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张政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0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NSCC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NSCC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治疗后,两组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胸苷激酶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可提高局部晚期HNSCC患者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加快免疫功能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化疗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与常规电子线放疗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靶区剂量学分布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高宗毅 曹运峰 +2 位作者 刘永利 刘江涛 张政 《癌症进展》 2018年第5期613-615,共3页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与常规电子线放疗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靶区剂量学分布中的对比。方法选取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60例,均采用CT进行定位,分别采用常规电子线放疗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两种方式,比较两种放射方式...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与常规电子线放疗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靶区剂量学分布中的对比。方法选取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60例,均采用CT进行定位,分别采用常规电子线放疗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两种方式,比较两种放射方式剂量学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接受≥95%处方剂量时计划靶区的体积数值(PTVVD95%)均明显高于电子线放疗,PTVVD110%、PTVVD105%均明显低于电子线放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心脏计划靶区体积(PTV)平均剂量(Dmean)、全肺Dmean和患肺V5值均明显高于电子线放疗,全肺V20、心脏V30、心脏V40和患侧肺V20值均低于电子线放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不仅能够提升剂量均匀性和靶区适形性,还能够减少对心脏与肺部的照射剂量和体积,优于常规电子线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常规电子线放疗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的剂量分布比较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宗毅 苗成龙 +2 位作者 孟猛 赵红 陈军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0年第4期274-276,281,共4页
比较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的剂量分布。对40例首程放疗肺癌患者同时进行X线和CT模拟定位,每位患者设计3套治疗计划:即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常规治疗计划和虚拟常规治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分析来评价不同放疗方式对肿... 比较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的剂量分布。对40例首程放疗肺癌患者同时进行X线和CT模拟定位,每位患者设计3套治疗计划:即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常规治疗计划和虚拟常规治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分析来评价不同放疗方式对肿瘤的剂量分布和危及组织、器官的受照剂量差异。说明三维适形放疗能给予靶区均匀的剂量分布,并能有效地保护正常组织和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放射治疗 治疗计划系统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剂量体积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高宗毅 陈军 赵红 《实用癌症杂志》 2009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LCAF)和常规分割(CF)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LCAF治疗组和CF治疗组,其中LCAF组32例,先用常规分割照射40 Gy,2 Gy次/,1次/天,5次/周,4周完成,再用LCAF避脊髓照射28 Gy,1... 目的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LCAF)和常规分割(CF)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LCAF治疗组和CF治疗组,其中LCAF组32例,先用常规分割照射40 Gy,2 Gy次/,1次/天,5次/周,4周完成,再用LCAF避脊髓照射28 Gy,1.4 Gy次/,2次/天,间隔4~6 h,5次/周。总剂量68 Gy分40次6周完成。CF组始终用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70 Gy分35次7周完成。结果食管癌肿瘤完全缓解率LCAF组和CF组分别为63%、53%;1、3、5年肿瘤局部控制率LCAF组分别为72%、55%、17%,CF组分别为52%、18%、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3、5年生存率LCAF组分别为68%、50%、18%,CF组分别为50%、30%、1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近期反应放射性食管炎LCAF组与CF组存在差异(P<0.05),而放射性气管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LCAF的局部控制率、长期生存率均高于CF,患者能耐受LCAF治疗,不增加远期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放射剂量分次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肝段功能单元保护的优化放疗在肝癌精准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高宗毅 苗成龙 +3 位作者 赵红 贾彦丽 贾立娟 杨书峥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4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亚肝段功能单元保护的优化放疗在肝癌精准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 目的探究基于亚肝段功能单元保护的优化放疗在肝癌精准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观察组实施基于亚肝段功能单元保护的优化放疗。比较两组靶区体积(GTV),99%的计划靶区体积(PTV)累积受照剂量、正常肝组织受照剂量(MDTNL)、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及放射性肝损伤(RIL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GTV及MDTN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PTV(D99)累积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TCP及RIL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亚肝段功能单元保护的优化放疗可提高患者PTV受照剂量,并减少NTCP及RILD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放射性损伤 亚肝段功能单元 形变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2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5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究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2、... 目的:探究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2、3年期生存率、放射性肺炎数量及放射性食管炎数量[1]。结果:观察组患者14例治疗总有效率78.6%显著高于对照组14例(50.0%);观察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8.6%、50.0%%和35.7%;对照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3.6%、35.7%和10.7%;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放射性肺炎例数及放射性食管炎例数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疗 早期 肺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铅挡块的简易制作及其运用分析
