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孢子丝菌及暗色真菌的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纪青 向耘 +10 位作者 罗清平 蔡宏为 唐喜军 张明菲 韦玉兰 宋家俊 杨勇 姜长友 罗永津 陈载乐 梁结添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了解珠海市金湾区自然环境中申克孢子丝菌及致病性暗色真菌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及生态学。方法:分别于2006年4月、7月、10月、2007年1月四季从该区三灶、南水、平沙、红旗四地区自然环境中采集土壤、腐木、树皮、沼泽淤泥、枯枝等标... 目的:了解珠海市金湾区自然环境中申克孢子丝菌及致病性暗色真菌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及生态学。方法:分别于2006年4月、7月、10月、2007年1月四季从该区三灶、南水、平沙、红旗四地区自然环境中采集土壤、腐木、树皮、沼泽淤泥、枯枝等标本160份,用含放线菌酮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分离菌株,沙堡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传代培养,通过观察菌落形态、颜色,显微镜下菌丝和孢子的生长形态等方法,鉴定申克孢子丝菌及暗色真菌。结果:分离出申克孢子丝菌24株(分离率为15%)。暗色真菌共89株(分离率为56%),其中外瓶霉属33株(21%),枝孢霉10株(6%),链格孢19株(12%),着色真菌13株(8%),疣状瓶霉6株(4%),待定8株(5%)。除此之外,还分离出镰刀菌、念珠菌、曲霉等多种条件致病菌。结论:在珠海金湾区自然环境中能够分离出申克孢子丝菌及暗色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克孢子丝菌 暗色真菌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市甲真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纪青 向耘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4期106-107,共2页
目的:分析珠海市甲真菌病病原菌的流行特点,了解其种类和构成情况,并合理控制流行蔓延。方法:选取临床拟诊断为甲真菌病并且真菌培养阳性的218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真菌分离及菌种鉴定。结果:2184份标本中有1428份检出真菌菌... 目的:分析珠海市甲真菌病病原菌的流行特点,了解其种类和构成情况,并合理控制流行蔓延。方法:选取临床拟诊断为甲真菌病并且真菌培养阳性的218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真菌分离及菌种鉴定。结果:2184份标本中有1428份检出真菌菌丝或孢子,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霉菌三种病原菌比例分别为42.75%、45.54%和11、71%。TDO和DLSO患者以酵母菌感染为主,而PSO和SWO患者以皮肤癣菌感染为主。结论:珠海市甲真菌病的病原菌以酵母菌为主,临床上应根据甲真菌病患者病原菌的培养结果慎重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从而提高甲真菌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学 甲真菌病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急性光损伤慢性光老化组织蛋白酶B变化情况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宏为 陈耀敏 华朝晖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研究皮肤急性光损伤、慢性光老化Cathepsin B的改变情况。方法 30块小儿包皮标本,将其随机均分为急性光损伤组、慢性光老化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例。经诱导、SA-β-Gal染色、Western印迹检测、RT-PCR检测,对三组Cathepsin B蛋白... 目的研究皮肤急性光损伤、慢性光老化Cathepsin B的改变情况。方法 30块小儿包皮标本,将其随机均分为急性光损伤组、慢性光老化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例。经诱导、SA-β-Gal染色、Western印迹检测、RT-PCR检测,对三组Cathepsin B蛋白条带灰度值、Cathepsin B mRNAΔCt值及Cathepsin B活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光损伤组Cathepsin B灰度值高于慢性光老化组,但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光损伤组、慢性光老化组与空白对照组相较,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急性光损伤组Cathepsin B mRNAΔCt值与慢性光老化组相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较,不具差异(P>0.05)。慢性光老化组Cathepsin B mRNAΔCt值与空白对照组相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光损伤组Cathepsin B活性与慢性光老化组、空白对照组相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光老化组Cathepsin B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较,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皮肤急性光损伤、慢性光老化均会使Cathepsin B表达水平降低,但急性光损伤时,Cathepsin B活性损伤程度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慢性光老化,提示急性光损伤的自我修复能力优于慢性光老化,临床应辨别区分两者异同,给予合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 皮肤 急性光损伤 慢性光老化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地区痤疮305例发病或加重诱因分析
4
作者 马玲玲 向耘 +1 位作者 陈秀清 钱苗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5期131-132,共2页
目的分析珠海地区痤疮的发病或加重诱因,以掌握痤疮防治的一般规律,更好地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已确诊痤疮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发病及加重诱因调查并详细记录。结果305例痤疮患者调查结果显示:熬夜(97.70%)、进食辛辣食品(75.7... 目的分析珠海地区痤疮的发病或加重诱因,以掌握痤疮防治的一般规律,更好地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已确诊痤疮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发病及加重诱因调查并详细记录。结果305例痤疮患者调查结果显示:熬夜(97.70%)、进食辛辣食品(75.74%)、月经来潮(68.13%)、过度疲劳(67.21%)、精神紧张(53.11%)与痤疮发病或加重有密切关系。结论熬夜、进食辛辣、月经来潮、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及是痤疮发病或加重的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发病诱因 加重诱因 珠海地区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及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5
