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中原文化与闽台文化之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汤漳平 许晶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1-24,共4页
闽台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并列的与对等的,中原文化和闽台文化是一种远源关系,而台湾文化和闽南文化是一种近源关系。由于中原文化与闽台文化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因此,在闽台文化研究中,应当关注这种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加强... 闽台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并列的与对等的,中原文化和闽台文化是一种远源关系,而台湾文化和闽南文化是一种近源关系。由于中原文化与闽台文化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因此,在闽台文化研究中,应当关注这种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加强与中原地区有关人士的交流与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文化 中原文化 远源关系 近源关系 闽南民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台闽南方言诸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2
作者 马重奇 《闽台文化研究》 2008年第4期103-116,共14页
一、闽台闽南方言韵书说略明清时期的方言学家们根据福建和广东闽南方言区的语音系统,编撰出许多便于广大民众学习的方言韵书。据笔者考证,反映泉州方言音系的韵书有黄谦著《汇音妙悟》(1800,泉州音)和廖纶玑著《拍掌知音》(清,泉州白读... 一、闽台闽南方言韵书说略明清时期的方言学家们根据福建和广东闽南方言区的语音系统,编撰出许多便于广大民众学习的方言韵书。据笔者考证,反映泉州方言音系的韵书有黄谦著《汇音妙悟》(1800,泉州音)和廖纶玑著《拍掌知音》(清,泉州白读音);反映漳州方言音系的韵书有谢秀岚著《汇集雅俗通十五音》(1818,漳浦音)、无名氏著《增补汇音》(1820,龙海音)和长泰无名氏著《渡江书十五音》(清,长泰音);反映漳、泉二腔的韵书有叶开恩著《八音定诀》(1894)和无名氏著《击掌知音》(清)等;反映粤东闽南方言韵书主要有张世珍著《潮声十五音》(1913,汕头音)、崇川马梓丞改编《击木知音》(1915,潮州音)、蒋儒林编《潮语十五音》(1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方言 增补汇音 泉州方言 渡江书十五音 谢秀岚 廖纶玑 语音特点 鼻化韵 白读音 潮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加大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之研究
3
作者 汤漳平 《闽台文化研究》 2008年第4期147-150,共4页
从远古时代起,黄河流域便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成长壮大的摇篮。上古三代,它又是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地区,因而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河南省作为中原地区的河洛文化发源地,自本世纪以来,大力加强河洛文化的研究... 从远古时代起,黄河流域便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成长壮大的摇篮。上古三代,它又是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地区,因而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河南省作为中原地区的河洛文化发源地,自本世纪以来,大力加强河洛文化的研究,并成立了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至今已召开七届会议,主要研究河洛文化的起源,河洛文化的特质,河洛文化的传播,河洛文化与周边文化之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其中,闽台文化与河洛文化之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洛文化 文化发展史 闽台文化 闽南文化 上古三代 黄河流域 客家文化 中心地区 文化认同感 台湾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方言熟语看闽台文化差异——以涉北文化、涉“番”文化与“番薯”文化情结为例
4
作者 张嘉星 《闽台文化研究》 2010年第4期103-109,共7页
一、从"涉北"熟语看闽台文化的异同表面上看,闽南似乎缺少类似台湾那样的外省籍人口,实则不然,早在1949年之前,闽南人就长期同少数北方各省人士相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北方人后来定居本地,甚至和闽南女子通婚,凡北方男性的后... 一、从"涉北"熟语看闽台文化的异同表面上看,闽南似乎缺少类似台湾那样的外省籍人口,实则不然,早在1949年之前,闽南人就长期同少数北方各省人士相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北方人后来定居本地,甚至和闽南女子通婚,凡北方男性的后代都认同外省祖籍,但都说闽南话和北方话双重母语。毫无疑问,北方语言文化长期影响着闽南文化,尽管闽南地区缺乏这方面的详细记录,但地方史志多有关于北方人来闽南担任政府长官的简单记载,文教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文化 闽南文化 红毛城 文化心理 闽南地区 闽南话 地方史志 外省籍 台湾话 闽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台文化交流》公开发行五周年座谈会综述
5
作者 吴文文 《闽台文化交流》 2011年第1期9-14,2,共6页
