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的碳库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一宁 陈鹭真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共11页
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是典型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相当可观的固碳能力。植被碳库和沉积物碳库是蓝碳生态系统有机碳的主要载体,其变化过程决定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固碳能力。本文尝试从碳库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通过文献梳理,总结不... 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是典型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相当可观的固碳能力。植被碳库和沉积物碳库是蓝碳生态系统有机碳的主要载体,其变化过程决定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固碳能力。本文尝试从碳库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通过文献梳理,总结不同植被碳库之间、不同沉积物碳库之间以及植被碳库和沉积物碳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指出物种竞争、外源碳输入以及生物地貌学过程在碳库相互作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碳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蓝碳 植被 沉积物 碳库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3
2
作者 程飞 纪雅宁 +1 位作者 李倨莹 朱小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22-228,共7页
在以建设海洋牧场为主要策略修复海湾资源与环境的背景下,基于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采用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收益转移法等评估方法,构建了海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框架,对供给、调节、文化3类服务10项子服务进行货币化评... 在以建设海洋牧场为主要策略修复海湾资源与环境的背景下,基于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采用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收益转移法等评估方法,构建了海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框架,对供给、调节、文化3类服务10项子服务进行货币化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总量约为27.16×108元/a,单位面积海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约为482.16×104元/(km2·a);供给服务总体比例较高,占62.83%,体现了维持渔业资源稳定持续供给的重要性;文化服务其次,占25.31%,调节服务比例偏低占11.86%,对控制非点源污染、改善生境条件提出了迫切需求.研究表明评估结果尚属偏低的保守值,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并探讨分析建设海洋牧场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对持续动态的价值评估与适应性管理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学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象山港 海洋牧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围填海区域景观生态红线划分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肖甜甜 李杨帆 向枝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850-3860,共11页
以围填海活动为代表的高强度的人类开发利用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岸带地区的自然属性,区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定位于我国大陆沿海的围填海区域,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取我国大陆沿海围填海区域的矢量数据,基于围填海活动... 以围填海活动为代表的高强度的人类开发利用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岸带地区的自然属性,区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定位于我国大陆沿海的围填海区域,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取我国大陆沿海围填海区域的矢量数据,基于围填海活动影响下海岸带区域的景观类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评估结果,识别我国海岸带的生态脆弱区和重点保护区,提出围填海区域景观生态红线的划分方法。通过分析可知:(1)围填海区域景观生态红线区呈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的分布特点;(2)景观生态红线区主要分布在人工湿地和残存自然湿地中。围填海区域是进行海陆统筹研究的关键区域,而景观生态红线作为识别其重要生态功能区,并进行二次保护和抢救性保护的有效手段,将为我国海岸带生态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填海区域 生态系统服务评价 景观生态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湿地鸟类的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小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4-488,共5页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以滨海湿地鸟类等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尤其以鹭科鸟类为主,研究动物多样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分析鸟类繁殖生态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素,探讨滨海湿地鸟类食物链的污染物转移与富集规律,建立鸟类物种及...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以滨海湿地鸟类等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尤其以鹭科鸟类为主,研究动物多样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分析鸟类繁殖生态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素,探讨滨海湿地鸟类食物链的污染物转移与富集规律,建立鸟类物种及性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分析鹭科鸟类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濒危物种的致危机制,以期促进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鹭科鸟类 水鸟 滨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对鹭科鸟类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智君 刘劲涛 +1 位作者 夏丹霞 陈小麟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1年第1期19-22,共4页
