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9篇文章
< 1 2 2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学思考与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汪军成 姚立蓉 +3 位作者 司二静 孟亚雄 马小乐 王化俊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2期75-78,共4页
培养专业能力过硬与思政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从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学科层面构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体系,创... 培养专业能力过硬与思政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从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学科层面构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体系,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等方面对甘肃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进行总结,为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乡村振兴 农业院校 专业课程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化学》实验考核模式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郑立颖 李欠 +2 位作者 邱黛玉 郭晔红 丁小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7期177-178,共2页
中药化学实验是中药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目前实验教学结果与预期培养目标间存在差距,文章针对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进行探索改革,提出改进措施,既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也符合中药化学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基本要求,更有助于学生... 中药化学实验是中药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目前实验教学结果与预期培养目标间存在差距,文章针对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进行探索改革,提出改进措施,既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也符合中药化学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基本要求,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 实验考核 评价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生物学”教学课程改革、建设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彭云玲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97-2603,共7页
以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索能力为基本点,从完善教材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改善课程考核综合评定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甘肃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子生物学"课程改革、建设的思路和途... 以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索能力为基本点,从完善教材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改善课程考核综合评定方式等方面阐述了甘肃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种子生物学"课程改革、建设的思路和途径。通过课程建设与改革,不仅改善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与"学"达到了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生物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以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为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玉霞 王延秀 +1 位作者 杨丽婧 秦舒浩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58-61,共4页
培养现代化的农业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落脚点。园艺产业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园艺人才教育是园艺产业发展的智力库和人才库。如何将园艺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产业发展,助力农业现... 培养现代化的农业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落脚点。园艺产业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园艺人才教育是园艺产业发展的智力库和人才库。如何将园艺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产业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园艺专业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教学实践,分析了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共性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指导下,从树立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多元化教师队伍、搭建创新教育平台、创新工作模式、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等方面探索园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为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专业 创新创业教育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芳 方永丰 +2 位作者 慕平 王威 彭云玲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364-368,共5页
为了提高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种业发展需要,具备作物新品种研发、种子生产、加工、检验、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种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种子有关的品种研发与推广等工作的复... 为了提高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种业发展需要,具备作物新品种研发、种子生产、加工、检验、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种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种子有关的品种研发与推广等工作的复合型种业人才,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探讨如何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来开展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种业人才。通过不断探索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目前教学秩序正常,就业情况良好,考研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提升甘肃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李雯琳 杨丽婧 +1 位作者 张菲菲 秦舒浩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82-86,99,共6页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以加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学科专业教育工作的思考,提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提升途径,并总结设施农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成效。
