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兼职教师在医学专业群建设中的作用及对策探析——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医学院专业群为例
1
作者 曹慧敏 汪玉玲 丁时磊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兼职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某职业学院医学院兼职教师聘用情况为例,从兼职教师特点出发,分析他们在医学专业群建设中的意义,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分... 兼职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某职业学院医学院兼职教师聘用情况为例,从兼职教师特点出发,分析他们在医学专业群建设中的意义,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分析目前兼职教师现状,探析产教融合大背景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及存在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提质培优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职教师 医学专业群 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医学院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蓓蓓 俞敏 王敏 《科技视界》 2023年第10期218-221,共4页
文章探讨了高校医学院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了实验室存在的人为和管理方面的隐患,强调了高校医学院应该加强对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教育,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严密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了加强实验室安全... 文章探讨了高校医学院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了实验室存在的人为和管理方面的隐患,强调了高校医学院应该加强对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教育,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严密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了加强实验室安全制度、技术、设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建议。同时也应该增强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和能力,防止和减少生物危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医学 生物实验室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至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分析
3
作者 解萍 林小洁 +2 位作者 陈森科 韩明 高步刚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了解2019至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居民死因分布状况,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由安徽省滁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系统获得2019至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居民死亡资料,分析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以及死因顺位等指标,并采用Jo... 目的:了解2019至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居民死因分布状况,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由安徽省滁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系统获得2019至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居民死亡资料,分析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以及死因顺位等指标,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以描述死亡率年均变化情况。结果:2019至2022年安徽省滁州市居民年均粗死亡率为668.80/10万,粗死亡率(/10万)分别为640.58、652.10、 659.32、 723.46 (APC=3.10%, P=0.356),年均粗死亡率男性(735.93/10万)高于女性(598.52/10万)(χ2=1148.724,P<0.01)。前3位死因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APC=-1.51%,P<0.01),恶性肿瘤具体死因中,前3位分别是肺癌、胃癌以及肝癌。各年龄组中,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以及起源于围产期的某些情况是导致0~4岁年龄组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5~14岁中首位死因是意外伤害;15~44岁和45~64岁组首位死因均是恶性肿瘤;≥65岁组脑血管系统疾病是首位死因。意外伤害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1.64%,P<0.01),各年龄组意外伤害死因中具体种类顺位有所差异。结论:安徽省滁州市居民的主要健康威胁来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癌症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分析 死因监测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3A相互作用蛋白对胰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其介导的侵袭作用机制
4
作者 丁时磊 王曙光 +2 位作者 杨坡 何彩玉 杜兴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7期613-620,共8页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Rab3A相互作用蛋白(Rab3IP)表达及其介导的侵袭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21年6月滁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胰腺癌患者组织样本和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6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Rab3IP表达,分...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Rab3A相互作用蛋白(Rab3IP)表达及其介导的侵袭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21年6月滁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胰腺癌患者组织样本和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6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Rab3IP表达,分析Rab3IP表达与胰腺癌临床资料、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的关系。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低胰腺癌BxPC-3、Capan-1细胞Rab3IP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活性,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RAB3IP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69.7%(53/76),明显高于癌旁组35.5%(27/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9,P<0.001)。Rab3IP表达与胰腺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等有关(均P<0.05);Rab3IP表达是胰腺癌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Rab3IP高表达的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明显低于RAB3IP低表达患者(P<0.05)。