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传臻 崔光怀 +2 位作者 傅勇 刘文明 张国辉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整形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病人外周血液中大颗粒淋巴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曲云英 綦淑颐 +2 位作者 王兴华 陈玉英 张同俊 《实用癌症杂志》 1990年第3期175-177,共3页
本文报告大颗粒淋巴细胞在肿瘤病人外周血中的数值变化。良性肿瘤病人大颗粒淋巴细胞百分率为4.86±3.13。恶性肿瘤病人大颗粒淋巴细胞百分率为15.83±5.97。晚期癌症病人大颗粒淋巴细胞百分率为20.07±5.06,与早期癌症病人... 本文报告大颗粒淋巴细胞在肿瘤病人外周血中的数值变化。良性肿瘤病人大颗粒淋巴细胞百分率为4.86±3.13。恶性肿瘤病人大颗粒淋巴细胞百分率为15.83±5.97。晚期癌症病人大颗粒淋巴细胞百分率为20.07±5.06,与早期癌症病人(大颗粒淋巴细胞百分率为11.60±2.50)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大颗粒淋巴细胞在肿瘤病人外周血中的数值变化对了解机体免疫状态、治疗效果、监视复发和转移等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淋巴细胞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州地区成人蛲虫感染情况调查
3
作者 周吉礼 刘春会 +3 位作者 栾希英 赵智 高美华 顾裕兴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26-28,110,共4页
1988年2月至7月对本院附属医院门诊病人,用透明胶纸一次肛周粘贴法调查了滨州市、区20岁及以上的男女市民、农民,共1005人。结果,蛲虫感染率为24.28%。男性的感染率为20.30%,女性为27.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市民的感染率... 1988年2月至7月对本院附属医院门诊病人,用透明胶纸一次肛周粘贴法调查了滨州市、区20岁及以上的男女市民、农民,共1005人。结果,蛲虫感染率为24.28%。男性的感染率为20.30%,女性为27.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市民的感染率为20.77%,农民为25.50%,两者相比较P>0.05。调查结果表明,在滨州市、区成年女性的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特别是30岁年龄组,其感染率高达41.38%,表明在根治蛲虫病时,成人的蛲虫感染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蛲虫感染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联合多柔比星对人乳腺癌细胞体内外作用的影响
4
作者 赵豹猛 李保文 刘春远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联合多柔比星对人乳腺癌细胞体内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乳腺癌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百分率;Transwell分析检测药物对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联合多柔比星对人乳腺癌细胞体内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乳腺癌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百分率;Transwell分析检测药物对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体内实验建立人乳腺癌裸鼠抑制瘤模型,分组处理,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记录瘤重和裸鼠体重,计算抑瘤率。结果雷帕霉素和多柔比星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抑制百分率为65.54±2.47;能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体内实验抑瘤率为85.3%。结论雷帕霉素和多柔比星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MM231细胞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对于乳腺癌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多柔比星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外科感染
5
作者 韩学德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6期123-126,共4页
外科感染既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重要的死因之一。近年来,胰岛素的问世和新抗生素的不断涌现,使感染的发生率逐渐下降。但是,重症和老年糖尿病人,尤其是发生酮症酸中毒(Diabectlc Ketoacidosis DKA)者,并发外科感染后的处理仍然十... 外科感染既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重要的死因之一。近年来,胰岛素的问世和新抗生素的不断涌现,使感染的发生率逐渐下降。但是,重症和老年糖尿病人,尤其是发生酮症酸中毒(Diabectlc Ketoacidosis DKA)者,并发外科感染后的处理仍然十分棘手。笔者就此做一综述。 1 糖尿病的病理机制与外科感染 迄今,糖尿病人易罹患感染的发病机理虽未完全阐明,但根据目前研究和临床观察,除可能与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外,糖尿病的继发病变也是感染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机理为: 1.1 由于微、小血管的基底膜血糖与血液中蛋白质结合及免疫球蛋白补体增多而沉积增厚,造成功能及形态异常,同时引起①周围组织血流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外科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毒纤溶活性肽减轻缺氧致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巧云 吴峰阶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蝎毒纤溶活性肽 缺氧性损伤 减轻 保护作用 活性成分 V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β-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宋立新 李福恩 +2 位作者 孙贻华 陈强谱 孟凡学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10-10,22,共2页
作者测定了41例正常人、18例胃癌、7例食管癌、11例结肠癌及8例肝癌患者血清中β-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正常人与各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β-胡萝卜素缺乏可能与肿瘤发生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肿瘤 血清 Β-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阻塞性黄疸幼鼠血清和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保文 张兰 吕增华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血清和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4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OJ)、OJ+黄芪组。OJ+黄芪组术后每日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250 mg/100 g体重,共7d。检测实... 目的探讨黄芪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血清和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4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OJ)、OJ+黄芪组。OJ+黄芪组术后每日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250 mg/100 g体重,共7d。检测实验鼠血清和肝组织TGF-β1的含量,光镜下观察各组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OJ组、OJ+黄芪组血液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OJ+黄芪组肝组织TGF-β1水平较OJ组显著降低;OJ+黄芪组肝脏形态学改变较OJ组有所减轻。结论黄芪有助于改善梗阻性黄疸幼鼠的肝脏形态结构,减轻肝脏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黄芪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保文 张兰 +5 位作者 徐传臻 吕增华 朱玉红 韩静 孔祥华 傅廷亮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肝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OJ)组、OJ+能全素组。OJ+能全素组给予肠内营养10 d,总热量为610 kJ/(kg.d),氮量1.0 g/(kg.d)。检测实验鼠...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肝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OJ)组、OJ+能全素组。OJ+能全素组给予肠内营养10 d,总热量为610 kJ/(kg.d),氮量1.0 g/(kg.d)。检测实验鼠肝功能指标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 il)和总胆汁酸(TBA)浓度,并对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OJ组、OJ+能全素组肝功能指标中AST、ALT、DB il、TB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OJ+能全素组上述指标较OJ组显著降低。OJ+能全素组肝脏形态学改变较OJ组有所减轻。结论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梗阻性黄疸幼鼠的肝功能指标和形态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肠内营养 肝功能 肝脏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耻骨上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荣祥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4-16,96,共3页
