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段海霞 曹志星 +1 位作者 管怀进 张天一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2-505,共4页
背景 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结构和功能的受损有直接关系,而白内障LECs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是目前证实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最有力的证据,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形态变化对于研究不同环境或不同疾病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 背景 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结构和功能的受损有直接关系,而白内障LECs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是目前证实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最有力的证据,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形态变化对于研究不同环境或不同疾病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白内障LECs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在白内障摘出手术过程中分别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前囊膜各15片,各种类型白内障的前囊膜分别进行锥虫蓝-茜素红(TB-AR)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LECs的活性和形态,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类型白内障LECs的超微结构改变,对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生物学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TB-AR染色结果表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大小不等,呈多边形,镶嵌样排列,少量细胞死亡,细胞膜模糊不清,细胞核呈圆形;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水肿,体积增大,细胞大小不等;而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LECs体积较小,大部分细胞死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囊膜为一均质膜,LECs层呈单层排列,多数细胞结构完整,紧密贴附于前囊膜上;糖尿病性白内障前囊膜部分区域LECs与囊膜间有空隙,细胞核大小不等;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较小,形态不规则,细胞着色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前囊膜及多数LECs形态正常,细胞间以及细胞与囊膜间连接尚可;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间也可见紧密连接,但显示细胞水肿,细胞间隙扩大,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可见细胞质嵌合突起,细胞质内有空泡变性.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均以LECs的变性、坏死、凋亡为共同的细胞学基础,但糖尿病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LECs改变明显重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上皮细胞 锥虫蓝-茜素红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段海霞 郭凯 王班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新生血管性疾病常导致不可逆性视力丧失,其氧化损伤机制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鲜有研究报道。 目的探讨BDNF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新生血管性疾病常导致不可逆性视力丧失,其氧化损伤机制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鲜有研究报道。 目的探讨BDNF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将30只SPF级C57BL/6J幼鼠完全随机分为OIR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OIR组将日龄为7 d(P7)的幼鼠与哺乳母鼠同时置于体积分数为(75±3)%氧气的环境下喂养5 d,然后返回正常环境中饲养,以建立OIR模型。分别取2个组P17幼鼠各3只处死后分离眼球,制备视网膜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另各组选取3只幼鼠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dextran)眶后注射制备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分布。分别于2个组取P13、P15、P17小鼠各3只处死后提取视网膜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2个组幼鼠视网膜组织中BDNF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结果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正常对照组P17小鼠视网膜内界膜光滑,未见突破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而OIR同龄小鼠可见大量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和新生血管管腔。正常对照组和OIR组P17小鼠视网膜突破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1.70±0.68)个和(45.3±3.1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P=0.00)。视网膜铺片显示,正常对照组P17幼鼠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毛细血管呈网状分布;而OIR组P17小鼠视网膜血管迂曲,毛细血管网状结构消失,可见大量视网膜无灌注区。OIR组P15、P17幼鼠视网膜组织中BDNF相对表达量为263.992±9.451和218.432±9.710,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30.324±7.779和115.846±7.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42.3,P〈0.05)。 结论BDNF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与OIR模型鼠新生血管形成的变化趋势一致,BDNF表达变化可能与OIR的病理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低氧/并发症 视网膜新生血管/病理 动物模型 近交系C57BL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高阳 王班伟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焦虑、抑郁及眼内压的影响,探索将心理干预应用于PACG辅助治疗的具体方法。方法将48例PAC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及放松治疗外,其他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均相同。分别于...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焦虑、抑郁及眼内压的影响,探索将心理干预应用于PACG辅助治疗的具体方法。方法将48例PAC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及放松治疗外,其他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均相同。分别于入院时、术前1 d晚上、术后1 d和出院时检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评分,隔日测量眼内压,t检验分析组内及组间差异。结果两组入院时焦虑、抑郁评分及眼内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术前1 d,术后1 d及出院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焦虑值相比分别是24.85±4.22 vs 36.82±3.76(P<0.01),24.23±4.73 vs 37.82±3.23(P<0.01),22.27±4.16 vs 25.68±3.64(P<0.01),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抑郁值相比分别是27.58±3.73 vs 29.86±4.35(P=0.02),27.62±4.59 vs 30.45±4.77(P=0.02),23.62±3.56 vs 26.5±3.6(P<0.01),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干预组的眼内压仅在术前1d和出院前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是31.27±7.30 vs 34.95±6.00(P=0.032),18.23±2.32 vs 19.68±2.12(P=0.01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术前和术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维持术后平稳的眼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焦虑 抑郁 心理干预 眼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切口和常规切口超声乳化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丹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1643-1644,共2页