关键词 新农科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遗传学实验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思考——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7
作者 姚立蓉 汪军成 +4 位作者 孟亚雄 马小乐 司二静 杨轲 王化俊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8期99-102,共4页
为响应新农科背景下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号召,提高遗传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选取甘肃农业大学2019级农学专业2个班级和2020级农学专业2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级农学专业2个... 为响应新农科背景下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号召,提高遗传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选取甘肃农业大学2019级农学专业2个班级和2020级农学专业2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级农学专业2个班级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2020级农学专业2个班级作为实验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实验考核成绩、理论课期末考试成绩及其对教学的满意程度。结果证明:实验组学生的实验课考核成绩和理论课期末考试成绩较对照组高(p<0.05),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动手操作技能,同时学生对教学评价的满意度较高,适用于遗传学的实验课程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 实验考核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园林专业植物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种培芳 唐红 +4 位作者 刘晓娟 李捷 韩蓉 刘文兰 朱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55-158,共4页
植物是园林专业系列课程的核心,而在创新时代背景下熟练应用园林植物打造多维、多功能园林植物景观是园林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园林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就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植物是园林专业系列课程的核心,而在创新时代背景下熟练应用园林植物打造多维、多功能园林植物景观是园林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园林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就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构建多维化的创新实践平台是园林植物类系列课程改革的关键措施,可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园林专业 园林植物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小麦农家种老芒麦分子鉴定及其重要性状评价
9
作者 展宗冰 靳奇峰 +6 位作者 刘迪 吕迎春 郭莹 张雪婷 虎梦霞 王尚 杨芳萍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9-620,共12页
为了解同名不同来源老芒麦的异质性,对其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进行了多年、多点田间鉴定和AFLP指纹图谱分析,并对其4个春化基因、1个光周期基因、4个矮秆基因和3个病害兼抗基因的等位变异、面筋强度和色素基因等位变异进行分子检测。结... 为了解同名不同来源老芒麦的异质性,对其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进行了多年、多点田间鉴定和AFLP指纹图谱分析,并对其4个春化基因、1个光周期基因、4个矮秆基因和3个病害兼抗基因的等位变异、面筋强度和色素基因等位变异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10份同名不同来源老芒麦品种的遗传相似度极低/异质性高。(2)全部材料的春化基因Vrn-A1、Vrn-B1和Vrn-B3均为隐性等位变异;6份老芒麦和卷芒和尚头携带显性等位变异Vrn-D1,这些品种春播后抽穗期明显提早,但秋播时未表现早抽穗。仅1个品种(代号5)携带光周期非敏感等位变异Ppd-D1a。Rht-B1、Rht-D1和Rht8矮秆基因位点均携带高秆等位变异;5个品种在Rht-24位点携带矮秆等位变异Rht-24b,且降秆作用不明显,但穗粒数多于高秆等位变异品种。(3)所有材料抗倒性差,仅4份老芒麦品种抗寒性强,其中3份为冬性品种,1份为春性品种。2份老芒麦品种(代号7和9)和对照卷芒和尚头携带抗性基因Yr18/Lr34/Sr57/Pm38,3份品种(代号1、4和10)高抗条锈病。(4)面筋强度弱,仅4份品种(代号5、6、7和8)携带低PPO活性等位变异,所有材料携带高黄色素含量和高过氧化物酶活性等位变异。(5)携带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的材料可在甘肃中西部春麦区、嘉陵江上游冬麦区及类似生态区域应用;5份携带矮秆等位变异Rht-24b的品种可在赤霉病常发区甘肃陇南及长江中下游抗赤霉病育种中应用;携带Yr18/Lr34/Sr57/Pm38和高抗条锈病的品种可在陇南、天水、陇东等条锈病常发区的抗病育种中应用;4份低PPO等位变异品种可在彩色小麦育种中应用。研究结果明确了甘肃省同名不同来源地方品种老芒麦的异质性,评价了其重要性状的优劣,提出了研究品种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方种 老芒麦 AFLP 分子标记检测 异质性 性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勤地区‘慕合怀特’葡萄最佳采收期的确定
10
作者 曾宝珍 成永娟 +6 位作者 杨娟博 车莉莉 梁靖 卢世雄 梁国平 马宗桓 毛娟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9,共10页
为确定甘肃民勤地区‘慕合怀特’葡萄最佳采收期,以当地经验采收期(9月15日)为界限设置不同采收期,通过对酿酒葡萄成熟果实百粒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进行测定,并对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性... 为确定甘肃民勤地区‘慕合怀特’葡萄最佳采收期,以当地经验采收期(9月15日)为界限设置不同采收期,通过对酿酒葡萄成熟果实百粒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进行测定,并对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对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进行聚类,将采收期分为2类,9月21日、9月25日和9月29日为第Ⅰ类,9月9日、9月13日、9月17日为第Ⅱ类。综合各项外观和内在品质指标显示9月21—29日为最佳采收期。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pH、总糖、维生素C、总酸含量为‘慕合怀特369’的核心品质指标;固酸比、糖酸比、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为‘慕合怀特234’的核心品质指标。此外,‘慕合怀特234’和‘慕合怀特369’果实内在品质的综合得分在9月25日达到最高,分别为0.82和0.73。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甘肃民勤地区‘慕合怀特234’和‘慕合怀特369’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最佳采收时间段为9月21—29日,9月25日为最佳采收期,结果为‘慕合怀特’葡萄的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合怀特 采收期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玉米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马艳红 王芳 +7 位作者 白丽霞 汤芳 岳庆春 王子榕 刘悦善 易红梅 刘国华 第红君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1,117,共6页