通过调查厦门市下潭尾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区的鹭科鸟类物种和数量,对比海水不同潮位鹭科鸟类数量、生境分布以及红树林不同修复阶段白鹭种群数量变化,探讨红树林生态修复对鹭科鸟类种群动态的影响。2018—2019年在修复区共调查记录... 通过调查厦门市下潭尾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区的鹭科鸟类物种和数量,对比海水不同潮位鹭科鸟类数量、生境分布以及红树林不同修复阶段白鹭种群数量变化,探讨红树林生态修复对鹭科鸟类种群动态的影响。2018—2019年在修复区共调查记录到8种鹭科鸟类,秋冬季鹭鸟种类较多,5—6月鹭鸟数量最多,其中白鹭为优势种;与修复初期相比,修复区在修复完成后的白鹭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修复区鹭科鸟类在海水低潮位时主要觅食于潮间带滩涂,在高潮位时大多数停歇于未被海水淹没的红树林,观察发现一些鹭鸟在繁殖季节营巢于高大的红树林。结果表明,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修复能够改善鹭科鸟类栖息环境,增加修复区的鹭科鸟类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鹭科鸟类 红树林 滨海湿地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耐寒性和向海性生态系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鹭真 郑文教 +2 位作者 杨盛昌 王文卿 张宜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5-313,共9页
1985年开始,林鹏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开始从红树植物起源和分布的角度,探讨我国红树植物的耐寒性和向海性等级系列;并与红树林造林的宜林地选择相结合,从适应机制到造林实践深入研究红树植物生理生态学.这一系列成果均为红树林全球变化研... 1985年开始,林鹏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开始从红树植物起源和分布的角度,探讨我国红树植物的耐寒性和向海性等级系列;并与红树林造林的宜林地选择相结合,从适应机制到造林实践深入研究红树植物生理生态学.这一系列成果均为红树林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在我国乃至国际红树林全球变化研究领域都是很有价值的.综述了林鹏院士及其研究团队三十多年来在耐寒性等级系列对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的响应,向海性等级系列对海平面上升的适应性,以及宜林地选择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气候变暖 低温胁迫 潮汐淹水 海平面上升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20
7
作者 冯建祥 黄敏参 +2 位作者 黄茜 郭婕敏 林光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5-1074,共10页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位于海陆交错地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特征、很高的服务功能和巨大的资源潜力,但同时也受到人为活动的严峻威胁。作为天然示踪物的稳定同位素为研究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本文着重探讨了稳定同位素在滨...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位于海陆交错地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特征、很高的服务功能和巨大的资源潜力,但同时也受到人为活动的严峻威胁。作为天然示踪物的稳定同位素为研究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本文着重探讨了稳定同位素在滨海湿地动物食物源和食物网结构、滨海植物水分来源和利用效率、环境污染和生物入侵等全球变化对滨海湿地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当前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如食物网研究中样品处理方式和富集度的确定,水分来源研究中水分抽提方法和仪器选择等,展望了稳定同位素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评价以及碳循环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滨海湿地 食物网 水分来源 全球变化
原文传递
中国红树林区互花米草入侵生态效应及防治策略
8
作者 陈静云 黄昊 张宜辉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07-213,222,共8页
红树林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通过人工引种和自然传播,已扩散到我国包括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乡土植物群落以及光滩,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2022年以... 红树林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通过人工引种和自然传播,已扩散到我国包括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乡土植物群落以及光滩,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2022年以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的互花米草除治工作,位于南方滨海湿地的红树林是清除互花米草的重点区域。然而,目前针对红树林区互花米草入侵机制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相关研究范式和防治策略大多借鉴于其他类型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本文归纳了互花米草入侵中国红树林区后产生的主要生态效应,以及中国红树林区采取的几类主要互花米草防治策略,讨论了未来中国红树林区互花米草相关研究的空白和热点,以期为中国红树林区互花米草防治及红树林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互花米草 生物入侵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硅藻多样性与生态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高亚辉 梁君荣 +3 位作者 陈长平 李雪松 彭兴跃 刘广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5-464,共10页
