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涎腺多形性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誉 戈立东 +1 位作者 魏建国 吴勇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涎腺多形性腺癌(polymorphous adenocarcinoma,PAC)通常起源于小涎腺,由单一类型细胞组成,以细胞学一致性和结构多样性为主要特点,瘤细胞排列成特征性的漩涡和靶环状结构,以及小管状、筛状、束状、乳头状、囊性-乳头状或实性生长模式,... 涎腺多形性腺癌(polymorphous adenocarcinoma,PAC)通常起源于小涎腺,由单一类型细胞组成,以细胞学一致性和结构多样性为主要特点,瘤细胞排列成特征性的漩涡和靶环状结构,以及小管状、筛状、束状、乳头状、囊性-乳头状或实性生长模式,常见嗜神经现象,通常含有PRKD1 E710D突变。涎腺筛状腺癌(cribriform adenocarcinoma,CASG)是一个有争议的实体,WHO(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中认为其是PAC变异亚型,属于同一组织学谱系,但也有一些病理学家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实体。WHO(2022)头颈部肿瘤分类中,关于CASG是不同的诊断术语还是PAC的变异亚型仍存在争议。CASG好发于舌根部,呈分叶状生长模式,以实性、筛状、微囊、乳头状结构为主,罕见单行列兵样排列,以周边呈栅栏状排列、裂隙样结构或肾小球样外观及毛玻璃样细胞核为特征,淋巴结转移频发,以PRKD1、PRKD2或PRKD3(PRKD1/2/3)融合为主。鉴于两者不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和复发风险,该文对两者命名的历史变革、形态学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回顾性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不同病理医师间诊断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多形性腺癌 临床病理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ilin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勇军 唐仪 +5 位作者 张漾 李筝 赵毅 伍镇江 李振丰 苏琦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cofi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cofilin1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filin1在正常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ofilin1在正常组织、上皮内瘤变与胃癌中...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cofi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cofilin1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filin1在正常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ofilin1在正常组织、上皮内瘤变与胃癌中表达呈递增趋势(P<0.05);弥漫型胃癌cofilin1阳性率显著高于肠型胃癌(P<0.05)。胃癌中瘤直径≤3.0cm的cofilin1的表达明显低于>3.0cm的表达(P<0.05)。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TNM分期Ⅲ、Ⅳ期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cofilin1表达与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filin1与胃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且与胃癌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是胃癌侵袭转移的重要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上皮内瘤变 免疫组织化学 cofil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潭地区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分型研究
3
作者 吴勇军 唐仪 +3 位作者 李筝 张漾 赵毅 伍镇江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了解湘潭地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nan papilooma virus,HPV)的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iochemistry,IHC)方法对临床和/或病理... 目的了解湘潭地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nan papilooma virus,HPV)的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iochemistry,IHC)方法对临床和/或病理组织学诊断CA的266例病例进行检测。结果 IHC检测HPV-P阳性166例,HPV-16阳性32例,总阳性率为65.41%(174/266),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棘细胞上层及颗粒细胞层;ISH检测HPV6/11阳性235例,HPV16/18阳性42例,HPV16/18阳性的42例中有24例合并有HPV6/11阳性。ISH总阳性率为95.11%(253/266),HPV6/11、HPV16/18同时感染57.14%,阳性细胞广泛出现在棘层中上层、颗粒层及角化不全细胞核内。结论本地区CA以HPV6/11感染为主,少数为高危型HPV16/18型;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两种检测方法相比较,原位杂交技术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免疫组化技术,因此是诊断和研究CA的较好和先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多任务学习的半监督病理图像分割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曾黎 汤红忠 +2 位作者 王蔚 谢明健 吴勇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416-425,共10页
病理图像自动分割是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降低病理科医师工作负担,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介绍一种结合多任务学习的半监督病理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基于半监督的方式同时进行癌症区域图像分割与分类,即首先基于极... 病理图像自动分割是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降低病理科医师工作负担,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介绍一种结合多任务学习的半监督病理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基于半监督的方式同时进行癌症区域图像分割与分类,即首先基于极少量像素级标注图像对分割网络进行训练,然后结合图像级标注图像同时完成图像分割及分类。在网络训练过程中,通过此2个任务的交替迭代以优化网络参数,降低了深度学习模型对图像标注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模型引入了动态加权交叉熵损失函数,可利用分类预测概率值自动完成每个像素的权重分配,以提高分割网络对预测概率值较低目标区域的关注度。该策略可有效保持癌症区域的细节信息,经验证可在像素标注数据量不足的情况下对乳腺癌病理图像获得良好的癌症区域分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图像分割 多任务学习 半监督学习 动态加权交叉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个案报道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万勇 龙晓兰 +3 位作者 卢淼 曾长 张雪纯 吴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1期76-78,共3页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 of breast,EPC)又称乳腺包裹型乳头状癌[1]、乳腺囊内乳头状癌[2],是临床比较少见的乳腺癌,尽管其组织病理有特征性,但不容易与导管内增生的乳头状肿瘤相鉴别,本文结合文献对1例EP...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 of breast,EPC)又称乳腺包裹型乳头状癌[1]、乳腺囊内乳头状癌[2],是临床比较少见的乳腺癌,尽管其组织病理有特征性,但不容易与导管内增生的乳头状肿瘤相鉴别,本文结合文献对1例E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头状病变 包被性乳头状癌 囊内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p27^(Kip1)-Cyclin E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志伟 汤国辉 +3 位作者 赵强 刘重元 吴勇军 贺修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233-2240,共8页
