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咽部冰刺激+摄食训练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原娟 张利霞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8期802-803,共2页
目的:探讨咽部冰刺激+摄食训练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间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74例,2018年8月—2019年4月间37例为传统组,接受传统康复训练;2019年5月—2019... 目的:探讨咽部冰刺激+摄食训练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间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74例,2018年8月—2019年4月间37例为传统组,接受传统康复训练;2019年5月—2019年12月间37例为研究组,于传统组基础上联合咽部冰刺激、摄食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临床护理用吞咽功能评估工具(CNSAT)、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及相关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传统组比较,干预后研究组SSA、CNSAT评分较低,SS-QOL评分较高(P<0.05);两组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2.70%低于传统组的21.62%(P<0.05)。结论:咽部冰刺激+摄食训练应用于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显著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部冰刺激 吞咽障碍 摄食训练 中风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兵 刘慧洁 韦贝贝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介入术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护理方法是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介入术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护理方法是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心肺功能。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WHO QOL-10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心肺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恢复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术后心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康复护理 冠心病 介入术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兵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5期394-395,共2页
胃肠道手术临床常见,具有创伤大、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较慢、并发症多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围术期的护理对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对行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快递康复外科护理,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围术期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胃肠道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合并肩关节脱位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原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5期877-879,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合并肩关节脱位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9月-2019年9月期间,选取在我院康复科就诊的脑卒中合并肩关节脱位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合并肩关节脱位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9月-2019年9月期间,选取在我院康复科就诊的脑卒中合并肩关节脱位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康复效果、Barthel评分及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Barthel评分及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合并肩关节脱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上肢运动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护理 肩关节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E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丹 原娟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882-883,886,共3页
目的探讨5E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8例脑出血偏瘫患者(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组,常规组34例(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受常规护理,5E组34例(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 目的探讨5E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8例脑出血偏瘫患者(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组,常规组34例(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受常规护理,5E组34例(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采用5E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5E组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比较,干预后5E组ADL、FMA评分较高(P<0.05)。结论应用5E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出血偏瘫患者健康认知,改善肢体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E康复护理 脑出血 偏瘫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营养补充疗法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玉杰 赵晓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3期1479-1483,共5页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疗法联合康复对卒中单元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12—2018-12由卒中单元转入的早期康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疗法联合康复对卒中单元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12—2018-12由卒中单元转入的早期康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营养补充疗法,比较2组干预前后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肱三头肌皮脂厚度(TSF)、上臂中部肌围(AMC),对比建立坐位平衡、建立立位平衡的时间及60 d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ALB、Hb,建立坐位平衡、建立立位平衡的时间,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SF、A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营养补充疗法联合康复治疗可提高卒中单元患者早期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口服营养补充疗法 康复治疗 康复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小岭 辛志芳 +2 位作者 原丽 杨卫卫 侯芮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 目的探讨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干预6周。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及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2.75%,与对照组的79.7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价量表各项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莱温守恒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横死患者效果更佳,可使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莱温守恒模式护理 自我管理能力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纠正性运动计划对腰痛伴足过度旋前的老年人步态动力学和肌肉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兵 王占峰 +2 位作者 赵素霞 杨卫卫 刘慧洁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6期928-930,共3页