作者 向耘 纪青 +1 位作者 蔡宏为 陈耀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自血疗法、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每日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及地氯雷他定,联合自血疗法,3次/周,对照1组每日口服复方甘草酸苷与地氯雷他定,对照2...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自血疗法、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每日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及地氯雷他定,联合自血疗法,3次/周,对照1组每日口服复方甘草酸苷与地氯雷他定,对照2组口服地氯雷他定与自血疗法联合,对照3组单服地氯雷他定,于疗程4周结束时及停药3月后分别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3月后,治疗组与3个对照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自血疗法、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地氯雷他定 自血疗法 荨麻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复发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温娟 丘晓秋 《海峡药学》 2016年第1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配合常规治疗方法对复发型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间皮肤科收治的复发型银屑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复方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我科临床常用治疗方案,复方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配合常规治疗方法对复发型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间皮肤科收治的复发型银屑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复方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我科临床常用治疗方案,复方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复方甘草酸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复方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χ2=4.12,P<0.05)。在治疗2周后及4周治疗完成后,复方组患者主观评价得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用药方案皆较安全,未报告有不可耐受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复方甘草酸苷,可以有效治疗复发型银屑病患者,更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主观感受,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复方甘草酸苷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光动力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尖锐湿疣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蔡宏为 纪青 +3 位作者 陈耀敏 向耘 钱苗新 马彩云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6期59-60,共2页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采用二氧化碳光加服匹多莫德进行治疗,实验组60例对于较大疣体(>0.5mm)先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过后,再用ALA-PDT治...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采用二氧化碳光加服匹多莫德进行治疗,实验组60例对于较大疣体(>0.5mm)先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过后,再用ALA-PDT治疗,同时服用匹多莫德。结果实验组痊愈58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3.33%;对照组痊愈33例,复发27例,复发率为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4,P<0.01)。结论 ALA-PDT联合匹多莫德治疗的方法可改变其传统疗法易复发的特点,且治疗安全、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ALA) 光动力联合匹多莫德 尖锐湿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片联合Q开关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蔡宏为 纪青 +3 位作者 向耘 孙凯亮 马彩云 钱苗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片联合Q开关YAG激光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1年3月间在我院确诊的黄褐斑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氨甲环酸片加Q开关YAG激光治疗,对照组仅予以Q开关YAG激光治疗...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片联合Q开关YAG激光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1年3月间在我院确诊的黄褐斑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氨甲环酸片加Q开关YAG激光治疗,对照组仅予以Q开关YAG激光治疗,两组均同时辅以中药面膜外敷。治疗3~12个月,随访6~12个月,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复发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2%,对照组为61.67%,治疗组较对照组对面部色斑治疗占明显优势(P=0.014),并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氨甲环酸片联合Q开关YAG激光治疗面部黄褐斑疗效好,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片 Q开关YAG激光 黄褐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喹莫特对日光角化病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蔡宏为 纪青 +2 位作者 王然 苟新敏 陈木开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7期545-546,共2页
