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腹腔镜模拟训练器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波 张广东 +3 位作者 卜广波 康泰 王开雷 张国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模拟训练器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11月进行外科实习的60名同学,随机分为2D组(n=30)与3D组(n=30),分别进行2D与3D腹腔镜模拟操作练习。模拟内容包括精准定位、手眼配合训练等。培训后进行考核,... 目的:探讨3D腹腔镜模拟训练器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11月进行外科实习的60名同学,随机分为2D组(n=30)与3D组(n=30),分别进行2D与3D腹腔镜模拟操作练习。模拟内容包括精准定位、手眼配合训练等。培训后进行考核,比较操作时间、主观评分(采用全球评价量表),并对培训满意度及视疲劳进行评价。结果:3D组各模块的用时短于2D组,全球评价量表得分高于2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对培训满意度、操作后的眼疲劳发生率高于2D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考核后1 h,3D组眼疲劳发生率与2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腹腔镜模拟训练可帮助实习生降低腹腔镜操作难度,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术中误操作,且对视觉影响较小,临床教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成像 三维 模拟训练器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国凤 张晖 《系统医学》 2020年第7期138-141,共4页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18例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是2017年3月—2019年3月。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针对性组,分别开展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和针对...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18例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是2017年3月—2019年3月。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针对性组,分别开展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针对性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28.17±4.18)h、排气(43.31±6.32)h、进食(5.81±1.13)d和住院所用时间(11.7±2.7)d,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39.75±7.36)h、排气(55.02±9.04)h、进食(8.25±2.34)d和住院所用时间(15.8±3.4)d,相比针对性组均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18、9.027、3.184、4.091,P<0.05)。针对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61%高于对照组79.6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4,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促进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能够获得患者更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手术治疗 胃肠功能 针对性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改善评价
3
作者 张国凤 郭彦岑 张敏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2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究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术后效果。方法:选择本院60例卵巢囊肿手术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临床数据。结果:研究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远... 目的:探究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术后效果。方法:选择本院60例卵巢囊肿手术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临床数据。结果:研究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远好于对照组(P<0.05),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卵巢囊肿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干预 卵巢囊肿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口旁疝发生危险因素Meta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开雷 马丽娜 +5 位作者 卜广波 张广东 樊辉 于斐 杜恒锐 马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6期463-470,共8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造口旁疝(PSH)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防治PSH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PSH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提取相关数据,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造口旁疝(PSH)形成的危险因素,为防治PSH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PSH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提取相关数据,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总样本量2411例,累计PSH组670例,非PSH组1741例。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BMI≥25、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咳嗽、糖尿病、术后低蛋白血症可增加PSH的发生风险(P<0.05);吸烟、既往腹部手术史、术前放/化疗等与PSH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当前证据表明高龄、女性、MBI≥25、高血压、COPD/慢性咳嗽、糖尿病、术后低蛋白血症是PSH的危险因素,而经腹膜外造口可降低PS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旁疝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兰素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调控结直肠癌HT29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生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国 张波 +1 位作者 马刚 胡安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89-694,共6页
目的:基于Hedgehog信号通路探讨石斛提取物毛兰素(erianin,ER)抑制结直肠癌HT2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T2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ER-L(25μg/mL)组、ER-M(50μg/mL)组、ER-H(75μg/mL)组、ER-H(75μg/mL)+P... 目的:基于Hedgehog信号通路探讨石斛提取物毛兰素(erianin,ER)抑制结直肠癌HT2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T2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ER-L(25μg/mL)组、ER-M(50μg/mL)组、ER-H(75μg/mL)组、ER-H(75μg/mL)+PM(Hedgehog通路激活剂,1.5μmol/L)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血管拟态形成实验检测血管生成能力,WB法检测与EMT进程、Hedgehog信号通路和拟态血管生成相关蛋白质的表达。结果:HT29细胞增殖活性随着ER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R各组细胞克隆形成率、迁移与侵袭能力、血管形成能力、间质标志蛋白(N-cadherin、vimentin)、血管生成相关蛋白(VEGF、VE-cadherin)及Hedgehog通路相关蛋白(SHH、GLI1、SMO、c-Myc)表达均显著下降(均P<0.05),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Hedgehog通路中融合蛋白抑制剂(SUFU)蛋白表达均显著上升(均P<0.05);PM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ER对于HT29细胞增殖、EMT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均P<0.05)。结论:ER可以抑制结直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EMT和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兰素 结直肠癌 HT29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HEDGEHOG信号通路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ICAM-1和TMIG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预测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波 樊辉 邱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7-832,共6页