硅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对海洋硅藻多样性和生态作用的认识还很有限.在叙述海洋硅藻多样性、生态作用及硅藻分类学与系统学... 硅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对海洋硅藻多样性和生态作用的认识还很有限.在叙述海洋硅藻多样性、生态作用及硅藻分类学与系统学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概述了厦门大学硅藻课题组近年来在海洋硅藻分类学与系统学、多样性与生态分布、硅藻数据库与计算机自动识别、微型硅藻与硅藻隐形种、硅藻遗传地理差异、硅藻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硅藻细胞硅吸收与硅质壁形成机制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硅藻 多样性 生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缢蛏为主的生态综合养殖池塘氮磷流转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魏虎进 程飞 +1 位作者 朱小明 马冬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4-258,共5页
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氮(N)、磷(P)的流转及N、P利用率情况常作为评价池塘养殖模式及其水平的重要指标.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为主的生态综合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4—11月期间每月测定一个水交换周期内池塘的进排水总磷(TP... 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氮(N)、磷(P)的流转及N、P利用率情况常作为评价池塘养殖模式及其水平的重要指标.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为主的生态综合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4—11月期间每月测定一个水交换周期内池塘的进排水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a(Chl a),根据养殖记录估算以肥料、饲料和养殖动物苗种输入的N、P含量及养殖动物生长积累的N、P含量,评估以缢蛏为主的生态综合养殖池塘N、P流转情况.结果表明:在输入的N中化肥输入比例最高,约占57.0%;水动力交换输入约占12.9%;饲料输入约占24.0%.在输入的P中最主要的输入是化肥和饲料输入,分别为69.3%和16.9%;水交换输入约为11.6%;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苗输入1.1%.在N的输出中,最主要的是水动力交换输出,约占66.0%,被收获养殖动物利用的N约为29.6%,其中罗非鱼14.3%,缢蛏11.5%,对虾3.8%.在P的输出中,水动力交换输出约为69.1%,被收获养殖动物利用的P为22.2%,其中罗非鱼占13.4%,缢蛏占7.8%.约有4.5%的N和约8.7%的P通过渗漏或沉积,形成内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池塘生态系统 生态综合养殖 N流转 P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反硝化的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2
11
作者 王海涛 郑天凌 杨小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15-1924,共10页
反硝化作用是在微生物参与下的土壤氮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反硝化作用强弱直接影响着氮素的利用。反硝化微生物是一大生理类群,广泛分布于细菌、真菌和古菌中,经典的16S rRNA方法不适合反硝化细菌的生态学研究。利用功能基因,结合现代... 反硝化作用是在微生物参与下的土壤氮循环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反硝化作用强弱直接影响着氮素的利用。反硝化微生物是一大生理类群,广泛分布于细菌、真菌和古菌中,经典的16S rRNA方法不适合反硝化细菌的生态学研究。利用功能基因,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成为反硝化研究的常用方法。主要介绍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反转录PCR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功能单细胞分离技术在反硝化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并综述了土壤反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对反硝化未来的研究技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反硝化 作用机理 影响因素 分子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秋茄幼苗生长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谢翔宇 翁铂森 +1 位作者 赵素贞 严重玲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4-253,共10页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发展导致的河口重金属污染等的影响,红树林退化与消失的趋势相当严重,红树林的保育恢复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立足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红树植物的共生关系,以红树植物秋茄(Kan... 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发展导致的河口重金属污染等的影响,红树林退化与消失的趋势相当严重,红树林的保育恢复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立足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红树植物的共生关系,以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S.,L.)Yong)为试材,在施加重金属Cd(0,5,10,20,40mg/kg)的条件下,通过接种与不接种混合AMF,对比研究从红树林生境中筛选扩繁的优势AMF菌种对秋茄幼苗生长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接种AMF使得秋茄幼苗的生物量增加,但株高未出现明显变化.Cd胁迫引起了秋茄叶片和根系丙二醛(MDA)含量的持续上升,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低含量下刺激,高含量下抑制的效应.接种AMF使得MDA含量显著减少,SOD、POD、CAT活性显著增加,从而能够更好地清除活性氧,减轻Cd胁迫下秋茄的膜脂过氧化程度,保护植物.