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微生物与线粒体互作调控动物脂肪沉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倩玲 沙玉柱 +7 位作者 刘秀 邵鹏阳 王翻兄 陈小伟 杨文鑫 谢转回 高敏 黄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93-2303,共11页
脂肪含量是影响家畜肉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肌肉中的脂肪分布与肉的颜色、适口性、风味、嫩度和系水力等关系密切,肌内脂肪是评价肉品质的关键指标。肠道微生物和线粒体作为机体最庞大的微生态系统和细胞的“动力工厂”,在脂质代谢和细... 脂肪含量是影响家畜肉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肌肉中的脂肪分布与肉的颜色、适口性、风味、嫩度和系水力等关系密切,肌内脂肪是评价肉品质的关键指标。肠道微生物和线粒体作为机体最庞大的微生态系统和细胞的“动力工厂”,在脂质代谢和细胞代谢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目前,有关肠道微生物组及线粒体组的研究较为广泛,但两者的互作对脂肪沉积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综述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功能与脂肪酸代谢,脂肪沉积与线粒体功能研究,以及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与线粒体互作对脂肪沉积的调控机制,为通过肠道微生物及线粒体改善动物肉品质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线粒体 代谢物 脂肪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养牛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赵芳芳 李少斌 +2 位作者 郭艳丽 罗玉柱 胡江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第4期44-48,97,共6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我省养牛业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调查内容包括牛产业布局、饲养品种和养殖规模、基础设施与设备、饲草料类型和和利用方式、饲养管理、畜产品开发、养殖需求。以期为甘肃省养牛...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我省养牛业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调查内容包括牛产业布局、饲养品种和养殖规模、基础设施与设备、饲草料类型和和利用方式、饲养管理、畜产品开发、养殖需求。以期为甘肃省养牛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数据及技术支撑,同时也为调查和分析甘肃省其他草食家畜的现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养牛业现状 调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郭新羽 沙玉柱 +7 位作者 蒲小宁 吕卫兵 刘秀 胡江 罗玉柱 王继卿 李少斌 赵志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58-2866,共9页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非生物环境变量,能够驱动动物谱系的适应轨迹和动物群落的组成。环境温度作为影响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的众多因素之一,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丰度,进而调控宿主生长、发育、繁殖、免疫等生物学过程及功能...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非生物环境变量,能够驱动动物谱系的适应轨迹和动物群落的组成。环境温度作为影响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的众多因素之一,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丰度,进而调控宿主生长、发育、繁殖、免疫等生物学过程及功能。动物肠道核心菌群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在不同温度下存在显著差异,在单胃动物、反刍动物等中都有相应的报道。极端温度主要通过诱导肠道微生物菌群产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进而对宿主表型产生影响。目前,对于温度如何影响动物肠道菌群的了解仍非常有限。本文针对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及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及综述。探讨由环境温度引起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宿主适应机制之间的关系,包括对宿主产热机制、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并开展研究,将为肠道微生物对宿主健康的调节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温度 肠道微生物 免疫系统 适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山细毛羊毛囊形态结构比较分析
4
作者 吴博华 何兆华 +8 位作者 赵鹏飞 孙红先 席启明 余雪琴 陈占朝 何莉莉 王继卿 刘秀 李少斌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0-184,共5页
为深入了解甘肃高山细毛羊毛囊发育特征及其与羊毛性状的关系,本研究借助苏木精-伊红染色(HE)技术对甘肃高山细毛羊同一时期不同部位皮肤组织进行毛囊形态结构比较分析,并对不同部位羊毛纤维直径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 为深入了解甘肃高山细毛羊毛囊发育特征及其与羊毛性状的关系,本研究借助苏木精-伊红染色(HE)技术对甘肃高山细毛羊同一时期不同部位皮肤组织进行毛囊形态结构比较分析,并对不同部位羊毛纤维直径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腹股沟部表皮层厚度极显著高于体侧部和腿部,体侧部真皮层厚度极显著高于腿部和腹股沟部;体侧部和腿部初级、次级毛囊直径极显著高于腹股沟部,单位面积内初级、次级毛囊密度在体侧部、腿部、腹股沟部均有极显著差异,初级毛乳头直径在体侧部、腿部、腹股沟部均无显著差异;体侧部平均毛纤维直径显著低于腿部。相关分析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不同部位皮肤厚度、毛囊直径、毛囊密度和羊毛纤维直径存在显著差异;真皮层厚度与羊毛纤维直径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高山细毛羊 皮肤结构 毛囊 纤维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饲料添加剂对羔羊生长性能、血清Ig和瘤胃发酵功能及微生物菌群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邵鹏阳 沙玉柱 +6 位作者 刘秀 陈国顺 朱才业 王继卿 王翻兄 陈小伟 杨文鑫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4,共12页