7
作者 高宗毅 陈军 +1 位作者 苗成龙 孟猛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0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放疗中整体挡铅的简易制作方法,分析容许误差原因。方法对普通放疗中规则射野形状和不规则射野形状两种类型,分别介绍整体挡铅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结果对规则射野形状类型的整体挡铅通过拍摄验证片15例,统计合格率为98%... 目的探讨普通放疗中整体挡铅的简易制作方法,分析容许误差原因。方法对普通放疗中规则射野形状和不规则射野形状两种类型,分别介绍整体挡铅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结果对规则射野形状类型的整体挡铅通过拍摄验证片15例,统计合格率为98%,对不规则射野形状类型的整体挡铅通过系列验证100例,合格率为93%。结论普通放疗中整体挡铅的简易制作,能够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放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模拟定位 整体挡铅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准度的效果
8
作者 张政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3期143-145,共3页
目的: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IGRT)对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准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腹部肿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技术... 目的: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IGRT)对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准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腹部肿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技术,观察组采用IGRT辅助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治疗的精准度。结果:观察组适形指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均匀性指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肿瘤区域照射量中,相对体积分数(V5)高于对照组,腹部肿瘤平均照射量(D_(mean))低于对照组;周围组织中,观察组V5和D_(mea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IGRT能提高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精准度,治疗中对患者靶向区域照射量更高,周围组织照射量更低,治疗有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 精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放射治疗敏感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宗毅 何双 +3 位作者 李扬扬 温菲菲 高向前 吴淑华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67-270,302,共5页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蛋白LC3II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包括肺腺癌及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自噬表达对肺癌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C3II在243例经统一方案治疗的NSCLC及48...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蛋白LC3II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包括肺腺癌及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自噬表达对肺癌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C3II在243例经统一方案治疗的NSCLC及48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LC3II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按放疗疗效将患者分为4组,探讨LC3II表达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①腺癌组、鳞癌组LC3II阳性表达均低于正常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LC3II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坏死及TNM分期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无关。③与所有患者LC3II表达阳性率(52.7%)相比,完全缓解组在治疗前LC3II表达的阳性率最低(40.9%),而放疗无效组LC3II表达的阳性率最高(71.9%)。结论自噬相关蛋白LC3II在肺腺癌、鳞癌中表达下调,且与肿瘤大小、有无坏死及TNM分期相关,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高表达与肺腺癌、鳞癌的放疗抵抗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放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自噬 LC3II 放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防护剂在防治放疗后皮肤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如芹 孙国超 +1 位作者 高振东 赵新慧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1088-1089,共2页
肿瘤放疗过程中,在一定剂量X线照射情况下,皮肤及其附属器会发生生理及生化改变,导致皮肤损伤。放疗皮肤损伤的形式包括红斑、湿疹、干性(湿性)脱发、溃疡、出血等,影响患者正常治疗过程,普通处理治疗效果多较差¨引。皮肤... 肿瘤放疗过程中,在一定剂量X线照射情况下,皮肤及其附属器会发生生理及生化改变,导致皮肤损伤。放疗皮肤损伤的形式包括红斑、湿疹、干性(湿性)脱发、溃疡、出血等,影响患者正常治疗过程,普通处理治疗效果多较差¨引。皮肤防护剂能够促进皮肤修复、减少局部自由基损伤,对皮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照研究,探讨皮肤防护剂在防治放疗后皮肤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防护剂 皮肤损伤 价值分析 放疗后 应用 防治 治疗效果 自由基损伤
原文传递
影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如芹 高振东 高宗毅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85-290,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动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动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立...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动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动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总有效85例,总有效率为73.28%。不同临床资料患者肿瘤最大长径、动静脉瘘、门脉癌栓、远处转移、假包膜、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71、12.76、19.16、8.54、7.30、7.71、9.41、4.08,P<0.05或<0.01)。肿瘤最大长径、门脉癌栓、假包膜、Child-Pugh分级、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次数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动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χ^(2)=3.13、3.75、4.16、5.20、3.90、3.40,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动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早期明确高危因素,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风险,提高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该研究有显著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原发性 立体定向放射 影响因素 最大长径 门脉瘤栓 假包膜 CHILD-PUGH分级 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 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