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痹益脑汤佐治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及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张婧 许石钟 《临床研究》 2025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通痹益脑汤佐治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濮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探讨通痹益脑汤佐治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濮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和研究组(54例,给予常规西药联合通痹益脑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速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头晕、胸闷恶心等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左椎动脉等脑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Hcy、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通痹益脑汤辅助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增加脑血流量,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且不会额外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痹益脑汤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血流动力学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通过调控Akt/FoxO1信号通路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何瑞娟 白露 +2 位作者 谭攀攀 吴素伟 赵杰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32-2736,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作用。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00 mg/kg)和芍药苷高、低剂量组(200、100 mg/kg),每组10只,另选10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组,各组...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作用。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00 mg/kg)和芍药苷高、低剂量组(200、100 mg/kg),每组10只,另选10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组,各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每天1次,持续8周。给药第7周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给药结束后使用试剂盒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水平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蛋白激酶B(Akt)、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和芍药苷各剂量组大鼠FBG、FINS、IRI均降低(P<0.01),葡萄糖耐受能力得到改善;血清HDL-C水平升高(P<0.05,P<0.01),LDL-C、TC和TG水平降低(P<0.05,P<0.01),肝组织病理性损伤减轻;肝组织IL-1β、TNF-α和IL-6水平降低(P<0.05,P<0.01);肝组织MDA水平和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肝组织GSH-Px、CAT活性和p-FoxO1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芍药苷具有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抑制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紊乱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Akt/FoxO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