为了解黄芪饲料添加剂对早期断奶羔羊机体免疫、瘤胃发酵功能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特征的影响,选择30只健康、体重相近(14.63±1.22 kg)的断奶羔羊(45日龄)开展饲喂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黄芪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3%的黄... 为了解黄芪饲料添加剂对早期断奶羔羊机体免疫、瘤胃发酵功能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特征的影响,选择30只健康、体重相近(14.63±1.22 kg)的断奶羔羊(45日龄)开展饲喂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黄芪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3%的黄芪添加剂。试验结束后对羔羊的体重、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含量、瘤胃微生物菌群特征及发酵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黄芪组羔羊日增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黄芪组血液的IgA和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黄芪组瘤胃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乙酸和丁酸含量差异极显著,且黄芪组的氨态氮(NH3-N)含量也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瘤胃微生物16S rRNA分析发现,黄芪组和对照组的微生物菌群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在门水平,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黄芪组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黄芪组的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属水平,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和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在黄芪组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微生物的基因与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能量代谢、多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等通路在黄芪组显著富集。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微生物菌群与发酵产物VFAs、Ig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黄芪作为饲料添加剂可增强羔羊机体免疫力,改善羔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提高瘤胃发酵能力,从而缓解早期断奶羔羊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 黄芪添加剂 瘤胃微生物 挥发性脂肪酸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乳料与早期断奶对甘肃仔马鹿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方素栎 魏时来 +3 位作者 罗玉柱 滚双宝 杨逢刚 茹作荣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22,共3页
为了探索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甘肃马鹿的养殖水平,本试验对仔马鹿进行了早期断奶及其代乳料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将24只60日龄甘肃仔马鹿随机分为4组,其中A、B、D为试验组,C为对照组,自然哺乳。试验组于仔鹿60... 为了探索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甘肃马鹿的养殖水平,本试验对仔马鹿进行了早期断奶及其代乳料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将24只60日龄甘肃仔马鹿随机分为4组,其中A、B、D为试验组,C为对照组,自然哺乳。试验组于仔鹿60日龄断奶,进行了30 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仔鹿60日龄早期断奶是可行的,试验期内断奶仔鹿未发生腹泻、下痢等疾病。60日龄断奶后,饲喂A、B两组代乳料的效果与自然哺乳C组相近;D组效果则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仔马鹿 早期断奶 代乳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杂交组合改良甘肃高山细毛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安清明 王继卿 +6 位作者 李少斌 刘秀 周智德 胡江 罗玉柱 白天麟 王占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7-191,共5页
为筛选不同品种对本地绵羊杂交改良的最优组合,以黑萨福克、无角陶赛特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研究杂交F1代羔羊(无角陶赛特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后代简称“陶甘细”,黑萨橘克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后代简称“黑萨甘细”... 为筛选不同品种对本地绵羊杂交改良的最优组合,以黑萨福克、无角陶赛特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研究杂交F1代羔羊(无角陶赛特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后代简称“陶甘细”,黑萨橘克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后代简称“黑萨甘细”)及对照(甘肃高山细毛羊)的生长性能、屠柔性能和肉品质。生长观测表明,陶甘细1~6月龄生长速度高于黑萨甘细(P〈0.01),陶甘细平均日增量为199.8g,高于黑萨甘细(P〈0.01);4月龄(断奶前)、黑萨甘细平均日增量最快,分别为276.6g和244.0g;屠宰性能表明,陶甘细热胴体质量、屠宰率、净肉率均极显著高于黑萨甘细(P〈0.01);肉品质测定表明,陶甘细嫩度优于黑萨甘细,根据新西兰羊肉分级标准,陶甘细肉质为PL级,黑萨甘细为ML级,陶甘细的肉品质优于黑萨甘细。可见:两杂交组合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无角陶赛特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改良效果优于黑萨福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组合 改良效果 甘肃高山细毛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线粒体动力学和氧化磷酸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文禹粱 刘秀 +3 位作者 王继卿 胡江 罗玉柱 李少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285,共13页
