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对妇科肿瘤及女性乳腺癌重症患者长期预后的判断价值
1
作者 倪明霞 邱建 +1 位作者 沈其锴 王海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4期41-45,62,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 and albumin ratio,B/A)在妇科肿瘤及女性乳腺癌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中在重症监护...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lood urea nitrogen and albumin ratio,B/A)在妇科肿瘤及女性乳腺癌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中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妇科肿瘤和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60d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472)和死亡组(n=38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根据B/A水平将患者分为低B/A组(B/A<0.075,n=435)和高B/A组(B/A≥0.075,n=425)。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建立Cox风险比例模型,比较B/A与患者360d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的B/A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B/A与患者360d全因死亡风险整体呈非线性趋势关系(χ^(2)=18.790,P<0.001)。生存分析显示,无论是总体人群还是妇科肿瘤或乳腺癌患者中,高B/A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B/A患者(P<0.001)。Cox回归分析提示B/A≥0.075是妇科肿瘤及女性乳腺癌重症患者360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29,95%CI:1.197~1.952,P=0.001)。结论入住ICU时高B/A是妇科肿瘤及女性乳腺癌重症患者长期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早期识别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 妇科肿瘤 乳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8
2
作者 占林兵 谢波 +1 位作者 华锋 富明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45-2147,共3页
目的:研究免疫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m HLA-DR)表达率、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和Ig M指标的影响,探讨重症肺炎免疫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免疫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m HLA-DR)表达率、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Ig A和Ig M指标的影响,探讨重症肺炎免疫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治疗,疗程为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 HLA-DR表达以及Ig G、Ig A和Ig M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胸腺肽α1治疗后m HLA-DR表达率升高显著,同时血清Ig G、Ig A和Ig M含量均出现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采用胸腺肽α1免疫治疗可以预防免疫抑制,明显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免疫治疗 免疫球蛋白 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姬晓伟 谢波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年第6期656-658,共3页
近年来.随着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研究的不断发展,胃肠道功能的重要性越来越为广大从事重症医学领域的医护人员所认识。胃肠道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储菌库”和“内毒素库”,如果... 近年来.随着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研究的不断发展,胃肠道功能的重要性越来越为广大从事重症医学领域的医护人员所认识。胃肠道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储菌库”和“内毒素库”,如果肠黏膜屏障完整性和保护功能遭到各种原因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 重症患者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胃肠道功能 预后 病因 肠黏膜屏障 医护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获得性衰弱现状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慧佳 史平 +3 位作者 李莎莎 姬晓伟 周庆 谢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39,共4页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湖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重症监护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湖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机械通气患者ICU-AW危险因素调查表、医学研究委员会评分,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治疗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ICU-AW的危险因素.结果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ICU-AW69例,发生率为41.82%.不同ICU入住时间、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方式、机械通气时间、血糖水平、乳酸水平以及是否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胃肠外营养和是否发生低蛋白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症以及是否应用镇静镇痛药、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其在是否发生ICU-AW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乳酸水平升高是机械通气患者ICU-AW的危险因素.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ICU-AW发生率较高,护理工作中应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地消除或减轻危险因素,做好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ICU获得性衰弱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评估危重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施秋凌 谢波 郑霞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542-54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评估危重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194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29例)和死亡组(65例),统计并分析入ICU时、治疗后4、12、24h各时点血乳酸水平及4~12h、12~24h时段的乳酸水平变化情...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评估危重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194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29例)和死亡组(65例),统计并分析入ICU时、治疗后4、12、24h各时点血乳酸水平及4~12h、12~24h时段的乳酸水平变化情况及乳酸清除率,并与患者的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时点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各时点乳酸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均P<0.05),存活组在入ICU后乳酸水平逐渐下降;死亡组在入ICU后4h内乳酸呈下降趋势,但随后逐渐上升;存活组在入ICU12~24h间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乳酸最高值的ROC曲线AUC最大为0.802,以临界值4.45mmol/L分为高乳酸组和低乳酸组,高乳酸组病死率(60.5%)明显高于低乳酸组(16.1%)(P<0.01)。结论高血乳酸水平及入ICU24h乳酸的变化趋势提示危重症患者预后不佳,入ICU 12~24h乳酸清除率对早期评估危重症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血乳酸 乳酸最高值 乳酸清除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迟永生 胡北平 +2 位作者 王欣燕 季小炜 汪百飞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营养状态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州市中医院及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其...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营养状态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州市中医院及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其中6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肠内营养治疗,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 II)评分、肺炎严重指数(PSI)、营养状态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比78.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 II评分、PSI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CRP和降钙素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重症肺炎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重症肺炎 疗效 营养状态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筛查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鲁小丹 汪永斌 +1 位作者 刘雨今 金培英 《右江医学》 2023年第9期853-857,共5页