2011年1月6日,《闽台文化交流》公开发行五周年座谈会在漳州师院逸夫楼会议大厅隆重举行。此次座谈会是希望在总结五年办刊成就的基础上,在编者、作者、读者之间搭起一个沟通的平台,就《闽台文化交流》的定位、风格、组稿、栏目建设... 2011年1月6日,《闽台文化交流》公开发行五周年座谈会在漳州师院逸夫楼会议大厅隆重举行。此次座谈会是希望在总结五年办刊成就的基础上,在编者、作者、读者之间搭起一个沟通的平台,就《闽台文化交流》的定位、风格、组稿、栏目建设、出版发行等各方面吸取专家学者的宝贵意见,使刊物办得更好、走得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公开发行 座谈会 闽台 综述 栏目建设 专家学者 出版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的朱熹——以漳州民间故事为个案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弢 《闽台文化研究》 2009年第1期138-142,共5页
漳州流传着许多关于朱熹的民间故事。在这些民间故事中,朱熹是一个心系黎民的州官、循循善诱的儒师、神仙道人、江湖术士。这些民间故事反映了朱熹在漳州尤其在漳州民间的重要影响,说明了漳州民众对于朱熹的尊敬崇拜以至于迷信,对于史... 漳州流传着许多关于朱熹的民间故事。在这些民间故事中,朱熹是一个心系黎民的州官、循循善诱的儒师、神仙道人、江湖术士。这些民间故事反映了朱熹在漳州尤其在漳州民间的重要影响,说明了漳州民众对于朱熹的尊敬崇拜以至于迷信,对于史志的记载有一个注脚的作用,为认识朱熹提供了另外一种角度。民间故事与史志、文集中的朱熹形象有相同也有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表层原因可能在于史志之记载所据资料的失实或不可考、漳州民众的知识水平与认识程度的不足以及一般文人记录民间故事的方式,深层原因则在于闽南文化"崇儒"的特征以及漳州民众崇儒尚文的深层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漳州 民间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州方言童谣过台湾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嘉星 《闽台文化交流》 2012年第1期109-113,共5页
闽台地区存在着四种语言形态的童谣,一是闽南方言童谣,二是客家方言童谣,三是普通话童谣,四是台湾原住民歌谣。本文所称漳州方言童谣指的是闽南方言童谣(以下简称漳州童谣)。
关键词 台湾原住民 闽南方言 童谣 漳州 语言形态 闽台地区 客家方言 普通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拓宽两岸和谐交流的渠道——论加强陈元光研究的力度
8
作者 汤漳平 《闽台文化研究》 2007年第4期6-10,共5页
一、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应当寻求新的突破口,在闽南文化研究中,应当加大陈元光的研究力度当前,两岸关系处于一个非常敏感而又十分关键的时期,如何营造两岸间和谐的氛围,促进两岸关系更加顺利地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 一、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应当寻求新的突破口,在闽南文化研究中,应当加大陈元光的研究力度当前,两岸关系处于一个非常敏感而又十分关键的时期,如何营造两岸间和谐的氛围,促进两岸关系更加顺利地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对于两岸的和平统一,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同时寄希望于台湾当局。然而自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当局不是致力于营造两岸和谐的气氛,而是不断加速"台独"的活动。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关系 陈元光 民进党执政 台湾人民 台湾当局 闽南文化 两岸文化交流 开漳圣王 对台工作 台湾民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两岸关系的文化学思考
9
作者 安拴虎 《闽台文化研究》 2009年第4期6-10,共5页
文化是一个继继绳绳、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 文化是一个继继绳绳、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寓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王宁主编《中国文化概论·绪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 文化政策 两岸关系 人文精神 功利主义倾向 民间文化 文明发展过程 闽台文化 法定假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闽南文化论坛综述
10
作者 李弢 《闽台文化研究》 2008年第4期150-152,共3页
2008年9月19至20日,第三届闽南文化论坛暨首届仙岳山福德文化节在美丽的鹭岛厦门隆重举办并取得圆满成功。19日上午,仙岳山福德文化节在湖里区仙岳山土地公庙拉开序幕,并隆重举行两岸共祀土地公颂典礼仪。其后,闽南歌仔戏剧团献上了新... 2008年9月19至20日,第三届闽南文化论坛暨首届仙岳山福德文化节在美丽的鹭岛厦门隆重举办并取得圆满成功。19日上午,仙岳山福德文化节在湖里区仙岳山土地公庙拉开序幕,并隆重举行两岸共祀土地公颂典礼仪。其后,闽南歌仔戏剧团献上了新创作的歌仔戏《土地公传奇》,精彩的演出获得了在场领导、嘉宾和信众们的一致赞赏。与此同时,来自厦台两地的部分信众和宫庙负责人以及闽台两地的学者们在厦门市文化馆实验剧场共同出席了两岸土地公庙交流座谈会。作为重头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文化 文化节 文化生态保护 公庙 交流座谈会 福德 论坛综述 祀土 海峡两岸文化 生态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弥逊在漳州
11
作者 李弢 《闽台文化研究》 2009年第3期153-157,共5页