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和流动性的细胞器,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增殖、迁移和生存提供能量,被称为“能量工厂”。线粒体在细胞死亡、细胞衰老、自噬、脂质合成、钙稳态以及铁平衡等生物过程中均... 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和流动性的细胞器,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增殖、迁移和生存提供能量,被称为“能量工厂”。线粒体在细胞死亡、细胞衰老、自噬、脂质合成、钙稳态以及铁平衡等生物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主要由线粒体融合和分裂调节。线粒体融合将有助于ATP的产生,主要由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n-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以及视神经萎缩蛋白1(optic atrophy 1,OPA1)进行调节;线粒体分裂可促进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由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分裂蛋白1(fission 1,Fis1)、线粒体分裂因子(mitochondria fission factor,MFF)以及线粒体动力蛋白49/51(mitochondria dynamin protein 49/51,Mid49/51)进行调节。本文针对线粒体融合和分裂以及氧化磷酸化的分子机制展开讨论,强调线粒体形态和动力学的生物学意义,特别是相关基因和蛋白在动物机体和细胞中的调节机制,并对线粒体动力学和形态学在畜牧学中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线粒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融合 分裂 氧化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泌乳时期甘肃高山细毛羊与小尾寒羊的泌乳量、乳成分和脂肪酸含量比较
9
作者 乔莉蓉 郝志云 +6 位作者 王建清 沈继源 宋宜泽 柯娜 吴新苗 胡丽妍 王继卿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0-518,共9页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以小尾寒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羊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产后30d的泌乳量,分析常乳和初乳中6种乳成分的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和多不饱和...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以小尾寒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羊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产后30d的泌乳量,分析常乳和初乳中6种乳成分的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结果表明,小尾寒羊产后30d的泌乳量为40.7kg,极显著高于甘肃高山细毛羊的25.6kg(P<0.01)。在初乳和常乳中,小尾寒羊的乳蛋白质、酪蛋白和可溶固形物含量都高于甘肃高山细毛羊(P<0.05)。在2个品种中,初乳中的乳蛋白质、酪蛋白和可溶固形物含量也高于常乳(P<0.05)。在小尾寒羊初乳、小尾寒羊常乳、甘肃高山细毛羊初乳和甘肃高山细毛羊常乳中分别检测到16、17、13和14种SFA、6种MUFA,以及8、8、7和6种PUFA,棕榈酸、油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是其中的主要成分。上述4种乳样中的SFA/MUFA/PUFA值分别为13.66/6.89/1.00、16.08/9.16/1.00、10.16/7.89/1.00和22.28/8.61/1.00。在不同品种以及泌乳期之间,乳中部分脂肪酸的含量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小尾寒羊泌乳能力更强,乳中乳蛋白、酪蛋白、可溶固形物及部分有益脂肪酸的含量更高,更有利于羔羊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同时,在2个品种中,初乳中均有更高含量的乳蛋白质、酪蛋白质、可溶固形物以及部分有益的MUFA和PU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高山细毛羊 小尾寒羊 泌乳性能 乳成分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高山细毛羊产毛量估测模型的构建
10
作者 何莉莉 何兆华 +3 位作者 赵芳芳 王继卿 刘秀 李少斌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9-52,共4页
为了构建甘肃高山细毛羊的产毛量估测模型,试验选取73只12月龄母羊测量可以提前且容易检测的产毛量(y)、体重(x_(1))、体高(x_(2))、体斜长(x_(3))、胸围(x_(4))、羊毛长度(x_(5))和羊毛纤维直径(x_(6))等性状,筛选其中与产毛量相关性... 为了构建甘肃高山细毛羊的产毛量估测模型,试验选取73只12月龄母羊测量可以提前且容易检测的产毛量(y)、体重(x_(1))、体高(x_(2))、体斜长(x_(3))、胸围(x_(4))、羊毛长度(x_(5))和羊毛纤维直径(x_(6))等性状,筛选其中与产毛量相关性强的性状建立回归方程,从而估测产毛量。结果表明:体重和羊毛长度对甘肃高山细毛羊产毛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对产毛量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0.399和0.300。体重和羊毛长度通过直接作用对产毛量产生影响,而体斜长和胸围通过辅助其他性状对产毛量产生间接作用。甘肃高山细毛羊所测性状对产毛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022+0.067x_(1)+0.213x_(5),R值为0.539,F值为14.365,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试验构建的回归方程所选的体重与羊毛长度指标对产毛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对指导实际生产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高山细毛羊 产毛量 相关性分析 回归方程 估测模型