目的:探讨AKT、p27Kip1与CyclinE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01/2010-01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的活检标本和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包括正常胃黏膜组织14例(胃镜活检标本)、非典型增生胃组织10例(胃镜活... 目的:探讨AKT、p27Kip1与CyclinE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01/2010-01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的活检标本和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包括正常胃黏膜组织14例(胃镜活检标本)、非典型增生胃组织10例(胃镜活检标本)、胃癌组织94例、癌旁组织49例,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35例,制作成组织芯片,每个蜡块设计5×10点阵,阵列的最后一排的最后一孔为空白标记,确定方位顺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组织芯片中AKT蛋白、p27Kip1蛋白磷酸化及CyclinE蛋白表达.方向.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癌旁和非典型增生组织相比,AKT蛋白磷酸化和CyclinE蛋白在原发癌、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升高(AKT:85.1%,85.7%vs14.3%,26.5%,30.0%;CyclinE:85.1%,82.9%vs14.3%,34.7%,20.0%,均P<0.01),而p27Kip1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22.3%,17.1%vs71.4%,44.9%,40.0%,P<0.01);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AKT蛋白磷酸化在非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上调(P=0.26).结论:AKT、p27Kip1蛋白磷酸化及CyclinE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随着AKT蛋白磷酸化及CyclinE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p27Kip1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AKT蛋白 P27KIP1蛋白 CYCLIN E蛋白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α-AnnexinA2-S100A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强 张志伟 +7 位作者 刘重元 肖娟 李增波 伍石华 吴勇军 杨代水 权里平 雷明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793-1800,共8页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Annexin A2和S100A10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为获取胃癌诊断相关的蛋白分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estern blot分析PKCα、Annexin A2和S100A10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与胃癌组织中的表...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Annexin A2和S100A10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为获取胃癌诊断相关的蛋白分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estern blot分析PKCα、Annexin A2和S100A10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与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芯片中三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KCα、Annexin A2和S100A10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高(P<0.01);(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KCα蛋白在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2%(3/34)和76.54%(62/81);Annexin A2蛋白在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2/34)和79.01%(64/81);S100A10蛋白在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4%(1/34)、59.26%(48/81);(3)PKCα、Annexin A2和S100A10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胃黏膜组织高(P<0.01).结论:PKCα、Annexin A2和S100A10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高,其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分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KCα蛋白 AnnexinA2蛋白 S100A10蛋白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腺癌中HPV16/18感染与COX-2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喜梅 李树平 +4 位作者 舒筱灿 吴勇军 孙雷 郑仁恕 湛丽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10-713,777,共5页
目的探讨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在宫颈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HPV16/18感染与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慢性宫颈炎和86例宫颈腺癌HPV16/18DNA和COX-2... 目的探讨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在宫颈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HPV16/18感染与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慢性宫颈炎和86例宫颈腺癌HPV16/18DNA和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PV16/18DNA和COX-2蛋白在宫颈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与86.0%,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8.3%与33.3%(P<0.01)。HPV16/18感染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但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P<0.05)。COX-2表达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分级有关,G3组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G1组(P<0.05)。COX-2表达与宫颈腺癌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腺癌的发生与HPV16/18感染及COX-2蛋白表达异常相关,宫颈腺癌中COX-2高表达与HPV16/18感染有一定相关性,二者可能协同作用导致宫颈腺癌恶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癌 HPV16/18 COX-2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13的表达及其与原发性甲状腺癌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勇军 唐仪 +5 位作者 李筝 张漾 赵毅 伍镇江 李振丰 苏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131-2135,共5页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原发性甲状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2对配对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MP1...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原发性甲状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2对配对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MP13的表达情况。结果①RT-PCR显示,62例甲状腺癌组织中MMP13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MMP13在甲状腺未分化癌与分化型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6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的MMP-13总阳性率大于正常组织(P<0.05);未分化癌患者中的MMP13表达阳性率高于分化型癌,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癌组织中MMP1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5)。