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带干细胞外泌体对人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
1
作者 罗青 黄金金 +4 位作者 任婷婷 周瑞华 徐栋花 王振华 王国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28-2834,共7页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CMSC-Exos)对人毛乳头细胞(HDPCs)增殖的影响,并对hUCMSC-Exos促毛发生长作用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二步酶法分离HDPCs并进行体外培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收集细胞培养上清,通过...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CMSC-Exos)对人毛乳头细胞(HDPCs)增殖的影响,并对hUCMSC-Exos促毛发生长作用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二步酶法分离HDPCs并进行体外培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收集细胞培养上清,通过超高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并对其进行电镜、粒径及表面标记物鉴定。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诱导HDPCs建立雄激素性脱发细胞模型。将hUCMSC-Exos与HDPCs共培养,采用细胞增殖试验(EdU)检测诱导的HDPCs的相对活力。Real-time q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Wnt10b、GSK-3β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所获取的HDPCs、h UC-MSCs和hUCMSC-Exos均符合毛乳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及外泌体特征。EdU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外泌体可有效促进HDPCs增殖(P<0.05),增强HDPCs活力,减轻DHT造成的损伤(P<0.05)。Real-time qPCR显示外泌体可增强ALP基因表达水平(P<0.05),增强毛囊诱导能力;Western blot证实β-catenin、Wnt10b、GSK-3β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有差异(P<0.05)。结论hUCMSCExos可促进DHT诱导的HDPCs增殖,增强其毛囊再生修复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乳头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增殖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性肺结核相关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改变及ESAT6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2
作者 盖林林 孙维策 +1 位作者 褚锦锦 徐栋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67-2873,共7页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单核-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变化及结核分枝杆菌ESAT6对人源THP-1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收集14例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组)和1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肝素钠抗凝全血和血清,采用淋巴细胞液分离肝素钠...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单核-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变化及结核分枝杆菌ESAT6对人源THP-1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收集14例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组)和1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肝素钠抗凝全血和血清,采用淋巴细胞液分离肝素钠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s),通过实时-定量PCR仪检测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PBMCs中HLA-DR、CD11C、CD68、CD206、Arg-1的mRNA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因子(IL-2、IL-6、TNF-α、IFN-γ、IL-4等)的分泌情况。将人源THP-1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将其变成巨噬细胞样细胞后,分为M0组、M1组、M2组、M0+ESAT6组,刺激24 h后,荧光定量PCR检测HLA-DR、CD11C、CD68、CD206、Arg-1的mRNA水平。ESAT6分别刺激THP-16 h、12 h、24 h后,流式技术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IL-2、IL-6、TNF-α、IL-4等)。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活动性肺结核组外周血PBMCs中M1极化表型分子HLA-DR、CD11C、CD68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M2极化表型分子CD206 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Arg-1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肺结核组患者血清M1极化相关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2、IL-6、TNF-α、IFN-γ水平均上升(P<0.05),抗炎性细胞因子IL-4水平降低(P<0.05)。体外诱导THP-1巨噬细胞分化为不同表型,细胞M1极化表型分子HLA-DR mRNA表达水平在各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F=21.83,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M1表型组、M0+ESAT6表型组均较M0组明显上调(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68 mRNA表达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80,P=0.135)。细胞M2极化表型分子CD206、Arg-1 mRNA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33,P=0.3597;F=6.059,P=0.068)。