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洪碧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分析责任制护理在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科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前(2015年6月~2016年5月)住院的86例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我科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后(2016年6月~2017年5月)住院的86例高... 目的:分析责任制护理在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科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前(2015年6月~2016年5月)住院的86例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我科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后(2016年6月~2017年5月)住院的86例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有助于缩短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高龄 责任制整体护理 住院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I介入治疗前后的乳酸水平变化及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侯宇鹏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血清乳酸(LAC)水平变化及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MD)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5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血清乳酸(LAC)水平变化及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MD)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5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记录并比较入组患者治疗前后LAC水平变化及冠脉微循环改善情况,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LAC与冠脉微循环功能的关联;根据是否合并CMD,将入组患者分为正常组、异常组,比较两组LAC水平间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LAC对PCI术后CMD的预测效能。结果125例AMI经PCI术治疗后24 h的LAC为(0.71±0.11)mmol/L,均低于治疗后12 h、治疗后6 h及治疗前[(1.05±0.32)mmol/L、(1.52±0.36)mmol/L、(2.26±0.34)mmol/L](P<0.05)。125例患者治疗后冠脉血流储备(CFR)为2.55±0.37,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为0.82±0.31,均高于治疗前(1.77±0.26、0.66±0.21),微循环阻力指数(IMR)为40.33±5.27,低于治疗前43.42±5.18(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LAC水平与CFR、FFR负相关,与IMR正相关。经统计,125例患者经PCI治疗后,30例合并CMD,95例未合并CMD,异常组的LAC水平为(1.61±0.44)mmol/L,高于正常组值(0.88±0.14)mmol/L(P<0.05)。经ROC验证,LAC对预测AMI行PCI术后CM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结论AMI患者接受PCI术治疗后的LAC水平会随患者CFR、FFR升高而逐步下降,并会随患者的IMR降低而逐步下降;LAC对PCI术后CMD有较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术 血清乳酸 冠脉微循环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不同应用途径对老年STEMI急诊PCI术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欣 于付生 苏毅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83-285,289,共4页
目的对比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和静脉内两种途径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住院治疗的60岁以上STEMI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冠状动脉组和静脉组两组... 目的对比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和静脉内两种途径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住院治疗的60岁以上STEMI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冠状动脉组和静脉组两组,两组患者经急诊确诊后均静脉给予5μg/kg替罗非班并行急诊PCI,冠状动脉组在前向血流恢复后,冠状动脉内给予注射5μg/kg替罗非班完成PCI术,静脉组直接行PCI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及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变化情况、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对比情况等,分析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冠状动脉组与静脉组相比,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7%vs.22.5%,P<0.05);冠状动脉组患者手术后的TMPG血流分级中3级(95.6%)明显高于静脉组(82.5%),TMPG血流分级中2级(4.4%)明显低于静脉组(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TMPG血流分级中3级比例(86.7%vs.67.5%)和2级比例(13.3%vs.3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组患者术后2 h ST段回落中完全回落(CR)率64.4%明显高于静脉组患者,但部分回落(PR)率和不回落(NR)率明显低于经静脉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CTFC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给药对STEMI行PCI术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内给药 静脉给药 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点解决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负性情绪、心理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洪碧云 赵蓉 《罕少疾病杂志》 2020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应对负性情况、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从符合研究标准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焦点解决干...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应对负性情况、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从符合研究标准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焦点解决干预模式。干预2周后统计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心理韧性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对照组HAMD(72.1±13.8)分,HSMD(64.3±9.4)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78.5±11.6)分、(72.3±11.5)分(P<0.05);干预后对照组乐观、坚强、坚韧评分依次为(8.7±0.8)分、(25.8±4.5)分、(47.2±6.5)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9.1±1.3)分、(32.4±5.8)分、(52.3±5.2)分(P<0.05)。结论焦点解决模式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参与式护理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解决模式 冠心病 负性情绪 心理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自我负担感受、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洪碧云 《罕少疾病杂志》 2020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自我负担感受、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按区划随机化设计分组,依次为观察组(n=400)和对照组(n=400),两组...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自我负担感受、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按区划随机化设计分组,依次为观察组(n=400)和对照组(n=400),两组行常规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给与心理干预,观察组则辅以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自尊量表(SE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SE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SES、SF-36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均P<0.001);观察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自我负担感,增强其自尊感,降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心理干预 冠心病心肌缺血 自我负担感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对心房颤动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侯宇鹏 《广州医药》 2023年第12期83-88,共6页