目的:探讨ICAM-1和TMIGD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随机收集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结肠癌患者病理组织(经手术切除或病理检测)及接受结肠良性切除者(健康结肠组织)78例,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ICAM-1和TMIGD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随机收集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结肠癌患者病理组织(经手术切除或病理检测)及接受结肠良性切除者(健康结肠组织)78例,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癌及健康结肠组织中ICAM-1和TMIGD阳性表达,观察ICAM-1和TMIGD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呈现黄色或棕黄色,结肠癌组织中ICAM-1阳性表达高于健康结肠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中TMIGD1阳性表达低于健康结肠组织(P<0.05);ICAM-1、TMIGD1与远处转移、结肠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结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体积无关(P>0.05);结肠癌组织中ICAM-1与TMIGD1呈负相关(P<0.05);ICAM-1阳性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ICAM-1阴性患者(P<0.05);TMIGD1阳性患者生存率高于TMIGD1阴性患者(P<0.05);ICAM-1、TMIGD1及联合诊断均具有灵敏度和特异度,对结肠癌的诊断及预后有一定价值。结论:ICAM-1、TMIGD1参与结肠癌的发展过程,与结肠癌分期、分化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其对结肠癌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AM-1 TMIGD1 结肠癌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式结合预警式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国凤 袁文静 刘晖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探讨激励式结合预警式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89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8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激励式结合预警... 目的探讨激励式结合预警式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89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8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激励式结合预警式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预警式护理干预),其中观察组48例,对照组41例。两组干预后定期复查、规范用药、科学饮食、戒烟戒烟、健康作息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后血栓、伤口处感染、肺部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表(WHOQOL-BREF)评分比较。结果干预后对照组临床依从性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AMA及HAMD评分均下降,且对照组MAMA及HAMD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上升,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明显低于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式结合预警式护理干预能降低胃肠手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手术患者 激励式护理 预警式护理 术后并发症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柴召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8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究将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8年9月收入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24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方案进... 目的探究将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8年9月收入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48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24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方案进行手术配合,实验组加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χ~2=5.357)。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实验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接受手术时应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腔镜结直肠癌 围术期 护理干预 护理方案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广东 卜广波 +4 位作者 赵磊 孟繁君 张士芹 王开雷 张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60例因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需行结肠造口,其中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30例(腹膜外造口组),经腹膜结肠造口30例(腹膜造口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60例因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需行结肠造口,其中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30例(腹膜外造口组),经腹膜结肠造口30例(腹膜造口组),比较2种造口方法造口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便预感和造口旁疝、回缩等。结果腹膜外造口组与腹膜造口组在造口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35.4±9.7)min vs.(32.5±8.8)min,t=1.210,P=0.231;(55.6±12.1)h vs.(58.7±13.5)h,t=0.924,P=0.359;(9.4±3.6)d vs.(8.9±3.2)d,t=0.569,P=0.572]。60例术后随访9~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4月,腹膜外造口组造口旁疝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膜造口组[6.6%(2/30)vs.26.7%(8/30),χ2=4.320,P=0.038]。腹膜外造口组14例(46.7%)排便前有明显预感,明显多于腹膜造口组6例(20.0%)(χ2=4.800,P=0.028)。结论腹腔镜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术简单实用,不延长造口时间及住院时间,可减少造口旁疝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造口排便前的预感,有利于造口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腹膜外 隧道式造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走脾伴蒂扭转1例
10
作者 于斐 张广东 +1 位作者 卜广波 单芳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脾脏不在正常解剖位置而在腹腔其他部位,称为异位脾或脾下垂;异位而能复位,呈游走状者,称为游走脾[1]。游走脾临床罕见,发病率约为0.2%[2-3],其中约20%的游走脾可发生脾蒂扭转[1,4],病死率高达50%[5]。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成功救... 脾脏不在正常解剖位置而在腹腔其他部位,称为异位脾或脾下垂;异位而能复位,呈游走状者,称为游走脾[1]。游走脾临床罕见,发病率约为0.2%[2-3],其中约20%的游走脾可发生脾蒂扭转[1,4],病死率高达50%[5]。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成功救治1例游走脾伴蒂扭转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女,16岁,因“左侧腹痛1天”于2022年6月22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BMI 19.69 kg/m^(2)。痛苦貌,腹平坦,腹肌韧,左侧腹部脐水平处压痛,无反跳痛。腹部平扫CT:脾窝处未见脾脏显示(图1),左侧腹腔内可见软组织密度肿物(图2),形态符合脾脏,血管呈旋涡状改变(图3)。