TNM分期中,高分期组(Ⅲ、Ⅳ期)的癌组织中MMP13的阳性表达率较低分期组(Ⅰ、Ⅱ期)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的MMP13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MP13与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与甲状腺癌进展密切相关,其可作为甲状腺癌病理改变参考因子和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蛋白印迹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芯片检测磷酸化AKT蛋白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全小青 张志伟 +3 位作者 汤国辉 刘重元 吴勇军 贺修胜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34-636,共3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AKT蛋白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组织芯片(包括对照组正常胃黏膜、癌旁、非典型增生、原发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磷酸化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癌旁和非典型增生组织相比,... 目的探讨磷酸化AKT蛋白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组织芯片(包括对照组正常胃黏膜、癌旁、非典型增生、原发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磷酸化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癌旁和非典型增生组织相比,AKT蛋白磷酸化在原发癌、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升高(P<0.01);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磷酸化AKT蛋白在非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上调(P=0.26)。结论磷酸化AKT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磷酸化AKT蛋白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伴发肝内胆管癌1例
11
作者 刘汉忠 李振丰 舒清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6-446,共1页
患者男性,42岁。发现HBsAg阳性13年,间断上腹部疼痛5月余。查体:体重无明显变化,血压150/110mmHg。皮肤巩膜无数黄染,腹壁未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肝胛肋下未触及。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肝胆管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腺癌中HPV感染与Skp2、p27^kip1蛋白表达的研究
12
作者 王喜梅 刘逢吉 +2 位作者 孙雷 湛丽 吴勇军 《怀化医专学报》 2006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探讨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kip1在宫颈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Skp2、p27^kip1蛋白表达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HPV16/1... 目的 探讨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kip1在宫颈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Skp2、p27^kip1蛋白表达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HPV16/18DNA和Skp2、p27^kip1蛋白在86例宫颈腺癌和24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宫颈腺癌组HPV16/18DNA与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和68.6%,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01)。p27^kip1蛋白在宫颈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8%,明显低于慢性宫颈炎组(P〈0.05)。HPV16/18感染与宫颈腺癌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但与Skp2表达里正相关(P〈0.05),与p27^kip1表达呈负相关(P〈0.05)。Skp2表达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分级有关,G2、G3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G1组(P〈0.05)。Skp2和p27^kip1表达与宫颈腺癌组织学类型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宫颈康癌的发生与HPV16/18感染及Skp2、p27^kip1蛋白的表达异常相关,三者协同作用导致宫颈腺癌恶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腺癌 HPV SKP2 P27^KIP1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组织微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HGF、c-Met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爱良 曹培国 +1 位作者 吴勇军 李筝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75-577,582,共4页
目的探讨HGF和c-Met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HGF、c-Met的表达。结果H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 目的探讨HGF和c-Met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HGF、c-Met的表达。结果H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c-Met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年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无关(P>0.05)。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342,P<0.05)。结论HGF及c-Met促进了胃癌组织的生长与转移,具有协同作用,可作为胃癌的预后评估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ilin-1与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龙晓兰 张万勇 +1 位作者 吴勇军 刘德勇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71-575,600,共6页
探讨丝切蛋白1(Cofilin-1)与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关系,运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Huh-7细胞)、转染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人肝癌细胞(Huh-7-EGFR细胞)与转染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Ⅲ的人肝癌细胞(Huh-7-EGFRvⅢ... 探讨丝切蛋白1(Cofilin-1)与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关系,运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Huh-7细胞)、转染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人肝癌细胞(Huh-7-EGFR细胞)与转染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体Ⅲ的人肝癌细胞(Huh-7-EGFRvⅢ细胞)三种细胞中Cofilin-1的蛋白表达。然后将Cofilin-1用慢病毒表达系统导入Huh-7细胞,构建转染丝切蛋白1的人肝癌细胞(Huh-7-Cofilin-1细胞)系,并应用迁移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的能力;再用RNA干扰(siRNA)技术沉默Huh-7-EGFRvⅢ细胞中的Cofilin-1,然后应用迁移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结果显示:转染Cofilin-1后,Huh-7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而干扰Cofilin-1后,Huh-7-EGFRvⅢ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表明Cofilin-1参与肝癌细胞迁移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ilin-1 肝癌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中Dapper蛋白家族表观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娟 吴勇军 +8 位作者 李智 曾长 李振丰 唐仪 卢淼 张雪纯 张万勇 王丹慧 刘晨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434-1440,共7页
