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2
1
作者 隋国侠 于明东 +4 位作者 冀旭斌 徐兆万 厉峰 刘伟强 庄青山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探讨清醒麻醉+平衡体位下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 )合并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1年1月,对33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清醒麻醉+平衡体位下行手术治疗,其中AS合并颈椎损伤14例,合并... 目的:探讨清醒麻醉+平衡体位下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 )合并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1年1月,对33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清醒麻醉+平衡体位下行手术治疗,其中AS合并颈椎损伤14例,合并胸腰椎骨折19例,AS合并颈椎骨折者,入院后即行Halo-vest固定于平衡体位,在Halo-vest保护下行颈椎前路或后路减压融合为手术,AS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维持患者平衡体位,在清醒麻醉下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手术,经过10~43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术后1周,3,6,12个月X线片、CT,局部疼痛缓解情况(VAS评分),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是否存在松动断裂现象,矫正角度有无丢失以及脊髓神经恢复情况( Frankel分级)。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16例脊髓损伤者,除1例无明显恢复外,神经功能均有恢复,33例患者骨折部位均骨性愈合,术后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矫正角度丢失,2例患者遗留胸背部疼痛( VAS评分2分),给予消炎镇痛药物治疗后好转。结论清醒麻醉+平衡体位下行手术治疗是治疗AS合并脊柱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骨折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策略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兆万 冀旭斌 +1 位作者 王炳武 隋国侠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 探讨脊柱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策略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脊柱原发恶性肿瘤及原发病灶隐匿的转移瘤患者25例,对其临床特点、术前穿刺取病理活检、术前半程放疗、手术方式、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策略及预后... 目的 探讨脊柱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策略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脊柱原发恶性肿瘤及原发病灶隐匿的转移瘤患者25例,对其临床特点、术前穿刺取病理活检、术前半程放疗、手术方式、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策略及预后进行分析.观察随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局部疼痛和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肿瘤的复发、植骨融合、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300min,术中出血500~3200ml,平均1500ml.术后随访6个月~5年,所有患者近期疗效满意,局部疼痛及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改善.末次随访存活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脊柱失稳情况,无局部复发.术后6个月、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6.00%,84.00%,76.00%,68.20%.结论 对于脊柱原发恶性肿瘤及原发病灶隐匿的转移瘤进行合理有效、及时的综合治疗,能够稳定和重建脊柱,减轻或缓解疼痛,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肿瘤转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单一运动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兆万 冀旭斌 +1 位作者 隋国侠 庄青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单一运动节段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单一运动节段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治疗,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9个月摄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单一运动节段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椎单椎体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单一运动节段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治疗,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9个月摄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按ASIA 2000分级标准对17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评估术前脊髓神经损伤程度及术后9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9~26个月,平均14.2个月,无内固定失败,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术后1周及术后9个月伤椎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9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7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采用经椎弓根单一运动节段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创伤较小、固定单位最少,能有效地防止复位丢失,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运动节段 内固定 椎间植骨 胸腰椎 骨折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在青 徐兆万 +3 位作者 王春雷 门阔业 张圣军 魏华 《当代医学》 2011年第7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对4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治疗,年龄65~75岁,平均(69.5±3.5)岁,病程3d~5年,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45个月,回顾性分析临...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对4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治疗,年龄65~75岁,平均(69.5±3.5)岁,病程3d~5年,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45个月,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设计问卷随访,对临床效果进行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术式总体优良率92.5%。结论全椎板切除术为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彻底减压创造良好条件,无论是单节段或双节段病变,均能提高临床疗效。全椎板切除术是治疗单节段或双节段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腰椎 椎管狭窄 老年人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伸性颈椎损伤合并颈椎间盘撕裂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春雷 徐兆万 +3 位作者 庄青山 门阔业 冀旭斌 张在青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3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椎损伤合并颈椎间盘撕裂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37例患者,入院时均行颈椎X线、CT、MR检查,其中男32例,女5例,年龄24~48岁,平均(29.0±0.4)岁。结果所有患者X线片、CT、MRI均提示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椎损伤合并颈椎间盘撕裂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37例患者,入院时均行颈椎X线、CT、MR检查,其中男32例,女5例,年龄24~48岁,平均(29.0±0.4)岁。结果所有患者X线片、CT、MRI均提示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以椎前阴影增宽、椎前间隙增宽、椎间盘突出、脊髓压迫及水肿为突出特点。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为过伸性颈椎损伤合并颈椎间盘撕裂伤患者的诊断与正确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椎间盘 颈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森 徐兆万 王云祯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采取经后路椎间盘镜下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采用JOA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采取经后路椎间盘镜下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采用JOA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症状评分,并对术前、术后评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3例(67.65%),良9例(26.47%),可2例(5.88%),手术后优良率为94.12%。JOA评分法的改善率为81.11%(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严格选择的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患者,实行后路椎间盘镜下治疗,术后可获得较高的优良率和改善率,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镜 椎体后缘离断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区减压、终板纹状处理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炳武 徐兆万 +3 位作者 庄青山 隋国峡 刘伟强 厉峰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71-472,I0002,共3页
