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细胞分析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戴曦 宋琦 梁丽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2-324,共3页
肿瘤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存寿命的疾病,同时在流行病学和经济成本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发现患者与健康个体之间、不同患者之间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蛋白组学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 肿瘤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存寿命的疾病,同时在流行病学和经济成本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发现患者与健康个体之间、不同患者之间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蛋白组学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给肿瘤诊治设置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单细胞分析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对于分析肿瘤细胞间异质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的是,根据单细胞分析结果,有助于在临床诊治中精确了解肿瘤特性、生物标记水平、个体对特定治疗的反应以及针对性的筛选治疗药物。在此,我们对单细胞分析研究及应用进展作相关综述,并探讨其在耐药肿瘤中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分析技术 微流体单细胞分析 生物芯片 肿瘤 肺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MS技术研究黄甲软肝颗粒及其中间体物质基础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彩云 卢敬光 +4 位作者 朱国元 张保献 姜志宏 王宗权 高进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5期43-51,共9页
目的:系统分析黄甲软肝颗粒及其中间体的化学成分,阐明其复方新药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技术,离子源为ESI,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2.1mm×150mm,... 目的:系统分析黄甲软肝颗粒及其中间体的化学成分,阐明其复方新药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技术,离子源为ESI,色谱条件: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2.1mm×150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B),洗脱梯度:0~20min,3%~60%B;20min~25min,60%~95%B;25min~30min,95%B;30min~31min,95%~3%B;31min~35min,3%B,流速0.35mL·min^(-1),柱温35℃,进样量1μL。质谱分析采用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100~1700。通过与自建化学成分数据库比对(部分对照品验证)后对各离子峰进行鉴定。结果:从黄甲软肝颗粒中共鉴定出126个化学成分,黄甲软肝中间体中共鉴定出141个化学成分,包括有机酸类、酚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皂苷类等。结论:建立的UHPLC-TOF-MS分析方法,结合数据库匹配,可全面快速地分析黄甲软肝颗粒及中间体中的化学成分,为其组方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甲软肝颗粒 中间体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 物质基础 中药复方新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岸四地协同推进基因测序技术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静蓉 《中国科技产业》 2015年第6期19-19,共1页
5月24日,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两岸四地科技合作论坛"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围绕科技金融、互联网、生物医药和通用航空四个专题单元展开研讨和对话。台湾前工业研究院院长李钟熙博士在围绕"结合基因与信息科技,带动... 5月24日,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两岸四地科技合作论坛"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围绕科技金融、互联网、生物医药和通用航空四个专题单元展开研讨和对话。台湾前工业研究院院长李钟熙博士在围绕"结合基因与信息科技,带动一下一波医疗革新"话题进行的主旨演讲中介绍,随着高科技设备的不断升级换代,曾经需要多个国家连手、耗资几十亿元、耗时15年计算的基因检测,现在只需要1个小时就能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测序技术 通用航空 生物医药 工业研究院 高科技设备 国际会议中心 科技金融 中国科协 科技合作 主旨演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Correction and Hepatic Differentiation of Hemophilia B-specific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琼 王惠荟 +4 位作者 程涛 袁卫平 马钰波 蒋永平 任志华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Objective To genetically correct a disease-causing point mutation in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derived from a hemophilia B patient. Methods First, the disease-causing mutation was detected by ... Objective To genetically correct a disease-causing point mutation in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derived from a hemophilia B patient. Methods First, the disease-causing mutation was detected by sequencing the encoding area of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IX (F IX) gene.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iPSCs, and the primers were designed to amplify the eight exons of F IX. Next, the point mutation in those iPSCs was genetically corrected using CRISPR/Cas9 technology in the presence of a 129-nucleotide homologous repair template that contained two synonymous mutations. Then, top 8 potential off-target sites were subsequently analyzed using Sanger sequencing. Finally, the corrected clones were differentiated into hepatocyte-like cells, and the secretion of F IX was validat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and ELISA assay.Results The cell line bore a missense mutation in the 6th coding exon (c.676 C〉T) of F IX gene. Correction of the point mutation was achieved via CRISPR/Cas9 technology in situ with a high efficacy at about 22% (10/45) and no off-target effects detected in the corrected iPSC clones. F IX secretion, which was further visualiz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and