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海市某医院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生成 吴英会 +1 位作者 殷道根 杨海斌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2年某医院收治的2 965例手足口病病例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标本送实验室检测.结果 2009~2012年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2年某医院收治的2 965例手足口病病例资料,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标本送实验室检测.结果 2009~2012年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病例以4岁及以下幼儿为主,占95.0%,主要为散居儿童(56.2%)和托幼机构儿童(41.0%),发病高峰在5~7月份,男女性别比为1.62;共检出CoxA16病毒感染病例64例,检出率2.2%;检出EV71病毒感染病例537例,检出率18.1%,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的CoxA16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V71检出率重症病例要明显多于普通病例(P<0.05).CoxA16检出率最高的为2010年(4.1%),EV71检出率最高的是2012年(37.7%).临床表现以皮疹、发热为主,重症病例并发脑膜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死亡病例1例.结论 手足口病以4岁及以下幼儿多发,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儿童为高危人群,应当加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预防,加强相关人员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EV71病毒 CoxA16病毒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1年珠海地区儿科门诊腹泻病特点及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谭娴玲 艾艳 +1 位作者 谢志玲 马小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0-652,共3页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儿科腹泻病发生的季节规律,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儿科门诊对腹泻病的防控及宣教护理指导工作。方法对儿科门诊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腹泻病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时段等...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儿科腹泻病发生的季节规律,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儿科门诊对腹泻病的防控及宣教护理指导工作。方法对儿科门诊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腹泻病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时段等信息。结果腹泻患儿每年呈下降趋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6~12个月和1~2岁两个年龄段,分别占总例数的30.4%和42.3%;发病季节轮状病毒与腺病毒腹泻以9—12月份(49.6%)为主,1—4月份(19.9%)次之,轮状病毒与腺病毒腹泻与腹泻总体发病趋势基本一致。结论珠海地区婴幼儿腹泻多发生于秋冬季,以2岁以内小儿居多,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感染,儿科门诊应进行有效的消毒隔离及宣教指导等护理措施,减少腹泻病流行及传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腹泻病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249例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旭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3-43,共1页
通过对 1999年 5月~ 2 0 0 3年 4月儿科住院病人中所发生的院内感染共 2 4 9例进行分析 ,总结出皮肤黏膜、消化道是儿科院内感染的最好发部位。患儿年龄小 ,住院时间长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 通过对 1999年 5月~ 2 0 0 3年 4月儿科住院病人中所发生的院内感染共 2 4 9例进行分析 ,总结出皮肤黏膜、消化道是儿科院内感染的最好发部位。患儿年龄小 ,住院时间长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院内感染进行前瞻性监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病房 感染 医院 住院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地区重型β-地中海贫血儿童甲减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沫 段丽 +1 位作者 周传新 方建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81-1886,共6页
目的:分析珠海地区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thalassemia major,β-TM)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儿科和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并长期随访的86例β-TM患儿进行临床特征... 目的:分析珠海地区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thalassemia major,β-TM)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儿科和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并长期随访的86例β-TM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分析,了解珠海地区β-TM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分析影响甲减发生率的危险因素。结果:珠海地区β-TM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7.4%,甲状腺功能减退患儿血清铁蛋白均值(4948.27±1225.33μg/L)明显升高(t=10.273,P<0.05)。年龄≥10岁、血清铁蛋白≥2 500μg/L和未进行规范去铁治疗的β-TM患儿甲减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0岁是甲减发生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规范去铁组患儿有较高的血清铁蛋白(3880.60±1269.17μg/L)、TSH(4.43±1.52mIU/L)和甲减发生率(37.14%)(P<0.05)。结论:珠海地区β-TM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偏高,且与年龄≥10岁、血清铁蛋白≥2 500μg/L和未进行规范去铁治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Β-地中海贫血 儿童 甲减 发生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及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检测的多中心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玉屏 卢美君 +2 位作者 黎瞳 东建亭 林广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4期16-19,28,共5页
目的调查珠海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现状及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检出率,评价阿奇霉素在MP感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珠海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市... 目的调查珠海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现状及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检出率,评价阿奇霉素在MP感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珠海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珠海市高新区人民医院9家医院儿科门诊或住院的急性支气管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178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及温湿度条件下MP感染情况。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病例进行MP耐药基因检测。结果1178例患儿中MP感染率为24.1%(284/1178),MP感染率以10月份最高。19份耐药基因检测中94.7%(18/19)存在耐药基因位点突变。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患儿的MP-IgM阳性率分别为6.90%、21.89%、31.95%、59.21%;男性、女性阳性率分别为19.09%、30.98%;春、夏、秋、冬四季阳性率分别为20.33%、25.33%、29.31%和21.53%;患儿年龄、性别、季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率与月平均气温、月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P<0.05)。