研究揭示AMF在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潜在的抗重金属污染生理生态功能,为红树林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CD 抗氧化酶系统 秋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病毒--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调控者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慧 柏仕杰 +1 位作者 蔡雯蔚 郑天凌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1-559,共9页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海洋病毒在调节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种群数量、物质循环、生物间遗传物质的转移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海洋病毒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海洋病毒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 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海洋病毒在调节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种群数量、物质循环、生物间遗传物质的转移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海洋病毒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海洋病毒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调控作用,并对海洋病毒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病毒 生态系统 调控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海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应用——以粤港澳大湾区伶仃洋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杨帆 张倩 +1 位作者 向枝远 张振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9-1009,共11页
海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开展海洋空间规划的基础,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系统服务框架下提出伶仃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并分区。根据一级分区结果、开发适宜性—生态保护重要性矩阵和面积占比,分为重点开发区... 海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开展海洋空间规划的基础,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系统服务框架下提出伶仃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并分区。根据一级分区结果、开发适宜性—生态保护重要性矩阵和面积占比,分为重点开发区(高—低,30.63%)、限制开发区(高—高,22.71%)、保留区(低—低,23.37%)、禁止开发区(低—高,23.29%),以上四区开发适宜性依次递减。根据资源禀赋和用海兼容条件进行二级分区,重点开发区包括港口航运、旅游、渔业等单功能二级区(近岸与岛屿周围海域)和兼容二级区(桂山岛外围海域),关注供给/文化服务协同开发。限制开发区分为生态旅游和休闲渔业二级区,分布于香港、澳门地区近岸海域,需权衡供给/文化服务的开发和调节/支持服务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 海洋开发适宜性 生态保护重要性 伶仃洋
原文传递
边缘海浮游生态系统对生物泵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黄邦钦 柳欣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5-395,共11页
海洋生物泵及其与碳循环关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边缘海是全球海洋的重要组分,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气候调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也是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相互作用研究的... 海洋生物泵及其与碳循环关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边缘海是全球海洋的重要组分,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气候调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也是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相互作用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区域。针对"边缘海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如何调控生物泵效率"这一科学命题,归纳分析了浮游生态系统主要生物组分及其在碳循环和生物泵(颗粒有机碳输出)过程中的作用,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思路是将整个浮游生态系统看成黑箱模式,关注该生态系统某些方面的动态与生物泵效率的关系。最新研究表明,浮游生态系统对生物泵的调控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该系统内不同营养级间的碳流与颗粒有机碳输出的相关过程非常复杂。简单地利用浮游生物不同类群(含营养级)生物量和生产力等指标来阐明浮游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泵效率的耦合机制非常困难。针对当今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整个浮游生态系统入手,在研究生态系统群落组成和生物量(即各类群颗粒有机碳储库)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有机碳在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转换过程及其速率,期望阐明影响生物泵效率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机制,同时构建不同浮游生态系统的碳流传递过程和颗粒有机碳的输出模式,从而最终揭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调控生物泵效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态系统 生物泵 颗粒有机碳输出 群落结构 全球变化
原文传递
沼泽湿地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物理运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牟晓杰 孙志高 王玲玲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6-152,共7页
