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基钻井液复合纳米成膜封堵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崔彦琦 于洪江 +2 位作者 雷亮 李金涛 黄鹤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31-2037,共7页
以改性纳米SiO_(2)为刚性粒子,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为聚合单体,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成膜封堵剂。采用FTIR、... 以改性纳米SiO_(2)为刚性粒子,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为聚合单体,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成膜封堵剂。采用FTIR、SEM、动态光散射(DLS)和TGA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测试。考察了不同质量分数复合纳米成膜封堵剂对水基钻井液的流变性、滤失性及封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纳米成膜封堵剂呈球形,并保持纳米级分布,中值粒径为325 nm;340℃时的质量损失率为14%;120℃、16 h老化后较老化前表观黏度和塑性黏度均明显增加。当复合纳米成膜封堵剂质量分数为3%时,水基钻井液的静滤失量为10 mL;当质量分数≥2%后,砂床滤失量为0;当质量分数从0增至4%时,高温高压滤失量从104 mL减至29 mL,渗透性为1.56×10^(–2)mD,封堵率为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成膜封堵剂 纳米 井壁稳定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型碳量子点的制备及驱油性能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鹤云 于洪江 +2 位作者 李金涛 崔彦琦 雷亮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96-6201,6223,共7页
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DHSB)作为表面修饰剂,通过一步水热法快速合成了稳定的两亲型碳量子点驱油剂(CQDs-S)。采用FTIR、TEM和DLS表征CQDs-S的结构、形貌及分散稳定性,通过界面性能测试、接触角测量、静态洗油实... 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DHSB)作为表面修饰剂,通过一步水热法快速合成了稳定的两亲型碳量子点驱油剂(CQDs-S)。采用FTIR、TEM和DLS表征CQDs-S的结构、形貌及分散稳定性,通过界面性能测试、接触角测量、静态洗油实验研究CQDs-S的性能优势,与碳量子点驱油剂CQDs和表面活性剂DHSB对比采收率差异,分析CQDs-S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结果表明,CQDs-S是平均粒径为7.8 nm的球状颗粒,其表面修饰烷基而具有两亲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质量浓度为0.1%的CQDs-S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0.96 mN/m,使接触角减小到48.5°,静态洗油效率高达86.8%,在渗透率为50×10^(-3)μm^(2)的岩心中使采收率提高16.74%,较CQDs和DHSB有明显提升。CQDs-S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润湿性,实现调堵作用,是一种高效的纳米驱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纳米驱油 表面修饰 两亲性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EC共混制备自降解暂堵剂及性能评价
3
作者 李金涛 于洪江 +2 位作者 雷亮 黄鹤云 崔彦琦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以聚乳酸为主剂,将其与乙基纤维素、腰果酚NSF3、纳米碳酸钙进行熔融共混改性,制备了新型自降解暂堵剂。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和热重分析测试,对暂堵剂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自降解暂堵剂体系的降解性能、配伍性能、砂床封堵性能、储层保护... 以聚乳酸为主剂,将其与乙基纤维素、腰果酚NSF3、纳米碳酸钙进行熔融共混改性,制备了新型自降解暂堵剂。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和热重分析测试,对暂堵剂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自降解暂堵剂体系的降解性能、配伍性能、砂床封堵性能、储层保护性能等指标。结果表明,当聚乳酸和乙基纤维素的比例为4∶6时,暂堵剂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和热稳定性。90℃、pH=9的条件下,5d的降解率小于30%,15d的降解率大于90%,满足水平钻井作业要求。温度达到223℃时,质量损失仅为0.35%。在钻井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暂堵剂后,在0.69MPa压力下,30min侵入石英砂床的深度小于5cm,能起到良好的封堵作用。此外,该暂堵剂与钻井液的配伍性良好,具有降滤失作用,且解堵后不同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均在85%以上,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化学品 储层保护 自降解 共混 砂床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