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城镇化效率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时空演化 被引量:2
1
作者 解华明 佟宁宁 +3 位作者 吴钱娇 张婷 徐通 舒莹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4年第2期82-91,共10页
研究城镇化效率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关系,有助于探寻两者之间本质联系,可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测度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城镇化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并借助耦合协调度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安徽... 研究城镇化效率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关系,有助于探寻两者之间本质联系,可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测度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城镇化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并借助耦合协调度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安徽省城镇化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水平以及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2005—2020年安徽省城镇化效率均值由0.937上升至1.055,有效决策单元数量占比77.3%,空间上呈现以合肥、铜陵为中心向西北—东南方向辐射的特征;②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指数均值从0.217上升至0.413,且具有“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③安徽省城镇化效率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度处于耦合阶段,协调度以中度协调类型为主,但城市间差异明显,制约了区域整体的协调发展;④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高—高和低—高集聚区集中在安徽省南部地区,低—低集聚区则分布在北部地区。为促进区域城镇化效率与生态环境质量两系统协调发展,政府未来应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产业转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效率 生态环境质量 耦合协调度 时空演化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其制备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秦倩 杨厚云 +3 位作者 余丽 李卫华 罗涛 张萍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2年第4期1-5,共5页
污泥资源化利用是指将污泥进行适当处理后,从废弃物变为可利用资源的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污水厂产生的污泥日益增多。面对新的发展态势,如何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点问... 污泥资源化利用是指将污泥进行适当处理后,从废弃物变为可利用资源的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污水厂产生的污泥日益增多。面对新的发展态势,如何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在简述污泥资源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当前污泥资源化利用在制备各种材料(如生物降解材料、催化材料、吸附材料等)及材料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污泥资源化利用制备功能材料具有较好的前景。对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未来仍需不断拓展污泥资源化利用的范围,实现其更广泛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资源化 剩余污泥 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锰的迁移转化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薛莉娉 唐玉朝 +5 位作者 李圭白 黄显怀 梁恒 伍昌年 唐小斌 朱长银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28,34,共9页
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要是在溶解性的Mn(Ⅱ)与不溶性的Mn(Ⅲ,Ⅳ)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之间的转换,一定条件下Mn(Ⅲ)及其配合物在循环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锰在水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过程主要受氧化还原控制,pH对锰的迁移转化也有重要影... 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要是在溶解性的Mn(Ⅱ)与不溶性的Mn(Ⅲ,Ⅳ)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之间的转换,一定条件下Mn(Ⅲ)及其配合物在循环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锰在水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过程主要受氧化还原控制,pH对锰的迁移转化也有重要影响.水体呈还原状态时,锰在水中主要为Mn(Ⅱ)价态,存在形态根据pH不同主要以溶解态的Mn^(2+)[六水合Mn(H_(2)O)_(6)^(2+)]和MnHCO^(3+)等离子形态分布于水体及沉积物中,Mn(Ⅱ)亦可与有机和无机配体形成溶解性配合物.水中溶解的Mn^(3+)可以在Mn(Ⅳ)的还原或Mn(Ⅱ)的氧化过程中作为中间产物产生,但Mn^(3+)离子不稳定,容易歧化为Mn^(2+)和MnO_(2).水体中稳定存在的Mn(Ⅲ)一般以非溶解态的含Mn(Ⅲ)的矿物形式或以溶解态的配合物Mn(Ⅲ)-L形态存在.颗粒锰(Ⅲ,Ⅳ)氧化物(MnO_(x),x≈1.8~2)是水环境中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可以将水环境中的有机质氧化分解.高价锰氧化物和Mn(Ⅲ)在水质处理过程可作为氧化剂,氧化分解有机物等还原性物质.锰的氧化还原过程可能是通过化学过程或微生物代谢参与过程来实现的,并且锰的氧化还原与沉淀溶解对天然水环境与水质化学特性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Ⅱ) Mn(Ⅲ) MnO_(2) 迁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紫外协同Co^(2+)催化过硫酸氢钾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徐庆 唐玉朝 +4 位作者 伍昌年 黄显怀 王坤 朱先胜 陈彩虹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2-834,共13页