为了解咪喹莫特对日光角化病Bcl-2、p53表达和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将18例日光角化病随机分成两组,使用5%咪喹莫特乳膏和0.25%维A酸霜分别治疗,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日光角化病组织Bcl-2,p53基因产物的表达,冰冻切片采用原位特异性DNA片段标记... 为了解咪喹莫特对日光角化病Bcl-2、p53表达和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将18例日光角化病随机分成两组,使用5%咪喹莫特乳膏和0.25%维A酸霜分别治疗,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日光角化病组织Bcl-2,p53基因产物的表达,冰冻切片采用原位特异性DNA片段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外用维A酸比较,咪喹莫特可明显减少日光角化病组织Bcl-2基因产物的表达,增加日光角化病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对p53基因产物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角化病 咪喹莫特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颗粒联合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纪青 蔡宏为 +3 位作者 向耘 陈耀敏 钱苗新 马彩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9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比分析采用艾拉-光动力联合内服中药颗粒(治疗组)、艾拉-光动力配合局部注射α-2b干扰素(对照1组)及单纯艾拉-光动力(对照2组)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近期及远期效果均为,治... 目的探讨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比分析采用艾拉-光动力联合内服中药颗粒(治疗组)、艾拉-光动力配合局部注射α-2b干扰素(对照1组)及单纯艾拉-光动力(对照2组)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近期及远期效果均为,治疗组与对照1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2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与对照1组。结论 CA治疗时采取综合方法是取得高治愈率的关键。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控制尖锐湿疣的复发,是一种效果显著而费用低廉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复发性 中药颗粒 艾拉-光动力 Α-2B干扰素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银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纪青 向耘 +1 位作者 蔡宏为 陈耀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第2期58-58,61,共2页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门诊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消银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单独消银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愈率37.50%、有效率84.3...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门诊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消银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单独消银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愈率37.50%、有效率84.38%,对照组基愈率6.25%、有效率56.25%,两组基愈率(X2=9.14,P<0.01)及有效率(X2=6.06,P<0.05)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消银颗粒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银颗粒 复方甘草酸苷 寻常型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680例寻常性痤疮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纪青 张佳宾 +4 位作者 蔡宏为 向耘 钱苗新 马彩云 姚晓波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02-404,共3页
关键词 痤疮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13
作者 纪青 向耘 蔡宏为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9期662-663,共2页
我科于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采用润燥止痒胶囊与复方甘草酸苷、咪唑斯汀缓释片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疗效观察 联合治疗 三联疗法 复方甘草酸苷 润燥止痒胶囊 2009年 咪唑斯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部角化棘皮瘤恶变1例
14
作者 孙凯亮 蔡宏为 李辉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31-432,共2页
报道1例额部角化性棘皮瘤恶变患者。患者女,67岁。因左侧额部新生物6个月伴疼痛1月余就诊。患者半年前左侧额部出现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逐渐变成顶端有糠状鳞屑的坚硬丘疹,近1月明显增大。皮肤组织病理示:肿物两侧上皮向上隆起,中央有... 报道1例额部角化性棘皮瘤恶变患者。患者女,67岁。因左侧额部新生物6个月伴疼痛1月余就诊。患者半年前左侧额部出现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逐渐变成顶端有糠状鳞屑的坚硬丘疹,近1月明显增大。皮肤组织病理示:肿物两侧上皮向上隆起,中央有大量角化物,其间瘤细胞排列呈巢,并有鳞状漩涡及角珠形成,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有核分裂象。肿物底部有带状以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已至汗腺水平。诊断为角化棘皮瘤恶变。行肿物切除术及光动力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棘皮瘤 恶变 光动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疼痛程度及皮肤反应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牛香 钟素妹 +1 位作者 吴已凤 林慧英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17期2320-2323,共4页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躯体疼痛感知程度及皮肤反应程度的影响,为该类特殊群体的优质诊疗服务积累循证经验.方法 选取该院耳鼻喉科于2013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躯体疼痛感知程度及皮肤反应程度的影响,为该类特殊群体的优质诊疗服务积累循证经验.方法 选取该院耳鼻喉科于2013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84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循证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天接受视觉模拟疼痛程度评分调查,并均于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皮肤反应程度测评.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视觉模拟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皮肤反应程度要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入循证护理模式,有助于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的躯体痛感,且能降低皮肤反应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鼻咽癌 放疗 皮肤反应
