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疾病中衰老巨噬细胞和衰老中性粒细胞的研究
1
作者 刘珍妮 王华 《自然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63-374,共12页
免疫系统作为机体应对各种内外危机的防火墙,其老化会增加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尤其是老年人。近年来,免疫细胞衰老在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抑制免疫细胞衰老已成为延缓衰老的关键靶标。肝脏被认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具有丰富... 免疫系统作为机体应对各种内外危机的防火墙,其老化会增加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尤其是老年人。近年来,免疫细胞衰老在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抑制免疫细胞衰老已成为延缓衰老的关键靶标。肝脏被认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具有丰富活跃的天然免疫细胞,其中髓系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参与各种肝脏疾病的发生。衰老环境会对髓系细胞产生诸多影响,进而影响疾病的进展。文章总结了衰老巨噬细胞和衰老中性粒细胞的特征以及研究现况,以期为治疗肝脏疾病提供针对衰老免疫细胞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肝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合肥市温度变化与精神分裂症急诊的小时尺度关联
2
作者 刘锦涛 闫军伟 +3 位作者 吴柯禺 范引光 苏虹 程健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3,88,共8页
目的 探讨安徽省合肥市温度变化与精神分裂症急诊之间的小时尺度关联。方法 收集2015年3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分裂症的急诊就诊记录,并从ERA5-Land数据集提取合肥市城市水平逐小时温度数据作为暴露。以h为时间单... 目的 探讨安徽省合肥市温度变化与精神分裂症急诊之间的小时尺度关联。方法 收集2015年3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分裂症的急诊就诊记录,并从ERA5-Land数据集提取合肥市城市水平逐小时温度数据作为暴露。以h为时间单位,采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分析温度的小时尺度变化与精神分裂症急诊之间的关联,并按年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12 423例精神分裂症急诊事件被纳入分析,平均每小时0.31人次。暴露-反应关系曲线显示,在暴露的23 h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精神分裂症急诊风险增加。暴露后的当前小时和第15 h,出现效应高峰,温度每增加1℃,精神分裂症急诊风险分别增加1.17%(95%CI:0.42%~1.92%)和1.26%(95%CI:0.25%~2.29%)。对1 d内的时间段进行细化后发现,在21:00―00:00温度每增加1℃,急诊风险增加5.61%(95%CI:1.65%~9.74%)。亚组分析发现,与温度升高相关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急诊风险高于男性。结论 温度变化与精神分裂症急诊之间存在小时尺度关联,在温度升高后的数小时内即可出现风险增加。未来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高温天气的超短期精神疾病风险,同时关注敏感暴露窗口和易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小时尺度 精神分裂症
原文传递
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联合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华 胡晓磊 +1 位作者 李星宇 戴映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96-1002,共7页
三阴性乳腺癌(TNBC)为一种预后较差的分子亚型,传统治疗手段有限;该亚型的免疫原性强,且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高,为免疫治疗的开展提供了基石。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疗效优于单药免疫治疗,且在晚期一线TNBC的有效率高于既往... 三阴性乳腺癌(TNBC)为一种预后较差的分子亚型,传统治疗手段有限;该亚型的免疫原性强,且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高,为免疫治疗的开展提供了基石。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疗效优于单药免疫治疗,且在晚期一线TNBC的有效率高于既往多线治疗组。联合其他治疗包括抗肿瘤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剂和PARP抑制剂的尝试亦取得初步疗效。本文就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单药及联合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未来的挑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ADC PAPR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山慈菇中秋水仙碱含量及提取方法的探讨
4
作者 徐欣然 刘博璐 +1 位作者 韩旭 陈纭 《广州化工》 2025年第2期72-75,共4页
以不同产地的山慈菇为样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测定样品中秋水仙碱的含量,并比较了不同的提取方法对结果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慈菇中秋水仙碱的含量,色谱柱:ODS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4... 以不同产地的山慈菇为样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来测定样品中秋水仙碱的含量,并比较了不同的提取方法对结果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慈菇中秋水仙碱的含量,色谱柱:ODS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4∶46),检测波长:243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进样体积:5μL。秋水仙碱在0.16281~10.4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2.09%,RSD为3.73%。该研究发现山慈菇样品的产地和处理方法也会影响秋水仙碱的含量差异。因此,需要在实际提取中进行针对性的方法选择和优化。通过比较甲醇、50%甲醇、70%乙醇、三氯甲烷等不同有机溶剂在提取过程中的效果,得出了以50%甲醇为有机溶剂,超声30 min的提取工艺能够得到更高的提取率。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山慈菇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为其广泛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也有助于为山慈菇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慈菇 秋水仙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疾病通过cGAS-STING通路调控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凌 尤鸿美 +5 位作者 潘雪银 孟宏武 张亚飞 毕意辉 黄成 李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0-454,共5页