目的:研究微切口和常规切口超声乳化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10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 目的:研究微切口和常规切口超声乳化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10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眼压、散光、视力等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眼压均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散光恢复与术后视力改善均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76%)比对照组(12.9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微切口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段海霞 刘玲 +1 位作者 王班伟 杜振亚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0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高血脂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7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高血脂非增生型D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9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辛伐他汀组)29例,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高血脂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7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高血脂非增生型D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9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辛伐他汀组)29例,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血脂、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的血脂、微循环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在高血脂非增生型DR中的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及微循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高血脂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段海霞 王班伟 蒋兆荣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与传统额部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6例(87只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43例,行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和对照组(3... 目的对比观察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与传统额部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6例(87只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43例,行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和对照组(33例,行传统额部悬吊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到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随访1至3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额部悬吊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 额部悬吊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浆纤溶相关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杜振亚 陈茜 王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临床对照实验研究连续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者51例(DR组),无DR者55例(无DR组),正常对照组47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临床对照实验研究连续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者51例(DR组),无DR者55例(无DR组),正常对照组4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 inhibitor,PAI)和纤溶酶-a2-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2-antiplasmin complex,PAP),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protein C,PC)。结果:2型DR患者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明显高于无D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在DR组和无DR组STM与PC呈负相关(r=-0.49,-0.45),STM与PAP呈正相关(r=0.47,0.4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溶相关因子增高,参与凝血和纤溶系统活化,与DR的形成、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测定血浆中纤溶相关因子对于DR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视网膜疾病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稳定性的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班伟 蒋兆荣 +2 位作者 李丹 陈冰 段海霞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81-382,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的术后泪膜稳定性。方法 237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39例(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B组128例(眼)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分别于术后1、7d和1、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的术后泪膜稳定性。方法 237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39例(眼)采用巩膜隧道切口,B组128例(眼)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分别于术后1、7d和1、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自主感觉。结果术后1、7d,两组的泪液分泌均较术前明显增多(P<0.01);术后1d,两组的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以后逐渐延长。A、B两组的泪液分泌和BUT分别于术后1、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术后自我感觉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巩膜隧道切口在白内障手术中对减少术后干眼和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泪膜 巩膜隧道切口 透明角膜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段海霞 王班伟 +3 位作者 段素静 张晓娥 蒋兆荣 李丹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14-216,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高血脂非增生型DR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辛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20例。3组均给予低胆固醇饮食、运动指导、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强化等常...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高血脂非增生型DR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辛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20例。3组均给予低胆固醇饮食、运动指导、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强化等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加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1、6个月后,比较3组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血脂、血浆黏度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的疗效明显高于辛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或0.01);治疗1、6个月后,辛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TC、TG、LDL-C及血浆黏度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明显增高,且以阿托伐他汀组和治疗6个月的变化更为显著(P<0.05或0.01);常规治疗组的TC、TG水平也比治疗前降低(P<0.01),LDL-C、HDL-C及血浆黏度则变化不明显。3组的血糖无明显改变。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改善高血脂非增生型DR患者的高血脂及微循环状态,且以阿托伐他汀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脂 血浆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口腔黏膜移植联合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治疗结膜囊狭窄