M1极化相关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2及抗炎性细胞因子IL-4在各组细胞培养不同时间节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0和ESAT6表型组相比,M1表型组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在培养12 h、24 h均显著升高(P<0.05,P<0.05,P<0.001,P<0.001;P<0.05,P<0.05,P<0.01,P<0.01);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活动性肺结核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向M1极化的能力增强,向M2极化的能力减弱。结核分枝杆菌ESAT6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向M1极化,影响肺结核病情活动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极化 活动性肺结核 6KD早期分泌靶向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尿激酶溶凝的量效时效及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成东 武丽丽 +2 位作者 王永和 王玉亭 王喆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3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解血凝块的最佳用药剂量、用药时机及药物最佳作用时间,为临床一次性清除血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2个(4×4)拉丁方设计,分析UK剂量[(1万U/ml、2万U/ml、3万U/ml、4万U/ml)]、用药时机(抽血后2、4、8...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解血凝块的最佳用药剂量、用药时机及药物最佳作用时间,为临床一次性清除血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2个(4×4)拉丁方设计,分析UK剂量[(1万U/ml、2万U/ml、3万U/ml、4万U/ml)]、用药时机(抽血后2、4、8、16h)和药物作用时间(加UK后2、4、8、16h)对溶凝效果的影响。制备家兔脑内血肿模型,对比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10000U vs 30000U)及等量生理盐水对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UK剂量对溶凝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8,P=0.0105),尿激酶10000U组的溶凝体积明显低于20000U组、30000U组或40000U组,而后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时机和药物作用时间对溶凝体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83,P=0.2423;F=2.39,P=0.1673)。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3组标本均出现脑出血后急性期的形态学改变,未见其他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方面的异常改变。结论UK剂量是影响溶凝效果的关键因素,20000~30000U/ml的UK为最佳安全剂量。延迟16h用药不影响溶凝效果,UK作用2h足以发挥溶凝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尿激酶 血凝块溶解 量效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缪勒管激素在男性生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岩 闫心怡 +1 位作者 谢金龙 马华刚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774-777,共4页
抗缪勒管激素(AMH)在男性中主要由睾丸支持细胞分泌产生,与生殖系统发育及生育力有着密切联系,AMH分泌异常会导致男性性腺发育障碍、生殖内分泌紊乱、男性不育症等生殖健康疾病。此外,AMH对选择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方案、预测男科睾... 抗缪勒管激素(AMH)在男性中主要由睾丸支持细胞分泌产生,与生殖系统发育及生育力有着密切联系,AMH分泌异常会导致男性性腺发育障碍、生殖内分泌紊乱、男性不育症等生殖健康疾病。此外,AMH对选择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方案、预测男科睾丸显微取精术获精率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该文围绕AMH在男性生殖内分泌调控及其在男科疾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缪勒管激素 性发育 生殖内分泌 男性不育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基因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卵巢早衰的相关性
5
作者 管立学 高丽 +3 位作者 孙静华 王敬先 李海波 王瑞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3673-3675,共3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分析,检测65例特发性POF患者(POF组)和75例正常妇...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分析,检测65例特发性POF患者(POF组)和75例正常妇女(对照组)PAI-1基因4G/5G多态性。结果:特发性POF患者组PAI-1基因型频率分布,4G/4G型为29.2%,4G/5G型为55.4%,5G/5G型为15.4%;POF患者组4G/4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6.0%),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3.54,P>0.05);而4G等位基因频率(0.569)显著高于对照组(0.447)(x2=4.18,P<0.05),携带4G等位基因个体发生特发性POF的相对风险OR=1.64,95%CI1.02~2.64。结论: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POF的发病有关,4G等位基因可能是特发性POF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功能早衰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基因 多态现象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OS基因和MTHF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管立学 高丽 《国际遗传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48-451,共4页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目前的研究热点是易感基因与妊高征的关系。该文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目前的研究热点是易感基因与妊高征的关系。该文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妊高征发病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检测HBV YMDD变异的临床应用研究
7