原文传递
藏绵羊冷、暖季瘤胃微生物菌群代谢组特征分析
11
作者 谢转回 沙玉柱 +5 位作者 刘秀 王继卿 王翻兄 邵鹏阳 杨文鑫 陈小伟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9-177,182,共10页
反刍动物的表型特征受瘤胃微生物菌群及其代谢物的调控,为明确藏绵羊冷、暖季瘤胃微生物代谢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功能,本研究选择1周岁±1月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35.12±1.43)kg的藏绵羊母羊12只,分别对其暖季(8月)和冷季(12月... 反刍动物的表型特征受瘤胃微生物菌群及其代谢物的调控,为明确藏绵羊冷、暖季瘤胃微生物代谢物的变化特征及其功能,本研究选择1周岁±1月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35.12±1.43)kg的藏绵羊母羊12只,分别对其暖季(8月)和冷季(12月)瘤胃内容物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并与瘤胃微生物菌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藏绵羊瘤胃微生物代谢物在冷、暖季存在差异,在阳离子模式下有1 649个差异代谢物(824个上调,825个下调),冷季特有代谢物25种,在阴离子模式下有1 599个差异代谢物(1 048个上调,551个下调),冷季特有代谢物131种。差异代谢物功能分析发现,阳离子模式和阴离子模式下分别有145个和140个差异代谢物被注释到KEGG功能中,其中冷季特有代谢物主要富集在花生四烯酸代谢、亚麻酸代谢以及氨基酸代谢相关通路中。相关性分析发现,理研菌科_RC9_gut_group和Christensenellaceae_R-7与肌酸、胍基乙酸及组胺呈负相关(P<0.05),差异代谢物二氧化碳与丁酸弧菌_2、uncultured_bacterium_f_Muribaculaceae和Succiniclasticum间呈负相关(P<0.01)。因此,藏绵羊冷、暖季瘤胃菌群代谢物存在差异,相关代谢物可对藏绵羊的新陈代谢、抗病力和免疫力等适应性特征发挥调控作用,从而保障藏绵羊的冷季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绵羊 瘤胃微生物 代谢物 季节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祝白牦牛ADIPOQ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2
作者 若周么 石斌刚 +2 位作者 王向彦 祁有鹏 胡江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05-110,115,共7页
脂联素(ADIPOQ)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在调节脂类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基因通过调控脂质代谢影响动物机体脂肪沉积。为探讨ADIPOQ基因编码蛋白序列特征及组织表达模式,试验对天祝白牦牛ADIPOQ基因编码序列(CDS)进... 脂联素(ADIPOQ)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在调节脂类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基因通过调控脂质代谢影响动物机体脂肪沉积。为探讨ADIPOQ基因编码蛋白序列特征及组织表达模式,试验对天祝白牦牛ADIPOQ基因编码序列(CDS)进行克隆测序,获得天祝白牦牛ADIPOQ基因CDS区,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天祝白牦牛ADIPOQ基因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特征。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ADIPOQ基因CDS区全长723 bp,编码240个氨基酸,其中甘氨酸含量(14.17%)最高,具有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ADIPOQ基因编码蛋白具有一个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属于分泌蛋白,其可能与ADIPOR1、ADIPORZ、RETN、PLIN1和LEP等10个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与山羊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1.6%,与绵羊、山羊亲缘关系最近,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说明试验成功克隆了天祝白牦牛ADIPOQ基因的CDS区,ADIPOQ基因可能在脂肪沉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祝白牦牛 ADIPOQ基因 克隆 CDS区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牦牛CYGB基因CDS区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孙雪婧 杜晓华 +2 位作者 杨孝朴 罗玉柱 刘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690-2698,共9页
【目的】丰富牦牛CYGB基因研究的基础数据,对牦牛CYGB基因的CDS区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提取牦牛大脑海马区组织的总RNA并运用RT-PCR技术反转录为cDNA,并根据GenBank中普通牛CYGB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DV874786.1),... 