老龄化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人类疾病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而许多衰老性疾病都与细胞衰老相关。细胞在衰老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表型变化,这是由代谢、染色质组织和转录活性的改变所驱动的。衰老的一个明显特征... 老龄化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人类疾病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而许多衰老性疾病都与细胞衰老相关。细胞在衰老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表型变化,这是由代谢、染色质组织和转录活性的改变所驱动的。衰老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炎症介质的分泌,包括各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细胞外基质蛋白和生长因子,统称为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衰老细胞通过分泌SASP,对许多生物学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包括伤口愈合、组织修复、肿瘤形成或体内重组等。此外,与SASP相关的炎症反应被认为是衰老相关疾病的基础,从而发现衰老效应反应的新靶点是至关重要的。最近的科学进展表明,先天免疫应答特别是涉及cGAS-STING途径的免疫应答,会在衰老细胞中触发SASP。该文综述了老龄化疾病衰老细胞中cGAS-STING信号通路对SASP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AS-STING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老龄化疾病 衰老细胞 心血管疾病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BDNF/Akt/CREB及TREM1/2表达失衡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7
6
作者 徐静娴 刘森 +3 位作者 高欣冉 高叶俊 夏清荣 葛金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02-1408,共7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BV2细胞体外培养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10^(-6)-10^(-10)mol·L^(-1))、氟西汀(10^(-7)mol·L^(-1))组、布洛芬(10^(-...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BV2细胞体外培养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10^(-6)-10^(-10)mol·L^(-1))、氟西汀(10^(-7)mol·L^(-1))组、布洛芬(10^(-7)mol·L^(-1))组。MTT及LDH法观察LPS诱导BV2细胞炎症反应的时效和量效变化及白藜芦醇对BV2细胞LDH分泌的影响,qRT-PCR法测定炎症因子IL-1β、IL-6及TNF-α的mRNA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Ib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DNF、CREB、p-CREB、Akt、p-Akt、Synaptotagmin I、TREM1及TREM2的蛋白表达。结果随着LPS刺激浓度及时间延长,LDH释放量增加,综合选择LPS(1 mg·L^(-1))刺激24 h用于后续实验。白藜芦醇(10^(-6)-10^(-10)mol·L^(-1))减少LPS诱导的BV2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DH释放,并下调IL-1β、IL-6及TNF-α的mRNA表达,逆转BDNF/Akt/CREB及TREM1/2的蛋白表达失衡。此外,白藜芦醇(10^(-7)mol·L^(-1))还可抑制BV2细胞的过度激活。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DNF/Akt/CREB及TREM1/2表达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小胶质细胞 脂多糖 神经炎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素对炎症免疫性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悦 冷瑞雪 潘海峰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79-884,992,共7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逐渐凸显。空气污染与气象因素作为环境因素的重要组成,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炎症免疫性疾病是一组引起多器官系统损伤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逐渐凸显。空气污染与气象因素作为环境因素的重要组成,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炎症免疫性疾病是一组引起多器官系统损伤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近年来研究表明,颗粒物、二氧化氮、臭氧等空气污染物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然而,气象因素对这类疾病的影响尚不清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气象因素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和复发有关,但具体机制仍未阐明,可能为诱发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T淋巴细胞失衡等,最终导致多器官、多系统损伤。此外,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物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以及环境因素与遗传易感性的交互作用均可能影响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概述了气象因素与常见炎症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联和可能的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揭示该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制定综合性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免疫性疾病 气象因素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原文传递