有机染料具有毒性强、色度高、不易降解等特性,为了高效去除有机染料,实验以真空紫外(VUV)为光源,研究了VUV协同Co^(2+)催化过硫酸氢钾(PMS)降解典型有机染料罗丹明B(RhB)的反应机制和转化途径.结果表明:①在RhB初始浓度为80 mg/L,Co^(... 有机染料具有毒性强、色度高、不易降解等特性,为了高效去除有机染料,实验以真空紫外(VUV)为光源,研究了VUV协同Co^(2+)催化过硫酸氢钾(PMS)降解典型有机染料罗丹明B(RhB)的反应机制和转化途径.结果表明:①在RhB初始浓度为80 mg/L,Co^(2+)和PMS投加量分别为15μmol/L、0.5 mmol/L的条件下,VUV/Co^(2+)/PMS体系反应10 min,RhB去除率可达99.1%.VUV/Co^(2+)/PMS体系对RhB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反应速率常数(k)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②溶液初始pH对反应速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pH减小,反应速率也同时减小.投加量为30 mmol/L的HCO_(3)^(−)、Cl^(−)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相较于对照组,RhB去除率由99.1%分别降至66.0%、84.2%,而NO_(3)^(−)和SO_(4)^(2−)抑制作用不显著;印染助剂柠檬酸钠也会显著抑制RhB降解.③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结果表明,VUV/Co^(2+)/PMS体系中存在的氧化物种包括硫酸根自由基(SO_(4)^(−)·)、羟基自由基(·OH)、单线态氧(1O2).④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质谱结果,初步推断RhB分子降解主要通过活性氧(ROS)攻击造成共轭结构破坏和N-位脱乙基等作用.另外,对总有机碳(TOC)进行测试,30 min时RhB矿化度可达到43.8%.研究显示,VUV/Co^(2+)/PMS体系能够有效去除R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紫外 Co^(2+) 过硫酸氢钾 罗丹明B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TiO_(2)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降解染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雅伦 陈广洲 +3 位作者 曹庆峰 程元 丁健 吴磊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281-288,共8页
以三聚氰胺与工业偏钛酸为原料,采用一步热处理法制备g-C_(3)N_(4)/TiO_(2)复合催化材料,且对其物相、结构、形貌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B)、亚甲基蓝(MB)、孔雀石绿(MG)3种染料为降解对象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光照、原料配比、染料... 以三聚氰胺与工业偏钛酸为原料,采用一步热处理法制备g-C_(3)N_(4)/TiO_(2)复合催化材料,且对其物相、结构、形貌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B)、亚甲基蓝(MB)、孔雀石绿(MG)3种染料为降解对象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光照、原料配比、染料初始浓度对g-C_(3)N_(4)/TiO_(2)降解染料效果的影响;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探讨其光催化降解染料的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响应范围增大,光吸收效率提高,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以原料质量比为1∶1、焙烧温度为500℃、焙烧1.5 h制备的1.0-g-C_(3)N_(4)/TiO_(2)复合材料催化性能较好;采用10 mg 1.0-g-C_(3)N_(4)/TiO_(2),在300 W氙灯的可见光下照射150 min,MB,MG,RhB溶液(10 mg/L)的降解率分别为97.20%,96.60%,92.72%;以10 mg/L MB溶液为例,1.0-g-C_(3)N_(4)/TiO_(2)循环使用5次后MB的降解率仍达93.20%,其具备多次循环利用的能力;1.0-g-C_(3)N_(4)/TiO_(2)在可见光下降解MB溶液的主要活性物质是·OH,降解MG和RhB溶液的主要活性物质是·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废水 光催化材料 g-C_(3)N_(4) T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典型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状况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顾松 王翔翔 +3 位作者 李卫华 薛同站 王嘉富 程志龙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2年第5期12-16,共5页
为提高采取的污水处理工艺与农村污水排放模式的契合度,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实际困难,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及查阅厂站资料,对安徽省皖北、皖中、皖南以及沿江片区4个地区典型村镇内农村污水处理站点的污水处理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 为提高采取的污水处理工艺与农村污水排放模式的契合度,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实际困难,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及查阅厂站资料,对安徽省皖北、皖中、皖南以及沿江片区4个地区典型村镇内农村污水处理站点的污水处理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安徽省农村污水处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给出了3种适用于安徽省不同区域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旨在为从业者们进行安徽省农村污水处理措施建设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污水 水污染 处理模式 污水收集 运营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新污染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许婧 余丽 +2 位作者 李卫华 杨厚云 王嵘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2期65-70,共6页