【目的】丰富牦牛CYGB基因研究的基础数据,对牦牛CYGB基因的CDS区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提取牦牛大脑海马区组织的总RNA并运用RT-PCR技术反转录为cDNA,并根据GenBank中普通牛CYGB基因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DV874786.1),使用Primer3.0在线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运用PCR扩增技术、TA克隆技术和核酸测序技术获得CYGB基因的完整CDS区序列及部分5′端和3′端UTR区,并使用ProtParam、PredictProtein、SWISS-MODEL等在线分析软件与Lasergene7.1软件包分析CYGB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与理化性质,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及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PyMol软件修饰并输出三维结构;使用在线亚细胞定位工具PSORT II Prediction预测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使用Protfun软件对蛋白质的功能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克隆获得牦牛CYGB基因650 bp,包括CDS区573 bp(GenBank登录号:KF669898),碱基组成为A 20.59%、T 16.40%、G 33.33%、C 29.67%,编码19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与普通牛比对,牦牛CYGB基因在CDS区存在4个碱基突变,同源性为99.3%,这个突变未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4个突变均属同义突变。牦牛CYGB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式为C964H1513N263O278S7,分子量约为21.5 kD,理论等电点(pI)为6.32,消光系数为24075,不稳定系数为48.43,疏水指数为83.63,平均亲水性为-0.301,属不稳定可溶性酸性蛋白质,在哺乳动物网织红细胞内的半衰期为30 h。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其中α-螺旋占64.21%,无规卷曲占35.79%,属全α类蛋白质。三级结构是一个呈"three-over-three"三明治夹心型的α-螺旋折叠结构。亚细胞定位CYGB分布在细胞质(65.2%)、细胞核(17.4%)、线粒体(13.0%)、分泌系统的囊泡(4.3%)中,主要在细胞质,推测可能在能量代谢和辅因子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调控的作用。牦牛CYGB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绵羊、家犬、小鼠、褐家鼠、原鸡、猴、黑猩猩、人的CYGB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8.9%、97.8%、95.3%、93.7%、78.8%、98.4%、95.8%和96.8%,物种之间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情况与其亲缘关系远近一致,说明CYGB基因编码区在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结论】通过RT-PCR与TA克隆技术及核酸测序技术获得了牦牛CYGB基因全长573 bp的CDS区,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及其蛋白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得知牦牛的CYGB是一个由19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可溶酸性蛋白质,在能量代谢和辅因子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YGB基因编码区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保守性。该基因的成功克隆及分析为揭示牦牛CYGB基因的遗传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胞红蛋白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牦牛H-FABP基因CDS区多态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曹健 罗玉柱 +3 位作者 胡江 刘秀 李少斌 吴应童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20,共7页
应用PCR产物混合样本DNA池法检测甘南牦牛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CDS区多态性,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甘南牦牛H-FABP蛋白质特性.结果表明:甘南牦牛H-FABP基因CDS区序列与九龙牦牛相同,而与普通牛对比在第3外显子存在*76G&g... 应用PCR产物混合样本DNA池法检测甘南牦牛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CDS区多态性,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甘南牦牛H-FABP蛋白质特性.结果表明:甘南牦牛H-FABP基因CDS区序列与九龙牦牛相同,而与普通牛对比在第3外显子存在*76G>A的同义突变;甘南牦牛H-FABP氨基酸序列没有明显的疏水性区域,也未形成跨膜螺旋区及信号肽,推测其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生物学作用;甘南牦牛H-FABP基因编码产物二级结构是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的mixed型;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山羊、马、人、小鼠、大鼠、鸡、草雀及绿鸭9个物种间同源性较高,与其实际亲缘关系远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牦牛 H-FABP基因 多态性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DRB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徐飞 成述儒 罗玉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利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对绵羊MHCⅡ区DRB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预测DRB1基因编码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同时构建DRB1同源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DRB1基因编码产物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具有明显的信号肽,其切割位点位于... 利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对绵羊MHCⅡ区DRB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预测DRB1基因编码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同时构建DRB1同源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DRB1基因编码产物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具有明显的信号肽,其切割位点位于29-30位的氨基酸之间。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生物学作用。序列分析表明,DRB1编码产物可能具有免疫应答和受体、胁迫应答和信号转导等功能,可能在免疫应答和胁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对绵羊免疫力和抗病性起关键作用。DRB1基因编码产物氨基酸邻接系统树表明,绵羊DRB1与山羊、羚羊、塔尔羊和牛等物种DRB1氨基酸距离较近,具有高度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DRB1基因 生物信息学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CAPN3基因CDS区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潘红梅 罗玉柱 +3 位作者 胡江 刘秀 李少斌 张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18,共8页