BMP9与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翠 王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45-1048,共4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家族,BMP9是BMPs的成员之一,又被称为生长分化因子(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2。BMP9主要由肝脏星状细胞产生,参与...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家族,BMP9是BMPs的成员之一,又被称为生长分化因子(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2。BMP9主要由肝脏星状细胞产生,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铁离子平衡、软骨形成、血管生成、神经元分化、糖脂代谢等,此外,多项研究也表明BMP9对肝癌也有促进作用,但是有关BMP9和慢性肝病之间的联系,我们却仍旧知之甚少。该文主要阐述了BMP9和其信号转导过程,以及BMP9在肝再生、肝损伤和肝癌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进一步了解BMP9信号转导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9 肝星状细胞 慢性肝病 肝再生 肝损伤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噬探讨Atg5参与肝脏疾病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浩冬 李良云 +3 位作者 桂馨墨 胡爽 胡颖 徐涛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5期395-400,共6页
肝脏疾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性疾病,在国内外对其的防治与治疗仍是个严峻的问题。细胞自噬是细胞体内自我调节的重要方式,细胞生长、分化、存活和自我平衡都依赖于此,同时在对抗慢性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肝... 肝脏疾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性疾病,在国内外对其的防治与治疗仍是个严峻的问题。细胞自噬是细胞体内自我调节的重要方式,细胞生长、分化、存活和自我平衡都依赖于此,同时在对抗慢性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肝脏疾病时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受到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 related gene-5,Atg5)的调控,通过Atg5调控细胞自噬来对抗肝脏疾病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在肝细胞中,上调Atg5的表达量可促进细胞自噬,从而减少内质网应激(ER)介导的损伤,这是治疗脂肪性肝炎的一个新策略。本文就Atg5通过调控自噬参与常见肝脏疾病的内在机制做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Atg5 肝脏疾病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份安徽省60~69岁老年人体质特征对比分析
10
作者 陈瑶 陈炜 +5 位作者 孙朋 陈沁怡 马瑞 刘文娟 叶冬青 范引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5-1022,共8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014年和2020年安徽省60~69岁老年人体质特征的差异,为安徽省老年人体质干预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14年和2020年分别从安徽省16个地级市抽取6168和5462名60~69岁老年人,结合国民体质监测...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014年和2020年安徽省60~69岁老年人体质特征的差异,为安徽省老年人体质干预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14年和2020年分别从安徽省16个地级市抽取6168和5462名60~69岁老年人,结合国民体质监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比较两个年份间指标变化。结果安徽省60~69岁老年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在性别、年龄、地区分布、城乡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2014年,2020年安徽省老年人的握力(β=-0.677,95%CI:-0.946~-0.411)有所下降,身高(β=1.278,95%CI:1.053~1.504)、体重(β=2.012,95%CI:1.697~2.354)、BMI(β=0.416,95%CI:0.295~0.538)、腰围(β=2.529,95%CI:2.172~2.885)、臀围(β=1.147,95%CI:0.856~1.438)、腰臀比(β=0.016,95%CI:0.014~0.019)、体脂率(β=0.423,95%CI:0.301~0.545)、闭眼单脚站立时长(β=0.157,95%CI:0.147~0.168)和选择反应时(β=0.031,95%CI:0.020~0.042)等在2020年均增加(均P<0.001)。结论安徽省60~69岁老年人肥胖问题和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及反应能力下降日趋严重,应开展有针对性的饮食和体育锻炼的指导,以减少老年人肥胖,提升其综合身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体质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安徽省健康体检者尿酸水平与甲状腺结节发生关联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紫行 段琼 +2 位作者 叶冬青 许夕海 方心宇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健康体检者尿酸水平与甲状腺结节(TNs)发生的关联,为TNs的早期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2017年1月—2021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定期体检的人群中3151名2017年1月—2019... 目的了解安徽省健康体检者尿酸水平与甲状腺结节(TNs)发生的关联,为TNs的早期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2017年1月—2021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定期体检的人群中3151名2017年1月—2019年9月首次体检时关键指标无缺失且未患TNs或其他甲状腺疾患以及肾功能不全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其截至2021年9月30日TNs发生情况,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安徽省健康体检者尿酸水平与TNs发生的关联。结果安徽省最终纳入分析的3151名健康体检者共随访7251.03人年,平均随访(2.30±0.84)人年,随访期间新发TNs者605例,发病密度为83.44/1000人年,TNs累积发病率为19.20%。尿酸偏低组、尿酸正常组和尿酸偏高组健康体检者中新发TNs者分别为184、277和144例,发病密度分别为102.57/1000人年、75.34/1000人年和80.88/1000人年。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尿酸偏低组健康体检者发生TNs的风险为尿酸正常组健康体检者的1.352倍(HR=1.352,95%CI=1.122~1.629);在调整了性别、年龄、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谷丙转氨酶、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以及是否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混杂因素后,安徽省尿酸偏高组健康体检者发生TNs的风险为尿酸正常组健康体检者的1.278倍(HR=1.278,95%CI=1.029~1.58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年龄≥60岁、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健康体检者中,尿酸偏高组健康体检者发生TNs的风险分别较尿酸正常组健康体检者增高88.6%(HR=1.886,95%CI=1.080~3.294)、46.1%(HR=1.461,95%CI=1.021~2.091)、60.4%(HR=1.604,95%CI=1.150~2.238)、76.1%(HR=1.761,95%CI=1.010~3.072)和53.0%(HR=1.530,95%CI=1.075~2.179)。