研究显示,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腰痛(low back pain,LBP)合并足过度旋前(pronated feet,PF)患者的腓肠肌、臀中肌、竖脊肌和内斜肌活性增加,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屈肌力矩和踝关节正功时功率峰值均明显降低[1]。纠正性运动计划(corrective ... 研究显示,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腰痛(low back pain,LBP)合并足过度旋前(pronated feet,PF)患者的腓肠肌、臀中肌、竖脊肌和内斜肌活性增加,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屈肌力矩和踝关节正功时功率峰值均明显降低[1]。纠正性运动计划(corrective exercise program,CEP)是一种新型康复运动方式,围绕疾病对相关关节、肌群进行功能和肌力训练,以达到稳定步态、缓解疼痛症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群 腰痛 纠正性运动计划 步态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人群罹患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峰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5期568-571,共4页
目的对社区人群罹患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风险因素。方法自2019年1-5月针对本院附近的4个社区展开现场问卷调查,观察CNLBP的发病情况;并统计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教... 目的对社区人群罹患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风险因素。方法自2019年1-5月针对本院附近的4个社区展开现场问卷调查,观察CNLBP的发病情况;并统计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婚姻、运动量等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合格371份,回收率为92.75%。此371例中,79例有长期慢性腰痛症状,其中40例因明确的相关疾病所致腰痛、被最终剔除,最终39例确诊为CNLBP、被纳入CNLBP组,剩余的292例纳入非CNLBP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人群的性别、BMI、教育程度、职业、劳动强度、接触振动源、婚姻状况、运动量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395)、BMI≥26 kg/m 2(OR=3.476)、大专及以上(OR=1.987)、体力劳动(OR=2.590)、中重强度劳动(OR=4.327)、接触振动源(OR=3.192),均是社区人群罹患CNLBP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社区人群罹患CNLBP的风险因素较多,其中女性、BMI≥26 kg/m 2、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体力劳动、中重强度劳动和工作接触振动源的人群,应作为临床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风险因素 问卷调查 职业性腰痛 社区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尔登克拉斯肢体放松方法与核心稳定运动治疗慢性腰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兵 王占峰 +2 位作者 赵素霞 张敏 牛姗姗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费尔登克拉斯肢体放松方法(Feldenkrais methods,FM)与核心稳定运动(core stability exercise,CSE)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78例CNS... 目的探讨费尔登克拉斯肢体放松方法(Feldenkrais methods,FM)与核心稳定运动(core stability exercise,CSE)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SLBP)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78例CNS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SE组和FM组各39例。CSE组给予CSE干预,FM组给予FM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积分(WHOQOL-BREF)、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多维感知意识评估问卷评分(MAIA)、静息和收缩时的腹横肌厚度。结果干预后,FM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维度及WHOQOL-BREF总分均显著高于CSE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FM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同期CSE组(P<0.05)。干预后,CSE组MAIA评分与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FM组MAIA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同期CSE组(P<0.05)。干预后,两组静息和收缩时的腹横肌厚度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FM组收缩时腹横肌厚度显著高于CSE组(P<0.05)。结论FM在改善CNSLBP患者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感知能力及腹横肌激活能力方面均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费尔登克拉斯肢体放松方法 核心稳定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se跌倒评分策略指导下的分层护理模式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卫卫 赵素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F0003-F0004,共2页
目的探讨Morse跌倒评分策略指导下的分层护理模式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1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Morse跌倒评分策略指导下的分层护理模式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1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Morse跌倒评分策略的分层护理。比较两组跌倒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于干预前后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22%(105/108)]较对照组[88.89%(96/108)]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ADL及QO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Morse跌倒评分策略指导下的分层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老年人 分层护理模式 Morse跌倒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伸护理服务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卫卫 赵素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7期5172-5174,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接受基于微信平... 目的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接受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观察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健康生活行为。结果护理后,两组的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EAQ)各项评分均上升,且研究组身体锻炼依从评分(21.29±3.43)、锻炼检测依从评分(8.06±1.35)、主动寻求建议依从评分(7.59±1.41)较对照组[(18.65±2.92)、(5.58±1.11)、(6.89±1.2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DL评分(55.79±4.67)高于对照组(50.37±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康生活行为评分均上升,且研究组健康生活行为评分(118.59±11.24)较对照组(110.42±10.6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应用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平台 延伸护理服务 缺血性脑卒中 恢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祛瘀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宫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0期5670-5672,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祛瘀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10例RA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穴位注射组和联合组,每组55例。穴位注射组接受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治疗,联... 目的探讨补肾祛瘀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10例RA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穴位注射组和联合组,每组55例。穴位注射组接受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治疗,联合组接受补肾祛瘀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TJC)、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类风湿因子(IgM-RF、IgA-RF)阳性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穴位注射组的72.73%(P<0.05)。与穴位注射组比较,治疗后联合组VAS评分较低,膝关节活动度较高,SJC、TJC较少,晨僵时间较短(P<0.05)。与穴位注射组比较,治疗后联合组ESR、IgM-RF、IgA-RF阳性率较低(P<0.001)。结论补肾祛瘀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治疗RA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ESR、IgM-RF、IgA-RF阳性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补肾祛瘀针刺 穴位注射鹿瓜多肽 疼痛程度 膝关节活动度 红细胞沉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穴导气针法联合腰椎稳定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宫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1314-1316,共3页