近年来,水环境中新污染物检出频率和检出种类逐渐增多,新污染物由于来源广泛、含量低、环境持久性和毒性强,对水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且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去除新污染物存在不确定性和不足之处。文章重点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广泛... 近年来,水环境中新污染物检出频率和检出种类逐渐增多,新污染物由于来源广泛、含量低、环境持久性和毒性强,对水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且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去除新污染物存在不确定性和不足之处。文章重点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广泛关注的水环境中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这四类新污染物,综述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危害、迁移归趋及去除方法,并从源头控制、水体监测、提高水处理工艺方面对新污染物防控进行展望,旨在为水体新污染物的控制与去除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分布 危害 迁移归趋 去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卫星遥感水质富营养化评价——以合肥市环城河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勇 王慧 +6 位作者 朱传华 周浩 詹宇 李灿 肖逸凡 杨丽丽 刘佳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2,共9页
以合肥市环城河为研究对象,使用线性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回归和套索回归等机器学习模型挖掘Landsat8卫星数据和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对遥感影像值的反射率和水质参数进行建模,并比较了4种不同模型的表现.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模型的表... 以合肥市环城河为研究对象,使用线性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回归和套索回归等机器学习模型挖掘Landsat8卫星数据和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对遥感影像值的反射率和水质参数进行建模,并比较了4种不同模型的表现.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模型的表现最好,对TN、TP、NH3-N反演模型的精度都能达到0.7以上;反演的水质参数浓度分布图表明TN、TP在环城河东北段的污染最严重,而NH3-N则在西南段的污染最严重;从水体富营养化分布图可以看出,环城河东段水体呈现中度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Landsat8 富营养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生成纳米MnO_(2)胶体对Mn^(2+)的吸附机理实验研究
9
作者 张欣宇 唐玉朝 +6 位作者 王坤 黄显怀 尹翠琴 高和气 伍昌年 黄健 李卫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5,共10页
该文用Mn^(2+)离子与KMnO4溶液反应,得到原位生成纳米MnO_(2)胶体,用该胶体颗粒对水中Mn^(2+)离子进行吸附。对原位生成MnO_(2)胶体采用光学显微镜、能谱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进行表征,探究了原位生成MnO_(2... 该文用Mn^(2+)离子与KMnO4溶液反应,得到原位生成纳米MnO_(2)胶体,用该胶体颗粒对水中Mn^(2+)离子进行吸附。对原位生成MnO_(2)胶体采用光学显微镜、能谱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进行表征,探究了原位生成MnO_(2)胶体对Mn^(2+)离子吸附机理,考察了原位生成MnO_(2)胶体浓度、吸附温度、吸附时间以及pH对原位生成的MnO_(2)胶体对Mn^(2+)离子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生成MnO_(2)胶体对Mn^(2+)离子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R^(2)>0.97),说明发生了多层次吸附,最佳吸附时间为30 min,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8);低浓度原位生成的MnO_(2)胶体吸附容量相较于高浓度更大,1 mg/L原位生成的MnO_(2)胶体在25℃下吸附容量能达到2 022.19 mg/g;低温有利于原位生成的MnO_(2)胶体对Mn^(2+)离子的物理吸附,高温有利于其表面羟基与Mn^(2+)离子络合;pH=8.03时原位生成的Mn O_(2)胶体对Mn^(2+)离子的吸附容量约为p H=4.56时的4倍且表面Mn-OH和羟基增多,45 mg/L的MnO_(2)胶体吸附容量达到1 647.13 mg/g;pH=4.56和pH=8.03条件下原位生成的MnO_(2)胶体吸附Mn^(2+)离子后Zeta电势值分别为-12.6、-1.10 m V,原位生成纳米MnO_(2)胶体对水中Mn^(2+)离子的吸附实际上是物理吸附、静电吸引、表面配位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生成 纳米MnO_(2) 吸附除锰 影响因素 吸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紫外活化过氧化氢降解有机染料废水研究
10
作者 陈徐庆 唐玉朝 +6 位作者 伍昌年 朱先胜 陈彩虹 马雪雨 王坤 尹翠琴 高和气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87-1593,共7页