以甘肃省2021年审定的9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构建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0对SSR标记检测到等位基因数473个,平均值为11.8250个;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724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 以甘肃省2021年审定的9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构建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0对SSR标记检测到等位基因数473个,平均值为11.8250个;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724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7205和1.6728,94个玉米品种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之前有所提高。品种间的差异位点数均大于等于2个。早熟组和中晚熟组遗传距离最近,鲜食玉米在遗传上与其他玉米品种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甘肃省2021年审定的玉米品种在其类型和杂优模式上都比较广泛,鲜食组表现出种质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DNA指纹构建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草区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动态分析——以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文德 牛俊义 +2 位作者 高玉红 杨小舟 赵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以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应用H.T.Odum能值分析方法,分析退耕还草前后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草后北庄农业生态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提高了35.14%;环境负荷力降低8.31%;系统可持续发展性指标提高47.38%;系统稳定性指... 以甘肃省镇原县北庄村为例,应用H.T.Odum能值分析方法,分析退耕还草前后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草后北庄农业生态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提高了35.14%;环境负荷力降低8.31%;系统可持续发展性指标提高47.38%;系统稳定性指数也由0.809提高到1.015。退耕还草对北庄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提高和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农牧系统耦合度降低了41.74%,应采取措施提高农牧系统耦合度,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草 农业生态系统 能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河西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蔺海明 颉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27-832,共6页
研究了甘肃省河西绿洲农业区 194 9~ 2 0 0 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结果表明 ,河西全区的人均生态足迹在 194 9~ 2 0 0 0年呈递增趋势 ,从 0 4 2 6hm2 增加到 2 15 8hm2 ,194 9~ 1970... 研究了甘肃省河西绿洲农业区 194 9~ 2 0 0 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结果表明 ,河西全区的人均生态足迹在 194 9~ 2 0 0 0年呈递增趋势 ,从 0 4 2 6hm2 增加到 2 15 8hm2 ,194 9~ 1970年平均为 0 6 93hm2 ,1975~ 1980年平均为 1 0 2 9hm2 ,1985~ 2 0 0 0年平均为2 2 88hm2 ;人均生态承载力由 194 9年的 0 5 5 0hm2 增加到 2 0 0 0年的 1 76 2hm2 ,与人均生态足迹相比 ,增幅较小 ,增速亦慢 .194 9~ 1970年平均为 0 782hm2 ,1975~ 2 0 0 0年平均为 1 715hm2 ;194 9~ 1975年为生态盈余阶段 ,平均盈余为 0 0 88hm2 ,1980年首次出现赤字 ,1985年又恢复为盈余 ,到 1991年后持续出现生态赤字 ,且赤字程度为加速度负增长 ,1991~ 2 0 0 0年平均赤字为 0 2 5 8hm2 .河西全区的区域经济正朝远离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且已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绿洲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赤字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不同类型农区农业自然环境资源特点及农田生产力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鹤龄 牛俊义 +1 位作者 王润元 李耀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3-168,共6页
甘肃省高产农区农业自然环境资源时空组合特点及其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光温水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的分布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偏低且垂直和水平差异显著;水资源贫乏;土地质量普遍偏低。光合潜力河西区可达... 甘肃省高产农区农业自然环境资源时空组合特点及其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光温水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的分布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偏低且垂直和水平差异显著;水资源贫乏;土地质量普遍偏低。光合潜力河西区可达16 468.5 kg/hm^2,陇南和陇东次之,陇中较其他各地差;光温潜力河西区为10 452.0 kg/hm^2,陇南为7 671.0 kg/hm^2,河西和陇中地区光热同步,光温潜力达光合潜力的66.62%和65.95%,陇东和陇南地区为57.49%和53.06%;在河西绿洲灌区,光温水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均最高,分别占光温潜力和光温水潜力的88.0%和95.7%以上;陇中、陇东和陇南区较低,光温水土潜力仅达光温水潜力的60%-6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农业区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黄高宝 张恩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A01期16-19,共4页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的战略思路在总体建设上突出水土保持 ,在区域建设上突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在行业建设上突出水利和草林业 ,在产业发展上突出绿色产业 ,在项目选择上突出综合效益 ,在技术选择上突出高新技...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的战略思路在总体建设上突出水土保持 ,在区域建设上突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在行业建设上突出水利和草林业 ,在产业发展上突出绿色产业 ,在项目选择上突出综合效益 ,在技术选择上突出高新技术。另外 ,还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和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草业等行业发展的明确目标。同时也提出了建立商品生产基地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发展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优化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与技术投入 ,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调整和优化畜种、畜群结构 ,加大扶贫力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内陆区农业生态系统资产负债研究--以甘肃省凉州区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颉鹏 蔺海明 +1 位作者 黄高宝 柴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3-598,共6页
