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项目式教学法在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小讲座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李桂荣 杨志青 徐少华 《医药前沿》 2025年第4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项目式教学法在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小讲座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在滨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6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 目的探讨项目式教学法在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小讲座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在滨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6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项目式教学法,比较两组基础理论考核成绩、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案例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理论考核得分、基础操作技能考核得分、案例考试各项目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教学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式教学法在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小讲座教学中应用,有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综合判断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素质,且教学满意度较高,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法 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 小讲座 重症医学科 基础理论考核 基本操作技能考核 案例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探析
2
作者 范磊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 目的:探讨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病情干预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改善此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丁苯酞 急性重症脑梗死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张红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4期49-51,55,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患儿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对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郑文涛 孙振棣 王爱芹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3-596,共4页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ICU 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SAP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布托啡诺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1例.... 目的 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ICU 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SAP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布托啡诺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1例.布托啡诺组先静脉注入布托啡诺10 μg/kg负荷剂量,然后12 mg加0.9%生理盐水至50 mL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组先静脉注入枸橼酸芬太尼1g/kg负荷剂量,然后用0.1 mg加生理盐水至50 mL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两组均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在用药范围内调节输注速度.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估两组的镇痛效果,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2、4 h VAS评分和用药后1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并观察两组用药后呕吐发生率、胃肠蠕动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布托啡诺组和芬太尼组用药后1、2、4hVAS评分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分:布托啡诺组为2.43±0.73、2.55±0.89、2.49±0.86比8.46±1.19;芬太尼组为2.61±0.62、2.48±0.93、2.45±0.75比8.22±0.81,均P<0.05);但两组用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布托啡诺组和芬太尼组用药后1 h MAP、HR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MAP(mmHg,1 mmHg =0.133 kPa):布托啡诺组为72.21±9.39比82.93±10.38,芬太尼组为76.32±10.45比86.52±11.39,HR(次/min):布托啡诺组为82.32±13.35比96.13±8.62,芬太尼组为83.21±14.23比92.1±7.55],氧合指数较用药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Hg:布托啡诺组为180.23±24.88比174.23±25.56,芬太尼组为174.56±22.38比168.32±20.66);两组患者用药后HR、MAP、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布托啡诺组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芬太尼组明显缩短[胃肠蠕动恢复时间(d):2.32±0.85比4.76±1.23,ICU住院时间(d):3.12±1.02比5.13±1.14,均P<0.05],用药后就呕吐发生率较芬太尼组明显降低[9.5% (2/21)比42.9% (9/21),P<0.05].结论 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对SAP患者的镇痛效果相当,均对生命体征影响小,但布托啡诺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芬太尼轻,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并可缩短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胰腺炎 急性 重症 布托啡诺 芬太尼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危重症治疗中纤维支气管镜的作用分析
5
作者 范磊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20年第3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治疗中纤维支气管镜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95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为95例急危重症患者选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及心率等指标检测...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治疗中纤维支气管镜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1月我院95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为95例急危重症患者选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及心率等指标检测,分析95例危急重症患者运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更低,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更高,有比较意义(P<0.05)。结论急危重症治疗中纤维支气管镜的运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纤维支气管镜 运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MP-9、TIMP-1、hs-CRP变化及其与心室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许道营 王爱芹 +2 位作者 张秀洲 姜风琴 步芳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AMI后近期左心室重构(LVRM)和功能的关系。方法临床纳入71例首次AMI患者,其中31例患者(A组)在发病后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AMI后近期左心室重构(LVRM)和功能的关系。方法临床纳入71例首次AMI患者,其中31例患者(A组)在发病后12 h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20例患者(B组)给予发病后7 d内的延迟PCI,20例患者(C组)不进行PCI,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同时选取17例健康者(D组)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MMP-9、TIMP-1以及hs-CRP的变化。