目的探讨督穴导气针法联合腰椎稳定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接受塞来昔布联合... 目的探讨督穴导气针法联合腰椎稳定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接受塞来昔布联合腰椎稳定肌群训练,观察组接受督穴导气针法联合腰椎稳定肌群训练。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与腰椎功能,以JOA评分改善率拟定疗效评价标准并评估治疗效果,采用Fluke Ti30非制冷焦平面红外热像仪测量腰部红外热像图温度,采用NTI Myotonometer肌肉状态测试系统测定静息状态下肌肉压力-位移曲线下面积(RAUC)。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9.07%(34/43)]较对照组[95.45%(42/44)]高(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部红外热像图温度高于对照组,RAUC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穴导气针法联合腰椎稳定肌群训练治疗LDH效果确切,可缓解疼痛,提高升温效应,降低肌张力,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督穴导气针法 腰椎稳定肌群训练 疼痛程度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手法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晓晓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692-693,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手法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VACS)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VACS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患者接受手法推拿治疗,B组接受针灸联合手法推拿治疗。比较两...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手法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VACS)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VACS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患者接受手法推拿治疗,B组接受针灸联合手法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CASCS)、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ESCV评分、CASCS评分、TMFV水平、PSV水平均高于治疗前,B组ESCV评分、CASCS评分、TMFV水平、PSV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手法推拿治疗VACS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灸 手法推拿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熏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卫卫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5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熏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4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0例(接受中药熏洗治疗)和观察组420例(接受中药熏...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熏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4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0例(接受中药熏洗治疗)和观察组420例(接受中药熏洗+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针灸推拿与中药熏洗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针灸 推拿 中药熏洗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占峰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63-165,共3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因脑部供血动脉血栓或粥样硬化引起,造成血管通道受阻,致使大脑局部急性供血不足,继而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1-2]。AIS患者多伴有头痛、恶心、语言障碍,甚至神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因脑部供血动脉血栓或粥样硬化引起,造成血管通道受阻,致使大脑局部急性供血不足,继而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1-2]。AIS患者多伴有头痛、恶心、语言障碍,甚至神志丧失,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静脉溶栓治疗是挽救AIS患者生命的一线方案,可有效疏通血管,减轻患者脑神经损伤;阿替普酶是常用的溶栓药物[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赵氏雷火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晓晓 《湖南中医杂志》 2020年第5期82-83,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赵氏雷火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KO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单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赵氏雷火灸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6次,以1周...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赵氏雷火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KO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单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赵氏雷火灸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6次,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 31%(36/39),对照组为76. 92%(32/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2组VAS评分、WOMAC评分、血清IL-1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联合赵氏雷火灸治疗KOA疗效稳定,可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针刺疗法 赵氏雷火灸
原文传递
rTMS联合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原娟 赵素霞 侯利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3期269-270,共2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在脑卒中后失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脑卒中后失语患者8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43例与实验组43例。常规组采用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实验组采...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在脑卒中后失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脑卒中后失语患者8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43例与实验组43例。常规组采用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实验组采用rTMS联合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口语表达、听语理解、阅读能力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rTMS联合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Schuell刺激法语言训练 脑卒中 失语 语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有氧训练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卫卫 《西藏医药》 2020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有氧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下肢中等强度有氧训练,观察组采用下肢抗阻...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有氧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下肢中等强度有氧训练,观察组采用下肢抗阻有氧运动训练,训练16W后,对比两组训练后肺功能及运动耐力指标。结果观察组肺功能、运动耐力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的有氧训练能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运动耐力及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不同强度有氧训练 肺功能 运动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