍珍 邹奇 +1 位作者 杨勇 侯凤飞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4期190-196,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工艺对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波提取、超声提取、醇与水回流提取3种工艺,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的处方进行提取,以总黄酮醇苷、二苯乙烯苷、丹酚酸B含量及干膏率作为考察指标,...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工艺对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波提取、超声提取、醇与水回流提取3种工艺,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的处方进行提取,以总黄酮醇苷、二苯乙烯苷、丹酚酸B含量及干膏率作为考察指标,运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质量指标的比较。结果:最佳工艺为醇与水回流提取,12倍量料液比,回流提取1 h,提取2次。结论:醇与水回流提取工艺优于微波提取及超声提取工艺,且该方法实际可行,成本可控,可实现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 提取工艺 质量指标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药食用菌新品种保护及DUS测试指南研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晓柳 钟灿 +4 位作者 谢景 侯凤飞 戴甲木 张水寒 金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3-1180,共8页
药食用菌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重要生物类群。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药食用菌的研究和利用,药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新品种保护以及品种权等问题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介绍了我国农业农村部颁布的13个药食用菌类DUS[特异性(disti... 药食用菌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重要生物类群。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药食用菌的研究和利用,药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新品种保护以及品种权等问题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介绍了我国农业农村部颁布的13个药食用菌类DUS[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测试指南,对农业农村部药食用菌DUS测试指南的范围、颁布时间、主要内容、提交材料要求和测试性状等进行了解读和分析,概述了药食用菌DUS测试指南研制及测试技术研究现状,论述了药食用菌新品种的发展历程及申请授权情况,对药食用菌新品种保护和DUS测试技术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用菌 DNA分子标记技术 特异性 一致性 稳定性 品种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