使用超声心电图检测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射血分数(EF)和室壁运动指数(WNSI)。结果 A组EDVI、ESVI、EFA明显好于B、C组,B组好于C组(P<0.05)。MMP-9、TIMP-1、hs-CRP B组好于A、C组(P<0.05)。结论 AMI后早期血清MMP-9浓度即升高,LVRM过程中MMP-9浓度与EDVI、呈正相关,与EF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MMP-9 TIMP-1 HS-CRP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肺动脉压测量方法在急性中高危肺栓塞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夏风飞 孙振棣 +6 位作者 王新安 夏家林 王清国 黄平超 张成德 李凯述 李洪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57-661,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心动图与肺动脉导管测量肺动脉收缩压(PASP)在急性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PTE)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急性PTE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中危21例,高危10例,均伴有... 目的比较超声心动图与肺动脉导管测量肺动脉收缩压(PASP)在急性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PTE)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急性PTE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中危21例,高危10例,均伴有下肢不同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介入术前均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和DSA下肺动脉导管直接测量PASP,并序贯接受临时腔静脉滤器置入、肺动脉吸栓及导管接触溶栓,回收滤器时肺动脉导管复测PASP,次日或出院前超声心动图复测PASP。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描述超声心动图与肺动脉导管测量PASP值间相关性,配对t检验比较介入术前后两者测得PASP值变化。结果31例患者介入术后肺栓塞症状均消失,25例血栓完全清除,6例大部分清除。平均溶栓时间(4.65±1.17)d,平均住院时间(10.55±1.89)d。治疗期间1例患者牙龈出血,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超声心动图测量与肺动脉导管实时直接测量PASP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术前r=0.99,P<0.05;术后r=0.67,P<0.05)。超声心动图、肺动脉导管测得介入术前后PAS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9,P<0.05;t=11.64,P<0.05)。术前肺动脉导管测压值高于超声心动图(t=5.34,P<0.05),术后测压值低于超声心电图组(t=4.21,P<0.05)。结论介入治疗急性PTE患者效果显著。超声心动图与导管测量PASP值虽略有偏差,但有显著相关性。超声心动图无创测量PASP,可为介入治疗效果评估、预后分析、随访观察提供重要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导管测压 急性肺栓塞 肺动脉压 血管内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它西普在IgA肾病和狼疮性肾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杨佳 高洁 +4 位作者 赵文静 徐强 李海英 于晨 董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51-56,共6页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及其同源物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自身免疫性肾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泰它西普是通过重组DNA技术将BLys受体TACI胞外特定的可溶部分与人IgG1 Fc段融合的蛋白,可以阻断BLys和APRIL与其细胞膜受体(TACI、BR3...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及其同源物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自身免疫性肾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泰它西普是通过重组DNA技术将BLys受体TACI胞外特定的可溶部分与人IgG1 Fc段融合的蛋白,可以阻断BLys和APRIL与其细胞膜受体(TACI、BR3、BCMA)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阻断BLys和APRIL的生物学作用。该文阐述了泰它西普的作用机制及其在IgA肾病、狼疮性肾炎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提示泰它西普为临床治疗自身免疫性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狼疮性肾炎 泰它西普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增殖诱导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妇产科情景模拟教学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传厚 杨春燕 +2 位作者 李莉 何淼龙 张磊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5期76-80,共5页
目的探究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妇产科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来医院妇产科实习的临床实习生120名,将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2014级妇产科实习生60例设为对照组,接受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 目的探究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妇产科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来医院妇产科实习的临床实习生120名,将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2014级妇产科实习生60例设为对照组,接受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妇产科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2015级妇产科实习生60例设为研究组。教学结束后,进行技能和理论考核,分析其教学效果,并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结果研究组理论考核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实习后临床岗位胜任力理论应用、实践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各项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实习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了以带教效果、实习生知识应用、带教意见反馈等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论以临床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妇产科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带教中可提高实习生的理论和技能成绩,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胜任力 妇产科 情景模拟 教学模式 评价体系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TRIM59、Akt及N-cadherin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薛栋 舒孟良 +2 位作者 张建 夏修良 陈雨信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740-474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TRIM)59、蛋白激酶B(p-Akt)与N-钙黏蛋白(N-cadherin)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8例HCC和60例癌旁组织中TRIM59、p-Akt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并分析三指标与临床病理参数间关系。结果HCC中...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TRIM)59、蛋白激酶B(p-Akt)与N-钙黏蛋白(N-cadherin)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8例HCC和60例癌旁组织中TRIM59、p-Akt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并分析三指标与临床病理参数间关系。结果HCC中TRIM59、p-Akt和N-cadherin阳性表达率(73.5%、65.3%、57.1%)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11.7%、13.3%、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IM59、p-Akt和N-cadherin表达与血管侵袭、肿瘤的分化程度、病理学分级和TNM分期有关(P<0.05)。Spearman等级结果表明,HCC中TRIM59和p-Ak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HCC中TRIM59和N-cadherin蛋白呈正相关(P<0.05),p-Akt和N-cadherin蛋白也呈正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TRIM59高表达是HCC一个不良预后因子。结论HCC组织中TRIM59、p-Akt和N-cadherin异常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明显有关,TRIM59有可能成为HCC预后的一个新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三结构域蛋白59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的生理效应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晓英 隋永芹 +4 位作者 吴萌萌 房宁宁 高健 王伯丽 杨芳杰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923-927,共5页
