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粤港澳大湾区一次局地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多尺度观测特征与演变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卓凡
王东海
曾智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5-928,共14页
2020年5月22日凌晨粤港澳大湾区发生了一次极端强降水过程,最大小时雨量和3小时雨量打破广东省内“龙舟水”期间的历史最高纪录。利用多源观测数据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引发局地极端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演变过程与中尺度特征开...
2020年5月22日凌晨粤港澳大湾区发生了一次极端强降水过程,最大小时雨量和3小时雨量打破广东省内“龙舟水”期间的历史最高纪录。利用多源观测数据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引发局地极端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演变过程与中尺度特征开展研究。(1)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集中在凌晨时段,具有持续时间短、局地雨强极端、累积雨量大等特点,在3小时的降水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降水峰值。(2)这次过程为一次暖区暴雨过程,低层西南季风提供了充足的暖湿水汽,低涡切变线提供了良好的抬升条件。中α尺度季风云团呈准静止状态并升尺度增长为MCC(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过程引发了大湾区夜间局地的极端降水。(3)过程中两个阶段的峰值降水与中γ尺度对流单体生消发展期间的传播与移动矢量发生的改变有密切联系。数个中γ尺度对流单体构成多单体风暴形态,呈西北-东南侧向排列,这些单体先后触发发展并有着各自的地面辐合线。对流单体在环境风引导下向偏东南方向移动引发第一阶段峰值降水。随后不同单体的辐合线连接,对流向西南方向传播显著加快,使对流系统移动矢量发生改变,因而造成第二阶段峰值降水。(4)造成两段峰值降水的中γ尺度对流单体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第一阶段峰值降水的强回波延伸高度更高,具备倾斜、入流缺口和回波垂悬等类超级单体结构特征,第二阶段峰值降水回波则具有显著的热带对流低质心特征,造成了局地更极端的短历时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降水特征
暖区暴雨
中尺度特征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70年不同路径的南海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
7
2
作者
江文
王东海
+2 位作者
张春燕
曾智琳
李国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3-443,共11页
为进一步认识南海热带气旋(SCSTC)的基本特征规律,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ATI)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等资料,对1949—2019年不同移动路径的SCSTC的频数、源地、强度变化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1)近70年的SCSTC的...
为进一步认识南海热带气旋(SCSTC)的基本特征规律,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ATI)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等资料,对1949—2019年不同移动路径的SCSTC的频数、源地、强度变化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1)近70年的SCSTC的频数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东北走向的SCSTC频数相对较少,其峰值集中在5月、6月,西/西北走向的SCSTC频数相对较多,约占总数的76%,其峰值集中在8月、9月,且西/西北走向的SCSTC频数变化趋势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脊线位置的移动趋势相匹配,即当副高脊线逐渐向北(南)移动时,SCSTC频数随月份逐渐增多(减少)。(2)东北走向的SCSTC平均强度比西/西北走向的SCSTC强,生命史也更长,并且在5种SCSTC强度等级中,东北走向的台风和强台风的强度二次加强的现象相比西/西北走向的更显著。(3)两种路径走向的SCSTC的源地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都有一个先北抬后南撤的过程,与副高脊线的移动规律一致,东北走向SCSTC源地位置整体比西/西北走向的SCSTC更偏北2~3个纬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STC
移动路径
频数
强度
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粤港澳大湾区一次局地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多尺度观测特征与演变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卓凡
王东海
曾智琳
机构
中山
大学
大气
科学
学院
南方海洋
科学
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研究
重点实验室
澳门海岸带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澳门环境研究院/澳门科技大学
广东省气象台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5-928,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510400)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20B0301030004)共同资助。
文摘
2020年5月22日凌晨粤港澳大湾区发生了一次极端强降水过程,最大小时雨量和3小时雨量打破广东省内“龙舟水”期间的历史最高纪录。利用多源观测数据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引发局地极端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演变过程与中尺度特征开展研究。(1)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集中在凌晨时段,具有持续时间短、局地雨强极端、累积雨量大等特点,在3小时的降水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降水峰值。(2)这次过程为一次暖区暴雨过程,低层西南季风提供了充足的暖湿水汽,低涡切变线提供了良好的抬升条件。中α尺度季风云团呈准静止状态并升尺度增长为MCC(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过程引发了大湾区夜间局地的极端降水。(3)过程中两个阶段的峰值降水与中γ尺度对流单体生消发展期间的传播与移动矢量发生的改变有密切联系。数个中γ尺度对流单体构成多单体风暴形态,呈西北-东南侧向排列,这些单体先后触发发展并有着各自的地面辐合线。对流单体在环境风引导下向偏东南方向移动引发第一阶段峰值降水。随后不同单体的辐合线连接,对流向西南方向传播显著加快,使对流系统移动矢量发生改变,因而造成第二阶段峰值降水。(4)造成两段峰值降水的中γ尺度对流单体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第一阶段峰值降水的强回波延伸高度更高,具备倾斜、入流缺口和回波垂悬等类超级单体结构特征,第二阶段峰值降水回波则具有显著的热带对流低质心特征,造成了局地更极端的短历时强降水。
关键词
极端降水
降水特征
暖区暴雨
中尺度特征
中尺度对流系统
Keywords
cxtreme rainfall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warm-scctor heavy rainfall
mesoscale charactcristics
mc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分类号
P426.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70年不同路径的南海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
7
2
作者
江文
王东海
张春燕
曾智琳
李国平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
大学
大气
科学
学院
中山
大学
大气
科学
学院/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研究
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
科学
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澳门海岸带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澳门环境研究院/澳门科技大学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3-443,共11页
基金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20B03010300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510400)共同资助。
文摘
为进一步认识南海热带气旋(SCSTC)的基本特征规律,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ATI)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等资料,对1949—2019年不同移动路径的SCSTC的频数、源地、强度变化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1)近70年的SCSTC的频数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东北走向的SCSTC频数相对较少,其峰值集中在5月、6月,西/西北走向的SCSTC频数相对较多,约占总数的76%,其峰值集中在8月、9月,且西/西北走向的SCSTC频数变化趋势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脊线位置的移动趋势相匹配,即当副高脊线逐渐向北(南)移动时,SCSTC频数随月份逐渐增多(减少)。(2)东北走向的SCSTC平均强度比西/西北走向的SCSTC强,生命史也更长,并且在5种SCSTC强度等级中,东北走向的台风和强台风的强度二次加强的现象相比西/西北走向的更显著。(3)两种路径走向的SCSTC的源地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都有一个先北抬后南撤的过程,与副高脊线的移动规律一致,东北走向SCSTC源地位置整体比西/西北走向的SCSTC更偏北2~3个纬距。
关键词
SCSTC
移动路径
频数
强度
源地
Keywords
SCSTC
moving path
frequency
intensity
origin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粤港澳大湾区一次局地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多尺度观测特征与演变分析
李卓凡
王东海
曾智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70年不同路径的南海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
江文
王东海
张春燕
曾智琳
李国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