目的观察伊伐布雷定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对心房颤动(AF)的防治效果。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目的观察伊伐布雷定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对心房颤动(AF)的防治效果。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CHD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列为常规组(62例)和联合组(63例),常规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V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心房颤动发生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联合组24 h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为(88.25±10.36)ms,24 h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为(50.25±10.61)ms,24 h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百分比为(12.04±3.41)%,均高于常规组[(81.44±10.77)ms、(43.28±10.71)ms、(10.77±3.0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血流介导下血管扩张程度为(12.33±3.27)%,硝酸甘油介导下血管内皮舒张程度为(9.83±2.21)%,均高于常规组[(10.25±3.23)%、(8.14±2.03)%]。AF发生率为4.76%(3/63),低于常规组16.13%(10/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左室射血分数为(55.35±10.27)%,高于常规组(48.45±10.6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0.24±10.37)mm,左室后壁厚度为(9.22±2.06)mm,均低于常规组[(46.33±10.28)mm、(10.88±2.4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5/63),略高于常规组6.45%(4/6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常规药物治疗CHD合并心律失常能有效改善患者HRV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降低AF发生率,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律失常 伊伐布雷定 心率变异性 心房颤动 用药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警示标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洪碧云 《罕少疾病杂志》 2019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警示标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在心内科住院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冠心病(CHD)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给予警示标识)和观察组(n=90,予警示标识),对比护理标识使用前后... 目的探讨护理警示标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在心内科住院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冠心病(CHD)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给予警示标识)和观察组(n=90,予警示标识),对比护理标识使用前后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使用护理标识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分数、实践分数及合格率均显著高于使用护理标识前(P<0.05);护理警示标识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9%)明显高于对照组(83.3%)(P<0.05)。结论护理警示标识能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警示标识 老年冠心病 护理不良事件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力护理干预对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洪碧云 崔贝贝 《罕少疾病杂志》 2020年第1期20-21,45,共3页
目的探讨生命力护理干预对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68例,按照随机编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生命力护理... 目的探讨生命力护理干预对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68例,按照随机编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生命力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应对方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在心理状况方面,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在应对方式方面,两组干预消极评分有所下降,积极评分有所增加,且观察组下降或增加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命力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及应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力护理干预 中青年心肌梗死 心理状况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联合PCI的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付宝 苏毅 马欣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1期2546-2548,共3页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2015年本院收治的接受常规溶栓治疗5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是否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比...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2015年本院收治的接受常规溶栓治疗5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是否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出院之后为期1年的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9,P<0.05);研究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随访过程中,研究组患者复发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非致死性梗死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未发生死亡,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死亡例数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P=0.03)。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可以有效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降低复发率以及再次血运重建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溶栓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及periostin蛋白、sSema4D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锦锦 于付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9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及periostin蛋白、可溶性信号素4D(sSema4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及periostin蛋白、可溶性信号素4D(sSema4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冠脉血流储备情况[静息状态冠脉血流速度(CFVb)、充血状态下最大冠脉血流速度(CFVh)、冠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实验室指标(periostin蛋白、sSema4D)。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FVb、CFVh及CFVR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eriostin蛋白、sSema4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冠脉血流储备,降低periostin蛋白、sSema4D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盐酸曲美他嗪片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冠脉血流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段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3期242-243,共2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和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病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经...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和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病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发病次数、缩短持续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冠心病 心绞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改善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被引量:12
12
作者 丁美幸 杨彦萍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年第5期116-118,共3页
目的观察微信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改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进行介入治疗的20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1)和观察组(n=101),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护理,观察组... 目的观察微信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改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进行介入治疗的20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1)和观察组(n=101),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护理,观察组给予微信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较护理前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各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三项评分上升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03%)显著高于对照组(84.16%)(P<0.05)。结论微信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可改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延续性护理 冠心病 介入治疗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评估下心脏康复训练在冠心病PCI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倩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260-1261,共2页
