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应用肌钙蛋白T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被引量:11
1
作者 贾荣波 刘海涛 耿文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前及术后肌钙蛋白T(TnT)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测定,探讨TnT和NT-proBNP联合应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60~82岁行择期非心脏手... 目的: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前及术后肌钙蛋白T(TnT)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测定,探讨TnT和NT-proBNP联合应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60~82岁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共200例,分冠心病组118例和非冠心病组82例。分别测定术前l天及术后第2天的血清TnT和NT-proBNP浓度,记录两组患者同手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探讨TnT和NT-proBNP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利用ROC曲线确定最佳界值。结果:(1)冠心病组术后TnT及NT-proBNP浓度均高于术前及非冠心病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总的心血管事件在冠心病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5,P〈0.05),单项事件比较差异兀统计学意义。(3)冠心病组,术前TnT预测同手术期总心血管事件的最佳界值为18.5ng/L,灵敏度为72.0%,特异度为69.6%;术前NT-proBNP预测围手术期总心血管事件的最佳界值为98.0pg/ml,灵敏度为90.8%,特异度为74.6%。(4)术前TnT升高患者总心血管事件高于TnT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P=0.043),NT-proBNP升高患者总心血管事件同样高于NT-proBNP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0.036)。TnT及NT-proBNP均升高患者总心血管事件显著高于两者均正常患者(x^2=13.32,P=0.000)。结论:TnT及NT-proBNP浓度均可作为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同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心脏标志物,两者联用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T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非心脏手术 心血管事件 预测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11
2
作者 丁梅 耿文真 刘晓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3-654,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AP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基础治疗组(n=40)行综合治疗,72 h内肠营养组在基础治疗组治疗基础上,于患者入院72 h内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AP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基础治疗组(n=40)行综合治疗,72 h内肠营养组在基础治疗组治疗基础上,于患者入院72 h内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72 h后肠营养组在基础治疗组治疗基础上,于患者入院〉72 h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监测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血清淀粉酶(AMS)水平、C反应蛋白(CRP)含量、AMS恢复正常的时间,12~14 d后评价疗效,观察并分析并发症、不良预后。结果 72 h内肠营养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治疗后72 h内肠营养组、72 h后肠营养组ALB、AMS、CRP含量均显著优于基础治疗组(均P〈0.05),且三组AMS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基础治疗组时间最长,72 h内肠营养组时间最短。基础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转手术率均高于72 h内肠营养组和72 h后肠营养组,72 h后肠营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72 h内肠营养组(均P〈0.05)。结论 肠内营养是治疗老年AP患者的有效营养支持方式,而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础疗法的芪苈强心胶囊综合用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LVEF、LVEDD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永选 王彩虹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442-445,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基础疗法的芪苈强心胶囊综合用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4例,按... 目的:研究基于基础疗法的芪苈强心胶囊综合用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分别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R、LVEF、LVEDD水平,治疗前后VEGF、NO水平以及血浆AngⅡ、ET、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 49%(43/47),高于对照组的72. 34%(3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HR、LVEDD水平分别为(76. 43±6. 52)次/min、(46. 12±4. 08) mm,低于对照组的(88. 61±7. 33)次/min、(50. 13±4. 33) mm,而LVEF水平为(42. 30±7. 01)%,高于对照组的(36. 72±6. 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观察组VEGF、NO水平分别为(522. 58±127. 57) ng/L、(43. 49±7. 01)μmol/L,高于对照组的(441. 38±113. 52) ng/L、(34. 85±6. 8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AngⅡ、ET、BNP水平分别为(135. 42±24. 48) pg/m L、(53. 68±22. 82) ng/L、(287. 96±62. 02)μg/L,低于对照组的(161. 33±23. 66) pg/m L、(84. 68±27. 48) ng/L、(372. 02±64. 8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基于基础疗法的芪苈强心胶囊综合用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有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同时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