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是指患者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过程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通常指一系列胃肠道症状,如胃残余量增多、呕吐、腹泻、腹痛等,会导致患者肠内营养输注量减少,营养需求得不到满足,达不到营养目... 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是指患者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过程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通常指一系列胃肠道症状,如胃残余量增多、呕吐、腹泻、腹痛等,会导致患者肠内营养输注量减少,营养需求得不到满足,达不到营养目标[1-2]。FI是全球重症监护室常见的问题,平均约38.3%的患者不能耐受EN[3]。FI与死亡率增加、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延长等不良结局相关[4-5]。目前针对FI尚无高级别证据的治疗措施被推荐,静脉注射红霉素对FI的治疗效果如何尚无定论[6-8]。最新美国肠外和肠内营养学会/重症监护医学会重症监护营养指南指出,在重症监护营养研究中应评估营养状况[9],FI的早期识别与预防可以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供应和临床结局[4]。现对FI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筛查方法包括风险预测模型、评估量表、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特异性指标,旨在为临床早期识别FI高危人群,针对性预防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以及筛查工具的选择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疾病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预测模型 筛查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研究
8
作者 叶莉莉 钟磊 +1 位作者 姬晓伟 谢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0期9-12,16,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07例CA患者的病例资料、RDW及生化指标,根据脑功能分类量表(...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07例CA患者的病例资料、RDW及生化指标,根据脑功能分类量表(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CPC)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RDW的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RDW对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按RDW的最佳阈值分为高RDW组(≥13.45%)和低RDW组(<13.45%),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发生情况。结果共107例CA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神经功能预后不良73例,预后良好34例,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68.22%。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组的RDW、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年龄、丙氨酸转氨酶、血钠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RDW、CPR时间是预测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DW预测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66,当RDW最佳阈值为13.45%时,敏感度为73%,特异性为71%。高RDW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不良发生率为84.13%,明显高于低RDW组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W升高是CA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神经功能 红细胞分布宽度 心肺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心力衰竭低氧患者的疗效比较: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杰 宗丹 +1 位作者 陆建红 姬晓伟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264-1269,共6页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辅助通气(NIV)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低氧患者的疗效。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获取2008年至2019年入住ICU的694例心衰患者的数据,根据住院期间使用HFNC或NIV情况,分为HFNC组459例和NIV组...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辅助通气(NIV)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低氧患者的疗效。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获取2008年至2019年入住ICU的694例心衰患者的数据,根据住院期间使用HFNC或NIV情况,分为HFNC组459例和NIV组235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基线、合并症、合并心脏疾病、实验室指标、生命体征指标、临床结局等差异。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可能混杂因素,比较HFNC组和NIV组患者48 h内治疗失败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比较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根据氧合指数(OI)分为OI≥100亚组和OI<100亚组,亚组分析HFNC和NIV患者48 h内治疗失败率和28 d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体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冠心病比例、pH、剩余碱、PaCO_(2)、OI、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48 h内治疗失败率和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HFNC组和NIV组患者48 h内治疗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95,95%CI:0.568~1.412,P=0.634)。经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HFNC组和NIV组患者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06,95%CI:0.685~1.479,P=0.975)。校正混杂因素后,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各亚组间HFNC和NIV患者48 h内治疗失败率及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FNC及NIV是纠正心衰患者低氧血症的两种不同氧疗方式,HFNC的治疗效果不逊于NIV,临床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患者不同需求,选择不同氧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辅助通气 48 h治疗失败率 28 d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翠 杨莹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9期117-120,共4页