在胰腺癌BxPC-3和Capan-1细胞中,与siNCtrl组比较,siRab3IP组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ab3IP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iNCtrl组,N-cadherin、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低于siNCt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癌组织Rab3IP表达上调,Rab3IP可能通过调节上皮间质转化(EMT)参与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Rab3A相互作用蛋白 增殖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医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实证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解萍 高步刚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目的: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到预防医学课程思政,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提高预防医学课程思政的效果。方法:选择滁州某高职院校2019级和2020级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共4个班12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9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线下课... 目的: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到预防医学课程思政,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提高预防医学课程思政的效果。方法:选择滁州某高职院校2019级和2020级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共4个班12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9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线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2020级为试验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对2种教学模式的阶段性测试成绩、学期总评成绩、教学效果及学生自身成长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种教学模式的阶段性测试成绩、学期平时成绩、实验操作、综合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效果评价显示,2组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增强、良好课堂氛围形成、价值引导提升、实践认知及教学与育人质量提升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结束后,2组学生在思想品质提高、政治认同增强、职业素养践行、青年使命及未来方向明确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医学课程思政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效果及学生自身成长的提升均优于传统课程思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扩展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空间,丰富了学生学习方法,实现了课程思政多元化实践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实证研究 课程思政 预防医学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风清热法内外结合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王绪威 孙欢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疏风清热法内外结合治疗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的基... 目的:探讨疏风清热法内外结合治疗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疏风清热法内外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1年复发率、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因子的水平及近远期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的特应性皮炎评分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的干扰素-γ(IFN-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 E)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1年,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更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1年的DL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1年的DLQI评分高于治疗后4周(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风清热法内外结合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显著,可降低其远期复发率,改善其症状严重程度、皮损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同时可缓解其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调节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近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儿童 疏风清热法 内外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某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7
作者 孙淼 崔小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6-99,64,共5页
目的了解2022年滁州市某医院血培养中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对2022年滁州市某医院送检血培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 目的了解2022年滁州市某医院血培养中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对2022年滁州市某医院送检血培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送检血培养标本5017份,分离出不重复病原菌165株,检出阳性率为3.29%,其中革兰阳性菌68株占41.21%、革兰阴性菌95株占57.58%、真菌2株占1.21%;分离菌中前5位菌株为大肠埃希菌占23.64%、人葡萄球菌占16.97%、肺炎克雷伯菌占11.52%、金黄葡萄球菌占11.52%、奇异变形杆菌占7.2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别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67.50%和36.84%,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均100%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30.77%和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敏感度达100.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耐药率均为10.53%,奇异变形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3.33%和0。结论滁州市某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不同,应加强对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帮助临床医生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时有效控制血流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铵促进烯胺酮的双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
8
作者 叶青青 陈浩宇 +1 位作者 谢吉娜 何心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3-61,共9页
在醋酸铵作用下实现取代的1,3环己二酮对取代的N,N二甲基烯胺酮的连续Michael加成反应,发展了一种合成结构新颖的3,3二环己烯基1苯基丙酮类化合物的新方法.该反应在1,2二氯乙烷中回流搅拌40min即可得到目标产物,且具有较高的收率和优异... 在醋酸铵作用下实现取代的1,3环己二酮对取代的N,N二甲基烯胺酮的连续Michael加成反应,发展了一种合成结构新颖的3,3二环己烯基1苯基丙酮类化合物的新方法.该反应在1,2二氯乙烷中回流搅拌40min即可得到目标产物,且具有较高的收率和优异的官能团兼容性.该方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实验操作简单的特点,为结构多样的烷基芳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颖、实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HAEL加成 醋酸铵 烯胺酮 环己二酮 苯基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特征选择法挖掘子宫内膜癌死亡风险基因