利用真空紫外(VUV)活化过氧化氢(H_(2)O_(2))产生更多的活性氧(ROS)对染料进行脱色去除,考察H_(2)O_(2)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以及染料初始浓度对体系降解酸性红G(ARG)和罗丹明B(RhB)的影响。结果表明,H_(2)O_(2)投加量为3 mmol/L时,80 m... 利用真空紫外(VUV)活化过氧化氢(H_(2)O_(2))产生更多的活性氧(ROS)对染料进行脱色去除,考察H_(2)O_(2)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以及染料初始浓度对体系降解酸性红G(ARG)和罗丹明B(RhB)的影响。结果表明,H_(2)O_(2)投加量为3 mmol/L时,80 mg/L的ARG和RhB在7 min时脱色率分别可达到96.3%和98.4%,ARG和RhB的去除率随着初始H_(2)O_(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超过3 mmol/L时,对染料的促进作用受到限制。染料脱色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在酸性条件下,染料的脱色降解拥有更高的效率,而碱性环境下降解受到了抑制作用。自由基捕获实验及EPR检测结果表明,羟基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_(2))是主要的ROS,·OH占主要作用。无机阴离子(HCO_(3)^(-)、Cl^(-)、NO_(3)^(-)、SO_(4)^(2-))存在会抑制染料降解。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初步推断ARG通过苯环先遭受攻击,之后偶氮键和萘环断裂,然后矿化;RhB主要是共轭结构破坏、N-位脱乙基、芳环开裂及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紫外 酸性红G 罗丹明B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反硝化强化脱氮的影响因素及其耦合工艺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同站 全志道 +3 位作者 李卫华 杨厚云 闫祥宇 杨欣蕾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3-671,共9页
短程反硝化(PD)工艺作为脱氮的前端工艺以其效率高、能耗低以及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等优点而备受青睐,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PD/A)工艺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不仅在氮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节能和环保方... 短程反硝化(PD)工艺作为脱氮的前端工艺以其效率高、能耗低以及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等优点而备受青睐,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PD/A)工艺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不仅在氮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节能和环保方面具有很高的经济和实用价值。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介绍了PD工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接种污泥对PD工艺启动的影响;从磁效应、碳源、碳氮比(C/N)以及铁炭比等方面进行评述,揭示了关键影响因子对PD工艺强化脱氮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关键酶活性和细胞代谢途径的影响机理;浅析了PD/A工艺不同耦合形式的特点,对耦合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和垃圾渗滤液等实际废水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总结;最后,展望了PD/A工艺在污水脱氮处理方面的前景,并结合现有研究提出了PD/A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潜在工程应用方案,认为克服PD工艺的影响因素及优化PD/A的参数以提升工艺运行的高效性和稳定性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反硝化(PD) 影响因素 厌氧氨氧化 耦合工艺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代谢途径及反应器效能表征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同站 杨欣蕾 +3 位作者 李卫华 杨厚云 闫祥宇 全志道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8,24,共7页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中的厌氧氨氧化菌以及其他功能菌存在多种代谢途径,代谢途径的不断深入探索有助于研究强化厌氧氨氧化菌生长代谢活性以及提高厌氧氨氧化系统脱氮效能。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中功能菌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中的厌氧氨氧化菌以及其他功能菌存在多种代谢途径,代谢途径的不断深入探索有助于研究强化厌氧氨氧化菌生长代谢活性以及提高厌氧氨氧化系统脱氮效能。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中功能菌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同时综述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通过代谢酶、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情况以及反应器的脱氮效能,通过这些表征手段能够较为及时的对反应进行调控。提出对未来厌氧氨氧化代谢途径和表征方法进一步研究的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效能的提升以及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代谢途径 表征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巢石负载纳米水合氧化铁吸附氮磷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晨曦 黄健 +3 位作者 张华 张勇 罗涛 奚姗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9,共6页
制备了蜂巢石纳米水合氧化铁复合吸附剂(PUMICE-NHFO),研究投加量、溶液pH和共存阴阳离子对PUMICE-NHFO同时吸附氮和磷性能的影响;采用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PUMICE-NHFO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纳米水合氧化铁成功地负载到蜂巢... 制备了蜂巢石纳米水合氧化铁复合吸附剂(PUMICE-NHFO),研究投加量、溶液pH和共存阴阳离子对PUMICE-NHFO同时吸附氮和磷性能的影响;采用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PUMICE-NHFO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纳米水合氧化铁成功地负载到蜂巢石上。当PUMICE-NHFO投加量为7.5 g/L、溶液pH为7时,氮和磷被吸附的效果较好,共存阴阳离子与氮和磷竞争吸附位点,降低氮磷吸附效率。PUMICE-NHFO对氮和磷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氮和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09 mg/g和5.12 mg/g。