目的探讨靶区减压、终板纹状处理技术在退变性腰椎滑脱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应用靶区减压及终板纹状处理技术后,滑脱间隙植入4块髂骨块,髂骨块间隙密实植入颗粒样碎骨块。术后观察患者滑脱复... 目的探讨靶区减压、终板纹状处理技术在退变性腰椎滑脱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应用靶区减压及终板纹状处理技术后,滑脱间隙植入4块髂骨块,髂骨块间隙密实植入颗粒样碎骨块。术后观察患者滑脱复位、植骨融合、椎体间高度、神经症状恢复等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解剖复位,植骨块全部愈合,椎体间高度得到恢复,神经根刺激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手术疗效Nakai评分,优1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达90.4%,无矫正角度丢失,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靶区减压、终板纹状处理技术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中能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椎间植骨 靶区减压 终板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脱位治疗原则与手术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炳武 于明东 刘伟强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原则与手术方法。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对12例无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11例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的基础上应用术中跨责任椎单侧钉棒预置脊髓保护技术+伤椎置钉及...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原则与手术方法。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对12例无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11例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的基础上应用术中跨责任椎单侧钉棒预置脊髓保护技术+伤椎置钉及经椎弓根植骨技术+责任椎置钉阶梯减压复位技术,1例患者因骨折脱位严重,术前评估复位困难,术中行椎管减压后原位融合内固定,经过6—30个月(平均19.6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术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腰痛VAS评分、神经功能障碍情况(Fankel分级)、胸椎稳定性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伤椎复位情况及椎体前缘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脊髓损伤 胸腰椎骨折 骨折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王炳武 刘伟强 +6 位作者 徐兆万 隋国侠 厉锋 钟军 冀旭斌 庄青山 于明东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80-382,401,共4页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2例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其中新鲜损伤25例,陈旧性损伤7例,采用持续颅骨牵引,经前路或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进行手...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2例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其中新鲜损伤25例,陈旧性损伤7例,采用持续颅骨牵引,经前路或前后路联合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2例患者术后均无脊髓损伤加重,神经根症状获得改善;骨折脱位完全复位;随访3~12(7.8±0.3)个月,植骨完全融合,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骨折脱位,应持续颅骨牵引预防继发性脊髓损伤;手术应以前路手术为基础,达到减压、复位、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及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的治疗目的;对于术前不能复位的患者,应首先应用后路手术解除后路阻碍复位因素,协助前路手术时复位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骨折脱位 无脊髓损伤 全程脊髓保护 低张力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总黄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10
作者 厉锋 杨利丽 +2 位作者 潘智芳 耿秀芳 刘顺梅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总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及其分子机理。方法采用TUNEL法检测银杏叶总黄酮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提取Bcl-2基因的mRNA,以RT-PCR方法研究银杏叶总黄酮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银杏叶总黄酮使... 目的探讨银杏叶总黄酮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及其分子机理。方法采用TUNEL法检测银杏叶总黄酮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提取Bcl-2基因的mRNA,以RT-PCR方法研究银杏叶总黄酮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银杏叶总黄酮使人HepG2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1),且呈剂量依赖效应;Bcl-2基因mRNA水平随银杏叶总黄酮浓度升高而降低。结论银杏叶总黄酮可促进人HepG2细胞的凋亡过程,并使Bcl-2基因mRNA水平降低,从而起到抗肿瘤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总黄酮 肝肿瘤细胞 细胞凋亡 Bcl-2基因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蛋白胶治疗颈椎前路脑脊液漏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门阔业 徐兆万 +2 位作者 冀旭斌 王春雷 张在青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2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颈椎前路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0年3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21例,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2例,应用生物蛋白胶治疗;对照组9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颈椎前路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0年3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21例,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2例,应用生物蛋白胶治疗;对照组9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结果 实验组12例患者中,10例患者一期愈合,2例患者拔管后,仍有渗出,经换药后延期愈合.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无感染及脑脊液囊肿形成;对照组9例患者中,2例患者一期愈合,6例患者经换药延期愈合,1例患者长期不愈合,行二次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无感染,1例患者形成脑脊液囊肿.结论 应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颈椎前路脑脊液漏较传统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蛋白胶 颈椎前路手术 脑脊液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