9
作者 陈容前 贲培玲 +1 位作者 苏日娜 周明月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29-333,339,共6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特征选择法挖掘子宫内膜癌的死亡风险基因并评估其作为预后和治疗标志物的潜力。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TCGA-UCEC获取子宫体腺瘤和腺癌基因表达数据。利用edgeR和DESeq法筛选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差...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特征选择法挖掘子宫内膜癌的死亡风险基因并评估其作为预后和治疗标志物的潜力。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TCGA-UCEC获取子宫体腺瘤和腺癌基因表达数据。利用edgeR和DESeq法筛选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特征选择SelectKBest单因素选择法、PCA降维法及决策树模型特征重要性法筛选死亡风险基因,结合逻辑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K-近邻算法的预测综合表现筛选关键基因。使用Metascape在线工具进行基因注释及功能富集分析,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KM plotter)进行单基因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使用TIMER2.0进行单基因单因素或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15个子宫内膜癌死亡相关风险基因,包括6个良好预后基因和1个不良预后基因,其中独立死亡风险基因为RPP40(P<0.001)。结论:机器学习特征选择法可有效挖掘子宫内膜癌标志物,RPP40为潜在预测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特征选择 子宫内膜癌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研究综述
10
作者 何彩玉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08-110,118,共4页
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有机化合物中重要且常见的一类化合物,在药物研发、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其合成方法的研究在医药研发、应用领域中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酰胺类化合物的传统合成方法中,通常主要采用羧酸类衍生物同胺类直接偶... 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有机化合物中重要且常见的一类化合物,在药物研发、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其合成方法的研究在医药研发、应用领域中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酰胺类化合物的传统合成方法中,通常主要采用羧酸类衍生物同胺类直接偶联进行,往往在安全性、经济性、绿色性方面应用受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方法、技术,应用于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中,极大地丰富了酰胺键构建方法。本文总结以往酰胺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的相关报道,以期为今后酰胺类化合物合成的有效进行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化合物 合成方法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变化轨迹及预测因素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曙光 郭枫 +6 位作者 丁时磊 何彩玉 汪玉玲 肖勇 程璐 姚瑞萍 杨士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6月滁州市5个社区招募的14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调查。调查工具包括社会资料调查表、临床资料调查表和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通过潜类...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6月滁州市5个社区招募的14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调查。调查工具包括社会资料调查表、临床资料调查表和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通过潜类别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识别患者服药依从性轨迹,利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轨迹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7例患者,根据服药依从性轨迹可分为“高-稳定型”(11.8%)、“中-降低型”(28.4%)和“低-降低型”(59.8%)。单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高-稳定型轨迹不同时间点服药依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降低型和低-降低型轨迹不同时间点服药依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文化程度(P=0.022,OR=19.665,95%CI=1.536-251.817)、工作状态(P=0.004,OR=10.285,95%CI=2.082-50.814)、用药种类(P=0.022,OR=8.356,95%CI=1.356-51.498)和智力状态(P=0.017,OR=15.551,95%CI=1.628-148.497)是服药依从性轨迹的预测因素。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可分为3种变化轨迹,文化程度、工作状态、用药种类和智力状态是影响服药依从性轨迹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服药依从性 轨迹 潜类别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KAP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蓓蓓 贲培玲 沈鸿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0期1959-1964,共6页
目的 探讨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态度、信念、行为(KAP)调查情况并对干预效果评价,为开展生物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58名本校高专护理专业3年制2021级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参加生物实验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对... 目的 探讨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态度、信念、行为(KAP)调查情况并对干预效果评价,为开展生物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58名本校高专护理专业3年制2021级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参加生物实验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对性的专业课程教学、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建立实验室安全考核制度等方法,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分析比较其在生物安全教育干预前后KAP调查结果的差异,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的知识(K)、信念(A)、行为(P)及总分KAP及格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学生生物安全知识、信念和行为知晓率的上升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学生实验室事故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获得较高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方式是教师授课时宣教、建立实验室安全考核制度和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结论 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安全KAP,增强学生的生物安全保护意识,规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行为,减少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物安全教育,有利于校园生物安全,避免护理职业暴露危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生物安全 KAP调查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的无创血糖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岩 李祥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70-75,80,共7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不健康饮食习惯和规律带来的糖尿病患者也随之增加。