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丹江市气象局局域网故障分析报警系统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钟波 张玉成 姜继祥 《黑龙江气象》 2012年第4期44-45,共2页
1引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通过网络进行大量信息查询、邮件收发、数据共享等各种办公操作。网络的飞速发展给用户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对网络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局域网内部以及局域网与互联网之间过... 1引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通过网络进行大量信息查询、邮件收发、数据共享等各种办公操作。网络的飞速发展给用户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对网络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局域网内部以及局域网与互联网之间过多的数据通信使网络及网络设备在负载、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网 报警系统 故障分析 牡丹江市 气象局 计算机网络 应用 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信息扩散技术对牡丹江地区暴雨引发山洪地质灾害评估
2
作者 周静 王鹏飞 +1 位作者 汝连鑫 孙铭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3期021-025,共5页
我国领土广阔无垠,各类地质灾害频发,给民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进程。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推动了地灾监测技术的提升,但灾害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实时监控仍然面临挑战。本研究采用先进的信息扩散... 我国领土广阔无垠,各类地质灾害频发,给民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进程。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推动了地灾监测技术的提升,但灾害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实时监控仍然面临挑战。本研究采用先进的信息扩散方法,选择了位于牡丹江区域的几个典型气象观测站点,利用降水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对牡丹江区域由于强降水引起的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评价。本研究旨在探讨智能监测手段在地质灾害预防与控制中的实际应用,以期在灾害发生前提供有效的预警和预测,进而实现降低灾害损失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扩散技术 牡丹江地区 暴雨 山洪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市大豆种植气候适宜性及高产对策分析
3
作者 李春艳 刘玉娇 周祥雪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6期106-108,共3页
结合牡丹江市气象局2001—2023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及大豆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当地大豆种植气候适宜性,得出了当地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大豆种植,并探讨了气象灾害对大豆种植的危害,并提出了大豆高产的对策,确保优质、高产大豆... 结合牡丹江市气象局2001—2023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及大豆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当地大豆种植气候适宜性,得出了当地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大豆种植,并探讨了气象灾害对大豆种植的危害,并提出了大豆高产的对策,确保优质、高产大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植 气候适宜性 高产 牡丹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作物丰欠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范天红 车正浩 +1 位作者 李丽 任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379-6381,共3页
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作物丰欠年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丰年生长季(5~9月)气温偏高,≥10℃积温偏多,无低温冷害,降水分布适于农情,无干旱与内涝,光照比较充足,即热、水、光三要素配合比较协调;欠年生长季(5~9月)气温偏低,积温... 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作物丰欠年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丰年生长季(5~9月)气温偏高,≥10℃积温偏多,无低温冷害,降水分布适于农情,无干旱与内涝,光照比较充足,即热、水、光三要素配合比较协调;欠年生长季(5~9月)气温偏低,积温少,降水分配失常,或旱或涝,低温、寡照,综合气象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欠 气象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市水稻丰欠的气象特点和气象指标 被引量:1
5
作者 范天红 于海军 +1 位作者 徐明伟 李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655-19656,共2页
从分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水稻丰欠气象特点入手,探讨丰欠年热量、降水、光照气象指标,为农业生产预测年景提供气象依据。结果表明,丰年5~9月气温偏高,≥10℃积温偏多,无低温冷害,降水分布适于农时,无干旱内涝,光照充足,即热、水、光三... 从分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水稻丰欠气象特点入手,探讨丰欠年热量、降水、光照气象指标,为农业生产预测年景提供气象依据。结果表明,丰年5~9月气温偏高,≥10℃积温偏多,无低温冷害,降水分布适于农时,无干旱内涝,光照充足,即热、水、光三要素配合比较协调。欠年5~9月气温偏低,积温少,降水分配失常,或旱或涝,低温寡照,综合气象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欠 气象指标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市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2
6
作者 杜大梁 臧广涛 高山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5期226-227,共2页
阐述了无霜期、降水量、日照时数、积温等气象条件对牡丹江市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了低温冷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出防御低温冷害和早霜的措施,以期保证当地农作物生产的高产、稳产。
关键词 气象条件 农业生产 低温冷害 发生规律 防御措施 黑龙江牡丹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市气象三农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7
作者 陈乔 葛梅 《区域治理》 2018年第5期221-221,共1页