结论安徽省健康体检者尿酸水平较高可增加其TNs的发生风险,尤其在女性、年龄≥60岁以及患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人群中更应加强对尿酸异常人群及高危人群TNs的筛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TNs) 尿酸水平 发生关联 健康体检者 回顾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方心宇 冷瑞雪 +3 位作者 范引光 张勤 潘海峰 叶冬青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69-873,共5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s)是由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失去免疫耐受,进一步诱发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并最终导致靶器官受损的一类慢性疾病。这类疾病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目前尚不能彻底治愈,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劳...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s)是由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失去免疫耐受,进一步诱发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并最终导致靶器官受损的一类慢性疾病。这类疾病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目前尚不能彻底治愈,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消耗大量卫生资源,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几十年,AIDs的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极大促进了AIDs的诊断、治疗、预后及病因研究。本文对AIDs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旨在为AIDs防控策略的制定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一些新的见解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流行病学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脂质纳米颗粒共载miR-145/CPT肝癌靶向共递送及磁共振成像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容静 刘彤彤 +2 位作者 尹秀娟 张磊 王啸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1-1508,共8页
目的制备肝癌靶向脂质纳米颗粒(LA-CMGL)共载miR-145/喜树碱(CPT),评估其靶向性、联合抗肿瘤作用及磁共振成像效果。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评估HepG2细胞和HepaRG细胞对乳糖酸修饰和未修饰脂质纳米颗粒的靶向摄取情况;... 目的制备肝癌靶向脂质纳米颗粒(LA-CMGL)共载miR-145/喜树碱(CPT),评估其靶向性、联合抗肿瘤作用及磁共振成像效果。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评估HepG2细胞和HepaRG细胞对乳糖酸修饰和未修饰脂质纳米颗粒的靶向摄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qPCR)评估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内miR-145含量;采用CCK-8法检测CPT、LA-CPT-LNPs、LA-CMGL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采用qPCR评估CPT、LA-CPT-LNPs、LA-CMGL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测定LA-CMGL的弛豫率,评估其肝癌细胞靶向成像效果。结果HepG2细胞对LA-CMGL的摄取率明显大于CMGL;LA-CMGL组肝癌细胞和小鼠肝癌组织内miR-145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游离miR-145和CMGL组(P<0.001);LA-CMGL组对HepG2细胞的凋亡率高于CMGL组和CPT组(P<0.01);在相同钆离子(Gd 3+)浓度下,LA-CMGL的弛豫率显著高于Gd-DOTA,且LA-CMGL在HepG2细胞内的MRI信号相比CMGL及Gd-DOTA显著增高。结论LA-CMGL有良好的肝癌靶向递送、联合抗肿瘤和磁共振肝癌靶向成像效果,为药物/基因联合治疗肝癌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脂质纳米颗粒 原发性肝癌 分子靶向治疗 乳糖酸 MIR-145 喜树碱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败酱草及其近缘种叶绿体全基因组分析和DNA条形码构建
14
作者 孟文娜 浦香东 +5 位作者 蒲婧哲 申传璞 陈庆 张磊 吕雄文 马陶陶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0期1645-1653,共9页
目的:基于败酱类药材基原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分析开发特定的DNA条形码,准确鉴别败酱草及其近缘种。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败酱科败酱属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和异叶败酱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 目的:基于败酱类药材基原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分析开发特定的DNA条形码,准确鉴别败酱草及其近缘种。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败酱科败酱属植物白花败酱、黄花败酱和异叶败酱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特征分析、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基于叶绿体基因组高突变区构建特异性DNA条形码进行验证。结果:3种败酱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呈四分体结构,全长分别为159585、158919、158919 bp,编码的基因数分别为130、132、132,包含8个rRNA基因和37个tRNA基因,蛋白质编码基因数分别为85、87、87。ccsA、ndhG、rpl23、ndhF序列作为特异性DNA条形码成功扩增16份样品,黄花败酱、白花败酱和少蕊败酱聚类在同一支,异叶败酱和糙叶败酱聚类在另一支。通过ccsA、ndhG、ndhF序列可进一步鉴别糙叶败酱和异叶败酱。结论:ccsA、ndhG、rpl23、ndhF序列可作为补充特异性DNA条形码区分败酱草及其近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酱草 叶绿体基因组 分子鉴定 DNA条形码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藻氨酸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及神经精神行为异常的性别差异
15
作者 马梦蝶 樊敏 +3 位作者 徐松林 郑强 何帅 葛金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9-900,共12页