目的分析风险评估下心脏康复训练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101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予以常规术后康复干预的49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风险评估下心脏康复训练的52例为研究组,比较两... 目的分析风险评估下心脏康复训练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101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予以常规术后康复干预的49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风险评估下心脏康复训练的52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每搏输出量(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干预4周后研究组SV、LVEF优于对照组;干预4周后研究组6MWD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ACE发生率为(5.77%)低于对照组(20.41%)(P<0.05)。结论风险评估下心脏康复训练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联动延续护理干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倩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1368-1369,共2页
目的分析三元联动延续护理干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我院107例老年EH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元联动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率,血压达标率,干预前... 目的分析三元联动延续护理干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我院107例老年EH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元联动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率,血压达标率,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结果研究组遵医率94.44%高于对照组73.58%(P<0.05);干预12周后研究组血压达标率96.30%高于对照组70.37%(P<0.05);干预12周后研究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元联动延续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EH患者,可提高遵医率,控制血压,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达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洪碧云 崔贝贝 +1 位作者 李秋霞 李云 《临床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16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常规治疗,n=82)及对照组(常规治疗,n=8...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16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常规治疗,n=82)及对照组(常规治疗,n=82),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心功能[心率、心脏指数、心排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INR)]指标及内皮功能[组织因子(T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指标表达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部分心功能指标(心脏指数、心排血量、LVEF)水平及凝血指标(PT、APTT、TT、IN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水平及内皮功能(TF、vWF)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AMI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及内皮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凝血功能 内皮功能
原文传递
延续性护理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与依从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云 孙甜甜 苗慧 《黑龙江中医药》 2019年第1期85-86,共2页
目的:探索延续性护理的应用对于冠心病PCI术后护理效果以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患者为例,均行PCI术治疗,根据出院后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随访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 目的:探索延续性护理的应用对于冠心病PCI术后护理效果以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患者为例,均行PCI术治疗,根据出院后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随访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的依从性、再住院率等。结果: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遵医嘱依从性为96.67%,对照组遵医嘱依从性为8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再住院率6.67%,对照组再住院率1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有助于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遵医嘱自我管理,预防病情复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CI 延续性护理 依从性 自我管理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云 丁美幸 孙甜甜 《黑龙江中医药》 2019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50例,均给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50例,均给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的护理效果,调查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治疗的患者给予积极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预后,提升护理总有效率,且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硝酸甘油 静脉泵入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原文传递
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引起血肿45例的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彦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1195-1196,共2页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投药和剂量 注射 皮下/副作用 血肿/病因学/护理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的效果观察分析
19
作者 李云 孙甜甜 杨倩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A01期1024-1024,共1页
目的 分析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探讨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 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以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 分析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探讨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 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以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及住院时间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种护理方案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就上述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 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疾病的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循证护理 效果分析
原文传递
积极心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丁美幸 郭向华 《医学新知》 CAS 2018年第A01期1056-1056,共1页
目的 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保持积极心理,对其生活质量和不良情绪造成的影响。方法 按照奇偶分组法将来我院就诊的57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29例,参照组28例,选取患者的时间为2015.9月到2017.9月。对参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常规治... 目的 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保持积极心理,对其生活质量和不良情绪造成的影响。方法 按照奇偶分组法将来我院就诊的57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29例,参照组28例,选取患者的时间为2015.9月到2017.9月。对参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对实验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加之心理干预。对比两组焦虑、抑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与参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较低(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对其实施心理干预,可使患者的不良情绪予以缓解,使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积极心理 不良情绪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