腹部强化CT:脾血管邻近脾门处血流明显减少,脾脏整体已无血供(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腹部 正常解剖 蒂扭转 胃肠外科 痛苦貌 游走脾 脐水平 脾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骨桥蛋白浓度对胃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琳深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6期484-485,共2页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浓度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收集我院2006年2月—2008年2月收治的68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OPN浓度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远处转移胃癌患者的血清OPN浓度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1),术前OPN浓度>...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浓度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收集我院2006年2月—2008年2月收治的68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OPN浓度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远处转移胃癌患者的血清OPN浓度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1),术前OPN浓度>76.23μg/L的患者1年复发率及5年总复发率均明显高于术前OPN浓度≤76.23μg/L的患者,且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OPN浓度对判断胃癌患者术后复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与术后生存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IL-6、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12
作者 张国 赵浩 +2 位作者 徐利 马刚 赵磊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5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51例。手术前采集胃癌患者空腹肘静脉血4 ml,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IL-6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胃蛋...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51例。手术前采集胃癌患者空腹肘静脉血4 ml,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IL-6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计算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情况,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术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预后良好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死亡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结果 51例胃癌患者随访3年期间生存31例(60.78%)纳入预后良好组,死亡20例(39.22%)纳入预后不良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1.60±3.38)个月。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对胃癌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P<0.01);其中各指标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最高(AUC=0.951),灵敏度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在不同IL-6、胃蛋白酶原Ⅰ水平的胃癌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IL-6>10.31 pg/ml的胃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明显低于≤10.31 pg/ml的患者,TNM分期明显高于≤10.31 pg/ml的患者;胃蛋白酶原Ⅰ≤29.79 ng/ml的胃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明显低于>29.79 ng/ml的患者,TNM分期明显高于>29.79 ng/ml的患者。结论 血清IL-6、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与胃癌患者预后生存密切相关,IL-6、胃蛋白酶原Ⅰ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存在相关性,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白细胞介素-6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 预后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波 康泰 张国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2119-2122,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48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 目的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48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81例患者中78例(16.2%)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疝囊直径、术中出血量、嵌顿疝与复发疝占比分别为65.3%,32.0%,29.5%,85.9%,20.5%、5. 1%,对照组分别为 46.6%、2.4%,53. 8%,30. 7%、3. 4%、1.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9. 175、17. 354,84. 692、82. 959、32.444、4.252,均P<0.05)。将以上指标代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手术时间>100 min、术中出血量>15 mL、疝囊直径>4 cm、嵌顿疝等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术中出血量〉15 mL、手术时间〉100 min,疝囊直径>4 cm、嵌顿疝等是导致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应尽早给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检査 手术后并发症 年龄因素 失血 手术 时间因素 疝囊直径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在降低胃癌患者化疗后消化系统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国凤 孟庆娇 胡静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第16期3038-3040,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胃癌患者化疗后消化系统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234例,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7例。对照组进行化疗的胃癌患者采...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胃癌患者化疗后消化系统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234例,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7例。对照组进行化疗的胃癌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化疗的胃癌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完成临床的护理后的消化系统反应发生情况,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同时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经过临床护理后,消化系统反应发生情况主要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以及便秘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对患者采用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有效地减少患者在化疗后可能出现的消化系统反应情况,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胃癌 化疗 消化系统反应
原文传递
食管胃交界处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卜广波 张广东 +2 位作者 王开雷 樊辉 于斐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14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胃交界处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胃交界处癌患者120例,均行食管胃交界处癌根治性切除术,分析TNM不同分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生存情况,应用... 目的:分析食管胃交界处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胃交界处癌患者120例,均行食管胃交界处癌根治性切除术,分析TNM不同分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生存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中TNMⅠ~Ⅳ期患者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6个月~5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病灶长径、是否接受化疗、复发间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TNM分期(OR=2.013、1.917、1.968、2.042、1.986、1.785、1.635、1.422,P<0.05)。结论:食管胃交界处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与患者自身、病灶、治疗情况相关,制定特征性个体防护方案,有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处癌 根治性切除术 预后 复发