根据GenBank中普通牛CAPN3基因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牦牛总RNA中克隆获得CAPN3基因完整的CDS区及部分3′UTR序列,预测分析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学信息.结果表明:牦牛CAPN3基因CDS区全长2 469bp(GenBank登入号:JX112... 根据GenBank中普通牛CAPN3基因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牦牛总RNA中克隆获得CAPN3基因完整的CDS区及部分3′UTR序列,预测分析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学信息.结果表明:牦牛CAPN3基因CDS区全长2 469bp(GenBank登入号:JX112349.1),编码822个氨基酸残基(GenBank登入号:AFP73395.1);同普通牛比对,牦牛CAPN3基因在CDS区存在10个SNPs,并导致该蛋白功能区域内3个氨基酸突变;牦牛CAPN3基因编码蛋白分子量94.58ku,理论等电点(PI)5.70,其氨基酸序列中存在较强的亲水区域,二级结构为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的混合型;牦牛CAPN3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普通牛、绵羊、野猪等物种间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情况与其亲缘关系远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CAPN3基因 RT-PCR CDS区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菊粉和单宁对湖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小凤 何兆华 +4 位作者 梁雪 席启明 孙红先 李少斌 赵芳芳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8,共9页
研究旨在日粮中添加菊粉和单宁对湖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断奶湖羊公羔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 研究旨在日粮中添加菊粉和单宁对湖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断奶湖羊公羔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菊粉、0.1%菊粉+2%单宁、0.1%菊粉+2%单宁+4%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饲养75 d后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用于测定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试验Ⅱ组中乙酸/丙酸值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中异丁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Ⅱ、Ⅲ组中OTU数量、Chao1指数显著降低(P<0.05)。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占总菌门的95%以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显著提高了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厚壁菌门、螺旋体门和纤维杆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组中理研菌科RC9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瘤胃球菌科NK4A214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Ⅱ、Ⅲ组中克里斯藤森菌科R-7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菊粉和单宁会影响湖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促进部分有益菌的增殖,并且试验Ⅱ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菊粉 单宁 瘤胃微生物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饲料颗粒替代玉米青贮对肉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祁有鹏 左志 +8 位作者 石斌刚 董巧霞 张雪萍 赵芳芳 赵世杰 李少斌 权金鹏 甘辉林 胡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2期50-60,共11页
【目的】研究粗饲料颗粒对肉牛瘤胃发酵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头18月龄、体质量相近的西门塔尔杂种公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1、2和3的粗饲料分别以粗饲料颗粒(50%玉米秸秆+50%苜蓿干草)替... 【目的】研究粗饲料颗粒对肉牛瘤胃发酵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头18月龄、体质量相近的西门塔尔杂种公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1、2和3的粗饲料分别以粗饲料颗粒(50%玉米秸秆+50%苜蓿干草)替代20%、50%和80%的全株玉米青贮,对照组粗饲料全部为全株玉米青贮,育肥120天屠宰后,采集4组肉牛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试验组3和对照组的瘤胃菌群多样性.