作者 管立学 王敬先 +4 位作者 李海波 王瑞丽 王成东 贾德兴 梁秀玲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14-417,F0004,共5页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 YMDD变异类型以及与抗病毒疗程的关系。方法169侧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00mg/d,1次,d,疗程6~36个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51例未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采用基因芯...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 YMDD变异类型以及与抗病毒疗程的关系。方法169侧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00mg/d,1次,d,疗程6~36个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51例未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HBVYMDD变异,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含量。所有患者HBV DNA定量值均≥5×10^4拷贝/ml。结果①未抗病毒治疗的51例患者栓出单纯YMDD阳性(未变异)35例(71.4%),变异14例(28.6%),3种变异模式,且均与野生株并存:Y(U/V)DD(10例),Y(M/I)DD(3例),Y(M/V/DDD(1例);②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169例患者单纯YMDD阳性18例(13.7%),变异113例(86.3%),显著高于未抗病毒治疗组(X^2=57、1,P〈0.01),有6种变异模式:Y(M/V)DD(39倒),Y(M/I)DD(10例),Y(M/V/I)DD(16例),YVDD(15例),YIDD(22例),Y(V/I)DD(11例);③抗病毒治疗6个月YMDD变异率66、7%(22133),以Y(U/V)DD和Y(M,I)DD为主;~12个月变异率89.3%(25/28),以Y(U/V)DD,YIDD和Y(M/V/I)DD为主;~18个月变异率85.7%(18/21),以Y(U/V),YIDD和YVDD/YIDD为主;~24个月变异率97.5%(39140),以YVDD,Y(U/V)DD和YIDD为主;治疗〉24个月者9例,变异率100.0%(919),以YIDD,YVDD/YIDD和Y(M/V/I)DD为主。结论基因芯片检测HBVYMDD变异方法简便,特异性高,变异模式判读直观,结果可靠。抗病毒治疗前后检测YMDD变异情况,对指导和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YMDD变异 拉米夫定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检测胸腔积液和外周血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盖林林 管立学 +4 位作者 李海波 褚锦锦 张丽丽 谭薇 王乐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2期125-128,共4页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胸腔积液和外周血对结核性胸膜炎(TBP)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6月~2015年8月潍坊市人民医院疑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84例.分离患者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PEMCs)及外周...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胸腔积液和外周血对结核性胸膜炎(TBP)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6月~2015年8月潍坊市人民医院疑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84例.分离患者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PEMCs)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进行T—SPOT.TB检测。比较两种标本MTB特异性抗原ESAT-6和CFP-10刺激后斑点形成细胞(SFCs)数量及其诊断特性,SFCs数量均值采用中位数(M)或四分位数间距(P25,P75)表示。结果根据临床诊断和分组标准,最终诊断TBP患者48例,非结核性胸膜炎(NTBP)患者36例;PBMCs和PEMCs T—SPOT.TB检测诊断TBP的灵敏度为81.3%和97.9%(P〈0.05),特异性为88.9%和80.6%(P〉0.05),阳性预测值为90.7%和87.0%(P〉0.05),阴性预测值为78.1%和97.6%(P〈0.05)。TBP患者PEMCs标本中ESAT6和CFP10的SFCs分别为1350(103.3,2750.0)、757.5(51.3,2512.5),PBMCs中分别为49.0(5.0,420.0)、39.5(4.3,390.5),PEMCs标本中形成的斑点数量显著高于PBMCs标本(4~15倍)(Z=4.7,P〈0.05;Z=4.3,P〈0.05)。结论PEMCsT—SPOT.TB检测对诊断TBP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PBMCs,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低于PBMCs,PEMCs和PBMCs同步检测临床诊断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胸腔积液 外周血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测定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中珩 唐焕暖 +3 位作者 管立学 赵建强 王分平 刘登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检查国内尚未普及,临床主要依据流行病史、临床资料以及排除其他心脏病而作出诊断.病程早期有各种酶的升高已众所周知,但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 i)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变化规律及用于并发症的鉴别诊断报道甚少...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检查国内尚未普及,临床主要依据流行病史、临床资料以及排除其他心脏病而作出诊断.病程早期有各种酶的升高已众所周知,但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 i)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变化规律及用于并发症的鉴别诊断报道甚少.为了探讨LDH 及LDHi 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乳酸脱氢酶 同功酶 病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HBV感染的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程辉 臧鲁燕 +3 位作者 孙兆霞 魏西军 李冠冲 李海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44-2250,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巨噬细胞对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的抵抗作用。