经阿奇霉素口服或静脉注射治疗后284例MP感染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7.0%(247/284),平均住院时间为(6.90±0.87)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8%(8/284)。结论调查期间珠海地区儿童MP感染率较低,秋季为感染高峰期,性别、年龄、气温、湿度等因素跟儿童MP感染有关。MP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但临床选用阿奇霉素口服或静脉注射进行抗感染治疗效果尚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海地区 下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耐药基因 阿奇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地区491例健康儿童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小燕 徐进 +2 位作者 陈宏君 谭娴玲 邹商群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珠海地区6-14岁儿童脉冲振荡(IOS)肺功能测定正常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91例6-14岁健康儿童(男252例,女239例),采用德国.Jaeger公司生产的Master Sereen IOS测定仪测定呼吸总阻抗(Zrs)、不同振荡频率下的粘性阻力(Rrs)、弹性... 目的:探讨珠海地区6-14岁儿童脉冲振荡(IOS)肺功能测定正常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91例6-14岁健康儿童(男252例,女239例),采用德国.Jaeger公司生产的Master Sereen IOS测定仪测定呼吸总阻抗(Zrs)、不同振荡频率下的粘性阻力(Rrs)、弹性阻力(Xrs)等指标,对各实测指标进行逐步线性多元回归,建立预计方程,同时用实测数据与所得预计方程式、Lechtenboerget方程式和广州地区预计方程式进行配对比较。结果:总阻抗、气道阻力随儿童身高、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小,Zrs(男)=-0.737+179.366/身高,r=-0.751,P<0.001:Zrs(女)=-0.481+142.578/身高,r=-0.704,P<0.001;Rrs有相同趋势,Xrs随身高的增加而增加,各实测值及所得预计方程式的相关系数均大于Lechtenboerger方程式的相关系数,而与广州地区预计方程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珠海地区儿童IOS的多项参数与身高的关系最为密切,年龄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儿童 脉冲振荡 肺功能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庞戈红 熊寿贵 汪伟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10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对126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行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4647份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067株,其中G^+球菌554株(52%),G-杆菌417株(39%),真菌96... 目的探讨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对126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行常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4647份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067株,其中G^+球菌554株(52%),G-杆菌417株(39%),真菌96株(9%)。G+球菌中肺炎链球菌居首位,占51.2%。G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占31.9%。肺炎链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100%),对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高度耐药(〉8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90%),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等常用抗生素产生了较高耐药性(〉50%)。结论珠海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谱以G^+球菌为主,以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最低;G^+杆菌以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质量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罗欢 赵香枝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4期5285-5287,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PICU进行治疗患儿75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护理工作现状及所存在问题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改进后,对该组患者儿采用最新的护理模式进行...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PICU进行治疗患儿75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护理工作现状及所存在问题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改进后,对该组患者儿采用最新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未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改进前入住我院PICU的7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护理文书管理质量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改进工作实施后,其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护理文书管理质量评分等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质量管理的改进,不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提升PICU的整体护理质量都有推进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管理 儿科重症监护室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连续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研究
9
作者 马廷和 左伯军 +3 位作者 程林 李恒燕 王磊 苏其利 《广州医药》 2019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SPSS 17.0行统计分析。结果 3次调查实查率100%。其中社区感染255例,现患率31.14%;高发科室为儿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2.75%);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SPSS 17.0行统计分析。结果 3次调查实查率100%。其中社区感染255例,现患率31.14%;高发科室为儿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2.75%);感染病原以革兰氏阳性菌(G^+)为主。医院内感染6例、现患率0.73%;高发科室为妇产科、外科;感染部位以浅表切口为主(50%);感染病原以革兰氏阴性菌(G^-)为主(66.6%)。三年内医院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32.23%。结论调查结果反映了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依此制定干预措施,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 病原菌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地区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68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赵源 李旭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8年第3期102-102,104,共2页
对186例肺炎患儿血清抗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IgM(CMV-IgM)进行了检测,检出阳性68例,占36.56%。对其与年龄、居住环境、合并症以及肺炎病情轻重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感染CMV的68例中,围生期和>3... 对186例肺炎患儿血清抗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IgM(CMV-IgM)进行了检测,检出阳性68例,占36.56%。对其与年龄、居住环境、合并症以及肺炎病情轻重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感染CMV的68例中,围生期和>3岁者分别占61.54%(24/68例)和40.91%(9/48例)。提示加强育龄妇女的保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巨细胞病毒肺炎 儿童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新生儿486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刘莹如 邝文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8期741-741,共1页