依赖智能技术实时检测人们血糖的变化十分必要。有创式血糖检测优势在于精度高,劣势在于检测成本高昂且存在医疗风险。为了实现非入侵式血糖检测,无创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不健康饮食习惯和规律带来的糖尿病患者也随之增加。依赖智能技术实时检测人们血糖的变化十分必要。有创式血糖检测优势在于精度高,劣势在于检测成本高昂且存在医疗风险。为了实现非入侵式血糖检测,无创式血糖检测技术应运而生。为了提高检测精度以及去除噪声等信号干扰,研究结合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特性对其进行高频滤波并去除基线漂移,之后设计一种改进径向基函数模型来实时监测血糖值。结果显示,该模型在R2指标上取得最高值为0.88,比K-means RBF和PSO-RBF提高了0.10和0.38,这说明该模型面向真实值的预测能力更强。在RMSE指标上,研究所提模型取得最低值为0.55mmol/L,而K-means RBF、PSO-RBF取值分别为0.58mmol/L、0.59mmol/L。对比可知,研究所提模型比之减小了0.03mmol/L、0.04mmol/L。因此,这表明该检测模型精度更高,在血糖检测上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G 血糖检测 无创 RB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入微生物学检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淼 迟静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67-170,共4页
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挖掘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获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同时潜移默化接受价值观教育,助力... 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挖掘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获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同时潜移默化接受价值观教育,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 探讨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关键中间体的合成
15
作者 何彩玉 王曙光 +3 位作者 丁时磊 汪玉玲 朱迪 江玉琨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7-21,共5页
目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关键中间体的合成工艺优化。方法:以(2S)-5-氨基-2-(N,N-二苄基)氨基-3-氧代-1,6-二苯基己-4-烯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还原反应、叔丁氧羰基(Boc)保护反应、钯碳还原反应以及丁二酸拆分反应等4步,获得了(2S,3S,5S)... 目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关键中间体的合成工艺优化。方法:以(2S)-5-氨基-2-(N,N-二苄基)氨基-3-氧代-1,6-二苯基己-4-烯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还原反应、叔丁氧羰基(Boc)保护反应、钯碳还原反应以及丁二酸拆分反应等4步,获得了(2S,3S,5S)-3-羟基-2-氨基-5-(叔丁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正己烷丁二酸盐。结果:合成了高光学纯度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关键中间体——(2S,3S,5S)-3-羟基-2-氨基-5-(叔丁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正己烷丁二酸盐(总收率48%,纯度>99%)。结论:获得了一条高效、简洁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关键中间体合成工艺路线,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 HIV蛋白酶抑制剂 关键中间体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预后免疫基因对特征筛选及免疫评估
16
作者 陈容前 贲培玲 +1 位作者 甄真 谢路路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813-818,共6页
目的筛选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预后免疫相关基因对特征(immune-related gene pairs,IRGPs),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及评估机制。方法ImmPort免疫基因集与癌症基因组图谱-胰腺癌(the cancer genome atlas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TCG... 目的筛选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预后免疫相关基因对特征(immune-related gene pairs,IRGPs),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及评估机制。方法ImmPort免疫基因集与癌症基因组图谱-胰腺癌(the cancer genome atlas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TCGA-PAAD)及临床蛋白质组肿瘤分析协作组3期(clinical proteomic tumor analysis consortium 3,CPTAC-3)基因信息取交集获得IRGPs,Lasso-Cox比例风险回归法确定预后IRGPs并构建最佳风险评分(risksocre,RS)模型,随后对RS划分的高低风险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cibersort和estimates免疫评估。通过相关性分析、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评估IRGPs单基因涉及的分子机制。结果构建了基于19个IRGPs的PC RS模型。与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1年总生存率缩短,估计评分及免疫评分降低,肿瘤纯度则增加,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风险组的肿瘤组织幼稚B细胞、CD8^(+)-T细胞、滤泡辅助T细胞、调节性T细胞、单核细胞的浸润比例下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化CD4^(+)-记忆T细胞、M1或M2巨噬细胞、静息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则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纯度呈显著负相关的基因包括:ITGAL、PIK3R5、ADA2、GZMB、TRBJ1.5、CXCL9、IGKV1.39、APLNR、IGLV7.46 IGHJ2、IL3RA、ACKR1、AKT3、SEMA3G、PLA2G2A、FGF2,而呈正相关的为:LTBP3、GRK2、BIRC5、IL22RA1、IL20RA,它们参与了免疫细胞活化及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具有受体激活、抗原结合等功能。结论RS模型可反映PC高风险群体的免疫抑制状态,是评估PC预后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预后 风险评分 免疫相关基因对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病人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分析
17
作者 刘宝 孙淼 张克昌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2-96,共5页
