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分期辨治法保守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萍萍 辛莉 +1 位作者 朱振流 丁鲁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辨治方法保守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60例(60眼)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0眼),对照组30例(30眼)。两组均予一般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积血吸收情况、视力改善...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辨治方法保守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60例(60眼)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0眼),对照组30例(30眼)。两组均予一般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积血吸收情况、视力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前房积血吸收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20例积血全部吸收,8例积血基本吸收,2例改善不明显;对照组17例积血全部吸收,9例积血基本吸收,4例改善不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前房积血吸收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分期辨治的方法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能够提高病人的视力,促进前房积血出血的吸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中医分期辨治可缩短挫伤性前房积血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钝挫伤 前房积血 中医分期辨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除风益损汤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振流 刘云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除风益损汤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 目的分析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除风益损汤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除风益损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距离、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泪膜破裂时间(BUT)、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SIT、BUT均长于对照组,CFS、OS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除风益损汤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促进其康复,可改善患者眼表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除风益损汤
原文传递
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后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萍萍 朱振流 +1 位作者 丁鲁娜 王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6-349,共4页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后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05/10本院收治的wARMD患者21例23眼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连续3mo、每月1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末次注射后...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后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05/10本院收治的wARMD患者21例23眼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连续3mo、每月1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末次注射后随访6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压的变化,并采用OCT检查观察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黄斑中心凹旁视网膜厚度(PMT)和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面积。结果:治疗后6mo,本组患者治疗有效21眼(91%),稳定2眼(9%)。治疗后1、3、6mo,本组患者BCVA较治疗前明显改善,CFT、PMT和CNV面积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而眼压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期间仅2眼(9%)出现短暂视物模糊、1眼(4%)眼压升高(>21mmHg)、1眼(4%)球结膜下出血,均于末次注射康柏西普后7d内恢复。结论:康柏西普治疗wARMD能显著改善视力及黄斑区视网膜结构,治疗效果佳,且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 康柏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视网膜血管瘤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萍萍 张卯年 付玉萍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314-314,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视网膜血管瘤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Ⅰ型糖尿病大鼠血清TNF-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毛淑梅 李承德 +3 位作者 康白 刘萍萍 史立宏 赵廷坤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8年第3期248-249,共2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Ⅰ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Ⅰ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黄芪低剂量组、黄芪高剂量组,另纳入10只正常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21d后,检测大鼠尾静脉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及T...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Ⅰ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Ⅰ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黄芪低剂量组、黄芪高剂量组,另纳入10只正常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21d后,检测大鼠尾静脉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及TNF-α含量。结果:①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黄芪注射液干预21d对血糖、血清胰岛素无明显影响(P>0.05)。②糖尿病大鼠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黄芪注射液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TNF-α水平(P<0.05)。结论:黄芪对Ⅰ型糖尿病大鼠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Ⅰ型糖尿病大鼠TNF-α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萍萍 《新医学》 2012年第5期348-350,共3页
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视网膜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该文将近几年来中西医治疗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近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挫伤性视网膜病变 治疗 视网膜震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霰粒肿致上睑及眶内肉芽肿1例
7
作者 刘萍萍 王凤翔 +1 位作者 姜彩辉 黄一飞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98-298,共1页