原文传递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不同中医证型的寻常型银屑病血浆的相关蛋白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玮 卢传坚 +4 位作者 胡坤华 晏卉 伍慧媚 姚丹霓 李挺滨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不同中医证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的特异性蛋白质标记物。方法:收集寻常型银屑病30例(其中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各10例)、健康人10名的外周血浆,应用双向电泳/基质辅...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不同中医证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的特异性蛋白质标记物。方法:收集寻常型银屑病30例(其中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各10例)、健康人10名的外周血浆,应用双向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MALDI-TOF-MS)技术,检测血浆的蛋白峰值。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蛋白点为2个,差异蛋白峰为4 964.42和6 630.68;血热证患者与血瘀证患者之间差异蛋白点为1个,差异蛋白峰为2 661.29,血热证患者与血燥证患者之间差异蛋白点为2个,差异蛋白峰为6 432.69和6 630.87,血瘀证患者与血燥证患者之间差异蛋白点为4个,差异蛋白峰为3 241.60、1 945.18、6 631.49和4 418.77。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银屑病不同中医证型间血浆蛋白表达谱存在差异,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各证型的微观物质基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蛋白质组学 MALDI-TOF-MS 中医证型
原文传递
5%的ALA光动力联合火针治疗重度痤疮的效果与护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牛香 钟素妹 李锋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219-1223,共5页
目的 分析5%的氨基酮戊酸(aminolevulinie acid, ALA)光动力联合火针治疗重度痤疮的效果与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患者采取5%的ALA光动力联合火针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外54例患者单纯采取5%的ALA光... 目的 分析5%的氨基酮戊酸(aminolevulinie acid, ALA)光动力联合火针治疗重度痤疮的效果与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患者采取5%的ALA光动力联合火针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外54例患者单纯采取5%的ALA光动力治疗,作为对照组;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后结束治疗,并复诊随访2个月;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治疗前、中、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种皮损消退时间、皮损消退率、临床疗效、随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皮损消退率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或Х^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0.77%,大于对照组的51.85%,经Х^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病情好转病例进行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35.42%,小于对照组的59.52%,经Х^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可自行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5%的ALA光动力联合火针治疗可快速有效缓解重度痤疮,促进各种皮损消退,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联合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治疗重度痤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痤疮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 火针
原文传递
光动力治疗宫颈高危HPV潜伏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向耘 纪青 +3 位作者 蔡宏为 马玲玲 杨志辉 李丽琴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2-414,共3页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宫颈高危型HPV(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组的80例宫颈HR-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予20%ALA敷药4h后用635nm红光照射30min,1周1次,共3次,治疗结束后3,6,12个月检测HPV-DNA,...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宫颈高危型HPV(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组的80例宫颈HR-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予20%ALA敷药4h后用635nm红光照射30min,1周1次,共3次,治疗结束后3,6,12个月检测HPV-DNA,对照组38例,不进行任何治疗,直接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第3个月随访时有28例HRHPV转阴,6个月为31例,12个月时增加1例转阴,但有1例患者再次出现转阳,总转阴率为73.81%。对照组3,6,12个月随访时分别有6例,8例,11例转阴,总转阴率为28.95%。治疗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出现轻度灼热、疼痛、分泌物增多等,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宫颈HR-HPV感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