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5
1
作者 高兆峰 王海林 +1 位作者 房新民 李伟鹏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6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9月收治的旋后外旋型Ⅳ度AF 120例,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组61例和经腓骨入路(TA)组62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9月收治的旋后外旋型Ⅳ度AF 120例,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组61例和经腓骨入路(TA)组62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情况(依据Lane-sandhu骨痂生长评分)、踝功能恢复情况[依据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P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TA组(P<0.01)。TPA组骨折愈合优良率及AOFAS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TA组(P<0.05)。TP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TA组(P<0.05)。结论与TA内固定术比较,TPA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AF效果更佳,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和踝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经腓骨入路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 骨折愈合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磊 王海林 +1 位作者 刘旋 张凤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6期520-524,共5页
目的探究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09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上肢功能情况和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 目的探究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09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上肢功能情况和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术后手内肌萎缩、Tinel征阳性、夹纸试验阳性、Froment征阳性患者比例减少,手部握力、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潜伏期、波幅、两点分辨觉(2-PD)、上肢功能测定(DASH)评分等结果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男性、病程≥6个月、长期屈肘工作、尺神经MNCV<35 m·s^(-1)、2-PD≥6 mm和DASH评分≥55分为肘管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将以上因素纳入Nomogram预测模型,校正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中重度肘管综合征疗效显著,年龄、性别、病程、工作是否长时间屈肘、尺神经MNCV、2-PD、DASH评分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松解前置术 临床疗效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兆峰 王海林 +1 位作者 房新民 李伟鹏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12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予不切开旋前方肌... 目的探讨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予不切开旋前方肌的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予切开旋前方肌的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腕关节旋前、旋后、桡偏、尺偏活动度,以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9.55%(χ^2=5.959,P=0.01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6个月,两组腕关节旋前、旋后、桡偏、尺偏角度均较术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16%低于对照组的27.27%(χ^2=5.943,P=0.015)。结论采用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腕关节活动度,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旋前方肌 手术时间 关节活动度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Zeb1-AS1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影响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4
作者 刘旋 张磊 张凤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510-1513,共4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E盒结合锌指蛋白1反义1(Zeb1-AS1)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调控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方法:将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分为si-N...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E盒结合锌指蛋白1反义1(Zeb1-AS1)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调控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方法:将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分为si-NC组、si-Zeb1-AS1组、si-Zeb1-AS1+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组。运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分析B细胞淋巴瘤(Bcl-2)、Bcl相关X蛋白(Bax)、p-JAK2和p-STAT3表达水平。结果:与si-NC组比较,si-Zeb1-AS1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48、72 h)、Bcl-2、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si-Zeb1-AS1组比较,si-Zeb1-AS1+AG490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48、72 h)、Bcl-2、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干扰lncRNA Zeb1-AS1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能够促进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E盒结合锌指蛋白1反义1 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