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颅CT联合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及准确度评价
1
作者 陈鹏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8期0083-0085,共3页
评价头颅CT联合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及准确度。方法:选取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我院收治的6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均进行头颅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分析各种检查方式的最终结果、检查准确... 评价头颅CT联合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及准确度。方法:选取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我院收治的69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均进行头颅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分析各种检查方式的最终结果、检查准确度、诊断效能。结果:头颅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前者提示:额叶梗死、基底节梗死、颞叶梗死、枕叶梗死、小脑梗死、漏诊依次有10例、16例、18例、11例、5例、9例;后者提示:额叶梗死、基底节梗死、颞叶梗死、枕叶梗死、小脑梗死、漏诊依次有10例、17例、20例、11例、5例、6例;联合检查提示:额叶梗死、基底节梗死、颞叶梗死、枕叶梗死、小脑梗死、漏诊依次有10例、18例、20例、11例、5例、5例。联合检查的检查准确度明显高于头颅CT检查(P<0.05),但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相近(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明显好于头颅CT检查(P<0.05),但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相近(P>0.05)。结论:在为急性脑梗死病人诊断时,头颅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均可发挥诊断效果,但联合诊断的效果更高,能够提供病人具体梗死病灶信息,为之后的治疗作参考,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CT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 急性脑梗死 检查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霞林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5期865-867,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0月在本院手术,经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200例患者,使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As 64排CT进行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0月在本院手术,经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200例患者,使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As 64排CT进行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200例患者中,180例表现为阑尾增粗增大,其中79例可见小气泡影,128例伴有局部脂肪间隙模糊。64排螺旋CT可清晰显示不同类型阑尾炎的病灶状态。结论:64排螺旋CT能做出清晰准确的影像诊断,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急性阑尾炎 腹部彩超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内膜结核与中央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江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10期96-97,共2页
目的讨论支气管内膜结核与中央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18例(结核组)和中央型肺癌患者24例(肺癌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CT表现。结果结核组支气管壁增厚14例,厚度(4.5±1.2)mm,增厚长度(... 目的讨论支气管内膜结核与中央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18例(结核组)和中央型肺癌患者24例(肺癌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CT表现。结果结核组支气管壁增厚14例,厚度(4.5±1.2)mm,增厚长度(30.4±2.1)mm,管腔狭窄18例(无完全阻塞病例),受累支气管部位形成软组织肿块2例,纵隔肺门旁淋巴结肿大不伴钙化4例。肺癌组支气管管壁增厚19例,厚度(6.5±1.4)mm,增厚长度(14.2±1.8)mm,管腔狭窄24例(完全堵塞3例),受累支气管部位形成软组织肿块19例,纵隔肺门旁淋巴结肿大不伴钙化17例。结论支气管内膜结核和中央型肺癌的鉴别应从支气管改变情况、阻塞性肺不张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等方面出发,综合病史并联合痰菌检验、支气管镜检、病理检查等进行判断,以减少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内膜结核 肺癌 中央型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磁共振成像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效果观察及检出率影响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彭双初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8期1461-1463,共3页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成像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效果及其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接受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及病理诊断,对比CT及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准确率...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成像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效果及其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接受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及病理诊断,对比CT及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磁共振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1.76%、72.86%、86.25%,均显著高于CT诊断的对应数据,P<0.05;(2)以病理学确诊的170髋为参考,显示磁共振成像的III级、IV级检出率为18.24%、6.47%,较CT检查更高,P<0.05;两种诊断方法的I级、II级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磁共振成像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优于CT检查,对病情诊断和分级评定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磁共振成像 股骨头坏死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卵巢癌分期中应用CT和核磁共振成像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谭剑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7期1220-1222,1228,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卵巢癌(缩略词POC)分期中应用CT于核磁共振成像(缩略词MRI)诊断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介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间,共计POC患者79例,对其分别进行CT、MRI诊断,并综合二者的诊断结果,分析不同发病部位的诊断差异,评估CT... 目的:分析原发性卵巢癌(缩略词POC)分期中应用CT于核磁共振成像(缩略词MRI)诊断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介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间,共计POC患者79例,对其分别进行CT、MRI诊断,并综合二者的诊断结果,分析不同发病部位的诊断差异,评估CT、MRI与联合诊断对于疾病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病变部位侵犯包膜的CT诊断准确率为,MRI为,联合诊断为(P<0.05)。大网膜/肠系膜转移的CT诊断敏感度为,MRI为,联合诊断为(P<0.05)。其他项目对比后无差异(P>0.05)。POC分期诊断准确率中,CT为,MRI为,联合诊断为,对比后同样无差异(P>0.05)。结论:CT联合MRI能够有效检出POC分期,其精准度较高,能够指导临床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卵巢癌 分期 CT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及MRI在直肠癌术前N分期评估中的应用
6
作者 谭剑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55-58,共4页
目的:探究能谱CT及MRI于直肠癌术前N分期评估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笔者单位肿瘤科收治直肠癌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53例,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分别予给患者常规CT、能谱CT及MRI检查。结果:常规CT于直肠癌病理分期N0、N1-2... 目的:探究能谱CT及MRI于直肠癌术前N分期评估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笔者单位肿瘤科收治直肠癌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53例,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分别予给患者常规CT、能谱CT及MRI检查。结果:常规CT于直肠癌病理分期N0、N1-2检出结果低于能谱CT、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于直肠癌病理分期N0、N1-2检出结果与MRI具有高度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CT于直肠癌N分期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精准性均低于能谱CT、MRI,能谱CT于直肠癌N分期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精准性与MRI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单因素于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分析显示,浸润深度可作为直肠癌转移独立风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及MRI于直肠癌术前N分期评估中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能谱CT敏感性、特异性、精准性与MRI相一致,可于术前病理诊断前开展能谱CT评估,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MRI 直肠癌 术前筛查 癌症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X线摄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7
作者 王霞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原发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澧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36例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均进行DR、CT、MRI检查,将检查...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原发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澧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36例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均进行DR、CT、MRI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3种影像学技术在良、恶性骨肿瘤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36例骨肿瘤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22例为良性肿瘤,14例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包括骨巨细胞瘤12例,脂肪瘤2例,骨血管瘤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3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黏液纤维瘤1例;恶性肿瘤包括骨肉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淋巴瘤2例,长骨造釉细胞瘤2例。DR、CT、MRI对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对原发性良性骨肿瘤的诊断符合率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CT和MRI技术在原发性骨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在良性骨肿瘤的诊断方面MRI和CT的诊断价值优于DR,所以掌握这3种不同影像类技术的特点,临床合理选择应用,有助于提高原发性骨肿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