随着氧疗技术的不断进展,氧气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必不可少的基本治疗措施,而近几年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因为其舒适性、持续冲刷鼻咽部生理无效腔,呼气末正压(PEEP)效应、加温加湿等功能已经逐渐... 随着氧疗技术的不断进展,氧气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必不可少的基本治疗措施,而近几年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因为其舒适性、持续冲刷鼻咽部生理无效腔,呼气末正压(PEEP)效应、加温加湿等功能已经逐渐取代普通氧疗和部分无创通气,成为临床的第一选择[3]。HFNC因为其独特的生理效应使其临床适应证越来越广泛。我们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近年来HFNC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 湿化 生理效应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保存留置针对提高小儿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英 胡丽霞 耿文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7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留置针在冰箱低温(2~8)℃保存对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10月期间入院治疗先后行2次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130例,于左右手(足)穿刺静脉时,一侧血管使用低温留置针(试验组)和对侧血管使用室温(25... 目的:探讨留置针在冰箱低温(2~8)℃保存对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10月期间入院治疗先后行2次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130例,于左右手(足)穿刺静脉时,一侧血管使用低温留置针(试验组)和对侧血管使用室温(25±5)℃(对照组)留置针进行穿刺,组成配对实验,同一患儿由同一护士静脉穿刺。观察留置不同保存温度下穿刺成功率。结果:低温保存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较室温保存的穿刺成功率高(P〈0.05)。结论:低温保存留置针可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低温保存 穿刺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免疫抑制剂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佳 席哲帆 +2 位作者 邹皓珍 徐强 董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8期2517-2521,共5页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传统的免疫抑制剂虽能提高缓解率,但存在严重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数年内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本文主要介绍新型免疫抑制剂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中的进展。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新型免疫抑制剂 利妥昔单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青青 宋相孔 +2 位作者 武静 赵静 魏新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68-1470,共3页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危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重症颅脑外伤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头孢...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危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重症颅脑外伤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原菌清除率和安全性,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观察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清除率为70.7%,高于对照组的54.7%;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3.3%、对照组为10.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对重症颅脑外伤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有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 替加环素 鲍氏不动杆菌 感染 重症颅脑外伤 危重患者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网式监管对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霞 杨金霞 +2 位作者 王雯 王良俊 刘新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772-4774,共3页
目的探究网式监管对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7月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就诊且使用≥3类的抗菌药物治疗的1 00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的5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4年... 目的探究网式监管对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7月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就诊且使用≥3类的抗菌药物治疗的1 00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的5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4年7月的48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取网式监管控制手段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以及在医院感染、执行预防措施与控制措施等方面的改善程度,分析网式监管对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为38.55%,显著高于观察组21.06%;观察组患者在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用物专用、设置隔离标示及开具隔离医嘱的执行率分别为93.25%、86.30%、88.34%、9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87%、34.44%、26.81%、3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健康宣教、医用废物的处理和用物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网式监管对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便于感染患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式监管 多药耐药菌 感染 预防控制效果
原文传递