Dapper是一类Wnt信号通路调控蛋白,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常在正常组织中表达,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降低或缺失。Dapper蛋白表达降低或表达缺失与基因表观遗传调控相关;Dapper家族基因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与肿瘤的病理学特征、疾病进展及... Dapper是一类Wnt信号通路调控蛋白,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常在正常组织中表达,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降低或缺失。Dapper蛋白表达降低或表达缺失与基因表观遗传调控相关;Dapper家族基因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与肿瘤的病理学特征、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本综述总结了新近的研究发现,聚焦Dapper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Dapper家族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pper 表观遗传学 肿瘤抑制基因 WN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感染在尖锐湿疣及外阴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变中的分布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力 李振丰 +4 位作者 吴勇军 唐仪 李筝 赵毅 伍镇江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HPV感染在尖锐湿疣和上皮内瘤变(包括外阴和宫颈)病变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HPV基因分型检测对330例尖锐湿疣和250例上皮内瘤变病变进行了HPV6、11、42等低危型及16、18、31、33、39、45、52、56、58等高危型DNA检测。结果 33... 目的探讨HPV感染在尖锐湿疣和上皮内瘤变(包括外阴和宫颈)病变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HPV基因分型检测对330例尖锐湿疣和250例上皮内瘤变病变进行了HPV6、11、42等低危型及16、18、31、33、39、45、52、56、58等高危型DNA检测。结果 330例的尖锐湿疣组织中:274例为HPV6/11型(83.0%),46例为HPV16/18型(13.9%);250例上皮内瘤变病变组织中,8例为HPV6/11型(3.2%),167例为HPV16/18型(66.8%)。结论尖锐湿疣感染的HPV类型以HPV6、11为主,上皮内瘤变病变HPV类型以HPV16、18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 尖锐湿疣 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的临床意义及处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文洁 吴勇军 唐仪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943-945,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 036例患者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layer cytology test,TCT),对其中诊断为ASCUS的417例,用HPV DNA技... 目的探讨宫颈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 036例患者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layer cytology test,TCT),对其中诊断为ASCUS的417例,用HPV DNA技术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组织检查或宫颈管内膜搔刮术进行诊断比较。结果 HPV16/18阳性率随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P<0.05)。宫颈管内膜搔刮术43例,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及宫颈癌8例(18.60%),宫颈活组织检查372例发现异常119例(31.99%),宫颈活组织检查阳性率高于宫颈管内膜搔刮术(P<0.05)。结论对ASCUS患者应重视HPV检测,特别是HPV16/18的检查。宫颈活组织检查是确诊宫颈病变的主要诊断方法,宫颈管内膜搔刮术可作为一种辅助宫颈活组织检查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疾病 人乳头瘤病毒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部鳞状细胞癌合并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华山 吴勇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56-156,共1页
关键词 淋巴瘤 喉癌 免疫组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2通过下调P-STAT3表达抑制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及迁移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强 李筝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7期2908-2912,共5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NM23-H2对结直肠腺癌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与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集的病理蜡块80个,其中腺癌35个,癌旁组织20个...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NM23-H2对结直肠腺癌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与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集的病理蜡块80个,其中腺癌35个,癌旁组织20个,淋巴结转移25个。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染色,统计分析3种蜡块P-STAT3、NM23-H2的表达是否具有差异性,将带有NM23-H2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人结直肠腺癌SW620细胞,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NM23-H2对SW62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稳定转染组和未转染组SW620细胞P-STAT3的表达。结果3种蜡块P-STAT3、NM23-H2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2能抑制SW620细胞的迁移能力,并能下调SW620细胞P-STAT3的表达。结论NM23-H2抑制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及迁移可能与JAK-STAT信号通路活性下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腺癌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 P-STAT3 NM23-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PK2抑癌基因与机体免疫和肿瘤发生的相关性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晨睿 吴勇军 +3 位作者 李智 张钰华 王丹慧 吴娟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12期192-195,共4页
DAPK2基因与肿瘤发生相关性研究是肿瘤治疗研究热点,从基因层面对肿瘤进行控制对于攻克肿瘤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DAPK2和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还处在以实验验证为主的阶段,深入精确的理论模型还没有完全建立。该文从DAPK2结... DAPK2基因与肿瘤发生相关性研究是肿瘤治疗研究热点,从基因层面对肿瘤进行控制对于攻克肿瘤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DAPK2和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还处在以实验验证为主的阶段,深入精确的理论模型还没有完全建立。该文从DAPK2结构与功能入手,展开讨论DAPK2基因表达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以及DAPK2基因表达与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的相关性。通过采用多种实验手段(Transwell实验、RNA干扰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克隆形成实验、MTT实验、流式细胞术等),证明DAPK2基因与机体免疫和肿瘤发生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2 DAPK2 甲基化 肿瘤治疗 肿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