方法:从健康人群(n=6)和HBV感染患者(n=6)中获得的肝脏活检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68和HBV核心蛋白(HBc)表达。在体外,从外周血单个核细...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巨噬细胞对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的抵抗作用。方法:从健康人群(n=6)和HBV感染患者(n=6)中获得的肝脏活检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68和HBV核心蛋白(HBc)表达。在体外,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分离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将巨噬细胞和CD4^(+)T细胞暴露于HBV中,并与CD8^(+)T细胞以不同的效应与靶标比率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Bc^(+)靶细胞的消除、HBV感染巨噬细胞的初始反应和HBV包膜的内化动力学。免疫荧光分析HBV包膜与和驻留蛋白不同的细胞内区室[早期内体抗原1(EEA1)、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AMP1)和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Siglec-1)]共定位情况。结果:在来自HBV感染患者的肝脏样本中观察到HBc和CD68的共定位信号。与感染HBV的CD4^(+)T细胞相比,感染HBV的巨噬细胞显著抵抗CD8^(+)T细胞的杀伤(P<0.05)。与CD4^(+)T细胞相比,CD8^(+)T细胞对感染巨噬细胞的反应倾向于产生TNF-α(P<0.01)。相对于HBV包膜与HBc共定位,HBV包膜与Siglec-1共定位显著降低(P<0.01),但仍显著高于与EEA1或LAMP1的共定位(P<0.01)。结论:HBV感染的巨噬细胞能逃避CD8^(+)T细胞的杀伤作用,这可能与HBV包膜被传递到细胞内含病毒区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含病毒区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手术前后ST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闫心怡 张岩 +5 位作者 孙家梅 褚锦锦 杜金珂 代文清 张聪 徐栋花(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902-2905,2911,共5页
目的:分析ST2水平在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进行肺癌切除手术的140例患者病历,以45例健康者和14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ELISA法检测血清中ST2水平,IHC法检... 目的:分析ST2水平在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进行肺癌切除手术的140例患者病历,以45例健康者和14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ELISA法检测血清中ST2水平,IHC法检测组织中ST2表达,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病理分期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血清ST2水平与手术相关;肺癌患者和肺部良性肿瘤患者ST2水平手术后高于手术前(P<0.05);男性肺癌患者术前ST2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5);IHC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鳞癌和腺癌患者组织中ST2表达较高,错构瘤组织中ST2表达较低。结论:监测肺癌患者ST2水平可辅助诊断肺癌,评价病程进展,指导疾病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ST2 IL-33 病理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肺结核辅助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盖林林 李海波 +5 位作者 褚锦锦 孙家梅 闫心怡 杜金珂 代文清 徐栋花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肺结核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潍坊市人民医院183例肺结核患者和33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将183例肺结核患者分为活动性肺结核组(109例)和非活动性肺结核...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肺结核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潍坊市人民医院183例肺结核患者和33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将183例肺结核患者分为活动性肺结核组(109例)和非活动性肺结核组(74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化学发光干扰素-γ释放试验、结核菌素皮内试验、T-SPOT TB试验和血常规检测,比较不同方法诊断肺结核的效能和活动性肺结核组干扰素-γ释放试验阳性、阴性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组、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对照组化学发光干扰素-γ释放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2.66%、62.16%、9.09%,3个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γ释放试验和结核菌素皮内试验、T-SPOT TB和结核菌素皮内试验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γ释放试验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稍高于T-SPOT TB试验,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性肺结核组干扰素-γ释放试验阳性、阴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干扰素-γ释放试验方便、快捷,对辅助诊断肺结核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释放试验 化学发光法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疑似肺结核患者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盖林林 管立学 +1 位作者 李海波 褚锦锦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疑似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和53例健康对照组人群进行T-SPOT.TB检测,并与TB-Ab,ESR,CPR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98例疑似肺结核病患者T-SPOT.TB阳性38例,阳性...