quantified by ELISA in vitro, reached about 6 ng/ml on day 21 of differentiation procedure. Conclusions Mutations in human disease-specific iPSCs could be precisely corrected by CRISPR/Cas9 technology, and corrected cells still maintained hepatic differentiation capability. Our findings might throw a light on iPSC-based personalized therapie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specially for hemophilia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philia B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CRISPR/Cas9 genetic correction hepatic different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钱正明 黄琦 +3 位作者 李春红 沈千汇 姜志宏 李文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72-1575,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快速分析冬虫夏草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AQ色谱柱(4.6 mm×50 mm,2.7μm),以0.2%乙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快速分析冬虫夏草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AQ色谱柱(4.6 mm×50 mm,2.7μm),以0.2%乙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室温,进样量2μL。结果实验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可以在20 min内完成冬虫夏草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同时分析。采用新建立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对20批样品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相似度结果显示,13批冬虫夏草样品的相似度均>0.96,7批混淆品的相似度均<0.88;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相似度评价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方法可有效鉴别冬虫夏草及其伪品,为冬虫夏草及其产品的综合质量评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高效液相色谱 水溶性成分 脂溶性成分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银黄制剂治疗外感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高进 陈承瑜 +5 位作者 刘冬丽 陈飞龙 谭涛 龚春晖 曹晖 朱国元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46-49,39,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银黄制剂治疗肺、呼吸道炎症等外感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获取银黄制剂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过Gencards、OMIM、TTD数据库,以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检索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银黄制剂治疗肺、呼吸道炎症等外感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获取银黄制剂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过Gencards、OMIM、TTD数据库,以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检索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构建由Cytoscape3.8.2软件完成的“银黄制剂-活性成分-疾病有效靶点”网络图;最后通过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银黄制剂的222个有效活性成分和209个有效炎症靶点;其核心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芹菜素、熊果酸、β-谷甾醇、木犀草素、汉黄芩素等;关键靶点涉及PTGS2、PTGS1、CHRM1、DPP4、ADH1C等。GO功能和KEGG分析显示,与银黄制剂治疗肺及呼吸道炎症作用相关的生物过程(BP)条目339个,细胞组成(CC)条目100个,分子功能(MF)条目102个;KEGG相关信号通路225条(P<0.05),其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P1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与炎症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银黄制剂通过多活性成分、多靶点调节多通路来发挥对肺及呼吸道炎症的治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银黄制剂治疗肺及呼吸道炎症等外感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制剂 外感性疾病 肺炎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再摄取抑制剂从单胺转运体解离的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涂高 姚小军 薛伟伟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887-2893,共7页
目的 研究三重再摄取抑制剂(triple reuptake inhibitors,TRIs)与人类单胺转运体(human monoamine transporters,hMATs)的解离机制。方法 采用拉伸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模拟3个TRIs从hSERT、hNET和hDAT主要结合位点解离的动态过程;通过计算... 目的 研究三重再摄取抑制剂(triple reuptake inhibitors,TRIs)与人类单胺转运体(human monoamine transporters,hMATs)的解离机制。方法 采用拉伸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模拟3个TRIs从hSERT、hNET和hDAT主要结合位点解离的动态过程;通过计算解离过程中施加的外力随模拟时间的变化,分析抑制剂解离过程中重要的蛋白-配体间的相互作用;最后通过Jarzynski方程的二次累积展开式计算抑制剂在3种转运蛋白的平均力势。结果 力谱图曲线表明影响TRIs解离的残基在单胺转运蛋白上的分布主要如下:跨膜区域(TM1b、TM3、TM6a、TM10)和胞外Loop区域(EL2、EL4、EL5、EL6),其中主要结合口袋附近的残基极大地阻碍TRIs的解离。比较每个体系的平均力势数值,结果表明EB1020相比NS2359和SEP225289更容易从蛋白中解离。结论 本研究从原子水平揭示了hMATs与TRIs结合-解离机制,为基于结构的选择性抗抑郁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胺转运体 三重再摄取抑制剂 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 解离机制
原文传递
冬虫夏草含片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彩云 金李玲 +4 位作者 王琳 孙益阔 钱正明 张伟 姜志宏 《今日药学》 CAS 2023年第7期524-528,共5页