【结果】粗饲料颗粒替代部分全贮玉米青贮饲喂肉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无显著变化,NH3-N浓度、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降低(P<0.05)而丙酸比例显著增加(P<0.05);粗饲料颗粒替代80%全株玉米青贮,瘤胃菌群中检测到共有操作分类单位(OTUs)802个,对照组和试验组3肉牛瘤胃特有OTUs分别为359个和312个,瘤胃液菌群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变化;2组肉牛瘤胃液中相对丰度占82%以上的优势菌群门类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为优势菌属.【结论】粗饲料颗粒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降低了瘤胃液NH3-N浓度、乙酸比例及乙酸/丙酸比值,提高了丙酸比例,对瘤胃液总VFA浓度、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粗饲料颗粒 瘤胃发酵 微生物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绵羊暖、冷季瘤胃微生物菌群密度与其短链脂肪酸浓度互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浩 沙玉柱 +7 位作者 魏红 吕卫兵 文禹梁 刘秀 罗玉柱 王继卿 李少斌 胡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1200,共10页
针对藏绵羊暖、冷季营养供给严重不均衡的生产实际,本试验旨在解析藏绵羊应对冷季营养严重匮乏的适应机制。试验选择1周岁(±1月龄)健康的放牧藏绵羊母羊12只,采用气相色谱仪和荧光定量PCR仪分别测定藏绵羊暖(7月)、冷(12月)季瘤胃... 针对藏绵羊暖、冷季营养供给严重不均衡的生产实际,本试验旨在解析藏绵羊应对冷季营养严重匮乏的适应机制。试验选择1周岁(±1月龄)健康的放牧藏绵羊母羊12只,采用气相色谱仪和荧光定量PCR仪分别测定藏绵羊暖(7月)、冷(12月)季瘤胃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和微生物菌群密度,分析藏绵羊暖、冷季瘤胃SCFA浓度与微生物菌群密度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藏绵羊冷季瘤胃中乙酸与丙酸浓度及比值(A/P)显著高于暖季(P<0.05),其他SCFA浓度在暖、冷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种SCFA所占比例分析发现,乙酸比例在冷季显著高于暖季(P<0.05),丁酸比例在暖季显著高于冷季(P<0.05),异丁酸比例在暖、冷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季节的变化,藏绵羊瘤胃微生物中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嗜淀粉瘤胃杆菌(Ruminobacter amylophilus)与产甲烷菌(Methanogenic bacteria)的相对密度在暖季显著高于冷季(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乙酸浓度与黄色瘤胃球菌相对密度,丙酸浓度与白色瘤胃球菌相对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乙酸浓度与白色瘤胃球菌、嗜淀粉瘤胃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产甲烷菌相对密度,丙酸浓度与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相对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丁酸浓度与6种微生物菌种相对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藏绵羊瘤胃微生物菌群密度与SCFA浓度间的互作存在明显差异,这种互作机制可能在藏绵羊应对暖、冷季的适应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为藏绵羊产业发展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微生物 菌群密度 SCFA 相关性 藏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藏绵羊瘤胃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表达特征及其与微生物的互作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卫兵 牛彬 +7 位作者 沙玉柱 魏红 史浩 胡江 王继卿 李少斌 罗玉柱 刘秀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35-1543,共9页
为探讨不同时期藏绵羊瘤胃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的表达特征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在瘤胃免疫功能中的关系。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16S rRNA测序对放牧藏绵羊不同时期(4月、6月、10月和12月)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HSPA1A和HSPA8)(n=12)... 为探讨不同时期藏绵羊瘤胃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的表达特征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在瘤胃免疫功能中的关系。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16S rRNA测序对放牧藏绵羊不同时期(4月、6月、10月和12月)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HSPA1A和HSPA8)(n=12)的表达特征和瘤胃微生物菌群(n=24)进行分析,并采用Spearman对瘤胃微生物与基因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HSPA1A和HSPA8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HSPA1A和HSPA8表达量在4月和6月显著高于10月和12月;不同时期的瘤胃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Bacteroidetes、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在12月显著高于6月和10月;Firmicutes、Succiniclasticum和Butyrivibrio_2在6月显著高于4月和12月。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时期瘤胃微生物与基因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即瘤胃微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宿主的瘤胃免疫功能产生影响,这为藏绵羊瘤胃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的互作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绵羊 HSPA1A HSPA8 瘤胃微生物 互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