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疑似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和53例健康对照组人群进行T-SPOT.TB检测,并与TB-Ab,ESR,CPR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98例疑似肺结核病患者T-SPOT.TB阳性38例,阳性检出率为38.74%,其中31例临床最终确诊为肺结核,诊断敏感性为81.58%(31/38);53例健康对照组人群T-SPOT.TB阳性3例,阳性检出率为5.60%,特异性为94.34%(50/53)。②9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TB-Ab阳性21例,阳性率为21.43%,T-SPOT.TB阳性组和T-SPOT.TB阴性组患者TB-A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05%和2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例确诊的肺结核患者中TB-Ab阳性6例,诊断敏感性仅为19.35%,显著低于T-SPOT.TB诊断敏感性81.58%(x^2=32.91,P<0.01)。③T-SPOT.TB阳性和阴性组与ESR,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TB试验是一种重要的肺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OT.TB试验 肺结核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潍坊地区207例先天愚型患儿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管立学 高丽 +4 位作者 王敬先 王瑞丽 李海波 丁晓梅 王成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1-451,共1页
我们对1982年8月至2007年7月我院儿科门诊断和新生儿病房的先天患型和智力低下患儿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先天愚型 染色体分析 潍坊地区 患儿 染色体核型分析 新生儿病房 智力低下
原文传递
潍坊地区49例Turner′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瑞丽 王敬先 +3 位作者 王成东 牟倩 潘力 孙静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10期54-,共1页
自1982年以来共有5598例遗传咨询者在我科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析,Turner′s综合征患者49例,占0.88%,其中X单体14例,嵌合体14例,等臂X 12例,X缺失4例,Y染色体5例。临床表现为性发育不全或两性畸形,有的患者仅表现为生殖... 自1982年以来共有5598例遗传咨询者在我科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析,Turner′s综合征患者49例,占0.88%,其中X单体14例,嵌合体14例,等臂X 12例,X缺失4例,Y染色体5例。临床表现为性发育不全或两性畸形,有的患者仅表现为生殖力下降,原(继)发闭经,智力稍差等。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有以上症状的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医学干预,可以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原(继)发性闭经 嵌合体 X单体 等臂X X缺失
原文传递
潍坊地区汉族冠心病患者CYP2C19*2(681G>A),CYP2C19*3(636G>A)和CYP2C19*17(-806C>T)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海波 张丽丽 +3 位作者 管立学 褚锦锦 盖林林 徐栋花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326-329,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潍坊地区汉族冠心病患者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为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40例,采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技术检测CYP2C19*2(rs4244... 目的探讨潍坊地区汉族冠心病患者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为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40例,采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技术检测CYP2C19*2(rs4244285),CYP2C19*3(rs4986893)和CYP2C19*17(rs12248560)基因位点多态性。结果240例潍坊地区汉族冠心病患者CYP2C19*1,CYP2C19*2,CYP2C19*3和CYP2C19*17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6.25%,29.17%,3.96%和0.62%;其中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LOF)(CYP2C19*2和CYP2C19*3)频率占33.13%.检出的7种CYP2C19基因型CYP2C19*1/*17,CYP2C19*1/*1,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17,CYP2C19*2/*2,CYP2C19*2/*3频率分别为0.42%,43.75%,39.58%,5.00%,0.83%,7.50%和2.92%,其中CYP2C19超快代谢型1例(0.42%)、快代谢型105例(43.75%)、中间代谢型109例(45.42%)和慢代谢型25例(10.41%)。男、女冠心病患者CYP2C19等位基因、基因型和CYP2C19代谢类型频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692,P=0.297;χ^(2)=4.437,P=0.618;χ^(2)=2.787,P=0.426)。结论潍坊地区汉族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型以CYP2C19*1/*1型为主,表型以中间代谢型为主,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其它地区汉族人群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YP2C19基因 多态性 潍坊地区
原文传递
潍坊地区1328对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夫妇细胞遗传学分析
17
作者 管立学 王瑞丽 +4 位作者 王敬先 李海波 丁晓梅 王成东 孙静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3-364,共2页
我们对1991年1月至2007年7月期间潍坊地区1328对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recurrent early spontaneous abortion,RESA)夫妇的染色体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早期自然流产 流产夫妇 潍坊地区 细胞遗传学分析 复发性 检查结果 染色体
原文传递
潍坊地区94例性染色体异常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18