目的观察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诱导的癫痫大鼠模型神经精神行为表现,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性别大鼠在癫痫急性发作和缓解期感觉、运动及学习记忆行为学实验中表现的性别差异,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周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观察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诱导的癫痫大鼠模型神经精神行为表现,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性别大鼠在癫痫急性发作和缓解期感觉、运动及学习记忆行为学实验中表现的性别差异,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周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2只,雌雄各半。腹腔注射KA诱导癫痫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及2 h内发作次数,采用Racine等级标准评定癫痫急性发作等级,并记录皮层脑电图;采用旷场实验、平衡木行走、高架十字迷宫、Y迷宫及新物体识别等行为学实验观察大鼠感觉、运动及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ma aminobutyric acid,GABA)水平,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Synapsin-1和Synaptotagmin 1蛋白表达。结果雄性及雌性SD大鼠在接受KA腹腔注射后均表现出典型的癫痫发作行为,但与雄鼠相比,雌鼠癫痫急性发作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4)、2 h内发作总次数显著减少(P=0.019),且癫痫发作达到Ⅳ~Ⅴ级的时间早于雄性大鼠(P<0.01)。癫痫缓解期的行为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总运动距离及中央区域运动距离增多,雌性模型大鼠的理毛次数显著减少(P<0.01)且与雄性模型大鼠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平衡木行走实验中完成任务所需时间及评分增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雄性模型大鼠在封闭臂的探索次数增加;在Y-迷宫及新物体识别实验中的新异臂/物体优先指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且海马GABA浓度及Synapsin-1和Synaptotagmin 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但无性别差异。结论KA腹腔注射可成功诱导大鼠癫痫模型,且不同性别大鼠在癫痫急性发作特点和缓解期感觉、运动行为学实验中的表现有所差异,但不同性别癫痫模型大鼠海马GABA浓度及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因而,导致KA诱导癫痫大鼠行为反应性别差异的机制有待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雌雄性别 学习记忆 红藻氨酸 Γ-氨基丁酸 脑电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与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腰椎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对比
16
作者 张亚萍 韩旭 陈纭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5期937-940,共4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与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腰椎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1月行腰椎内固手术治疗的96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酮咯酸氨丁三醇组(n=32)、帕瑞昔布钠组(n=32)和安慰剂组(n=32)。术后酮咯...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与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腰椎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1月行腰椎内固手术治疗的96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酮咯酸氨丁三醇组(n=32)、帕瑞昔布钠组(n=32)和安慰剂组(n=32)。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患者予以酮咯酸氨丁三醇(静脉滴注30 mg,1~2次/d,共计2 d)治疗,帕瑞昔布钠组予以帕瑞昔布钠(静脉滴注40 mg,1~2次/d)治疗,安慰剂组予以生理盐水治疗。对比术后各时段VAS评分、疼痛缓解率、24 h的炎症因子水平(IL-6、TNF-α及Hs-CRP),并统计术后恶心呕吐、皮疹以及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帕瑞昔布钠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患者手术后2 h、6 h、12 h、24 h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帕瑞昔布钠组显著低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0.05)。帕瑞昔布钠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患者术后总缓解率分别为为96.88%和81.25%,高于安慰剂组56.25%,且帕瑞昔布钠组高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0.05)。帕瑞昔布钠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患者IL-6、TNF-α以及Hs-CR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安慰剂组,且帕瑞昔布钠组低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0.05)。安慰剂组患者恶心呕吐、皮疹以及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低于帕瑞昔布钠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且帕瑞昔布钠组低于酮咯酸氨丁三醇组(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酮咯酸氨丁三醇 帕瑞昔布钠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2
17
作者 胡燕 徐慧琼 +3 位作者 万宇辉 苏普玉 范引光 叶冬青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3-928,共6页
目的探索安徽省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3个地市共712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学生的NSSI检出率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探索安徽省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3个地市共712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学生的NSSI检出率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与无NSSI、偶发NSSI和反复NSSI的关联。结果中学生无NSSI、偶发NSSI和反复NSSI的检出率分别是49.0%、21.4%和29.6%;男女生最多发的NSSI分别是用拳头击打硬物和掐伤自己;无NSSI、偶发NSSI和反复NSSI在不同性别、年级、留守状态和抑郁症状等之间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男生、留守、轻度和中度级以上抑郁症状、较差的自评成绩、较少的好友个数均是偶发NSSI和反复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安徽省中学生NSSI检出率较高,多种内外因素与NSSI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非自杀性自伤 抑郁症状