原文传递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良性息肉的肠道功能恢复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国 张国凤 +2 位作者 康泰 张波 马刚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23期3597-360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良性息肉的肠道功能恢复及预后。方法120例结直肠良性息肉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比较两组疗...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良性息肉的肠道功能恢复及预后。方法120例结直肠良性息肉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82.12±11.32)min 比(106.78±16.51)min,(32.48±5.61)mL 比(64.53±7.38)mL,(18.21±3.09)h 比(27.86±6.38)h,(4.57±1.21)d 比(11.75±3.40)d,t =9.542、26.780、10.544、15.410,均 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比21.67%,χ2=9.219, P <0.05);通过1年随访,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比13.33%,χ2=5.8859,P <0.05)。结论结直肠良性息肉患者中实施腹腔镜联合结肠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腹腔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
原文传递
中国急性阑尾炎2017年诊疗状况分析 被引量:40
17
作者 吴婕 徐新建 +46 位作者 徐皓 马刚 马驰 朱孝成 任泽强 吴旭东 陈英杰 翁延宏 胡立平 陈飞 蒋勇敢 刘宏斌 王明 杨振华 余雄 李良 张钦增 姚志刚 李为 苗建军 杨鲤光 曹辉 陈帆 吴建军 王仕琛 曾冬竹 张军 何永庆 曹建良 周文星 蒋志龙 张东明 朱建伟 岳文明 张永玺 侯俊岭 钟飞 王军炜 蔡昶 李宏燕 廖卫顺 张海洋 召日格图 刘秦杰 王之伟 陈灿文 任建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8,共10页
目的分析当前中国急性阑尾炎的诊疗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回顾性收集全国43家医疗中心(按提供病例量排序: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辽宁省大连市中心... 目的分析当前中国急性阑尾炎的诊疗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回顾性收集全国43家医疗中心(按提供病例量排序: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福建省晋江市中医院、安徽省黄山首康医院、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南京江北人民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湖北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江苏省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安徽省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吉林大学第四医院、黑龙江省阿城区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江西省大余县人民医院、江苏省泰兴市中医院、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7年全年急性阑尾炎住院治疗病例资料,通过统一汇总,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3家医疗中心876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4711例(53.7%),中位年龄39岁,65岁以上患者958例(10.9%)。有5677例(64.6%)接受1项及以上影像学检查,而有3099例(35.4%)未接受任何影像学检查。本组接受药物治疗1858例(21.2%),主要为联合硝基咪唑类药物的二联药物方案(1107例,59.8%),其次为非硝基咪唑类的单药方案(451例,24.4%),还有无硝基咪唑类二联方案(134例,7.2%)、联合硝基咪唑类的三联方案(116例,6.3%)和单用硝基咪唑类方案(39例,2.1%)以及无硝基咪唑类的三联方案(3例,0.2%)。接受手术治疗者6908例(78.8%),其中4316例(62.5%)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589例(37.5%)为开腹手术;16岁以下(392例)或老年(>65岁,258例)患者接受开腹手术的比例更高[分别占15.1%(392/2589)和10.0%(258/2589),与腹腔镜手术同年龄组的8.5%(367/4316)和8.0%(347/4316)相比,χ^2=91.415,P<0.001;χ^2=15.915,P<0.001]。复杂性阑尾炎患者行开腹手术者多于腹腔镜手术[26.7%(692/2589)比15.6%(672/4316),χ^2=125.726,P<0.001]。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治愈率分别为100.0%和99.8%(2585/25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121/2589)与4.7%(196/4316),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065,P=0.799),但腹腔镜手术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更低(0.6%比1.7%,χ^2=17.315,P<0.001)、住院时间更短[6(4~7)d比6(5~8)d,U=4384348.0,P<0.001];不过,住院花费更高(中位数12527元比9342元,U=2586809.0,P<0.001)。结论急性阑尾炎诊断仍以临床为主,辅以影像学检查。阑尾切除术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术式,但抗感染药物治疗疗效亦十分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保守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X+2+3”改良模式局部麻醉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王磊 刘媛媛 +7 位作者 刘晓强 王正位 陈守臻 程广舟 史本康 刘志东 张波 毛雪强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734-740,共7页
目的:比较改良模式局部麻醉与常规局部麻醉、静脉麻醉3种不同麻醉方式下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估改良模式局部麻醉下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超声... 目的:比较改良模式局部麻醉与常规局部麻醉、静脉麻醉3种不同麻醉方式下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估改良模式局部麻醉下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180例患者,分为3组,全麻组60例:静脉麻醉下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改良组60例:“X+2+3”改良模式局部麻醉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常规组60例:常规会阴区皮下及前列腺周围神经阻滞麻醉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3组患者均行12针系统穿刺+认知融合靶向穿刺。收集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体重指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健康指数、前列腺体积、麻醉ASA分级等),分析比较3组患者穿刺活检术的相关临床指标(穿刺针数、麻醉时间、穿刺时间、出入室时间、疼痛评分、手术并发症、前列腺癌检出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情况等),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完成前列腺穿刺活检。改良组在麻醉中及穿刺过程中的t3及t5时间点疼痛评分均较常规组偏低(P<0.05);3组间穿刺针数、穿刺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及常规组出入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短于全麻组(P<0.001);改良组在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率上低于常规组(P<0.05),而与全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常规组在急性尿潴留、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全麻组(P<0.05),其余并发症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常规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全麻组(P<0.001);常规组与全麻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改良组(P<0.05)。结论:“X+2+3”改良模式局部麻醉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安全、有效,显著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静脉麻醉 会阴皮肤局部麻醉 前列腺周围神经阻滞麻醉 肛周神经阻滞麻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