心脏起搏是治疗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所致心动过缓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右心室心尖起搏可导致电和机械不同步,从而增加房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风险,高比例的右心室间隔部位起搏也可增加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风险。由中国人首创... 心脏起搏是治疗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所致心动过缓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右心室心尖起搏可导致电和机械不同步,从而增加房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风险,高比例的右心室间隔部位起搏也可增加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风险。由中国人首创的左束支起搏技术,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诸多研究正在开展,取得日新月异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种生理性的起搏新策略,左束支起搏技术绕过病理性阻滞区域直接激动左束支,相较右心室起搏可使患者获得更生理的起搏方式,且可成功纠正由左束支传导阻滞引起的心力衰竭,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通过回顾该前沿技术的研究动态,对国内外左束支起搏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起搏 生理性起搏 临床疗效 心脏起搏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HDAC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黄静 杨晶晶 +1 位作者 徐彦超 张慧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7-132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HDAC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AML患者为AML组,并进一步按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08例、死亡组42例。另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100...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HDAC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AML患者为AML组,并进一步按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08例、死亡组42例。另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DAC2表达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HDAC2对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L组患者血清中HDAC2、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显著上升(均P<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清中HDAC2的表达亦显著上升(P<0.05)。AML患者血清HDAC2与IL-6、TNF-α、IL-1β和CRRP水平呈正相关(r=0.567、0.559、0.623、0.53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TNF-α、IL-1β、HDAC2均是影响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AML患者血清HDAC2水平预测AML不良预后的AUC值为0.862。结论:AML患者血清HDAC2表达水平升高,与IL-6、TNF-α、IL-1β和CRP水平呈正相关,是AML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AML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相关性分析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决策后悔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佳琪 沈佩烨 +4 位作者 华雨婷 朱春乐 侯小会 浦洁 周庆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4,共4页
综述决策后悔的相关概念及表现形式、决策后悔的评价工具及减少决策后悔的措施(包括应用决策辅助工具、伴侣支持、医护人员支持),以期为提高我国乳腺癌患者决策质量及制定相关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乳腺癌 决策后悔 决策质量 决策辅助工具 共享决策 伴侣支持 专业支持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生血汤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临床研究
13
作者 黄静 徐燕霞 杨晶晶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3期194-198,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生血汤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AML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2组均采取DA化疗方案,对照组化疗后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观... 目的:观察益气生血汤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AML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2组均采取DA化疗方案,对照组化疗后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化疗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生血汤治疗,2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指标、骨髓抑制发生时间、骨髓抑制恢复时间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74.19%(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T)、血小板(BP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Hb、WBC、NEUT、BP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时间较晚,骨髓抑制恢复时间较早(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降低,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生血汤治疗AML化疗后骨髓抑制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血常规指标,延缓骨髓抑制发生时间,促进骨髓抑制恢复,保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化疗 骨髓抑制 益气生血汤 血常规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杨珍珍 范德墉 +1 位作者 许俊飞 钟磊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5期464-468,474,I0001,共7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CS)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尿素氮(BUN)与白蛋白(ALB)比值(BA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至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Ⅳv2.0中713例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CS合并AK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住ICU时BAR的四分...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CS)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尿素氮(BUN)与白蛋白(ALB)比值(BA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08至2019年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Ⅳv2.0中713例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CS合并AK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住ICU时BAR的四分位数分为<0.215组178例、0.215~<0.322组178例、0.322~<0.519组178例和≥0.519组179例。根据90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364例和死亡组349例。比较不同BAR患者90 d累积生存率;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S合并AKI患者90 d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不同BAR患者90 d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死亡组患者在年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BUN、BAR、白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肌酐、血磷、乳酸,合并恶性肿瘤、心脏骤停比例以及采用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肾脏替代治疗比例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ALB、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碳酸氢根,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比例以及采用临时心脏起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比例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均P<0.05)。BAR≥0.519是CS合并AKI患者90 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46,P=0.013)。结论入住ICU时BAR≥0.519预示CS合并AKI患者近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 心源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心脏停搏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