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准确描述PUMICE-NHFO吸附氮和磷的过程,R~2可分别达到0.992和0.996,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PUMICE-NHFO对氮和磷的吸附容量仍保持在初次吸附容量的68%以上,表现出较好的可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巢石 水合氧化铁 同时吸附 氨氮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中湿地植物选择及其净化水质能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杰 李绪妹 +4 位作者 刘思雨 张福星 冯舒 杨厚云 余丽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5期65-69,共5页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因具有高效、绿色、经济等特点,已在水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人工湿地中湿地植物对污染物去除能力的研究现状...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因具有高效、绿色、经济等特点,已在水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湿地植物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人工湿地中湿地植物对污染物去除能力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湿地植物种类、生长特性及其对污染物的吸收、转化和降解能力的分析,评估了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中的重要性和潜力,为人工湿地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人工湿地 污染物 去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基吸附剂除氟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彩虹 伍昌年 +3 位作者 王坤 尹翠琴 张良霄 高和气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1-97,共7页
水体中氟离子(F^(-))浓度过高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吸附法除氟成本低廉、重复利用率高、除氟效果可观,在地下水除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氧化铝基吸附材料具有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对F^(-)的亲和力很强,研究最为广泛.阐述了两种改性活性... 水体中氟离子(F^(-))浓度过高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吸附法除氟成本低廉、重复利用率高、除氟效果可观,在地下水除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氧化铝基吸附材料具有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对F^(-)的亲和力很强,研究最为广泛.阐述了两种改性活性氧化铝的方法及除氟基本原理,分析了影响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氧化铝基吸附除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提出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氧化铝 吸附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硝化过程的光谱特征波段选择与间隔偏最小二乘法建模
16
作者 宋彧 李卫华 +2 位作者 薛同站 余丽 申慧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4-2232,共9页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活性污泥处理装置。通过SBR反应器处理人工模拟高氨氮废水研究短程硝化反应系统启动过程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变化,利用紫外光谱采集所得数据为基础建立模型,以期快速预测SBR反应器... 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活性污泥处理装置。通过SBR反应器处理人工模拟高氨氮废水研究短程硝化反应系统启动过程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变化,利用紫外光谱采集所得数据为基础建立模型,以期快速预测SBR反应器出水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含量。采用实验室配置的不同浓度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混合溶液,以三种不同波段选择的区间偏最小二乘法(iPLS)构建标准混合液的校正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所建模型对混合液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关性均较好。测定反应器出水指标,同样以三种不同波段选择的偏最小二乘法算法构建紫外光谱与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的模型。利用校正集相关系数、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预测集的相关系数以及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评价指标来评价模型结果。在iPLS、siPLS、biPLS三种模型中利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将全光谱分别等分为24、19个区间时,分别联合子区间[24]、[38]建立的模型预测拟合结果最优,其校正模型r=0.9393、RMSECV=1.6504,r=0.9507、RMSECV=0.4421,预测模型r=0.9992、RMSEP=1.3418,r=0.9119、RMSEP=2.6770。该模型对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预测效果总体较好,表明利用紫外光谱建立区间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可以实现对短程硝化反应器出水硝氮和亚硝氮含量的快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氮 紫外光谱 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波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物理法-热水解预处理剩余污泥技术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杨丽丽 张勇 +4 位作者 胡定成 张滢 刘佳奇 李灿 肖逸凡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75-1979,1988,共6页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市政污泥,由于污泥产量大造成处理成本高的难题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传统污泥处理方法是将水处理过程留下的污泥干化然后进行焚烧、填埋、这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会产生对周边环境、土壤产生影响...