我院自1991年8月~1993年5月,共收治新生儿486例,占同期儿科总住院病例1,007例的48.3%,死亡21例,占同期儿科总死亡病例23例的91.3%。 一、一般资料:男296例,女190例,男女之比为1.56∶1。发病日龄【24小时170例,~3天173例,~7天60例,... 我院自1991年8月~1993年5月,共收治新生儿486例,占同期儿科总住院病例1,007例的48.3%,死亡21例,占同期儿科总死亡病例23例的91.3%。 一、一般资料:男296例,女190例,男女之比为1.56∶1。发病日龄【24小时170例,~3天173例,~7天60例,7天内发病者共403例,占82.9%,】7天83例。孕28周3例,~32周13例,【37周50例,早产儿共66例,占13.6%,≥37周399例,占82.1%,】42周21例,占4.3%。顺产365例,占75.1%,胎吸助产35例,臂位产6例,产钳2例,剖宫产78例,剖宫产率16.1%。体重【2,500克78例,占16%(其中【1,500克6例),~4,000克401例,占82.5%】4,000克8例。 二、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上感17例(占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新生儿 胎吸助产 临床分析 发病日龄 胎粪吸入综合征 围产期窒息 硬肿症 咽下综合征 病者 重度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价值分析
12
作者 朱小敏 黄晓敏 陈言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7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 asthma,CVA)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9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以入院顺序不同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 asthma,CVA)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珠海市妇幼保健院9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以入院顺序不同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条件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咳嗽情况、肺功能、生活质量、CVA复发情况。结果干预组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83.4%,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日间、夜间咳嗽评分更低(P<0.05);干预组肺功能更高(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更高(P<0.05);干预组CVA复发情况更少(P<0.05);干预组CVA复发率为2.1%,对照组复发率为14.6%,干预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7.512,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能够获得比较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进一步的减小患儿疾病复发风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复发 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选穴规律及针刺方法应用特点
13
作者 武玉 张鑫 +1 位作者 邓赣 袁青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02-2608,共7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选穴规律及针刺方法应用特点,为临床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选穴规律及针刺方法应用特点,为临床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3年6月20日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85篇,300条处方,219个腧穴,总频次为3229次。高频腧穴为足三里、百会、三阴交、四神聪、合谷等。特定穴以五腧穴为主;腧穴部位主要分布在头部和上下肢;经脉(包含针刺疗法)使用频次最高的为督脉、足阳明胃经、靳三针疗法等。支持度最高的腧穴组合是三阴交-足三里、四神聪-百会、曲池-合谷,均以局部配穴为主。“社团分析”共得到3个核心社团。临床治疗痉挛型脑瘫以毫针针刺最常见;针刺方法以平补平泻法为主,头部腧穴多采用平刺,体针采用直刺。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发现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具有一定的特点,以局部选穴为主,同时配合上下配穴,重视针刺各流派特点,注重针刺方法效应特异性,为临床上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痉挛型脑瘫 数据挖掘 腧穴配伍 复杂网络 选穴规律 针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三烯拮抗剂辅助治疗儿童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小燕 邹商群 +2 位作者 王玉屏 雷辉 熊琴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793-794,共2页
目的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率高,除引起呼吸道粘膜损伤,尚可作为变应原,引起气道的高反应,导致长程咳嗽,甚至诱发哮喘的发生发展[1]。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可阻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作为变应原刺激呼吸道的炎... 目的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率高,除引起呼吸道粘膜损伤,尚可作为变应原,引起气道的高反应,导致长程咳嗽,甚至诱发哮喘的发生发展[1]。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可阻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作为变应原刺激呼吸道的炎症反应,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2月在我院呼吸专科就诊收治入院的7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支原体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以孟鲁司特治疗4d和7d后观察咳嗽情况。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常规应用阿奇霉素抗支原体及对症治疗,辅以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后,咳嗽缓解与明显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选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阻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作为变应原刺激呼吸道的炎症反应,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减少粘液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可以缩短咳嗽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肺炎支原体 气道的高反应 咳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6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玉屏 陈宏君 +2 位作者 黄晓敏 黎瞳 雷辉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977-979,共3页
目的:探索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总结其早期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珠海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6月至12月收住院的76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重症手... 目的:探索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总结其早期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珠海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6月至12月收住院的76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早期临床表现可不典型,3岁以下为高危年龄,发热发生率98.68%,出现精神差、肢体抖动、呕吐的比例分别为100%、69.74%、60.53%;血白细胞(WBC)>15×109L-1占38.15%,血糖>9mmoL/L占48.68%。病原学检查EV71阳性占40.79%,CA16占7.89%;本组病例发现高危因素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后治愈69例占90.79%,死亡2例占2.63%。结论:注意观察高危因素,早期筛查出重症病例,给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激素冲击为基础,配合降颅压、改善微循环、维持内环境稳定,必要时果断机械通气的综合治疗,是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症 临床特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3
16