关键词 眶内肉芽肿 霰粒肿 眼睑疾病 上睑肉芽肿 诊断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甲钴胺治疗外伤性瞳孔散大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杨媛 李晓咪 +4 位作者 王杰 李瑞东 付玉萍 刘萍萍 于海泉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32-233,共2页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甲钴胺治疗外伤性瞳孔散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眼球钝挫伤后瞳孔散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l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仅予甲钴胺1000μg静脉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甲钴胺治疗外伤性瞳孔散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眼球钝挫伤后瞳孔散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l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仅予甲钴胺1000μg静脉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治疗,2组疗程均为3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眼前段照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3%,高于对照组的69.36%,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甲钴胺能有效治疗外伤性瞳孔散大,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应用疗效更佳,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甲钴胺 外伤性瞳孔散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粉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韩梦雨 王志军 +6 位作者 李伟 高征 秦亚丽 邓婷婷 訾迎新 邓宇 金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63-467,486,共6页
目的探究三七粉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理。方法收集患有2型糖尿病的玻璃体积血的PDR患者29例(29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14只眼)和空白组15例(15只眼)。治疗组给予三七粉冲服,空白... 目的探究三七粉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理。方法收集患有2型糖尿病的玻璃体积血的PDR患者29例(29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14只眼)和空白组15例(15只眼)。治疗组给予三七粉冲服,空白组不予干预,2周后检查2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部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作为评价玻璃体积血吸收程度的依据,而后均行玻璃体切除术并记录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BCVA、眼压。结果(1)手术前,治疗组玻璃体积血显效2只眼,有效5只眼,无效7只眼,总有效率50.0%,空白组玻璃体积血显效0只眼,有效2只眼,无效13只眼,总有效率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30);(2)手术前,治疗组视力提升4只眼,空白组视力提升0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4,P=0.010);(3)手术中,治疗组手术时间(23.13±7.84)min,空白组(28.74±4.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20);(4)术后3个月,治疗组视力提高9只眼(64.0%);空白组视力提高5眼(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P=0.030);(5)术后3个月,治疗组眼压(16.14±4.06)mm Hg,空白组眼压(19.13±2.7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20);(6)术中,治疗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224.91±41.10)pg/mL,空白组VEGF浓度(807.64±98.2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7,P=0.000);治疗组纤维连接蛋白(FN)浓度(3.88±0.19)?滋g/mL,空白组FN浓度为(4.29±0.25)?滋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P=0.000)。结论(1)三七粉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PDR引发的玻璃体积血患者,相比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术临床疗效更佳,可有效促进术前PDR患者玻璃体积血的吸收,改善术前视力、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术后视力、降低术后高眼压发生率;(2)三七粉可抑制PDR患者玻璃体中VEGF与FN的表达;(3)三七粉口服可作为PDR导致的玻璃体积血患者术前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粉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纤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肾气虚与儿童远视弱视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英 付玉萍 +2 位作者 胡景萍 刘萍萍 李承德 《河北中医》 2003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肾气虚 儿童 远视 弱视 增视灵 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媛媛 王书红 +1 位作者 王杰 杨媛 《河北中医》 2015年第4期536-538,共3页
眼部带状疱疹是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眼支引起的疾病,儿童时期原发感染为水痘,极少引起眼部病变,病毒可在三叉神经节或其他神经内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其他因素影响下,病毒复活,再次引起感染,称为带状疱疹[1],... 眼部带状疱疹是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眼支引起的疾病,儿童时期原发感染为水痘,极少引起眼部病变,病毒可在三叉神经节或其他神经内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其他因素影响下,病毒复活,再次引起感染,称为带状疱疹[1],是眼部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病变严重可深达真皮层,其临床表现以前额、眼睑皮肤疱疹及所侵犯的神经症状为特征,由于受感染者机体免疫力的不同,其眼部带状疱疹的严重程度也有差异,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带状 眼部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性眼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仲霞 王杰 +2 位作者 杨媛 李瑞东 付玉萍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苏肽生)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性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的住院患者52例(55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苏肽生)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性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的住院患者52例(55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1000μg静脉注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mNGF,肌肉注射,30μg/次,每日1次,联合GM1静脉滴注治疗,20mg/次,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治愈时间最短21d,最长45d,平均32d。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治愈时间最短30d,最长90d,平均52d。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10~12个月,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1例复发。结论动眼神经麻痹性眼病患者应用mNGF注射液联合GM1可缩短疗程,改善临床症状,对提高患者治愈率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动眼神经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牵偏视汤治疗麻痹性斜视65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萍萍 刘硕 +2 位作者 于海泉 李梅 杨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年第12期1054-1054,共1页