李弥逊(1089—1153),有宋一代抗金名臣,福州连江人。绍兴九年二月出知漳州,十年十二月归隐连江西山以终。在漳期间,重教兴学,移州学而扩建之,使漳州科举兴盛,士民感念而建生祠祀之;绍兴十年春虏寇进犯漳州,弥逊采取各种措施力保漳城社... 李弥逊(1089—1153),有宋一代抗金名臣,福州连江人。绍兴九年二月出知漳州,十年十二月归隐连江西山以终。在漳期间,重教兴学,移州学而扩建之,使漳州科举兴盛,士民感念而建生祠祀之;绍兴十年春虏寇进犯漳州,弥逊采取各种措施力保漳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其第五子李熙,置家福河,并开始在漳州的繁衍流播。所著《筠溪集》中诗词可窥见其时漳州的风土人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弥逊 复址扩建州学 抵御“寇攘” 漳州风土人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迁界遗碑研究
12
作者 汤毓贤 《闽台文化研究》 2010年第4期27-30,共4页
2009年元月21日,一块清初"奉旨边界"碑刻在云霄县大埔村被发现。据了解,此碑系村民自村东南3里外的常山大水堀村老虎山垦荒获来,暂存于村西胡氏宗祠内。这方浅褐色花岗岩碑碣呈长方形,表面未作任何雕饰,高0.86米,宽0.29米,厚0... 2009年元月21日,一块清初"奉旨边界"碑刻在云霄县大埔村被发现。据了解,此碑系村民自村东南3里外的常山大水堀村老虎山垦荒获来,暂存于村西胡氏宗祠内。这方浅褐色花岗岩碑碣呈长方形,表面未作任何雕饰,高0.86米,宽0.29米,厚0.15米,碑面直镌楷书2行,内容为"奉旨边界",字径13—20厘米不等(即下图)。云霄县博物馆随即将征集此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面 老虎山 云霄县 悬钟千户所 台湾外纪 台湾郑氏始末 碑廊 福建总督 郑经 水师提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元光《龙湖集》版本述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弢 《闽台文化交流》 2011年第2期24-30,共7页
陈元光(656—711),字廷炬,号龙湖,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著有《龙湖集》,今学界已有多种不同整理本问世。然各本之间源流不甚明了,篇目不尽相同,文字互有差异,有必要进行述考,使之便于阅读与研究。
关键词 陈元光 述略 版本 光州固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活应对两岸文字歧异
14
作者 吴文文 《闽台文化研究》 2010年第1期30-34,共5页
一、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这为福建省和台湾地区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两岸携手描绘环海峡经济圈之美好前景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文字书写上的歧异。
关键词 文缘相承 信息交流 心理认同 文字书写 大陆经济 台湾民众 正体字 汉字问题 台湾地区 废除汉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道周《榕坛问业》卷八校读札记
15
作者 郑晨寅 《闽台文化交流》 2012年第1期73-77,共5页
《榕坛问业》是明末大儒黄道周(1585~1646)的学术代表作,共十八卷(也称十八期),内容包括了黄道周在崇祯七年(1634)到崇祯八年(1635)间于漳州郡城芝山榕坛历次讲问的记录(卷一至卷十六,其中卷十一在王家园),崇祯九年(163... 《榕坛问业》是明末大儒黄道周(1585~1646)的学术代表作,共十八卷(也称十八期),内容包括了黄道周在崇祯七年(1634)到崇祯八年(1635)间于漳州郡城芝山榕坛历次讲问的记录(卷一至卷十六,其中卷十一在王家园),崇祯九年(1636)在漳浦时对弟子书面提问的回答(卷十七)及请弟子代答蒋德璨之问难(卷十八)。据庄起俦《年谱》所载,崇祯七年夏五月,“先生始即漳郡紫阳学堂为讲舍,定于四仲之月,雅集课艺,因文证圣,并分纸一张,随所疑难,先经后传,先籍后史,自近溪、敬斋而上,周、程、罗、李而下,不妨兼举,以印身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札记 校读 《年谱》 崇祯 代表作 家园 雅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至民国时期漳籍台胞的抗日斗争
16
作者 文君 石美华 《闽台文化交流》 2012年第1期39-47,共9页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五十年之久,但是,在这异族统治的半个世纪中。台湾人民抗日反日、志图光复的活动从未停止过。半世纪来,台湾人民的斗争活动可分为三个时期:1895年...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五十年之久,但是,在这异族统治的半个世纪中。台湾人民抗日反日、志图光复的活动从未停止过。半世纪来,台湾人民的斗争活动可分为三个时期:1895年一1915年为武装抗日时期。台湾人民主要以武装斗争的形式,来抵御日本的侵占;1915年-1937年为民族运动时期,台湾人民主要以政治斗争的形式,反抗日本的残暴殖民统治,争取实行民族自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斗争 清至民国时期 台湾人民 台胞 武装斗争 殖民统治 1937年 甲午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营江寻踪
17
作者 何耐 《闽台文化交流》 2011年第2期31-34,共4页
在开漳史的讨论中。“柳营江”是经常被提及的一处地名。史料记载。柳营江是唐初陈政率府兵南下“平蛮獠之乱”时,曾屯兵之处,因在九龙江下游一侧,故名其江为柳营江。一说柳营江名称来源更早于唐,在六朝时已有,这些史料记载过去并... 在开漳史的讨论中。“柳营江”是经常被提及的一处地名。史料记载。柳营江是唐初陈政率府兵南下“平蛮獠之乱”时,曾屯兵之处,因在九龙江下游一侧,故名其江为柳营江。一说柳营江名称来源更早于唐,在六朝时已有,这些史料记载过去并无人怀疑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料记载 名称来源 唐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