10
作者 杜振亚 陈茜 +1 位作者 蒋兆荣 段海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47-148,161,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口腔黏膜移植联合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植入治疗结膜囊狭窄临床效果。方法:局麻下对109例(109眼)结膜囊狭窄患者行自体口腔黏膜移植联合HA义眼台植入治疗。结果:100例疗效满意,并发症9例,占8.25%。主要有:... 目的:探讨自体口腔黏膜移植联合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植入治疗结膜囊狭窄临床效果。方法:局麻下对109例(109眼)结膜囊狭窄患者行自体口腔黏膜移植联合HA义眼台植入治疗。结果:100例疗效满意,并发症9例,占8.25%。主要有:①眼台暴露3例,行2次口腔黏膜移植修补成功;②结膜—口腔黏膜切口裂开6例,4例自行愈合,2例第2次松解缝合后愈合。结论:自体口腔黏膜移植无排斥反应,联合HA眼台植入是治疗结膜囊狭窄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疾病 口腔黏膜 羟基磷灰石类 人工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应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高阳 陈可君 王班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12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探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bandage contact lens,BCL)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后应用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中山市南朗医院眼科将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 目的探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bandage contact lens,BCL)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后应用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中山市南朗医院眼科将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的患者102例102只眼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45例45只眼术后不配戴BCL;B组(观察组)57例57眼术后立即配戴BCL。术后观察眼部疼痛程度及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最终愈合通过荧光素染色确认。结果A组眼部疼痛程度、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在不同时间点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后配戴BCL,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及眼部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 角膜上皮 眼表刺激症状
原文传递
应用爆破模式与挤压劈核法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班伟 高阳 《眼科》 CAS 2013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爆破模式与挤压劈核法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98例(198眼)硬核白内障患者。方法使用Laureate超声乳化仪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 目的观察爆破模式与挤压劈核法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98例(198眼)硬核白内障患者。方法使用Laureate超声乳化仪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爆破超声模式和挤压式劈核方法,B组采用传统连续超声模式与刻槽的分核方法。术前记录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中记录两组平均超声能量和平均超声时间,术后1天、1周、1个月分别观察两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水肿情况。主要指标术中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术后视力、角膜水肿程度、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A组平均超声能量为(8.1±1.3)%,B组为(27.0±3.4)%;平均超声时间A组为(59.2±5.8)s,B组为(256.1±14.5)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组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大于0.5者70眼(68.0%),B组为12眼(1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Ⅰ级者72眼(69.9%),B组13眼(13.6%),A、B两组Ⅳ级水肿分别为6眼(5.8%)和35眼(36.8%)。A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5±2.4)%,B组为(9.5±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无后囊膜破裂病例,B组术中后囊膜破裂1眼。结论与采用传统超声模式和劈核方式的超声乳化手术相比,应用爆破模式与挤压劈核法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可使超声时间缩短,超声能量减少,手术疗效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外科学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原文传递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最佳时机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段海霞 杜振亚 +2 位作者 王班伟 蒋兆荣 李丹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3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的最佳时机。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于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用药A组、用药B组及用药C组...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的最佳时机。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于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用药A组、用药B组及用药C组,每组各30例。4组患者术后均使用0.3%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每天3次;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凝胶涂眼,每天2次,使用1周。用药A组、用药B组、用药C组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4天及第6天将0.3%妥布霉素滴眼液更换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地塞米松浓度为0.1%),均使用2周。术后随访2年,比较4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移植片水肿期及胬肉复发率。结果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对照组、用药B组、用药C组均为4d左右,用药A组为(7.20±1.75)d,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4,P<0.05);移植片水肿期用药A组最短,其次为用药B组、用药C组,对照组持续时间最长,为(13.30±2.36)d,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6,P<0.05);除用药B组外,其余3组均有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率最高,为20%(P=0.027)。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第4天开始使用含0.1%地塞米松滴眼液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降低复发率,不会发生角膜上皮愈合延迟及高眼压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翼状胬肉 角膜上皮 角膜缘干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