关键词 麻痹性斜视 风牵偏视汤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春亭 朱振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与观察白内障疾病患者临床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后获得的疗效评价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白内障患者临床选择抽签分组的方法,对照组:ECCE;观察组:超声乳化白... 目的探讨与观察白内障疾病患者临床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后获得的疗效评价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白内障患者临床选择抽签分组的方法,对照组:ECCE;观察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比角膜散光度等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白内障患者的疾病症状等加以观察后,合理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角膜散光度改善,显著提高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白内障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眶骨骨折修补术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15
作者 于海泉 李瑞东 +4 位作者 刘萍萍 王杰 付玉萍 杨媛 牛金明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77-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行眶骨骨折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8例眶骨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3~12个月,分析有无出现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48例患者出现1例严重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其余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鼻内窥镜下眶骨...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行眶骨骨折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8例眶骨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3~12个月,分析有无出现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48例患者出现1例严重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其余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鼻内窥镜下眶骨骨折修补术无面部瘢痕,成功率高,及时随访,大部分并发症可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 眶骨骨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角膜百草枯烧伤后新生血管模型的制备及病理变化
16
作者 杨媛 李媛媛 +2 位作者 王杰 李瑞东 林瑞玲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制作大鼠角膜百草枯化学烧伤模型,观察在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β(NF-κ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表达,研究百草枯所致角膜烧伤后的病理变化以及CNV形成的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目的制作大鼠角膜百草枯化学烧伤模型,观察在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β(NF-κ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表达,研究百草枯所致角膜烧伤后的病理变化以及CNV形成的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A组(空白对照组)5只,B组(实验对照组)25只。制作大鼠角膜百草枯烧伤模型后,两组每天氯霉素滴眼液点眼预防感染。术后每天观察大鼠角膜的炎症反应及CNV生长情况。在术后第1、4、7、14及21天,用裂隙灯拍照记录该组所有大鼠角膜的改变,并处死,取全角膜,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角膜炎性反应及CNV的生长情况,同时检测NF-κβ和VEGF的动态表达,并进行光密度值测定和分析。结果 1HE染色:术后第4天:B组角膜上皮坏死,基质紊乱,大量炎细胞浸润;术后第7天:B组角膜上皮增厚,基质中出现新生血管,可见成纤维细胞增殖;术后14d:B组角膜有大量新生血管,胶原纤维排列紊乱,仍有炎细胞浸润;术后21d:B组角膜上皮代偿性增生,基质中炎细胞和新生血管均减少。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组正常大鼠角膜有微弱的NF-κβ和VEGF表达。B组大鼠角膜组织中NF-κβ和VEGF表达均上调。NF-κβ于第4天表达最明显,第7天逐渐减弱,第14天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VEGF于第7天表达最明显,第14天后明显减弱。结论大鼠角膜百草枯烧伤后,NF-κβ和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NF-κβ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是角膜烧伤后形成CNV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角膜新生血管(CNV) 核转录因子-κβ(NF-κ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原文传递
血必净抑制大鼠角膜百草枯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
17
作者 杨媛 张业婉 +2 位作者 王杰 李瑞东 李媛媛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制作大鼠角膜百草枯烧伤导致角膜新生血管模型,观察在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β(NF-κ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表达,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NF-κβ和VEGF表达的影响以及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为角... 目的制作大鼠角膜百草枯烧伤导致角膜新生血管模型,观察在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β(NF-κ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表达,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NF-κβ和VEGF表达的影响以及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为角膜百草枯烧伤的临床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55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空白对照组5只;B组:实验对照组25只;C组:实验治疗组25只。制作大鼠角膜百草枯烧伤模型,B组每天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2ml,C组每天腹腔注射血必净注射液2ml,两组连续注射3周,并且每天氯霉素滴眼液点眼预防感染。第1,4,7,14及21天,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角膜做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F-κβ和VEGF的动态表达,进行光密度值测定和分析。结果 HE染色:B组和C组第4天角膜基质出现新生血管,并于第14天数量达到顶峰,C组角膜新生血管数量始终低于B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组和C组角膜组织中NF-κβ和VEGF表达均上调,C组的NF-κβ和VEGF表达被抑制,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1)大鼠角膜百草枯烧伤后,NF-κβ和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NF-κβ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是角膜烧伤后形成新生血管的重要因素。(2)全身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大鼠角膜NF-κβ和VEGF的表达。血必净注射液可能是由于抑制了某些炎性因子如NF-κβ和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角膜新生血管,达到治疗角膜百草枯烧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角膜新生血管 血必净注射液 核转录因子-κ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