原文传递
安徽省强制戒毒人群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晖 张思晨 +4 位作者 冯金保 陈超杰 王海 类延花 范引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03-1408,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强制戒毒人群行为特征及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新进入安徽省滨湖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强制戒毒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人口学和行为学信息,采集血液进行相关抗... 目的了解安徽省强制戒毒人群行为特征及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新进入安徽省滨湖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强制戒毒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人口学和行为学信息,采集血液进行相关抗体检测,并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探究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950名戒毒人员以男性为主,平均年龄(34.98±8.54)岁,吸食新型毒品者占84.5%(803/950)。HIV、HC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10.0%和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示,女性(OR=3.84,95%CI=2.35~6.27)、HIV抗体阳性(OR=6.19,95%CI=1.42~26.96)是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最近1年接受过同伴教育(OR=0.44,95%CI=0.23~0.87)是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而女性(OR=2.05,95%CI=1.08~3.89)、年龄≥50岁(OR=6.77,95%CI=1.35~33.95)、注射吸毒(OR=51.84,95%CI=27.65~97.19)是HC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安徽省强制戒毒人群以新型毒品吸食者为主,需加强对新型毒品的管制,同时针对女性、高龄组和有注射行为吸毒人群制定有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人群 HIV 梅毒 HCV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大黄䗪虫丸动物药质量标志物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丽 付传奎 +2 位作者 张子蒙 许珂嘉 黄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20-1725,共6页
目的建立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大黄䗪虫丸7种动物药质量标志物的含量。方法选取10批次市售大黄䗪虫丸,采用酸水解法、正己烷提取法,提取其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成分,衍生化HPLC法测定谷氨酸、缬氨酸... 目的建立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大黄䗪虫丸7种动物药质量标志物的含量。方法选取10批次市售大黄䗪虫丸,采用酸水解法、正己烷提取法,提取其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成分,衍生化HPLC法测定谷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及色氨酸的含量,衍生化GC-MS法测定油酸、亚油酸及硬脂酸的含量。结果该方法经线性范围、加样回收率、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等考察确证适合用于大黄䗪虫丸中7种动物药质量标志物的测定。两种方法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7%~101.53%,95.18%~98.07%;精密度的RSD分别为1.22%~2.72%,1.87%~2.92%;稳定性的RSD分别为1.17%~2.48%,1.58%~2.95%;重复性的RSD分别为1.12%~1.68%,1.20%~2.6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符合测定要求,可用于大黄?虫丸动物药质量标志物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虫丸 质量标志物 高效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留学生《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勤 陶莎莎 +4 位作者 张若娣 吴轻 刘凯 范引光 潘海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0期84-88,共5页
目的 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留学生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留学生的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混合式的流行病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 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留学生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留学生的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混合式的流行病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用自编的《混合教学模式学习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英文版)》调查学生的教学参与情况、调查对象对混合教学模式的认知及学生建议流行病学教学改善的方面等,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软件填写。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35名研究对象。调查显示学生在线学习时注意力较为集中。影响学生在线学习的因素包括“课堂内容枯燥乏味”等;多数学生希望在混合教学模式中能够优化课堂主题的设计、教学方式、学习资源和教学的配置。多数同学赞成线下课堂教学模式和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比较发现,采用混合式教学的学生考试成绩为(90.42±2.71)分,上一届学生的考试均分为(88.73±4.40)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1,P <0.05)。结论 本研究的混合式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留学生的流行病学教学中会进一步推动混合式教学的发展,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的留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混合式教学 流行病学 线上教学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