NRS2002评分预测ICU成人重症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新平 赵新英 +2 位作者 丁梅 房宁宁 欧阳修河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0期1629-1631,1666,共4页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预测ICU成人重症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1—5月滨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成人重症患者201例,进行调查性研究。24 h内完成NRS2002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入选患者均...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预测ICU成人重症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1—5月滨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成人重症患者201例,进行调查性研究。24 h内完成NRS2002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入选患者均经过肠内和/或肠外营养支持。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NRS2002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观察不同营养风险组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差异;分析NRS2002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危重患者中度以上营养风险高达88.6%;死亡组和存活组NRS2002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营养风险组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营养风险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2002评分和APACHEⅡ评分与预后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69和0.329;两种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和0.6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成人重症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可反映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可对重症患者预后进行预测,尽早营养支持可改善重症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S2002评分 APACHEⅡ评分 危重患者 预后 营养支持治疗
原文传递
重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补硒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爱芹 信淑珍 +3 位作者 刘新平 左怀云 卢艳霞 王墨林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情况和补硒治疗效果。方法 54例重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其中23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作为营养不良风险组;另31例营养正常,作为营养正常组。将营养不良风险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 目的探讨重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情况和补硒治疗效果。方法 54例重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其中23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作为营养不良风险组;另31例营养正常,作为营养正常组。将营养不良风险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1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补硒治疗,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并发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23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42.59%;营养不良风险组的BMI、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计数均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4天的ALB、H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腹泻、高血糖和胃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4d后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极易发生营养不良风险,及时给予补硒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营养风险筛查 补硒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哮喘患者血Th1/Th2、Th17/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万敏敏 李新慧 +2 位作者 李红娜 冯金红 李凯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0期00020-00023,共4页
通过比较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Th1、Th2、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及与之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滨州市人民医院62例哮喘患者,分为急性发作组(n=28)和临床缓解组... 通过比较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Th1、Th2、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及与之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滨州市人民医院62例哮喘患者,分为急性发作组(n=28)和临床缓解组(n=34),同时30例正常人设置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Th1、Th2、Th17、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血细胞因子(IFN-γ、IL-4、IL-17、IL-10、TGF-β)的水平,比较各组细胞比例及与之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差异。结果:哮喘患者血Th1细胞比例和血浆IFN-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发作组低于临床缓解组(P<0.05);而哮喘患者外周血Th2细胞比例和血浆IL-4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发作组高于临床缓解组(P<0.05);急性发作组血Th17细胞比例和血浆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临床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和血浆IL-10、TGF-β水平均明显低于临床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临床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之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Th2,Th17细胞及血浆细胞因子IL-4,IL-17增多,而Th1,CD4+CD25+Treg细胞及细胞因子IFN-γ,IL-10,TGF-β减少,提示哮喘发病机制与外周血 Th1/Th2、Th17/Treg 及其细胞因子免疫失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Th1细胞 Th2细胞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眶脑毛霉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崔占群 孙振棣 +2 位作者 李桂荣 张金文 马朋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00320-00323,共4页
随着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增加,毛霉菌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鼻眶脑毛霉菌病是一种罕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病,其主要特点是侵袭性强,发病较急,进展快,初始诊疗困难而易耽误治疗时机,死亡率高。本文通过对一例鼻眶脑毛霉菌病患者的... 随着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增加,毛霉菌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鼻眶脑毛霉菌病是一种罕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病,其主要特点是侵袭性强,发病较急,进展快,初始诊疗困难而易耽误治疗时机,死亡率高。本文通过对一例鼻眶脑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相关文献的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鼻眶脑毛霉菌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眶脑毛霉菌病 病例回顾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球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万敏敏 李新慧 +2 位作者 于立萍 舒孟良 欧阳修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00324-00327,共4页
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有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两个类型对人类致病。隐球菌病是一种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表现的特殊病原学感染疾病,临床上极易误诊。吸入隐球菌孢子导致肺隐球菌病,同时隐球菌具有嗜中枢神经系统性... 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有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两个类型对人类致病。隐球菌病是一种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表现的特殊病原学感染疾病,临床上极易误诊。吸入隐球菌孢子导致肺隐球菌病,同时隐球菌具有嗜中枢神经系统性,穿过血脑屏障导致神经系统感染。本文通过1例隐球菌病患者的诊疗过程及相关的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隐球菌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病 病例回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