目的对冬虫夏草含片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采用直观法测定感官、HPLC法和PCR法鉴别真伪;HPLC法测定腺苷含量;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3批冬虫夏草含片感官符合产品特征,无杂质;HPLC特征图谱中呈现与冬虫夏草一致的6个特征峰;PCR... 目的对冬虫夏草含片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方法采用直观法测定感官、HPLC法和PCR法鉴别真伪;HPLC法测定腺苷含量;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3批冬虫夏草含片感官符合产品特征,无杂质;HPLC特征图谱中呈现与冬虫夏草一致的6个特征峰;PCR鉴别中冬虫夏草含片均在220 bp和146 bp左右位置出现了与冬虫夏草一致的目标条带;腺苷含量分别为0.098%、0.097%及0.097%;多糖含量分别为10.24%、10.54%及10.53%。结论感官、特征图谱、腺苷含量均符合T/SZZX 008-2021《冬虫夏草含片》中的要求,特征图谱和PCR鉴别证实冬虫夏草含片中的原料为正品冬虫夏草,腺苷与多糖含量高于冬虫夏草原料,该结果为冬虫夏草含片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含片 PCR 特征图谱 腺苷 多糖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顶空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测定正清风痛宁制剂原料中三氯甲烷的残留量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汀波 李栋 +2 位作者 仇萍 周华 刘良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建立正清风痛宁的制剂原料盐酸青藤碱中三氯甲烷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使用Agilent 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0 m×250μm,涂层0.25μm),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量2 m L·min^-1,进样量为1m... 目的:建立正清风痛宁的制剂原料盐酸青藤碱中三氯甲烷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使用Agilent 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0 m×250μm,涂层0.25μm),载气为高纯氮气,流量2 m L·min^-1,进样量为1m L,分流比10∶1,进样口温度为200℃,柱温为60℃,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00℃;顶空进样法,水为溶剂,平衡温度为60℃,平衡时间30 min。结果:三氯甲烷在0.242 7~97.06 n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 4);平均回收率为98.48%,RSD为1.69%(n=6);最低定量限为4.854 ng·g^-1。所检测6个批次的正清风痛宁制剂原料中三氯甲烷残留量介于0至237.6 ng·g^-1之间。结论:顶空气相色谱(HS-GC)-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法灵敏、准确,优于现有其他检测方法,可作为盐酸青藤碱中三氯甲烷残留的检测方法,有利于提高制剂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清风痛宁 盐酸青藤碱 三氯甲烷 溶剂残留 顶空气相色谱(HS-GC)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原文传递
基于UHPLC-TOF-MS技术建立金线莲的指纹图谱及金线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藏蔓 卢敬光 +5 位作者 谢启师 王丹 詹华杏 高进 王静蓉 姜志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建立野生、组织培养和种植等14批不同来源金线莲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HPLC-TOFMS)指纹图谱,建立金线莲苷的UHPLC-TOF-MS含量测定方法,为完善金线莲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精确... 目的:建立野生、组织培养和种植等14批不同来源金线莲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HPLC-TOFMS)指纹图谱,建立金线莲苷的UHPLC-TOF-MS含量测定方法,为完善金线莲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鉴定化学成分,选择[M+HCOO]-作为专属离子对金线莲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SPSS22.0软件对各批次药材中化学成分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考察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因素对金线莲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建立了金线莲药材UHPLC-TOF-MS指纹图谱并从中指认出36个化学成分,包括金线莲苷类5个、黄酮类18个、核苷类5个、有机酸类6个、长寿花糖苷C和天麻苷各1个。指纹图谱相似度考察、聚类分析及金线莲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对药材中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为产地和栽培时间。金线莲苷质量分数处于4.85%-16.18%。结论:建立的金线莲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及金线莲苷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为金线莲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金线莲苷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相似度
原文传递
白花蛇舌草和水线草的鉴别与药用进展比较 被引量:14
11
作者 程琪庆 程春松 +5 位作者 刘智祖 欧阳月 林洁茹 张志锋 刘中秋 周华 《中草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4328-4338,共11页
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与水线草H.corymbosa同为茜草科(Rubiaceae)耳草属Hedyotis Linn.植物,均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且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故水线草常作为白花蛇舌草的替代品使用,目前关于二者替代使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尚无定论。鉴... 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与水线草H.corymbosa同为茜草科(Rubiaceae)耳草属Hedyotis Linn.植物,均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且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故水线草常作为白花蛇舌草的替代品使用,目前关于二者替代使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尚无定论。鉴于此,从本草考证、药用沿革、混用情况、商品状况、性状及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对二者进行系统比较,发现二者性状、显微特征较为相似,但成分、活性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可以通过分子鉴定方法对二者进行快速鉴别,故建议二者在使用上应予以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水线草 药用沿革 本草考证 性状特征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盐酸小檗碱自组装小珠载药系统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川 许岩 +1 位作者 欧阳辉 易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24-1928,共5页
该文主要研究一种使用α-环糊精和大豆油在室温下连续振荡即可制得的自组装小珠给药系统,在制备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任何表面活性剂或有机溶剂。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对制备的小珠进行形态、结构、载药量、体外释药行为考察。药物的负... 该文主要研究一种使用α-环糊精和大豆油在室温下连续振荡即可制得的自组装小珠给药系统,在制备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任何表面活性剂或有机溶剂。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对制备的小珠进行形态、结构、载药量、体外释药行为考察。药物的负载方法为制备之前溶解于大豆油中,小珠粒径为(2.25±0.23)mm,载药量为(67.02±0.64)μg.g-1。荧光标记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小珠为核壳结构,水难溶性药物主要分布在大豆油内核中。小珠在模拟肠液中的释药速率和累积释药量均显著高于原料药。这表明小珠是一种适用于水难溶性中药的有发展潜力的脂质新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珠 Α-环糊精 大豆油 盐酸小檗碱 自组装给药系统 脂质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