15
作者 叶莉莉 钟磊 +2 位作者 姬晓伟 陈春荣 谢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7-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湖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146例CA患者...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湖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146例C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U住院期间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RDW对CA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146例CA患者,其中存活49例,死亡97例,死亡率66.44%。死亡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RDW、血钠、丙氨酸转氨酶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心肺复苏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心肺复苏时间均是CA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DW预测CA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42,最佳截断值为13.95%,敏感度59.8%,特异性85.7%。低RDW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高RDW患者(χ^(2)=18.757,P<0.001)。结论RDW是预测CA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心脏停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获得性衰弱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慧佳 李莎莎 +2 位作者 谢波 周庆 史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49-53,共5页
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careunitacquiredweakness,ICU—AW)又称ICU获得性肌无力,是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引起的肌无力,临床表现为轻度瘫痪或四肢瘫痪、脱机困难、反射减少和肌萎缩,其实质包括危重症多神经病、危重症肌病及两者共存... 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careunitacquiredweakness,ICU—AW)又称ICU获得性肌无力,是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引起的肌无力,临床表现为轻度瘫痪或四肢瘫痪、脱机困难、反射减少和肌萎缩,其实质包括危重症多神经病、危重症肌病及两者共存的危重症多神经肌病。研究报道ICU—AW的发生率为25%~100%,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或者伴有脓毒血症的患者发病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ICU获得性衰弱 物理功能 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顾者准备度对ICU转出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罗玉华 谢波 +1 位作者 周庆 姬晓伟 《护理管理杂志》 2022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准备度现状以及对迁移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湖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20例ICU转出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ICU患者家属迁移应激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转... 目的探讨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准备度现状以及对迁移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湖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20例ICU转出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ICU患者家属迁移应激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准备度总分为(15.31±3.79)分,迁移应激总均分为(2.31±0.27)分,照顾准备度各条目、总分与迁移应激各维度、总分均呈负相关(P<0.01),影响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迁移应激水平的因素为宗教信仰和照顾者准备度。结论ICU转出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不充分,迁移应激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且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重视、提高ICU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以降低其迁移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主要照顾者 准备度 迁移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 被引量:38
18
作者 侯维维 徐玲芬 周庆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3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48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呼吸道管理、抬...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48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呼吸道管理、抬高床头30°~45°、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消化道溃疡和深静脉血栓等集束化护理措施。结果应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后,216例患者中,发生VAP40例,发生率为18.52%,较常规护理干预明显降低。结论集柬化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是预防和减少VAP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辉飞 谢波 +2 位作者 秦理 赵进和 张长国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 分析丹参川芎嗪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ertebrobasila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VB-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VB-TIA患者,使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均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 目的 分析丹参川芎嗪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ertebrobasila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VB-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VB-TIA患者,使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均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药物起效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低切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细胞比容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参川芎嗪能够在不增加治疗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有效缩短药物的起效时间、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血液流变学稳定,对患者临床缓解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占林兵 谢波 汪永斌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5期83-85,共3页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常规治疗不能缓解的R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肺毛...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常规治疗不能缓解的R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脏指数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区别。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降低脑钠肽及肺毛细血管楔压、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增加心脏指数方面均表现显著优势(P<0.05),不良反应在对照组为22.5%,实验组为20.0%(P>0.05)。结论左西孟旦对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难治性心力衰竭 多巴酚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