作者 王瑞丽 王成东 +3 位作者 王敬先 潘力 孙静华 牟倩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11期35-35,94,共2页
自1982年以来共有5598例遗传咨询者在我科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析,检查出性染色体异常94例,占1.68%,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3例,结构异常13例,嵌和体29例,真两性畸形9例。性染色体异常可以导致原(继)发性闭经、无精子症、性... 自1982年以来共有5598例遗传咨询者在我科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析,检查出性染色体异常94例,占1.68%,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3例,结构异常13例,嵌和体29例,真两性畸形9例。性染色体异常可以导致原(继)发性闭经、无精子症、性分化异常、自然流产等症状。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有以上症状的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医学干预,可以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异常核型 嵌和体 畸形 闭经 自然流产
原文传递
TBNK细胞及NKT细胞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19
作者 李海波 徐立新 +1 位作者 盖林林 丁晓梅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TBNK细胞及NKT细胞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20例健康未孕妇女、38例早孕妇女及16例健康分娩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为URSA组、健康未孕组、健康早孕组、健康分娩组,应用免疫... 目的探讨TBNK细胞及NKT细胞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20例健康未孕妇女、38例早孕妇女及16例健康分娩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为URSA组、健康未孕组、健康早孕组、健康分娩组,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TBNK细胞及NKT细胞的表达水平,对比不同组别各类TBNK细胞的绝对计数和百分比,分析URSA患者CD3^(+)CD56^(+)CD16^(+)NKT细胞与Th/Ts、CD19^(+)B细胞的相关性。结果URSA组的CD3^(-)CD16^(+)CD56^(+)NK细胞及CD3^(+)CD16^(+)CD56^(+)NKT细胞的百分比均高于其他3组,而CD3^(+)CD4^(+)百分比则低于其他3组(P<0.05);URSA组的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计数高于其他3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SA患者CD3^(+)CD56^(+)CD16^(+)NKT细胞与Th/Ts、CD19^(+)B细胞无相关性(P>0.05)。结论TBNK细胞免疫异常及NKT细胞的升高与URSA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临床可通过对TBNK细胞及NKT细胞的分析为URSA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自然流产 T细胞亚群 NK细胞亚群 NK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活动性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20
作者 管立学 李海波 +5 位作者 褚锦锦 张丽丽 盖林林 孙家梅 王乐强 谭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0-345,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sis T cell spot assay,T-SPOT.TB)对活动性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疑似结核病患者661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110名健康对照组人群。根据临床诊断将患... 目的探讨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sis T cell spot assay,T-SPOT.TB)对活动性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疑似结核病患者661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110名健康对照组人群。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活动性肺结核组51例,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TBP)组73例,非活动性结核组46例和非结核肺部疾病组491例。计算不同参比条件下外周血T-SPOT.TB对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和TB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和约登指数(Youden Index);分析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A抗原(ESAT-6)和B抗原(CFP-10)刺激产生的斑点形成细胞(SFCs)数目水平。结果 639例疑似活动性结核患者中外周血T-SPOT.TB阳性218例(34.12%),活动性结核(肺结核和TBP)患者T-SPOT.TB阳性率为87.10%(108/124)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58.70%(27/46)、非结核肺部疾病21.18%(104/491)和对照组14.55%(16/110)(P<0.001);活动性肺结核组阳性率为96.08%(49/51)高于活动性TBP组80.82%(59/73)(P=0.013);患者组和对照组CFP-10抗原刺激产生的SFCs(CFP10-SFCs)均高于ESAT-6抗原刺激产生的SFCs(ESAT6-SFCs);活动性肺结核组ESAT6-SFCs和CFP10-SFCs合并值高于活动性TBP组、非活动性肺结核组、非结核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人群(P<0.001);30~39岁年龄组患者合并SFCs为[1.00(0,29.50)]低于≥80岁年龄组患者[3.00(0,26.00)](P=0.001);非结核肺部疾病各亚组和不同年龄组患者T-SPOT.TB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非医护人员亚组和非结核肺部疾病组比较,外周血T-SPOT.TB对活动性肺结核和TBP的诊断特征性指标差异较大,非结核肺部疾病组NPV(99.49%,96.51%)高于对照组(97.92%,87.04%)和非医护人员亚组(96.00%,77.42%)(P<0.05)。结论潍坊地区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和医护人员中LTBI发生率较高;在结核高负担地区,外周血T-SPOT.TB诊断活动性结核感染受到一定限制,结果阳性应综合判断、慎重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活动性结核 潜伏结核感染 诊断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