沼泽湿地土壤是氮的重要储库,发挥着源、汇和转化器的重要功能。湿地土壤中无机氮的物理运移不但影响着植物的养分供给状况,而且其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健康状况等也有着深刻影响。综述了沼泽湿地土壤无机氮物理运移及影响因... 沼泽湿地土壤是氮的重要储库,发挥着源、汇和转化器的重要功能。湿地土壤中无机氮的物理运移不但影响着植物的养分供给状况,而且其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健康状况等也有着深刻影响。综述了沼泽湿地土壤无机氮物理运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动态。当前湿地土壤无机氮物理运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硝态氮和铵态氮(特别是硝态氮)物理运移规律及部分影响因素(如水分条件、土壤物理性质等)的探讨上,缺乏无机氮物理运移的动力学、热力学机制与模型表征研究。鉴于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天然沼泽湿地是研究的薄弱点,其在今后应亟需加强的领域包括:①无机氮物理运移的驱动机制;②动力学、热力学与环境效应模型表征;③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对无机氮物理运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铵态氮 物理运移 沼泽湿地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胁迫对海莲幼苗保护酶系统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丽 杨盛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8-652,共5页
为探讨Al^(3+)胁迫对海莲的影响,研究了10~50 mmol/L Al^(3+)处理下海莲幼苗叶片和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 为探讨Al^(3+)胁迫对海莲的影响,研究了10~50 mmol/L Al^(3+)处理下海莲幼苗叶片和根系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海莲幼苗能耐受50 mmol/L的Al^(3+)胁迫处理,具有较高的耐铝性。但在50 mmol/L Al^(3+)处理时,海莲幼苗叶片和根系的质膜系统膜脂过氧化加重,MDA含量增加;细胞活性氧代谢失衡。在保护酶系统中,Al^(3+)处理促进了叶片中APX和POD活性的提高,降低了CAT的活性,SOD的活性呈下降趋势;海莲根部POD和SOD活性均显著提高,而CAT活性下降。25~50 mmol/LAl^(3+)处理下,海莲叶片和根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下降;Pro的含量在叶片和根均有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莲 铝胁迫 保护酶系统 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先进技术推动的生态学新分支 被引量:62
18
作者 林光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稳定同位素技术因具有示踪(tracers)、整合fintegration)和指示(indicators)等多项功能,以及检测快速、结果准确等特点,在生态学研究中日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由于生态学研究问题更趋复杂化和全球化,多学科的交叉... 稳定同位素技术因具有示踪(tracers)、整合fintegration)和指示(indicators)等多项功能,以及检测快速、结果准确等特点,在生态学研究中日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由于生态学研究问题更趋复杂化和全球化,多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已成为本学科发展的新的生长点。以稳定同位素作为示踪剂研究生态系统中生物要素的循环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时空整合能力研究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生态过程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技术 生态学 生态系统 生态过程 空间尺度 示踪剂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综合养殖池塘氮磷沉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红宣 胡雪怡 +1 位作者 吴维鹏 李倨莹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173-178,共6页
通过使用沉积物捕获器获取沉积物,研究了一生态综合养殖池塘的沉积作用,并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的生物沉积作用,同时分析了池塘沉积物及其间隙水的营养盐;应用Fick第一定律对池塘沉积物-池水界面营养... 通过使用沉积物捕获器获取沉积物,研究了一生态综合养殖池塘的沉积作用,并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的生物沉积作用,同时分析了池塘沉积物及其间隙水的营养盐;应用Fick第一定律对池塘沉积物-池水界面营养盐通量进行了估算.藻类池颗粒物质的日平均沉积速率为44.59 g/m^2,贝类池颗粒物质的日平均沉积速率为14.01 g/m^2;两个池塘试验期内(90 d)N、P的净沉积量分别为6061.5 g和3411 g(采样池塘面积各0.5 hm^2,水深50~60 cm).结果显示实验期内生态综合养殖池塘沉积作用分别占N、P营养元素输出的2.2%和5.8%(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综合养殖 总氮 总磷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种药食两用的南方滨海耐盐植物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琳婷 王文卿 +1 位作者 朱雪平 陈慧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10期73-77,共5页
南方滨海地区人口分布集中、土地耕种面积少,盐渍土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植物生长和作物减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但南方海岸线广阔,植物资源丰富,鱼塘面积大,若打破传统的"养殖-晒塘"模式,把冬闲鱼塘与耐盐蔬菜结合起来,既能减少... 南方滨海地区人口分布集中、土地耕种面积少,盐渍土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植物生长和作物减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但南方海岸线广阔,植物资源丰富,鱼塘面积大,若打破传统的"养殖-晒塘"模式,把冬闲鱼塘与耐盐蔬菜结合起来,既能减少现有土地资源的占用,又能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许多耐盐蔬菜还兼具药用价值,不仅逐渐引起医药界和食品界的重视,有些地方政府对药用价值蔬菜种植还给予重点扶持。对于"药补不如食补"的中国人,通过食补来替代药物治疗,是最理想的养生之道。通过长时间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筛选出以菊科和藜科为主的17科29属30种南方滨海地区药食两用的耐盐蔬菜,针对其生境、分布、食用方法及药用功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冬闲鱼塘 耐盐蔬菜 药食两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