本文主要阐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气象三农服务建设现状,针对气象三农服务体系建设中所面临问题展开分析,最后给出相关发展对策,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牡丹江市 三农 气象服务体系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市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新模式研究
8
作者 陈海军 张玉成 《农技服务》 2015年第11期115-115,共1页
做好气象保障工作已成为重大活动成功举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综合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从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工作流程、保障措施、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阐述了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新模式和方法,为气象保障服务规范化、精细化... 做好气象保障工作已成为重大活动成功举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综合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从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工作流程、保障措施、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阐述了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新模式和方法,为气象保障服务规范化、精细化奠定基础,对确保重大活动顺利举办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江 活动 气象保障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市污染物浓度变化与气象要素关系分析
9
作者 于海军 邢丽艳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8期122-124,共3页
利用牡丹江市(2005—2011年)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实际监测数据及同期地面气象要素场资料、天气图资料,分析了污染物浓度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降水对污染物的稀释有一定影响,1.0 mm以下降水对污染物的稀释作... 利用牡丹江市(2005—2011年)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实际监测数据及同期地面气象要素场资料、天气图资料,分析了污染物浓度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降水对污染物的稀释有一定影响,1.0 mm以下降水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不明显。但降水量R≥10 mm时降水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较大,一些污染物浓度减少概率占60%以上。当风速小于1 m/s时,污染物浓度明显偏大,冬季浓度是夏秋季节浓度的2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江市 大气污染物 气象要素 辐射逆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_(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10
作者 于海军 李路阳 《黑龙江气象》 2021年第2期15-17,30,共4页
气象环境因子对大气污染物浓度影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利用牡丹江市空气首要污染物——PM_(2.5)浓度监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气象因子对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和相对湿度是牡丹江市空气PM_(2.5)... 气象环境因子对大气污染物浓度影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利用牡丹江市空气首要污染物——PM_(2.5)浓度监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气象因子对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和相对湿度是牡丹江市空气PM_(2.5)浓度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各气象因子对空气PM_(2.5)浓度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风速、相对湿度、降水、总云量、水汽压、气温;在春、秋和冬季期间,空气PM_(2.5)浓度>75μg/m^(3)的不同程度污染天气过程出现频率较高,尤其当风速较小,相对湿度较大时,易发生污染物浓度骤增现象,但在夏季此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PM_(2.5)浓度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9
11
作者 孟祥文 崔学勇 任爱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1022-11023,共2页
依据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67-2005年39年间的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近15年气候资源较前24年的变化,以及这种气候资源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市郊区无霜期年际变化与≥10.0℃积温及产量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天红 李莉 于金旺 《黑龙江气象》 2004年第3期19-20,共2页
阐述了无霜期、初终霜,霜冻的区别及对农业生产的意义,无霜期的年际变化,无霜期与≥10.0℃活动积温的关系,无霜期长短与产量的关系,≥10.0℃活动积温与产量的关系。
关键词 无霜期 初终霜 霜冻 产量 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市四季的划分 被引量:1
13
作者 伏建霞 祝建 《黑龙江气象》 2004年第3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牡丹江市 气温 季节划分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市大—暴雨中期预报方法研究
14
作者 邢丽燕 车正浩 李莉 《黑龙江气象》 2004年第3期4-5,共2页
应用MICAPS平台所提供的数值预报产品,分析影响牡丹江市大—暴雨的天气系统,并找出关键区域及预报指标,在实际预报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数值预报 暴雨 指标 中期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气象站迁站前后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及均一性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路平平 任爱臣 +2 位作者 龙妍妍 范天红 俞蛟 《黑龙江气象》 2018年第2期30-31,共2页
利用牡丹江气象站1967-2017年51 a气象资料,对比分析迁站前后气象要素变化,并采用t检验和SNHT法对气温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迁站前后牡丹江站气温、降水和风速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风速变化显著;站址迁移对牡丹江站温度序列均... 利用牡丹江气象站1967-2017年51 a气象资料,对比分析迁站前后气象要素变化,并采用t检验和SNHT法对气温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迁站前后牡丹江站气温、降水和风速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风速变化显著;站址迁移对牡丹江站温度序列均一性的影响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性检验 SNHT方法 气温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一次局部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16