目的监测血流感染病原菌在各科室及不同患者年龄段分布以及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敏感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观察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间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住院病人全血培养结果(排除操作污染),对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人年龄、... 目的监测血流感染病原菌在各科室及不同患者年龄段分布以及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敏感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观察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间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住院病人全血培养结果(排除操作污染),对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人年龄、就诊科室、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在60岁以上老年人标本中比率最高,20岁以下年龄段比率最低,分别占11.38%和3.37%;革兰氏阳性菌株数与革兰氏阴性菌株数无统计学差异;在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葡萄球菌所占的比率最大,分别占总菌株10.14%、17.39%;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所占的比率最高,分别占总菌株24.64%、15.46%;四种主要病原菌在医院内大多科室都有分布,但分布不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对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都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加替沙星都敏感;肺炎克雷伯菌除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四环素、加替沙星及妥布霉素有一定的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物都存在一定的耐药率。结论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在各年龄段及临床科室分布不同,无论革兰氏阳性球菌或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药物都存在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物监测结果选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血培养 主要病原菌 耐药 选择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香豆素结构的芳氧苯氧丙酸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青青 李娜 +1 位作者 丁雪 雷康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2-110,共9页
为了开发新型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香豆素结构的芳氧苯氧丙酸酯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及高分辨质谱确证。利用平皿小杯法初步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除草活性,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对稗... 为了开发新型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香豆素结构的芳氧苯氧丙酸酯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及高分辨质谱确证。利用平皿小杯法初步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除草活性,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对稗草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CPP-4在100μg/mL浓度下对稗草的抑制率达到87.4%,与商品化除草剂-喹禾灵的抑制效果相当。温室盆栽实验结果显示,在土壤处理、1 500 g/hm2施药量情况下,化合物CPP-4对稗草和马唐呈现出很好的防除效果,抑制率达到80%以上。该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CPP-4可以作为新型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的先导化合物继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芳氧苯氧丙酸酯 合成 除草活性 先导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N基陶瓷硬质薄膜研究现状与进展
19
作者 陆昆 赵立军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5-63,共9页
主要综述了NbN单层膜、NbN基复合薄膜及多层薄膜的研究现状,详细叙述了NbN单层薄膜、NbN基复合薄膜和多层薄膜的微结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并重点阐述了NbN多晶结构、元素掺杂对NbN基复合薄膜的性能影响... 主要综述了NbN单层膜、NbN基复合薄膜及多层薄膜的研究现状,详细叙述了NbN单层薄膜、NbN基复合薄膜和多层薄膜的微结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并重点阐述了NbN多晶结构、元素掺杂对NbN基复合薄膜的性能影响和多层膜的超硬效应机理。指出复合、多层陶瓷薄膜具有单一NbN薄膜无法实现的优点,复合、多层陶瓷膜将依然是未来NbN基陶瓷硬质薄膜的研究方向,最后对NbN基陶瓷硬质薄膜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N薄膜 微结构 力学性能 摩擦磨损性能 超硬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c-Met对三阴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的评估价值
20
作者 丁时磊 杨坡 +1 位作者 何彩玉 杜兴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4期2301-2307,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三阴乳腺癌(TNBC)患者血清可溶性c-Met(s-Met)浓度,探讨s-Met对TNB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3月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17例TNBC患者的血清、组织样本和临床资料,另选择57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 目的通过检测三阴乳腺癌(TNBC)患者血清可溶性c-Met(s-Met)浓度,探讨s-Met对TNB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3月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17例TNBC患者的血清、组织样本和临床资料,另选择57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良性组,8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良性组和对照组血清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c-Met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Met浓度,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血清s-Met对三阴乳腺癌的诊断效能,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TNBC患者OS和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三阴乳腺癌组织c-Met蛋白阳性表达率(88.9%,104/11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8.1%,68/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38,P<0.001)。TNBC组血清s-Met浓度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良性组血清s-Me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界值为555.07 ng/ml时,血清s-Met鉴别三阴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结节的AUC为0.79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39%和87.72%。临界值为457.89 ng/ml时,血清s-Met鉴别三阴乳腺癌和健康人群的AUC为0.90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34%和87.95%。TNBC患者血清s-Met浓度与癌组织c-Met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s-Met浓度与TNBC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类型、TNM分期、Ki-67指数、p53表达无关(P>0.05)。血清s-Met高浓度组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较低浓度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s-Met是影响阴乳腺癌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结论TNBC患者血清s-Met浓度明显升高,高浓度s-Met与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有关;血清s-Met可作为TNBC早期诊断、临床预后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 可溶性片段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