作者 万星明 林娟 +1 位作者 曾淑兰 张莉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570-571,共2页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分析粘连性肠梗阻26例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结果26例患者中15例术后1周内治愈,8例2周内治愈,3例20 d内治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术后严密的护理,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肠梗阻复发,可...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分析粘连性肠梗阻26例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结果26例患者中15例术后1周内治愈,8例2周内治愈,3例20 d内治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术后严密的护理,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肠梗阻复发,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术前 术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慢性咳嗽10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小燕 陈宏君 +1 位作者 刘秋华 邹商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829-283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其特点。方法:对101例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患儿按年龄分为4组,并且所有病例常规进行了血五分类、血C反应蛋白、血沉、血肺炎支原体抗体、X线胸片、过敏原点刺试验,视年龄及病情特点查鼻窦X片或CT及支气...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其特点。方法:对101例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患儿按年龄分为4组,并且所有病例常规进行了血五分类、血C反应蛋白、血沉、血肺炎支原体抗体、X线胸片、过敏原点刺试验,视年龄及病情特点查鼻窦X片或CT及支气管舒张肺功能试验或支气管运动激发试验,必要时查支气管纤维镜,根据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诊断性治疗作最后诊断。结果:婴儿组慢性咳嗽多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感染后咳嗽、胃食道返流;幼儿组多见于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亦比较常见;学龄前组常见病因同幼儿组,但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较幼儿组比率明显上升;学龄组明显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为主,另外有此年龄段特有的相对容易发生的心因性咳嗽。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详尽的病史询问,必要的辅助检查,适当的诊断性治疗和观察是确定病因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慢性咳嗽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波 邹外一 +1 位作者 王峰 郑瑞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282-228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16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仪器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6例不完全川崎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结膜充血和口唇潮红、皲裂,而颈... 目的: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16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仪器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6例不完全川崎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结膜充血和口唇潮红、皲裂,而颈淋巴结肿大、皮疹、手足硬肿出现率相对较低。血液检查除血小板明显升高外,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血沉常明显升高,多有轻度贫血、白蛋白降低,肝酶及心肌酶升高也较为常见,同典型川崎病实验室检查相符,冠状动脉损伤多为轻度扩张,未见有重度扩张的病例,治疗转归方面没有比典型川崎病有更严重的倾向。结论:结膜充血,口唇潮红,肛周潮红脱屑,冠状动脉改变,脏器损伤,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血沉明显升高,轻度贫血,白蛋白降低,肝酶及心肌酶升高,以上表现可作为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以减少对该病的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血管 丙种球蛋白类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酵母菌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吉大章 邹商群 +3 位作者 熊琴 袁梁玉 雷辉 梁盈盈 《中国医药》 2009年第10期818-819,共2页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对小儿支气管炎和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预防作用。方法195例患有支气管炎和肺炎住院儿童完全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95例,自开始使用抗生素起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剂250mg/次,2次/d;对照组100例,仅使用抗生...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对小儿支气管炎和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预防作用。方法195例患有支气管炎和肺炎住院儿童完全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95例,自开始使用抗生素起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剂250mg/次,2次/d;对照组100例,仅使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后2组患儿均加用蒙脱石散剂和补液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率。结果治疗组8例(8.4%)患儿发生AAD,对照组25例(25.0%)患儿发生AAD,2组患儿AA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9.52,P〈0.05)。治疗组AAD患儿腹泻持续时间(3.0±1.8)d,较对照组(5.0±2.0)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P〈0.05)。治疗组中,≤3岁儿童AAD发生率比〉3岁儿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3岁儿童AAD发生率比〉3岁儿童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能有效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布拉酵母菌 微生态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手足口病87例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进 蒋艳平 +1 位作者 袁良玉 雷辉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2期32-35,共4页
目的探寻手足口病重症化的早期预警指标,为早期识别、尽早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普通病例相比,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临床常持续高热或高热难退、... 目的探寻手足口病重症化的早期预警指标,为早期识别、尽早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普通病例相比,重症病例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临床常持续高热或高热难退、初期的呕吐、精神萎靡、嗜睡、易惊、惊厥、难以解释的烦躁不安、肢体抖动、震颤、肌阵挛、无力、神经反射异常等可提示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多不典型,但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高血压、高血糖、EV71感染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体温39℃以上>3天或常规退热效果不好、精神萎靡、嗜睡、易惊、惊厥、难以解释的烦躁不安、肢体抖动或震颤或肌阵挛、持续高血压、神经反射异常、EV71感染、白细胞>15×10~9/L且中性粒升高、血糖>9 mmol/L等13项指标是手足口病重症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3岁、体温39℃>3天或常规退热效果不好、精神萎靡、嗜睡、易惊、惊厥、难以解释的烦躁不安、肢体抖动或震颤或肌阵挛、血压持续增高、神经反射异常、EV71感染、白细胞>15×10~9/L且中性粒升高、血糖>9 mmol/L为手足口病重症化的早期预警指标,具有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手足口病 重症化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早期预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