作者 徐明伟 李春艳 路平平 《黑龙江气象》 2012年第1期17-18,共2页
本文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到的回波强度、回波速度等产品来判断分析,得出牡丹江地区此次局部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具有移动速度缓慢、高度高、中心强度强、速度场上有明显的逆风区结构、垂直风切变明显等特征,利用这些回波特征是判断... 本文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到的回波强度、回波速度等产品来判断分析,得出牡丹江地区此次局部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具有移动速度缓慢、高度高、中心强度强、速度场上有明显的逆风区结构、垂直风切变明显等特征,利用这些回波特征是判断此次局地短时暴雨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天气 雷达回波 逆风区 垂直风切变 中小尺度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市近51a气候变化特征
17
作者 路平平 任爱臣 +1 位作者 龙妍妍 范天红 《黑龙江气象》 2018年第3期6-8,共3页
利用牡丹江气象站1967-2017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通过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分析、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及Morlet小波分析方法 ,对牡丹江气候变化特征、突变以及周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1 a来,牡丹江气温有增暖趋势,年平... 利用牡丹江气象站1967-2017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通过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分析、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及Morlet小波分析方法 ,对牡丹江气候变化特征、突变以及周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1 a来,牡丹江气温有增暖趋势,年平均增温率为0.356℃/10a;年平均降水量有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8 mm/10a;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存在多尺度周期变化,年平均气温为短期内上升,长期内下降趋势;年平均降水短期内偏多,长期内为逐渐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LET小波分析 Mann—Kendall检验 气候变化 突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市暴雪天气分析——以2010年3月中旬为例
18
作者 李春艳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8期154-154,共1页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对牡丹江市2010年3月中旬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高空形势、地面影响系统、高低空急流、地形抬升、涡度场等方面分析可知,南北两支高空槽交汇合并以及蒙古低压北上是形成此次降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东移南下冷... 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对牡丹江市2010年3月中旬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高空形势、地面影响系统、高低空急流、地形抬升、涡度场等方面分析可知,南北两支高空槽交汇合并以及蒙古低压北上是形成此次降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东移南下冷空气与低空急流输送的北上暖湿气流交汇作用使系统不断加强发展,受地形抬升作用加大了低层水汽辐合上升运动,使牡丹江等东部地区成为有利的降水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槽 蒙古低压 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江山区地形逆温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海军 范天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275-13276,13306,共3页
利用牡丹江2006~2007年较详细每日环保大气监测资料以及探空资料,来分析牡丹江山区出现逆温的属性特征,重点分析并对逆温的生消规律、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及出现逆温和没有逆温情况下的浓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来分析逆温对大气主要污染... 利用牡丹江2006~2007年较详细每日环保大气监测资料以及探空资料,来分析牡丹江山区出现逆温的属性特征,重点分析并对逆温的生消规律、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及出现逆温和没有逆温情况下的浓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来分析逆温对大气主要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江出现逆温主要以地形辐射逆温为主,逆温在08:00和20:00有逆温强度中心峰值,并对大气污染物浓度产生较大影响。当出现逆温时,在05:00~08:00、20:00~23:00时间段,污染物浓度增大,其他时间段浓度较小或变化不十分明显;没有逆温时,大气处于不稳定层结状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浓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地形 大气逆温 污染物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上台风对牡丹江地区汛期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鹏飞 李永生 +1 位作者 孟祥文 周静 《黑龙江气象》 2019年第4期13-15,32,共4页
基于中国气象局整编的《台风年鉴》、《热带气旋年鉴》、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逐日再分析资料,统计了1961~2017年对牡丹江汛期降水产生影响的北上台风过程,分析了汛期北上影响牡丹江地区台风过程的不同特征。结果表明,北上台... 基于中国气象局整编的《台风年鉴》、《热带气旋年鉴》、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提供的逐日再分析资料,统计了1961~2017年对牡丹江汛期降水产生影响的北上台风过程,分析了汛期北上影响牡丹江地区台风过程的不同特征。结果表明,北上台风对牡丹江地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汛期的7、8月份,其中8月份出现的频率最大,7月份对牡丹江地区的降雨影响更强;北上台风对牡丹江地区降雨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与西风带共同作用提供水汽输送条件,仅有一成左右的北上台风会给牡丹江地区带来暴雨及以上量级的降雨天气;牡丹江地区汛期台风降雨量与汛期降雨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两者降水的异常年份均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台风 牡丹江地区 汛期降水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