本文以甘肃省凉州区为例,分析了其绿洲农业区1949~2005年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资产负债动态变化,探究西北内陆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预测其可持续发展程度及未来趋势。结果表明:甘肃省凉州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资产在1949... 本文以甘肃省凉州区为例,分析了其绿洲农业区1949~2005年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资产负债动态变化,探究西北内陆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预测其可持续发展程度及未来趋势。结果表明:甘肃省凉州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资产在1949~1970年为急速下降阶段,由14.14下降至4.93,下降65.13%;1970年以后为缓慢增长阶段,至2005年增长到33.33。负债自1949年以来,一直呈负增长趋势,由?0.91增长至?56.67,负增长了61.27倍。净资产也呈明显的先降后升趋势,1949~1970年,以环境资产占优势,表现为资产盈余,且呈递减趋势,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净资产接近于0;1970年以后,以负债量占优势,表现为资产赤字,且呈递增趋势,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几乎呈直线上升,但自2000年以后,负债量有所减少。2005年凉州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分布表的结果表明,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5大支持系统的共30项源指标中有10项列入"资产"栏目,17项列入"负债"栏目,凉州区净资产为?23.34。本研究结果表明,凉州区农业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其生态环境的自然资产库存量已经开始增加,人类再次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内陆区 绿洲农业生态系统 资产负债 资产盈余/赤字 可持续发展 甘肃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两西”地区草地农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广 侯扶江 黄高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84-188,共5页
“两西”地区草地组成变坏,生产力下降,可利用面积减少和环境恶化,分析了草地退化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提出了退化草地治理的原则:生态建设产业化,因地制宜与系统整治相结合,重恢复、中保护、轻利用和保持政策连续性。河西... “两西”地区草地组成变坏,生产力下降,可利用面积减少和环境恶化,分析了草地退化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提出了退化草地治理的原则:生态建设产业化,因地制宜与系统整治相结合,重恢复、中保护、轻利用和保持政策连续性。河西地区的目标是通过山地-绿洲-荒漠系统耦合建成具有地域特色和优势的复合型草地农业系统及其产业链,定西地区是参与建立黄土高原巨型畜牧业基地,两地区以草业为纽带建立灌溉农耕区-雨养农耕区耦合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两西”地区 草地 农业现状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蔺海明 颉鹏 +1 位作者 蔺海明 颉鹏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本文研究了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1949—2000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河西全区的人均生态足迹1949—2000年呈递增趋势,从0.426hm2增加到2.158hm2。1949—1970年平均为0.693hm2,1975—1980年平均为1.029... 本文研究了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1949—2000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河西全区的人均生态足迹1949—2000年呈递增趋势,从0.426hm2增加到2.158hm2。1949—1970年平均为0.693hm2,1975—1980年平均为1.029hm2,1985—2000年平均为2.28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49年的0.550hm2增加到2000年的1.762hm2,与人均生态足迹相比,增幅较小,增速亦慢。1949—1970年平均为0.782hm2,1975—2000年平均为1.715hm2;1949—1975年为生态盈余阶段,平均盈余为0.088hm2,1980年首次出现赤字,1985年又恢复盈余,到1991年后持续出现生态赤字,且赤字程度呈加速度负增长,1991—2000年平均赤字为0.258hm2。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河西区域发展正朝远离可持续的方向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河西绿洲农业区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 生态赤字 动态变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功能定位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胜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3-136,共4页
本文将在对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及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认识甘肃农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功能定位以及转移路径。现代农业的内涵丰富,对其界定应从其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加以把握。现代农业的模式具有普遍性和趋同性... 本文将在对现代农业的内涵、特征及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认识甘肃农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功能定位以及转移路径。现代农业的内涵丰富,对其界定应从其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加以把握。现代农业的模式具有普遍性和趋同性的特征,但各区域资源禀赋不同,其模式又呈现出差异性和阶段性。甘肃农业发展介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之间,属于过渡型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是选择正确的、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转移路径,结合甘肃省内各区域实际,运用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甘肃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特征 功能定位 转移路径 甘肃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秦王川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核心区绿地景观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倩 《草原与草坪》 CAS 2009年第3期34-38,共5页
在甘肃省秦王川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核心区实施绿地景观工程,工程设计遵循乡土性、人性化,植物多样性和节约性原则。绿地景观设计定位符合回归自然,场地记忆,多重体验的特点。园区总体布局采用1轴2区4园的空间格局。植物配置首先选择乡... 在甘肃省秦王川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核心区实施绿地景观工程,工程设计遵循乡土性、人性化,植物多样性和节约性原则。绿地景观设计定位符合回归自然,场地记忆,多重体验的特点。园区总体布局采用1轴2区4园的空间格局。植物配置首先选择乡土树种,同时注重植物季相变化,以常青树为主色调,突出植物色彩美,强调植物立体配置。工程已通过建设方验收,但结果与设计有一定差别,表明园林工程在设计和实施中还需相互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设计 农业科技园 绿地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