本文报告耻骨上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11例,其中膀胱颈部狭窄3例,尿道狭窄2例,后唇过高2例,膀胱功能障碍2例,腺体残留和假道形成各1例。治疗方法:TUR 5例,尿道扩张3例,手术1例,导尿管引流2例。随访5月至8年,均治愈。经分析原因多为手术操... 本文报告耻骨上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11例,其中膀胱颈部狭窄3例,尿道狭窄2例,后唇过高2例,膀胱功能障碍2例,腺体残留和假道形成各1例。治疗方法:TUR 5例,尿道扩张3例,手术1例,导尿管引流2例。随访5月至8年,均治愈。经分析原因多为手术操作技术欠佳及术前术后处理不当引起。对机械性原因主要采取手术处理。同时介绍了预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 并发症 排尿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病、肝癌及癌旁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11
作者 郭玮 赵景民 +3 位作者 吴照敏 裴象昌 陈强谱 崔秀珍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1-4,9,共5页
作者应用PAP组织化学法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对39例慢性肝病(CLD)、8例肝癌(HCC)和癌旁组织HBsAg、HBcAg表达和分布与CLD病变活动性的关系,以及乙肝病毒(HBV)与HCC发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观察了CLD中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的改变。发现慢活... 作者应用PAP组织化学法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对39例慢性肝病(CLD)、8例肝癌(HCC)和癌旁组织HBsAg、HBcAg表达和分布与CLD病变活动性的关系,以及乙肝病毒(HBV)与HCC发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观察了CLD中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的改变。发现慢活肝和活动性肝硬变以浆膜HBcAg和胞膜HBsAg表达为主,与活动性病变关系密切,观察到网状纤维较早出现于碎屑状坏死区。同时发现癌旁肝组织HBsAg和HBcAg检出数较高,且常见于双核肝细胞内,而肝癌为阴性。结果提示:浆膜HBcAg和胞膜HBsAg可能为CLD肝细胞免疫损伤的主要靶抗原,是引起CLD病变反复活动、呈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结果也提示:HBV感染与HCC发生的关系极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化学 肝癌 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重度邻苯二甲酸酐烧伤1例
12
作者 徐传臻 崔光怀 +2 位作者 傅勇 刘文明 刘希杰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38-138,共1页
关键词 烧伤 邻苯二甲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病人大颗粒淋巴细胞的观察
13
作者 曲云英 綦淑颐 +2 位作者 王兴华 陈英玉 胡涛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25-27,102,共4页
该实验观察了大颗粒淋巴细胞在肿瘤病人外周血中的数值变化。良性肿瘤病人大颗粒淋巴细胞百分率为4.86±3.13;恶性肿瘤病人为15.83±5.97;晚期癌症病人大颗粒淋巴细胞百分率为20.07±5.06与早期癌症病人11.00±2.50相... 该实验观察了大颗粒淋巴细胞在肿瘤病人外周血中的数值变化。良性肿瘤病人大颗粒淋巴细胞百分率为4.86±3.13;恶性肿瘤病人为15.83±5.97;晚期癌症病人大颗粒淋巴细胞百分率为20.07±5.06与早期癌症病人11.00±2.50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大颗粒淋巴细胞在肿瘤病人外周血中的数值变化对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治疗效果、预后以及监视复发转移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大颗粒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措施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
14
作者 邢雪 杨宏新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45-46,共2页
急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虽手术治疗简单,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却高达4~77%。Keiser报道最常见的并发症切口感染率为10~30%。 我们自1985年7月至1990年12月对120例阑尾炎患者施行阑尾切除术,仅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67%... 急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虽手术治疗简单,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却高达4~77%。Keiser报道最常见的并发症切口感染率为10~30%。 我们自1985年7月至1990年12月对120例阑尾炎患者施行阑尾切除术,仅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67%,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现将临床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切除术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静脉与下腔静脉压力梯度差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静脉支架置入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锡金 杨牟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根据下腔静脉和髂静脉压力梯度差指导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患者髂静脉支架植入的可行性。方法对2012年3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导管接触... 目的探讨根据下腔静脉和髂静脉压力梯度差指导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患者髂静脉支架植入的可行性。方法对2012年3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溶栓后根据髂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压力梯度差指导支架植入;B组患者仅接受CDT治疗,未植入支架。A组根据CDT后髂静脉-下腔静脉压力梯度差分为两组:支架组(>2mmHg)和对照组(≤2mmHg)。全部患者术后1,3,6个月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髂股静脉的通畅性,并通过Villalta评分计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PTS)的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1,3,6个月的一期和二期通畅率均高于B组(P<0.05)。A组术后1,3,6个月支架组与对照组一期、二期通畅率差异无显著性。A组术后6个月PTS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中,术后6个月支架组与对照组的PTS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根据髂静脉-下腔静脉压力梯度差来指导支架植入的方法客观、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髂静脉-下腔静脉压力差 支架植入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