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市政污泥,由于污泥产量大造成处理成本高的难题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传统污泥处理方法是将水处理过程留下的污泥干化然后进行焚烧、填埋、这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会产生对周边环境、土壤产生影响的有毒有害物质或气体,因此在污泥处理之前采取一些合理的预处理措施很有必要。污泥预处理可以更加有效地破坏污泥中絮状物的稳定结构,尽可能多的释放出污泥中的水分,减少污泥的产量,进而减少污泥在后续资源化处理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从物理法热水解方面总结现阶段THP工艺的发展状况及其缺点,探究ATHP工艺的发展前景以及其取代THP工艺的可能,为污泥预处理处置的科学研究与资源化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物理法 热水解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动态分布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18
作者 柯乔君 余丽 +6 位作者 黄显怀 黄木易 李卫华 杨厚云 申慧彦 张樊 陈凡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24年第6期1022-1031,共10页
为了解典型富营养化湖泊巢湖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性质和特征,在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对巢湖进行周年调查,并运用三维荧光光谱联合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巢湖水体中DOM组成、时空分布特征、来源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为了解典型富营养化湖泊巢湖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性质和特征,在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对巢湖进行周年调查,并运用三维荧光光谱联合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巢湖水体中DOM组成、时空分布特征、来源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巢湖水体DOM包含3个组分:类蛋白质C1(Ex/Em=280/320)、类腐殖质C2(Ex/Em=285/380)和C3(Ex/Em=270(355)/450)。各组分荧光强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C1、C2和C3组分的荧光强度在夏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且在西湖区要显著高于湖心区和东湖区。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表明,叶绿素(Chl-a)、总氮(TN)、总磷(TP)和温度(T)是影响C1、C2和C3组分时空变化的影响因子。DOM的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分别在1.96~2.83、0.83~1.18和1.35~5.36,表明各湖区水体DOM虽以自生源为主,但在夏季兼具陆源及内源的双重特征。研究表明,通过追踪巢湖水体DOM的组分、来源、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响应机制,为富营养化湖泊的污染物控制和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DOM) 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 荧光组分 时空动态 巢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工业园区污水厂的工艺诊断及水质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滔 黄显怀 +2 位作者 唐玉朝 王坤 朱赵冉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1年第2期34-38,共5页
针对某工业园区污水厂出水TN超标问题,对工业园区和污水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源头冲击管控、推流器角度改造、进水余氯控制、跌水富氧控制、回流硝化液DO控制、外加碳源优选的6大优化措施。采取以上措施进行改造后,污水厂出水TN... 针对某工业园区污水厂出水TN超标问题,对工业园区和污水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源头冲击管控、推流器角度改造、进水余氯控制、跌水富氧控制、回流硝化液DO控制、外加碳源优选的6大优化措施。采取以上措施进行改造后,污水厂出水TN稳定达标,出水水质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污水厂 工艺优化 低碳氮比 溶解氧 余氯 回流硝化液 碳源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除磷工艺进展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琪瑞 唐玉朝 +5 位作者 伍昌年 黄显怀 王坤 邵磊 陈姝婷 马雪雨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4期7-12,共6页
阐述了反硝化除磷的基本机理与特点,介绍了基于反硝化除磷理论研发出的单污泥工艺和双污泥工艺流程,比较了各类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改进措施。分析了反硝化除磷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碳源种类、pH值、电子受体、C/P比、污... 阐述了反硝化除磷的基本机理与特点,介绍了基于反硝化除磷理论研发出的单污泥工艺和双污泥工艺流程,比较了各类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改进措施。分析了反硝化除磷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碳源种类、pH值、电子受体、C/P比、污泥龄等,提出了将处于实验阶段的新型工艺投入运行、探究多因素对系统脱氮除磷的综合影响等后续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工艺流程 影响因素 城市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